教师可以通过反思教案来改进他们的教学方法,教案的反馈和评估可以指导下一次的课程设计,以下是久久美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三年级语文备课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三年级语文备课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会背诵。
2、能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
3、激发对诗歌的热爱,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听,孩子们,欢快的音乐响起来,小手拍起来,让我们一起唱起来吧。(听《春晓》)
2、听完这首儿歌,你能感觉到哪个季节的气息扑面而来?(春)
3、就让我们一起揭开春天的面纱,走进春天。(欣赏图片)你能用一个词来描绘春天吗?
4、春暖花开,鸟语花香,春天给人们带来生机勃勃的景象。从古到今,多少文人墨客用诗词描绘出一幅幅优美的画卷。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宋代诗人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和老师一起书空课题。(板书课题)指导“惠”字书写。
5、作者是谁?(简介苏轼)
6、心中有目标,学习效率会更高,请同学们轻声朗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7、认识画家,引出全诗
(1)关于这幅画,你想知道些什么?
(2)引导质疑:这幅画是谁画的?
(3)简介惠崇
过渡:苏轼就以《惠崇〈春江晓景〉》为题目作了一首题画诗,他是怎样写的呢?
二、岀读古诗,整体感知
1、初读古诗,放声读诗,看清字形,读准字音,读到自己满意为止,开始。
2、检测生字,指名读,齐读。
3、指名读全诗,谁来读给大家听一听?(强调生字的读音要准。)
4、读出诗的节奏感,听老师范读,画出停顿来。古人读诗讲究节奏感,七言律诗用二二三的节奏,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味。提醒学生注意停顿。
5、齐读。(指名读,指名读,齐读,注意读出节奏,读出韵味。)(课件)
三、品读古诗,感悟诗境
1、师:知晓诗人,读通诗句,是学好古诗的`前两步,诗读通了,诗句的意思你能读懂吗?理解诗意,进而体会作者的情感。
2、师: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我们小组合作学习,
一读:读景物,把看到的'景物划出来。
二读:读诗文,把诗文的意思读到心里。(根据课文插图和课后注释,小组内讨论交流诗句的意思。)
三读:读自己,把你的情感读出来。(课件)
3、小组合作,师巡视指导。
4、交流前两句
师:诗歌写了哪些景物?
学生汇报,随机点拨。
①诗中描写的景物有:竹、桃花、江水、鸭、蒌蒿、芦芽、河豚。
思考:春天江水温暖,群鸭最先感觉到。诗中那句诗写的,读出来。春天江水温暖,我们看得见吗?诗人又是怎样感受到的呢?
理解“三两枝”“鸭先知”
②作者站在江边,看到这春意盎然的美景,心情怎样?假如你就是诗人,你会说些什么?
师:孩子们,画中清波漾漾,有青青是的翠竹,三两枝的桃花,江面上有戏水的鸭群,诗人由远及近向我们展现了这么优美的画面,让我们用朗读把它的没读出来吧!
5、交流后两句。他把画家没法画出来的水温冷暖,描绘得如此富有情趣、美妙传神!此外,他的高妙还表现在幽默的想象上。
(出示后两句)师:你读懂了什么?
师:你们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吗?
师解释。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可以食用。芦芽:芦苇的嫩芽。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师:诗句中“短”能否换成“壮”?(春天刚到,芦苇才抽出嫩芽,用短突出芦苇是春天才生出的,用壮显然不合适。)
师:哪些景物诗中有,画中没有?(河豚)这是作者的想象。
为什么作者看到蒌蒿,芦芽就想到河豚呢?苏轼不但是一位作家,还是一位美食家。听老师讲个小故事,就明白了。(出示小故事)
过渡:孩子们,后两句多有趣味,这三种景物蒌蒿,芦芽,河豚配在一起就是一道美味佳肴,想必苏轼写完这首诗已是垂涎三尺了,让我们把这种趣味读出来吧!
6、指导朗读:
用优美的语言把学生带入意境。(眼前这情景,鸭子陶醉了,河豚陶醉了,诗人陶醉了,我们也醉了。下面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加上表情、动作去感受春天之美!)
(出示课件,整首诗)生齐读。熟读成诵。小结(板书)体会作者的情感?
9、古时候,诗、歌、音乐、舞蹈是融为一体的,诗配上好听的音乐就可以吟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一起唱起来,用歌声来感知春天的美好!
三年级语文备课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上下文理解“积蓄、胜利、哆哆嗦嗦、信心十足”等词语的意思。
2、阅读课文,体会鼓励与支持对于人的成长的重要作用,同时,体会到对于我们自己能做的事情,应该自己完成,不要依靠别人的帮助。
3、感受小男孩儿勇于进取的精神,让学生从小学会自立,做生活的强者,学会自己克服困难。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的重点句子,理解课文揭示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
体会奶奶和妈妈的话的不同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一次》这篇课文。(大家齐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说一说课文讲了谁的第一次的什么事?(学生回答)
二、朗读全文,整体感知
同学们一个不满一周岁,走起路来两只小脚还不听使唤,老是哆哆嗦嗦的小男孩儿是怎样等上台阶的呢?让我们一起打开书,出声地朗读课文,找到描写小男孩儿登台阶的语句。
三、抓住主线,感悟内容
1、第一次登台阶(3自然段)
(1)谁来读一读第一次登台阶的句子。(指名读)想一想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2)学生汇报。
(3)感受困难。
a、同学们台阶的高度也就20厘米,对于我们来说困难吗?(学生回答)可对于小男孩儿来说却不容易,对于他来说有哪些困难呢?
b、学生汇报。
c、体会“孩子小”。
哪些词句突出了孩子小?(圆胖胖的小腿、不听使唤、哆哆嗦嗦)重点理解“哆哆嗦嗦”。哆哆嗦嗦后面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此刻小男孩在想些什么?相机指导学生朗读“他是个小男孩儿,长着两条圆胖胖的小腿,此刻着两条小腿却怎么也不听使唤,老是哆哆嗦嗦的……”。
d、体会“台阶高”。
找到写“台阶高”的语句读一读,说一说你的感受。指导读出台阶的高。
e、面对这些困难小男孩儿退缩了吗?从哪句话中可以看出?相机板书“信心十足”。
(4)同学们,小男孩有面对着这么多的困难,可他登上台阶的愿望却十分强烈,而且信心十足。让我们再来读一读他第一次登台阶句子,看看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学生回答)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他登台阶的经过,首先是“抬”,接着是“踩”,然后是“站”(“抬、踩、站”并相机板书)指导学生读“瞧,那只穿着漂亮袜子的小脚已经抬了起来,踩在了人行道的边沿上,但小男孩儿还没有下定决心登上第二只脚,又那么一会,他就那么站着,站着……”看到他抬起了脚,你内心有什么感受?(高兴、惊奇、兴奋、担心)他没有下定决心又该怎么读?
文中第二次出现省略号,从这个省略号你能想到什么?如果你是这个小男孩儿此刻你会想些什么?重点理解“积蓄力量”。
体会出小男孩不放弃,在积蓄体能,仍然执著的要登上台阶。)指导学生读“他似乎在积蓄力量,既不前进也不后退,只是固执地注视着自己的前方。”此刻他会看到什么?并相机板书“积蓄力量”。
2、正是有了十足的信心和不畏困难的精神,小男孩又一次的`踏上台阶。
(1)请大家齐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读后说一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学生回答)
我们再来看看他这次等台阶的经过。首先是“踏”,接着是“提”,然后是“站”。(“踏、提、站”并相机板书)指导学生读“小脚又一次踏上了人行道,另一只脚也费力地提到了空中,这回可真是憋足了劲。终于,两只脚都站到了人行道上!”
(2)体会小男孩的力量从哪里来?
a、自己强烈的愿望,十足的信心,失败后的积蓄力量。
b、除了这些还有什么?齐读课文的4、5自然段,你有什么体会?
c、同学们在我们生活中一定都遇到过类似的事情,那么你觉得是奶奶的方法和妈妈的,哪一个对你来说更合适?(引导学生学会自立,自己克服困难。)同学们,其实老奶奶的帮助和妈妈的鼓励都是对小男孩儿深深的爱,在生活中我们离不开别人的帮助更离不开别人的鼓励。但我们的家长并不能时时刻刻都在我们身边,所以,我们遇到困难时就应该学会勇敢地去面对,大胆地尝试,自己去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
(3)导读:终于,两只脚都站到了人行道上!
a、因为小男孩儿登上台阶的信心十足,所以他——学生读“终于,两只脚都站到了人行道上!”
b、因为小男孩儿在经历了一次失败后又不断地积蓄力量,所以他——学生读“终于,两只脚都站到了人行道上!”
c、因为有了奶奶的关心和妈妈的鼓励,所以他——学生读“终于,两只脚都站到了人行道上!”
(4)同学们,小男孩这两只小脚踏上的不仅仅是普普通通的台阶,学生读——这也许是孩子一生中拿下的第一个高地,小胖脸上露出了胜利的笑容。你有什么体会?
四、知识拓展,联系实际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一定也遇到过一些困难,你能说一说你是怎么解决的吗?(学生回答)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觉得小男孩儿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学生回答)
五、总结收获,情感升华
同学们,成功只属于坚持不懈,不畏困难,大胆尝试的人,让我们像文中的小男孩儿一样勇敢地面对困难,做生活中的强者,让我们的每一个“第一次”都格外精彩。
三年级语文备课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以不同的阅读方式,读懂课文内容,学习阿玲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助人为乐的美好心灵。
2、边读边想,合作探究,在阅读中与文中人物沟通交流,和作者情感产生共鸣。并深入领会人景情交融的美。
3、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自读自悟,领悟曼谷人景情交融的美。
教学准备
cai课件,学生课前收集的有关大象知识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流信息,导言揭题。
学生交流收集的有关大象的信息后,放教师收集的大象活动情况录像(课件1)入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把有音节的字多读几遍,课文读通顺。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3、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把自己认为印象深刻的内容做上记号。
4、交流学生印象深刻的内容。
三、细读课文,悟情明意。
1、小象拉车,洗车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象是怎样拉车洗车的呢?(课件3和课件4)课文做了怎样的描述呢?找出相关段落。
2、自由读6。7段中小象拉车洗车内容,把小象动作的词打上圆点。
3、评价读,男女生挑战读。
4、小象这么乖巧聪明都是水谁的功劳啊?哦,阿玲指挥小象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找出相关内容(第5自然段),边做动作边读,并把阿玲指挥小象的动作做上记号。
5、齐读5段。
6、如果把阿玲的动作变成对小象说的话,可能是几句什么话,小组讨论,交流。
7、美丽的曼谷有美丽的阿玲和小象,美丽的景色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你认为景美的句子找出来读给你的同桌听。
8、你喜欢阿玲和小象吗?为什么?
四、赏读课文,升华情感。
1、课件5,学生闭目听录音,感受情景交融的美。
2、课件6,感受小象和阿玲助人为乐后的愉悦心情。
3、学生再次带着美好愉悦的心情自由赏读课文。
4、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背下来,抄下来。
三年级语文备课教案篇4
一、教学目标:
1、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健壮”、“漫山遍野”等词义。
2、懂课文第一自然段是怎样围绕总起句具体写出山里孩子的特点的。
3、感情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初步感受作者对山里孩子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找出总起句,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和行文脉络。
三、教学准备:课文朗读录音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你们到山村里去过吗?了解山里的孩子们吗?说说你们了解的山村,了解的山里的孩子。
(二)课文录音
(三)学课文,
1、自读要求:
(1)把课文读通顺。
(2)说山里孩子是怎么样的?
2、反馈。
3、生字新词的学习
(1)正音:甸盈歇跃充
(2)形:形近字组词
键()蹬()歇()盈()
健()登()渴()盆()
(四)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自由读:你发现这一段是用什么方法写的?
2、回顾怎样读懂总分段式。
3、按步骤自学总理解中心词“健壮”
4、细读这一段:山里的孩子怎么会长得这么结实、健壮呢?
读中体会,读中交流。
5、理解“满山遍野”:读课文,从课文中句子来理解。
想象说话:他们在山冈(),他们在竹林()……
他们到过这么多地方,赶过这么多事情,怪不得长得这么结实、健壮。用欢快的语调读好第4句。
6、感情朗读、
7、试背诵。
(五)作业
1、扩词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和表示怎么样的词
一()野花()一()凉茶()
一()鸟叫()一()客人()
一()动物园()一()翠竹林()
五、教后记
今天这堂课,我觉得上得很有味道。特别是在学习第一自然段是,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体会“满山遍野”,在读中来悟“结实、健壮”,觉得特别好,很大气。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读懂课文是怎样围绕总起句把山里孩子的特点写具体的。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热爱山乡、热爱山里孩子的思想感情。
3、巩固复习字词,理解“向导、热情好课、充满”等词的词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
1、复习引入:
(1)趣味引背:
(2)回顾学习方法
2、学习课文第2段
(1)用这样的方法,自学课文第二段
课文第二段是按()写的。总起句是(),中心词是(),分述部分是第()句,从()、()、()三方面具体来写。
(2)读后反馈校正。
(3)读中感悟,句子比较,体会山里孩子的热情。
他们迎接进山的客人。
他们笑眯眯地欢迎进山地每一位客人,为客人当向导。
渴了,他们递上一碗茶。
渴了,他们递上一碗清凉的茶,像清泉,像露水,一直甜到心窝里。
比一比,哪句话更能体现山里孩子的热情。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第3段。
(1)出示填空先自学,然后小组讨论理解“幻想”
(2)哪些地方让你体会到他们充满幻想。找到有关句子进行充分朗读。
小组内先读在推荐同学读。
重点评价朗读:表现山里孩子满怀希望、蛮有信心的样子。
(3)连起来读分述部分
(4)山里孩子幻想真多呀!课文哪个词说明这一点?
(5)启发想象:他们还会有哪些幻想?
(6)要是山里孩子这些幻想都能实现的话,山村肯定会变得更加美好。
4、分组齐读课文这三个小结。
5、讨论:山里的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性格呢?
教师充满激情小结:是大山养育了他们,他们呼吸大山里新鲜空气,喝大山里的水长大,是大山培养了他们那样的胸怀,那样的气魄。
齐读最后一句话。
6、总结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什么收获?
7、作业
1、完成作业册
教后记:
第三课时
目标:
1、巩固生字新词
2、进一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3、能仿照第三段,围绕总起句写一段话。
一、听写词语
二、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通过朗读比赛的形式进行:
(1)先四人小组合作进行然后组内推荐一名
(2)各组推荐比赛
(3)评出优胜
2、背诵课文
三、读写迁移
教师启发:山里的孩子结实健壮、热情好客、充满幻想。他们热爱自己的家乡,从小就有把自己的家乡装扮地更美的打算。我们城里的孩子也充满幻想,也希望把自己的家乡建设地更加美丽。围绕“城里的孩子,心里充满着幻想”这一总起句说话、写话。
三年级语文备课教案篇5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
1、审题
(1)谈话揭示讨论话题。
(2)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本次口语交际要求。
A、如果有什么不愉快的事情,不要闷在心里,通过“小烦恼热线”倾诉一下,以此来释放心理压力,同时接受别人的帮助。
B、学会倾听别人的倾诉,学会在别人不愉快的时候给予及时的适当的帮助。
2、指导
(1)角色分配:主持人——教师
(2)小烦恼——某位同学。
(3)热心听众——其余同学。
指导内容:
a、教师要指导“小烦恼”清楚地表达自己内心的烦恼。
b、教师也要指导热心听众如何设法帮助“小烦恼”,并指导学生规范口语。
c、教师做主持人为同学作示范,从而明确该如何做好主持人。
3、练习
(1)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设一个“小烦恼热线”,分别为“小烦恼热线1、2、3、4等”,在每小组中大家各抒已见,尽情诉,出谋划策,互帮互助,互评互补。
(2)各组选择较为典型的话题与全班同学交流,上台的主持人,小烦恼及本组热心听众应尽量做到口语表达清楚、流利、有条理等。
4、反馈。
(1)引导学生对口语内容进行点评。
(2)鼓励“小烦恼们”根据大家提供的方法尝试着做一做,尽快消除烦恼。
第四课时
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明确本次学写的`部首:方框儿、三框儿。
2、指导
(1)出示范字方框儿。
方框儿由哪几笔构成?方框儿形体有什么特点?
(2)分析“国”字。
写里边的有什么要求?
(3)出示范字“三框儿”。
“方框儿”和“三框儿”有什么区别?
(4)小结:“国”与“区”外框方正。
3、练习
(1)教师范写。
(2)学生练习,反馈,发现问题再指导。
(3)学生再次临摹,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