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教案可以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写教案的目的是教师用于课堂教学,下面是久久美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推荐7篇,感谢您的参阅。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继续深化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对生命的思考和热爱。
2、在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
3、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4、积累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
5、理解成语故事,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谈话导入:
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如何让自己的生命在有限的时间里得到无限的延伸,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通过这组课文的学习,相信大家一定对生命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交流一下吧。
自主准备
1、默读提示,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2、出示内容:说说自己了解到的生命现象;
讲讲自己知道的热爱生命的故事;
谈谈自己获得的感受、得到的启发。
3、回忆本组学习的几篇课文,浏览搜集的资料,阅读教材中提供的三段文字。
4、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确定交流的角度,想一想自己打算怎样说。
5、自己轻声练习讲述。
畅所欲??
1、自由选择伙伴互相交流,互相评议、指正。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给予个别指导。
2、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上台交流,要求讲话学生清楚流畅地表达,听者认真、安静地倾听。教师引导学生大胆进行评议、辩论。
总结评价
1、自我评价:自己在这节课中发言是否踊跃,表达是否清晰,态度是否大方,思维是否敏捷,
与同学的交流、合作是否积极等。
2、学生评价:你认为这节课谁的表现最佳?为什么?
3、教师评价:总结本节课中学生突出的优点,提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
第二、三课时习作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畅谈了自己对于生命的理解和感悟,老师认为大家的发言都很有见地。把你们所谈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写下来就一定会成为一篇篇佳作。下面就请大家根据同学们的发言,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吧。
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1、学生默读提示,画出习作要求。
2、出示习作要求:
内容具体;
写出真实感受;
题目自定。
试写初稿,反复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请同学们完成初稿后,自己认真进行修改。
3、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4、按照小组同学的建议,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朗读佳作,共同赏评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成语故事
复习导入:
1、读词语卡中的词语。
2、听写其中的词语。
我的发现:
1、同学们,学习完本组课文后,你发现一些句子有较深的含义吗?下面请同学们先来看看小林和小东都发现了什么。
2、学生交流小林和小东的发现。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探究理解句子较深含义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总结方法。如:仔细想、联系时代背景、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揣摩感悟等方法。
3、快速浏览本组课文,你还能发现哪些含义深刻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的深层含义或言外之意。
日积月累:
1、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先指导学生读正确,然后说一说自己的理解或认识,之后请学生快速背诵。
2、教师补充出示一些名言,请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背一背。
a、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丁玲
b、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列夫托尔斯泰
c、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味的人看来才是空虚而平淡无味的。──车尔尼雪夫斯基
d、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爱因斯坦
e、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爱因斯坦
3、 鼓励学生课下将自己最喜欢的生命格言制成书签。
成语故事
1、自己读故事,感受句子的含义,画出不懂之处。
2、小组交流,谈谈自己对这个成语故事的理解,互相质疑解难。
3、全班交流,说一说这个成语故事蕴含的道理,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对这个成语的体会。
4、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几种常见的种子传播方式。
2、初步了解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与其传播方式的关系。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带毛的、长刺的、带钩的种子图片。
2、ppt课件。
3、蒲公英、莲子、苍耳、凤仙花种子图片。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孩子们,你们都出去旅行过吗?到过哪里?用什么方法去旅行的?孩子们讨论。
2、今天老师我请来了几位特殊的朋友,也想去旅行,但是他们没有手、没有脚,怎么去旅行呢?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吗?
3、ppt出示蒲公英、苍耳、莲子、凤仙花的图片,让幼儿逐一认识,并与他们打招呼。
4、小结:蒲公英、苍耳、莲子、凤仙花,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植物的种子,这些种子大小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不同,有的毛茸茸的,有的是滑溜溜的、有的还带钩长刺呢。
这些种子刚才听了小朋友们都去旅行过,也迫不及待的要去旅行了,但它们没有手没有脚,怎样才能去旅行呢?想不想知道?
5、要想知道他们是怎样旅行的,下面你们就认真听、认真看,看完后就会得到答案的,一会儿还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看谁打的最棒,好不好?借助ppt课件讲解种子旅行。然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6、提问:为什么蒲公英的种子会随风旅行?
小结:因为蒲公英的种子很轻,而且有绒毛,像一把小伞,所以风能帮助他传播种子。
7、苍耳是什么样子的?他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小结:苍耳浑身长刺,容易粘到动物和人身上,动物和人走到哪儿,就把他带到哪儿去旅行。
8、莲子是怎样传播的?为什么会随着水流去旅行?
小结:莲子是长在莲蓬里,它生活在水上面,成熟后就会落到水里顺水流到远方去了。
9、凤仙花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小结:凤仙花是靠种子成熟后果壳裂开,通过自身弹力把种子弹出去旅行的,还有许多植物也是靠自己来传播的,如:黄豆、红豆、绿豆等。
10、这些植物的传播方式真是独特,谁来用动作表演一下。
最后小结:大自然的植物真是奇妙,原来有这么多的种子都有他们的好朋友来帮忙传播的,当然也有靠自己的力量传播的。在我们的周围还有许多植物的奥妙没有被发现呢,他们呀都等着小朋友们去用心去观察、去发现,现在呀你们好好的学习,等你们长大了就会发现他们的奥妙了。
现在听我的口令,在这些种子中,你最喜欢哪种种子的传播方式,就站在那种种子的一排里,排好队,我们表演一下他们的传播方式好不好?
活动反思:
植物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贴近生活,对植物奥秘的探索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在奇妙的植物王国中,蕴含着许多的奥秘,其中种子的传播就是其中的一种。在幼儿知识经验中,对种子的传播只是感性的、模糊的记忆,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漫天飞舞的柳絮,随风飘扬的蒲公英,这些都是孩子们亲身经历、接触到的,但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概念:其实这些现象就是植物在传播种子。本次活动的目的就是认识并了解植物的种子及其传播方式,建构孩子的知识结构,拓展他们的视野。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3
?挑山工》的学习,老师鼓励学生课前体验:挑点东西登十几级台阶,体验一下生活。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会写14个,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光溜溜、货物、节奏、平衡、诵读、超过、肌肉、拘束、耽误、哲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能用语言简单概括。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能用语言简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鼓励学生课前体验:挑点东西登十几级台阶,体验一下生活。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板书课题、学生简介对挑山工的了解。
多媒体展示挑山工奋力登攀的图片,并引导学生观察、联想,在引发兴趣的情境中,初步体验:这些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往山上挑货物,的确令人敬佩。
二、质疑问难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看看自己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以开放的理念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至少10人)。对认真读书,善于动脑,能提出有创意问题的.学生,及时予以表扬。
三、预习交流
1.同座相互检查课文朗读情况,要求正确、流利。
2.听两组(4人)读课文,评价读的情况,穿插正音。
3.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把这些句子多读几遍,并提出自己的疑问,或谈谈自己初步的看法。
4.小组交流。
5.全班交流。
6.抄写描写挑山工外貌、衣着、神态和动作的句子。
四、学习生字
1.同桌交流识记字形并组词。
2.汇报交流。
3.组内交流指导写字,互评。
4.针对难点板书指导书写。
五、初知内容
1.小组内轻声朗读课文。
2.说一说课文主要内容。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体会文中作者用反语表达感情的方法并试着运用。
2.能用换偏旁的方法识记生字。
3.知道用动物比喻人的词语的寓意。
4.学习冒号的用法,并能根据这一用法写一段话。
5.能体会句中语气词的表达效果。
6.能规范、工整地摘抄一段话。
7.积累、背诵古诗《蜂》。
?重点难点】
重点:
1.体会文中作者用反语表达感情的方法并试着运用
2.学习冒号的用法,并能根据这一用法写一段话。
难点:
积累、背诵古诗《蜂》。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出示交流平台中的句子,学生朗读,交流感受。
2.回顾习作,体会用法。展示学生习作中运用反语表达感情的'句子,学生朗读体会。
3.总结体会,交流作用:语言更幽默,表达的语气更强烈,感情更充分,意思更深刻。
二识字加油站、
1.学生自主读字词,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2.总结分析:每一行的三个字偏旁不同,读音相近。通过换偏旁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识记生字。
3.学生交流还有哪些字能通过换偏旁识记。
三、词句段运用
(一)下面这些词语分别指的是哪一类人?选一两个说一说。
1.课件出示“千里马? 老黄牛”等词语,学生朗读。
2.根据字面意思及了解的动物代表的精神,学生试着说说这些词语代表的是哪一类人。教师补充。
(二)体会下面句子中冒号的用法,再从短语中选一个,仿照着写一段话。
1.出示语段学生朗读。
2.学生交流发现,体会冒号的用法。
3.出示短语,学生思考:怎样表现出短语的内容?
4.教师总结,点拨:抓住中心词语“活泼”“粗心”“热心肠”,写出具体表现。学生写话,交流展示。
(三)如果去掉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1.出示句子,学生朗读,体会感情。
2.展示去掉加点词语的句子,学生对比朗读,交流发现。
3.教师小结:感叹词语的使用,使作者的语气更亲切,更能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
语文教案
1.学生朗读、观察教材中展示的摘抄语段,交流感受。
2.引导发现方法:字距比行距小;字的大小基本一致;两边留的空白大致相等。
五、日积月累
1.自由朗读《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引导想象蜜蜂采蜜的情景,理解诗意。
3.品读问句,体会感情。(对辛勤的劳动者的赞美,对不劳而获的剥削者的痛恨和不满。)
4.熟读成诵。集体背诵。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说一说二、三自然段写了什么?
二、学习四五自然段。(有云的情况下的日出)
听老师读课文,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想象描述)、“透过云缝直射”“镶”“透出重围”“染成”、体会太阳的顽强、光亮的美和作者用词的准确。
用什么语气朗读这一段呢?每一位同学都小声朗读一遍,找同学谈朗读的感受。
(这一段应该以振奋、轻松的语调朗读。)
带着你的感受读读这两个自然段。
师读巴金的一句话:我的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的这种感情。
从这篇文章当中,你读出他的什么感情呢?朗读、背诵喜欢的段落。
最后作者发出了由衷的赞叹“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齐读。
三、总结全文
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在西边落下,似乎是很平常的事,我们好像都没有去特意地注意太阳从地平线升起的那一刹那间的景象,而巴金为什么能将日出的过程写得这样精彩呢?你能从课文当中找到一些原因吗?(开头的“常常”“我知道”“目不转睛”“果然”等词可以看出巴金坚持仔细观察、用心揣摩)正如他说的那样,巴金是在用他的感情在写作。
我们也要多观察生活,只有亲身经历才能写出生动感人的好作品。同时我们都应该学习文中所赞叹的太阳这种顽强,拼搏奋发向上的精神,用这种精神去对待我们学习中、生活中的一切困难。
四、作业
背诵课文。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6
教学目标:把自己的体会、感受较好地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把自己的体会、感受较好地表达出来
教学难点:把自己的体会、感受较好地表达出来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方法:导析法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评析学生习作。
开心提示:这一环节在教师修改以后再进行。
二、习作讲评
选出选材、结构、语言等方面具有特色的习作,请习作者欣赏,教师加以点评,鼓励2对写得不够完善的地方,也要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全面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三、小节
学生自由交流这次习作的收获或一些好的建议,以完善今后的习作训练。
四、习作构思
引导学生如何选材,如何人手来写。
1.这次习作围绕什么来写?(第一次)
2.怎样才能把自己第一次的经过清楚地告诉别人呢?(指名回答)
说清自己第一次干的.是什么,是怎样做的。
3.怎样才能把这次习作写好呢?(过程要具体,感情要真实)
4.讨论交流,确定习作材料。
五、资源共享
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印象最深的"第一次",共享资源,扩大学生的信息量。
六、习作方法
1.把自己第一次做的经过写清楚。
2.可抓住场面细节展开描写。
3.注意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知道桂林山水的特点,初步了解桂林山水形成的原因。
2、初步感受桂林山水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对推动当地社会发展的作用。
3、通过本课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课前调查,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课堂展示,教师帮助学生归纳、提炼,提升学生的桂林山水的认识,激发学生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对探索大自然的浓厚兴趣。
教学难点:
了解桂林山水的成因。
教学准备:
1、学生根据教师要求收集有关桂林山水特点的图片、文字资料。
2、制作反映桂林山水成因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幅员辽阔的祖国大地上,有着数不清的美景胜境。先看看山吧。的五岳是各具特点,还有天下第一山——黄山、难识真面目的庐山等座座都令人流连忘返;再看看水,浩浩荡荡、滚滚东流的第一大河长江,中华民族的摇蓝黄河振撼人心,秀美的西湖,明镜般的天池又让人心旷神怡。正是这样的山山水水将祖国大地装典得格外美丽。
在祖国众多美景中有一处非常特别,她的山水极为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她以雄奇秀逸的丰采,使每一位到这游览的人的心灵受到触动,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最美好的语赞美她,讴歌她。老师这儿就有一首诗,我给大家读读:诸峰如笋拔垢起,碧玉含翠竖云端。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在老师的描述中你们知道这是我国哪个的风景区了吗?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七课《桂林山水》,共同去领略那儿的独特景象。
二、新授
第一部分:了解桂林的地理位置、历史、名称由来。
1、既然我们要去桂林游玩,首先就要了解一些桂林的基本情况。请同学们打开课前老师发的阅读材料。
先请大家:
(1)读一读这段文字
(2)指一指:地图中桂林的位置
(3)算一算:桂林距今有多少年的历史。2001+214-1=2214年
(4)说一说:桂林名称的由来
可以个人完成,也可以互相讨论。
2、学生回答,老师相应补充:
(1)请学生来指图。(评价)能不能再给大家说说桂林在哪个自治区,在什么方位?
(2)桂林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她不仅是驰名中外的风景旅游城市,从古至今还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云集在此,所以又有“文化城”的美称。早在1982年就成为了国家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
(3)大家想象一下,金秋时节,在郁郁葱葱的桂树掩映下的桂林,不时飘来阵阵桂花的香气,真是令人心醉呀!
3、过渡:同学们桂林的名字美,她的风景更美!所以古往今来,人们都称赞“桂林山水甲天下”。谁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评价)那么究竟是什么让桂林山水可以称得上是天下第一呢?
第二部分:感觉桂林秀山、清水、奇洞的景色(教学重点)
1、请同学们打开书p115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这个问题。
正是独具特色的秀山、清水、奇洞构成的锦绣画卷使的桂林山水甲天下。
2、那么,桂林的山究竟是如何秀美?水是怎么清澈?洞又有多奇特呢?同学们想不想去看一看?好的。课前我们班同学已经分成了三大组,每一组围绕一个主题,按照老师给出的自学提纲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进行了学习。现在就要请三组同学分别来给大家介绍自己的学习成果了。比一比,哪一组介绍的。
(1)我们就按照顺序,首先请第一组来介绍山。
师总结:好,让我们用掌声感谢第一组的介绍。现在我明白了“诸峰如笋拔地起,碧玉含翠竖云端”的含义了。桂林的山真是神姿仙态,婀娜秀丽啊!
(2)接着请第二组同学给我们介绍水。
师总结:同样也用掌声感谢第二组的介绍。不知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刚才他们在介绍漓江的水时仍离不开讲桂林的山,是吗?其实这正是桂林山水的独特之处,秀山围绕着清水,清水倒映着秀山,山水融为一体,相得益彰。所以才会形成“百里漓江,百里画廊”的奇观!现在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两句诗句,来体会它的含义“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
(3)最后再请第三组来介绍洞。
师总结:我们也要感谢第三组的介绍。这奇幻多姿的岩洞被人们称为瑰丽无比的“艺术宫殿”,真是名符其实!我想无论是谁看到这种神奇的景像都会叹为观止的!可以说桂林的奇洞美石为桂林山水锦上添花。
3、刚才三组同学介绍得都很精彩,真是分不出谁。通过你们的介绍已经让我们感受到了山的秀美、水的清澈和洞的神奇,领略了“三绝”的绝妙之处。大家想想,单独着桂林的'山、水、洞都已如此美,如果三者浑然一体,那将是多么妩媚多妖,仙境般地桂林风景啊!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看段录像,整体地欣赏一下桂林美景。桂林山水真是太美了!难怪人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第三部分:探索桂林仙境的奥秘(教学难点)
1、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桂林秀美的山、清澈的水、奇特的洞、美妙的石是怎样形成的呢?我们一起去初步探索桂林仙境的奥秘。
(1)请大家看书p116-117桂林仙境的奥秘这一部分的2、3自然段,先自己读读,再讨论讨论:桂林山水形成的二个必不可少的条件是什么?
石灰岩:它是形成桂林山水的基础,可以说没有石灰岩就没有今天的桂林山水。
(2)关于这两个必不可少的条件有没有问题要提?
学生提问,教师归纳为两个问题。①什么是石灰岩?②石灰岩是怎么形成的?③什么是石钟乳、石笋?
(3)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动画演示。
①看一段动画介绍。现在有没有明白什么是石灰岩,它是怎么形成的了吗?今天桂林的山、水、洞、石就是由石灰岩发育而来的。
②为什么要含有co2的水?桂林的雨水中为什么含有co2?含有co2的水是怎样使石灰岩形成桂林的山、水、洞、石?接下来我们来解决这几个问题。请大家继续看动画介绍,答案就在里面,仔细听认真看呀!
③什么是石钟乳、石笋、石柱?看动画介绍。
(3)小结:同学们,你们看,含有co2的雨水,既像一位雕塑家,又像一位美容师。经过几百万上,把石灰岩塑造、打扮成了繁花似锦、千姿百态的山、峰、洞、石,形成了桂林的仙境。
2、同学们现在一定觉得大自然特别神奇,的确大自然充满了无穷的奥秘,等待着你们不断地增长知识去控索。刚才我们解决了大家提出的一些问题,还有一些问题也很容易值得探索,大家如果有兴趣,课后我们还可以一起继续去研究。
3、同学们,其实在我国云南石林、广东肇庆也有一些由石灰岩形成的峰林;华北地区也有大面积的石灰岩,可为什么它们没有形成象桂林这样秀美的山水,为什么人们唯独称赞“桂林山水甲天下”呢?
(1)看屏幕上这段话,自由读,想想原因(互相说说桂林山水能甲天下的原因)
(2)指名说。
①桂林一带的石灰岩分布广、厚度大、质地纯净。
教师小结:对!尽管石林、庆肇的石灰岩厚度大、质地纯净,但由于面积小,分布不广,所以不能形成“桂林山水”那样雄伟壮观的气派。
②高温多雨的气候又给桂林带来了丰沛的降水。
教师小结:华北地区虽然有大面积的石灰岩,但气候干少雨,比较寒冷,因此难以形成桂林婀娜多姿。
(3)小结:正是因为这些优越的条件,使桂林的风景,不论从规模上,还是从发育的完美上,都是独树一帜,天下第一。
第四部分:桂林山水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桂林山水,引来无数旅游观光的中外游人,令他们留连忘返。那么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对我国的社会发展有哪些影响呢?自由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讨论。
(1)第一个影响是什么?(她让世界了解了我国的锦绣河山和灿烂文化,增进了我国与世界的社会交往)
①让我们来读读一些国际友人游览过桂林后的感想。(请四名学生读)
②这些话语是国际友人对桂林极高的评价,从他们的评价中我们不难发现:桂林已经成了一扇窗口,通过这个窗口已经让无数的外国人领略到了我们国家山水的神奇和文化的灿烂。
(2)第二个影响是什么?(她使中国人面对这举世无双的国宝,感到无比骄傲。)
①我们班上有几位同学是去这桂林,亲身感受到了桂林的美,而大部分同学是通过这节课了解了桂林,那么你们面对这举世无双的车宝是怎样的心情呢?
②你看连_游览过桂林后都激动地讲了这番话。人们一起读读。
③我想这句话是最能代表每一位看到桂林山水的中国人内心骄傲、自豪的感情了。
(3)还有什么影响?(她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增加了社会财富,从而推动了社会前进),请大家看一组资料。
2、总结:从这几个数据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桂林的旅游业的确不仅沟通了中国与世界的社会交往还增加了国家和地方的社会财富,促进了桂林经济、文化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前进。
五、课后活动。
同学们,桂林的山水如此美丽,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宝贵的资源。桂林人民为了更好地利用这个资源,每年都要隆重举办“山水旅游节”,吸引更多的海内外游客。今年将举行新世纪的第一个“山水旅游节”,老师要请大家一起来当小小设计师。我们来看看课后活动的内容。
同学们可以个人设计,也可以合作设计。我们要进行评比。把好的设计寄给桂林市旅游局。如果被选中,你设计的标志和宣传语说不定就会传遍大江南北,传到世界各地,这也是对桂林旅游业的一个贡献,同学们快快行动起来吧!
六、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甲天下
桂林山水图
秀山诸峰如笋拔地起,
石灰岩清水碧玉含翠竖云端,
含二氧化碳的水奇洞群峰倒影山浮水,
无山无水不入神,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