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内容一定要围绕教学目标来拟定,教案是实现教学大纲具体细化而精细设计的授课框架,久久美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案篇1
一、 教学目标:
1.掌握用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来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方法.
2.会综合运用平行四边形的四种判定方法和性质来证明问题.
3.通过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的应用,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 重点、难点
1.重点:平行四边形各种判定方法及其应用,尤其是根据不同条件能正确地选择判定方法.
2.难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的综合应用.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
本节课的两个例题都是补充的题目,目的是让学生能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第三种判定方法和会综合运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和性质来解决问题.学生程度好一些的学校,可以适当地自己再补充一些题目,使同学们会应用这些方法进行几何的推理证明,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寻找最佳解题途径的能力.
四、课堂引入
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2.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
3. 【探究】 取两根等长的木条ab、cd,将它们平行放置,再用两根木条bc、ad加固,得到的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吗?
结论: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五、例习题分析
例1(补充)已知:如图, abcd中,e、f分别是ad、bc的中点,求证:be=df.
分析:证明be=df,可以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也可以证明
四边形bedf是平行四边形,比较方法,可以看出第二种方法简单.
证明:∵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d∥cb,ad=cd.
∵ e、f分别是ad、bc的中点,
de∥bf,且de= ad,bf= bc.
de=bf.
四边形bedf是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平行四边形).
be=df.
此题综合运用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先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到判定另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条件,再应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结论;题目虽不复杂,但层次有三,且利用知识较多,因此应使学生获得清晰的证明思路.
例2(补充)已知:如图, abcd中,e、f分别是ac上两点,且beac于e,dfac于f.求证:四边形bedf是平行四边形.
分析:因为beac于e,dfac于f,所以be∥df.需再证明be=df,这需要证明△abe与△cdf全等,由角角边即可.
证明:∵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b=cd,且ab∥cd.
bae=dcf.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练运用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解决有关问题,清楚平行四边形、特殊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
2、能利用它们的性质和判定进行推理和计算。
3、使学生明确知识体系,提高空间想象能力,掌握基本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特殊平行四边形性质与判定。
难点:能用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进行几何证明和计算。
教学过程:
一、梳理知识:
1.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1)如图所示: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o点,已知ab=3cm,ac=5cm
则bc=_____cm,△boc的周长=_____cm
2)如图所示: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o点,已知ab=5cm,ac=6cm,
则你能求出哪些线段的长度?
3)如图所示:在正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o点,已知oa=3cm,
则ab=_____cm,△boc的周长=_______cm.
小结: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ppt呈现)
2.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要使平行四边形abcd成为矩形,需要增加的条件________.
要使平行四边形abcd成为菱形,需要增加的条件________.
要使矩形abcd成为正方形,需要增加的条件________.
要使菱形abcd成为正方形,需要增加的条件________.
小结: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判定(ppt呈现)
二、深化提高:
1.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ad⊥bc,垂足为点d,an是△abc外角∠cam的平分线,ce⊥an,垂足为点e,
(1)求证:四边形adce为矩形;
(2)当△abc满足什么条件时,
四边形adce是一个正方形?并给出证明.
2.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ac、bd交于点o,
过点d作dp∥oc,过c点作cp∥do,交dp于点p,
试判断四边形codp的形状.
变式1:如果题目中的矩形变为菱形,(图一)结论应变为什么?
变式2:如果题目中的矩形变为正方形,(图二)结论又应变为什么?
3.如图,在中,是边的中点,分别是及其延长线上的点,.
(1)求证:.
(2)请连结,试判断四边形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3)若四边形是菱形,判断的形状。
三、拓展提高
1.如图,以△abc的三边为边在bc的同侧分别作三个等边三角形,即△abd、
△bce、△acf,
(1)四边形adef是什么四边形?并说明理由
(2)当△abc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def是菱形?
(3)当△abc满足什么条件时,以a、d、e、f为顶点的四边形不存在.
2.如图,已知⊿abc是等腰三角形,顶角∠bac=,(<60°)d是bc边上的一点,连接ad,线段ad绕点a顺时针旋转到ae,过点e作bc的平行线,交ab于点f,连接de,be,df.
(1)求证:be=cd;
(2)若ad⊥bc,试判断四边形bdfe的形状,并给出证明,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
1.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p为对角线bd上一点,
pe⊥bc,垂足为e,pf⊥cd,垂足为f。
求证:ef=ap
2.如图,正方形abcd中,e是对角线bd上的点,且be=ab,
ef⊥bd,交cd于点f,de=2.5cm,求cf的长。
3.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对角线ac=8cm,bd=6cm,
dh⊥ab于h,求:dh的长。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案篇3
一 教学目标:
1.在探索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条件中,理解并掌握用边、对角线来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方法.
2.会综合运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和性质来解决问题.
3.培养用类比、逆向联想及运动的思维方法来研究问题.
二 重点、难点
1.重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及应用.
2.难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的灵活应用.
3.难点的突破方法:
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同时它又是后面进一步研究矩形、菱形、正方形判别的基础,更是发展学生合情推理及说理的良好素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在本课中,可以探索活动为载体,并将论证作为探索活动的自然延续与必要发展,从而将直观操作与简单推理有机融合,达到突出重点、分散难点的目的.
(1)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1、2都是平行四边形性质的逆命题,它们的证明都可利用定义或前一个方法来证明.
(2)平行四边形有四种判定方法,与性质类似,可从边、对角线两方面进行记忆.要注意:
①本教材没有把用角来作为判定的方法,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作为补充;
②本节课只介绍前两个判定方法.
(3)教学中,我们可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开展有效的数学活动,如通过欣赏图片及识别图片中的平行四边形,使学生建立对平行四边形的直觉认识.并复习,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建立新旧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接着提出问题:小明的父亲手中有一些木条,他想通过适当的测量、割剪,钉制一个平行四边形框架,你能帮他想出一些办法来吗?从而组织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积极思考,使他们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从整体上把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别”的方法.
然后利用学生手中的学具——硬纸板条,通过观察、测量、猜想、验证、探索构成平行四边形的条件.
在学生拼图的活动中,教师可以以问题串的形式展开对平行四边形判别方法的探讨,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实现对平行四边形各种判别方法的掌握,并发展了学生说理及简单推理的能力.
(4)从本节开始,就应让学生直接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去解决问题,凡是可以用平行四边形知识证明的问题,不要再回到用三角形全等证明.应该对学生提出这个要求.
(5)平行四边形知识的运用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直接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去解决某些问题.例如,求角的度数,线段的长度,证明角相等或线段相等;二是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从而判定直线平行等;三是先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然后再眼再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去解决某些问题.
(6)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性质、判定都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这些知识是本章的重点内容,要使学生熟练地掌握这些知识.
三 例题的意图分析
本节课安排了3个例题,例1是教材p96的例3,它是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的综合运用,此题最好先让学生说出证明的思路,然后老师总结并指出其最佳方法.例2与例3都是补充的题目,其目的就是让学生能灵活和综合地运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和性质来解决问题.例3是一道拼图题,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动起来,边拼图边说明道理,即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让学生再用四个不等边三角形拼一个如图的大三角形,让学生指出图中所有的平行四边形,并说明理由.
四 课堂引入
1.欣赏图片、提出问题.
展示图片,提出问题,在刚才演示的图片中,有哪些是平行四边形?你是怎样判断的?
2.【探究】:小明的父亲手中有一些木条,他想通过适当的测量、割剪,钉制一个平行四边形框架,你能帮他想出一些办法来吗?
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硬纸板条,通过观察、测量、猜想、验证、探索构成平行四边形的条件,思考并探讨:
(1)你能适当选择手中的硬纸板条搭建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2)你怎样验证你搭建的四边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
(3)你能说出你的做法及其道理吗?
(4)能否将你的探索结论作为平行四边形的一种判别方法?你能用文字语言表述出来吗?
(5)你还能找出其他方法吗?
从探究中得到:
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1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2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掌握平行四边形的边、角、对角线的性质,并能初步用其来解决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
通过探索、发现、论证培养学生类比、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锻炼学生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3、情感目标:
让学生在观察、合作、讨论、交流中感受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同时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积极思考、合作学习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教学难点:
理解并应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教学方法:
探究、启发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通过观察,让学生勾勒出发现的几何图形:平行四边形,然后举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从而引出平行四边形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是一种美观实用的图形,因此我们有必要系统学习一下平行四边形。
二、判断图形,明确概念
通过一些图片的判断,让学生认识什么样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然后让学生自己归纳定义: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引入概念:
三、平行四边形的画法
让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画出平行四边形,老师指导学生完成。
接着老师展示画平行四边形的步骤,并演示给学生看。
四、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旋转
用一枚图钉在o点穿过,将平行四边形abcd绕点o旋转180,观察旋转后的平行四边形abcd与纸上画的平行四边形efgh是否重合。
让学生讨论,得出结论,教师总结:我们发现,旋转之后的两个平行四边形完全重合,即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对角线的交点o就是对称中心。
五、例题与练习
1、例题1:
如图,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a=40,求其他各个内角的度数。
思路导引:已知一个平行四边形与其中的一个角,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两邻角互补,
所以∠a+∠d=180,∠a+∠b=180,从而求出∠d和∠b,再求∠c。
2、例题2:已知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8,周长等于24,求其余三条边的长。
解:∵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
ab=dc,ad=bc(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又∵ab=8
ab+bc+cd+da=24
∴cd=8,ad=bc=4
3、练习
1、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已知ab=8,ao=3,∠abc=50°
则cd=________,ac=________,
∠bad=________,∠cda=________
2、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c=150°那么
∠a=__________,∠d=_________
3、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4:5,那么
∠b=__________,∠c=_________
六、小结与作业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1、平行四边形的概念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3、运用性质解决问题
作业安排
作业
课本43页练习第1题和第2题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案篇5
教材分析: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它同时又是进一步学习三角形面积、梯形面积、圆的面积和立体图形表面积计算的基础。教材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为重点,先用数方格方法计算图形的面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含义,为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提供感性材料。再是通过割补实验,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为一个与它面积相等的长方形,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明确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便于从已经学过的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新的图形面积计算公式,使学生明确面积计算公式的意义和。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使他们从“学会”到“会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教学中以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为基础,通过学生比一比、看一看、动一动、想一想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并来在实际生活中用一用。
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是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思维能力和发展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本节教学中向学生渗透了平移旋转的思想,为将来学习图形的变换积累一些感性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剪、拼、摆等活动,让学生主动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团结合作、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
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学具。
教学过程:
一、质疑引新
1、显示长方形图
长方形的面积怎样求?
2、电脑展示长方形变形为平行四边形。
原来的长方形变成了什么图形?它的面积怎样求呢?
二、引导探究
(一)、铺垫导引
出示第42页三幅图,先让学生说出一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几厘米,然后数出它们的面积。
小结:用数方格的方法求面积比较麻烦,用什么方法可以很快求出它们的面积呢?
实验、操作(小组合作):把后两幅图转化成长方形
电脑在学生感到有困难的时候提示,利用闪烁功能,先把两个小长方形比较,表明两个小长方形形状相同。根据学生讨论结果,演示剪、移、拼过程。
集体交流,重点讨论第二幅图的多种剪、移、拼方法(根据学生回答电脑演示不同的剪拼过程)
讨论:
剪拼前后,图形的形状变了没有?面积有没有变?
做了这个实验你想到了什么?
(二)、实验探索
刚才用剪、移、拼的方法解决一个求图形面积的问题,用这样的方法,你能不能探索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呢?
学生实验操作
1、提出实验要求:在平行四边形上找到一条线段,沿这条线段剪开,移一移、拼一拼,把它拼成一个长方形。
2、分小组实验操作,把实验结果填在书上表格内,鼓励多种剪拼法。
3、集体交流,展示不同的剪拼结果。根据学生的回答,电脑分别演示不同的剪拼过程。
结合学生发言提问:
你在平行四边形上沿哪条线段剪开的?
这条线段实际上是平行四边形的什么?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小结:沿着平行四边形底边上的任意一条高,都可以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剪拼成一个长方形。
(三)总结归纳
问:
1、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后,两种图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2、剪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电脑演示比较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的长度、长方形的宽分别与平行四边形的高的长度。)
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追问: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用字母表示公式
学生自学p44~p45有关内容
集体交流:s=a×h
s=a·h
s=ah
教师强调乘号的简写与略写的方法
三、深化认识
1、验证公式
学生利用公式计算p43表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看结果是否和实验结果一样。
2、应用公式
a) 例题
学生列式解答,并说出列式的根据。
b) 做练一练
四、巩固练习
1、求下列图形的面积是多少?
底5厘米,高3。5厘米 底6厘米,高2厘米
2、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哪个算式正确?(单位:米)
3×8 3×6 4×8 6×8 3×4 4×6
3、求平行四边形的高是多少?
面积:56平方厘米
底:8厘米
4、开放题:山西地形图。先根据信息猜测是哪个省市的地形图,山西南北大约590千米,东西大约310千米,估计它的土地面积。
以小组为单位探讨多种想法
五、总结全课(电脑显示、学生口答)
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沿着高剪成两部分,通过( )法,可以把这两部分拼成一个( )形。这个长方形的( )等于平行四边形的( ),这个长方形的( )等于平行四边形的( ),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 ), 用字母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