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的写作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梳理电影中的情节线索和剧情发展,观后感让我们对电影的主题和思想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久久美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小学画展观后感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学画展观后感篇1
10月1日下午,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到盐城会展中心参观中国水墨画展。来到会展中心,我透过玻璃门,远远看到展厅里陈列着许多画,我恨不得插上双翅立刻飞到画前。
进了展厅,一幅幅水墨画陈列在我眼前。其中我最喜欢“八仙图”。你看,那八位神仙个个栩栩如生,他们正坐在树荫下休息,互相谈论着自己过海的经过呢!瞧,何仙姑正手举莲叶望着地上奇形怪状的石头,其他的神仙都在悠闲地吃着水果。
我还非常喜欢“锦绣天堂”这幅画。这幅画以小桥、流水、人家这些景物,生动地描绘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远看,连绵起伏的山峰在一棵棵高大挺拔的松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青翠;近看,一户户人家在青山的'掩映下,时隐时现。正如诗人王安石的诗句“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所说得一样。我想,能生活在这种地方,一定很幸福吧。
一幅梅花图引入我的眼帘,图上一朵朵怒放的梅花争奇斗艳。梅花能在寒冬开放,不愧为“岁寒三友”之一啊!我想,也许作者正是佩服梅花这种不怕苦的精神,才画梅花的吧!
妈妈正聚精会神地欣赏一幅画。我想,究竟是什么画夺走妈妈的眼球?走上前一看,原来是“仕女骑马图”。图上的仕女都坐在马背上,丝毫不害怕,显得雄姿英发。
在参观的过程中,水墨画专家们还向我们介绍了中国画的各种画法。有中外结合法、古代画法等,我们都第一次听说。
画展结束了,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展馆回家了,这次活动真难忘!
小学画展观后感篇2
“爱艺术并不表示懂艺术,懂艺术并不表示会艺术,艺术不是模仿,而是超脱、创造。”前几天,我去看了学校橱窗栏的画展,各式各样的话都有。有幻想、素描、人物画。而其中,最让我感到奇特的是人物画了。简单的勾线笔、铅画纸、蜡笔就能画出任务不一样神态,不一样表情和不一样的样貌。
在这些画中,有一幅画讲妈妈在厨房打扫卫生。那幅画是4开打画上的颜色各异。画上的妈妈弯着腰,拿着拖把,在拖地上的灰尘,那个画这幅画的人把妈妈拿着拖把的样貌画的十分仔细,能够看到妈妈那被累的汗珠,也能够看妈妈那湿湿的衣服,这是一幅简单的话,可这幅画体现出不辞辛苦的干家务。
各种画有不一样的感觉。如:优化使用透明的植物油调和颜料,在制作的过程中的布、带、木板等材料上塑造了艺术形象的绘画。他也在欧洲起源发展,到近代成为世界性的重要话种。他的前生是15世纪以前欧洲的蛋彩画。达芬奇曾画过世界名画《蒙娜丽莎》。
几百年来,这幅画一向让人百看不厌,尤其是他那恬静的笑容中蕴藏的永恒之美,更使人无限陶醉与向往。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有时让人觉的含着哀伤有时让人你觉得十分亲切,有时又让人觉得有几分矜持。
这次画展,让我获取了许多新知识,也让我十分大饱眼福。
小学画展观后感篇3
最近,我们雏鹰假日小队去铜陵书画院参观了“杨龙培赵学军书画展”,感受中国传统艺术文化。一进展厅,迎面而来的是一幅幅水墨画,它们是由赵学军叔叔创作的。这些水墨画中,有的展现出祖国大好河山,有的展现出小桥流水,有的展现出田园风光。参观过程中,赵叔叔一边讲解画法,一边讲解创作经历,让我们听得津津有味,不由得发出赞叹声。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呈坎印象”,画面中近处是朵朵荷花与拱桥,让我想起“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的动人诗句。远处青山苍翠,徽州古民居依山傍水在画面中央。池塘边,一群孩子在玩耍。虽然整个画面都是通过深深浅浅的笔墨,变化精妙让人感觉到整个画面是那么的栩栩如生。
一转身,我们看到的是杨龙培叔叔的书法。书法字体上有工工整整的楷书、龙飞凤舞的草书,行云流水的行书。在书法展现上有横联,有扇面,有斗方。走近去仔细瞧,每一笔每一画都是那么刚劲有力,细细揣摩又是那么的精妙,眼前仿佛出现了叔叔刻苦练习的情景。凑上去闻一闻,似乎一股墨香扑鼻而来。
参观完展览,回想书画家叔叔给我们介绍的学习、创作经历,回想叔叔们的书画作品是那么生动逼真,让我们近距离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扩大了我们艺术欣赏视野。我要向他们学习,从认认真真写好汉字开始。
小学画展观后感篇4
今天,我们学校进行了一次画展,轮到我们班参观了,我们都兴奋不已,走进画展室,琳琅满目的画,手工作品,以及字贴都映入我们的眼帘,我快迅地观赏着,希望能把所有的东西都牢牢记住,但是东西太多了,队伍走得也快,所以还是漏掉了许多东西,不过,使我记忆最深刻的莫过于纸板飞机模型了,看见了这些飞机模型,让我想起了一件事。
记得很久以前,我也有一个飞机模型,也是自制的,但材料极其特殊,许多吸铁石,许多小铁块,还有一些小零件组成的。其实那个时候我就想用这些材料做一个飞机模型,但自己组装成的总是有些地方歪七扭八,什么不好看,我只好请来一援军——爸爸帮我修理一下,爸爸取掉些东西,又装上别的零件,不一会儿,一架威风凛凛的战机模型就组装好了,我爱不释手,但是爸爸却说:“这十分容易变形,最好不要动,”听了爸爸的话,我只好恋恋不舍地放下了
?虽然我很小心地保护它,但是意外还是发生了,那天,我正在吃饭,妈妈吃过饭后在午休,我一时兴奋,不小心把那把放着战机模型的椅子碰倒了,我大吃一惊,赶紧回头看战机模型,担心发生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战机模型散架了,倒处都是零件,我把零件一一找到,从但是却无法复原了。后来让爸爸拼装,但爸爸说他也忘记怎么拼了,我十分后悔,但是后悔又有什么用呢?之后,我把零件包裹在一个布袋里,放在桌子的最高处,至今还在那里放着,我至今也不会忘记这些零件发生一点一滴的事情。
小学画展观后感篇5
今天我们去参观了一个特殊的画展,这个画展的主题是“童心有爱,七彩梦想”。年少的我们,心中充满了稚嫩的梦想。我怀揣着这样的心情,走进了位于科技宫四楼的画展展厅。
一进展厅,我便看见了琳琅满目的绘画作品:素描、水彩画、儿童画、沙画、国画,应有尽有,还有别具风格的手工制品。一件件美丽而精致的手工作品吸引了我的眼球,但更令我叹为观止的是一副夏日荷花图,是一幅国画。这幅画画得十分逼真:亭亭玉立的荷花优雅的站在池塘中央,淡粉色的花瓣将柠檬黄的花蕊轻柔的包住,十分美丽。左侧一朵荷花含苞待放,宛如羞涩的小姑娘。荷花下方,几片嫩绿的小荷叶刚刚长成,两侧的墨色的荷叶更衬托出小荷叶的生机勃勃。一只如画龙点睛般的蜻蜓停在盛放的荷花旁,仿佛被荷花淡雅的香气迷住了,久久不愿离开。池塘中,几条顽皮的小鱼在荷叶下嬉戏,十分生动可爱。看到这幅画,我便想起了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句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我觉得,这幅画的作者想告诉我们的和杨万里一样:我们一定要做一个像荷花一样的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这次画展,我不仅体会到了大千世界的美丽,还知道了做人的道理。这次画展,我真是受益匪浅!
小学画展观后感篇6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近大师,传奇样的大师,神人般的大师,我沾了不少仙气,。大师是毕加索,只是看场他的画展,我就已经是云里雾里,飘飘欲仙,一时间觉得自我也文艺了不少。管它是我自作多情也好,娇柔做作也好,自命不凡也好,大师毕竟是大师。不解,曲高和寡,争议,才华横溢,经典,“堕落的艺术”,毕加索就是毕加索。
“我从小时候就能画得像大师一样,但我却花了这一生的时间学会像小孩子一样画画”-------帕布罗毕加索
我在观看之时,我逐渐发现比起写实的风格来,我与抽象风格更有默契。之所以抽象,是因为一眼看不出名堂。那坨歪歪扭扭的怎样会是个肖像人体的线条怎样那么扭曲五官为什么要画得那么丑简直是诡异!!能够用诡异,奇怪,难看来形容的作品不少,关键是这些怎样就成了大作世间漂亮,悦人眼球的作品那么多,怎样偏偏就毕加索成了气候说到艺术,毕加索的作品就像是人的灵魂,你能够否认它的价值,可是它就是在那里,举足轻重,不可磨灭,是永生的。
正因为抽象画看上去就是四不像。神话中的怪物张什么样貌,抽象画看上去就是什么样貌。可是,我这次却惊奇地发现:抽象画是活的!你从任何角度看都能够,并且体验都不一样。那看起来仿佛是胳膊的两个长条你看把它看成是交叉的腿也能够!一张极度扭曲的肖像画,当我遮住一边眼睛只看画的左半边的时候,我发现它里面是有写实的画法运用其中的,并且那是个写实的,很美的人侧脸轮廓。还有,在头上鼓出一个大包,并且两只眼睛都长在一边,还一只高一只低,在我看来,除了我前一句描述的样貌之外,那还是两个要接吻的人侧脸。
一时间,我被如此富有想象力,如此为所欲为的画作吸引了。除了仰慕大师深厚的绘作功力之外,我更倾心于大师的创造力。毕加索把他眼睛看到的场景完全按照自我的理解和意愿呈现出来,不刻意归属于某一特定派别,不拘泥于学院教条,不局限于当时的流行风潮,不在乎别人看了是否能理解。毕加索,只是画他的画。他,只画他想画得画!看展览之前,我猜我是要茫然,要困惑,因为我不是学美术的,因为我是头一次来看,因为我之前从来不了解一丁点毕加索。连我自我都惊讶的是,在没有任何解说的情景下,我用自我的方式体会出大师的用心。我看出来大师画的不是画,画的`是自由。我看的也不是画,看的是永远追寻自由,激发创造的雄心。
插句题外话,我庆幸在进门之前没有先跑去找个解说带我参观。我本来的打算是先自我揣摩下,自我先看看我对如此旷世之作有什么看法,我自我如何理解。然后,如果我实在是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的话再找解说也能够。然而实际情景是:我进了门,从毕加索的年表看起,对大师的各个创作阶段的手法变化,从一种风格向另外一种风格的变化有了粗浅的认知,接下来丢下”画画必须要让人看清楚画的是什么”的固定思维就足够了。毕加索想怎样画他就怎样画,并且大胆尝试当时一切的新技术,新材料,除了绘画本身,他也结合作家,诗人,剧场演出,雕塑家和其他的画家的对艺术不一样的见解,并且把这些全部都运用于他自我的创作中。与其说毕加索是画画,还不如说他是一次又一次的创造!
我这么理解毕加索的作品,我理解对了吗到位了吗有眼光吗艺术修养够吗我不明白。我需要明白么又有谁明白呢恐怕除了毕大师本人之外,没有任何人能100%地明白大师作画的用意吧!我们这些之后人纵然想想大师学习,即使把大师的画临摹千遍万遍,但如果只是模仿作品本身,而忽略了大师的无拘无束,自由,勇敢,创新,那也只是学个皮毛而已。本质上就已经相差十万八千里了。
我参观画展后自我的语录:“写实画是死的,看起来是啥就是啥。没什么剩余可解释的了;抽象画师活的,看啥是啥全由你自我想,你说它是啥就是啥!”看抽象画时,我是自由,因为做外一个美术外行人,我也能够说出我自我的见解,毫不担心是与非,对与错。
小学画展观后感篇7
我自幼爱画,对各画种均有所了解,特别是对中国山水画情有独钟。前段时间,有缘偶遇一幅作品:悠悠流云,飘逸间含着深沉:巍巍峰峦,苍茫里藏着秀润;流泉飞瀑,如闻其声;村落丛林,掩映成趣。细品之,笔触老辣,水墨酣畅,气象恢宏,真是令我心生向往,并牢牢记住了这位叫“来支钢”的画家。
得知来先生将在深圳举办画展,我立刻从西安前往深圳美术馆观看《来支钢水墨艺术大展》。一幅幅水墨山水画把展厅变成了一个黑白两色的纯净世界,瞬间让人体会了庄子所说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仔细欣赏这些作品,或悬崖古松苍莽,或山村野径闲适,或古镇纯朴风韵。那群峰竞秀之磅礴令人激动,那云叠雾障之悠远引你遐想,即便是一棵枝丫横陈的古树也显非凡韵致。虽是中国水墨画,自然景物的立体感、质量感和空间感都处理得很完美,画家的非凡功力——造型使我叹服。
走出前厅,转入中厅,迎面墙上一幅《峡道》、侧面一幅《艺道》将我震撼。徜徉在巨型山水长卷前,感受云海翻涌,山水扑面,和鸣声声。又有村落梨花,人间生灵。画家笔下的山水奇观多么像一首雄浑激越的交响曲,起伏跌宕,让人沉醉其间。仿佛在旅途中,置身于美丽的大自然,正应了古人评画的那句“画中境界可居可游”!我想这应是画家来支钢的第二个非凡本领——造境。
有型有境的画我亦见过不少,但打动人的却不多,我觉得来支钢的画真正动人的地方是“有情”。情是什么?情是大山大水的表情,是画家笔下的山水之境,仿佛山水也是有喜怒哀乐的。如他的作品《崛起》,那是一种呐喊,一种激情;而《涓涓涌泉》中,则是一种欣慰与欢畅。这种蕴含在水墨间的情感,才是作品真正的灵魂。我觉得这是一个画家最难达到的高度——造情。
来支钢作品的最重要的技法是积墨,这是中国传统技法,上可追溯到北宋郭熙,后有清初的`龚贤,继而黄宾虹发掘了这一技法,李可染又将其推动发展。来支钢是李可染大师的第二代传人,既从师长处传承技法吸取养分,又有个人心得加以创新,其积墨通透灵气,毫无板结之象,可以说对积墨技法的掌握和运用已达炉火纯青的地步。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来支钢先生12岁开始学习画画,日复一日,从师练习。他每一幅作品背后都有着我们无法想象的辛苦,我们所看到的《艺道》耗时八月余才完成,一丝一缕,一点一画,墨干了又积,几十遍后才终于成就这雷霆万钧之力,排山倒海之势。细赏作品,可觉其力透纸背,千笔万笔,笔笔无敷衍懈怠,无丝毫轻浮油滑。想起来支钢先生在不同场合讲过的一句话:“作积墨来不得半点偷懒,人家出游,我在画画;人家吃饭,我在画画;人家睡觉,我还在画画;我就是在梦里,还在想着明天的画该怎么画。”天道酬勤,来支钢终于成就了今天的自己,成为继承与发扬中国水墨艺术文化的新一代画家。
人如其画,画如其人。我忽然感悟到,他的积墨初看是一种功夫,其实是一种锲而不舍、追求卓越的精神,也正是这种精神才成就了他。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实践课观后感7篇
★ 奔跑的观后感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