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根据教学目标来选择适当的教案格式,我们需要不断更新教案,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下面是久久美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骑小马教案模板6篇,感谢您的参阅。
骑小马教案篇1
[教学要求]
一、认识本课生字:蹦、麦、如、蹚、鼠、淹、啦、叹、脑筋;指导学生观察人物说话的动作、神情;会用:连蹦带跳、难为情地、亲切地、吃惊地等描写人物说话时动作神态的词语。
二、分角色朗读和复述课文。
三、教育学生做事要动脑筋,要实地去试试,初步懂得实践第一的道理。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提示课题。自学课文。结合句子教学生字词。范读课文。再自学课文、分段。
第二课时:读讲课文一、二两段、练习。
第三课时:读讲第三段,总结课文学古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示课题,自学课文(童话是儿童喜欢的体裁,无需解说,直接提示课题,情绪即被激起。)
?小马过河》是一篇童话,同学们是很喜欢读的。现在请你们自己读课文。
自学要求: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了解故事里有哪几个角色。
二、结合句子教学生字词(目的是让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识字,同时又可了解故事梗概)出示小黑板:
小马连蹦(beng)带跳地驮着麦(mai)子向磨坊(mofang)跪去。
老牛说:“水很浅,刚没(mo)小腿,能蹚(tang)过去。”
松鼠(shu)说:“当然啦(la)!我的伙伴就在这条河里淹死的!”
小马想,如(ru)果妈妈在身边,那多好啊!他叹(tan)了口气回家了。
老马说:“哦(o),自己不动脑筋(naojin),不去试试是不行的。”
教学“连蹦带跳”时,增教“蹦蹦跳跳”、“一蹦一跳”、“蹦呀跳呀”、“又是蹦又是跳”。
三、范读课文。
小马是怎样过河的呢?请小朋友听老师读课文。
四、再自学课文、分段(通过下列提问,帮助学生弄清课文层次)
1.课文第一小节说的什么?
2.小马过河,他到河边去了几次才过河?
3.课文中写小马第一次过河从哪儿到哪儿?第二次呢?
4.那么课文可分成几段?
第一段:小马整天不离开妈妈。
第二段:小马第一次没敢过河。
第三段:第二次小马终于过了河。
五、练习。
1.写生字词。
2.给下面的句子加冒号和引号。
小马对妈妈说我是愿意帮您做事
老马说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
提示注意点:引号成对用,句末标点点在引号里面。
第二课时
一、轻读第一段。
二、读讲第二段。
1.自学。
提出要求:课文中写了小马、老马、老牛、松鼠的对话,看看他们说了些什么?课文中写他们的对话时,还写出了他们说话的动作、神情和语气。你能把这些词语找出来吗?例如“小马连蹦带跳地说”,“连蹦带跳”这个词语就把小马说话时的动作、高兴的样子写出来了。自学时你就把这些词语画出来。
2.找出提示语,为指导表情朗读作好准备。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下列板书:
小马老牛小松鼠老马
连蹦带跳地说嗒嗒地跑过去,问道叹了口气说难为情地说低下头说说拦住它大叫认真地说高兴地说亲切地说
3.选择几个重点词语加以指点,并结合指导朗读:假如有一天,我们来到小河边,听到小马与老马,还有老牛、松鼠的对话,说话时,他们的神情、动作以及语调生动极了,这一场对话真有趣。它们一个个怎么说,你能学得起来吗?(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中,使扮演角色朗读课文带有饱满的真实的情感,这样学生的表情朗读就很容易达到要求,而且对提示语所显示的形象有了具体的理解。)
①“连蹦带跳地说”,表示小马高兴。还可以换上什么词儿?(一蹦一跳,蹦蹦跳跳,蹦呀跳呀,又是蹦又是跳)
老马也是“高兴地说”,老马、小马、都很高兴。不过,一个像大人,一个像小孩。现在请同座的两个小朋友分角色读第二节中老马和小马的对话。
②小马来到一条小河边,他为难了。心里怎么想的?该怎么读?(轻读)请谁来扮小马?
③小马问老牛伯伯,后面用的是什么标点符号?表示疑问的句子怎么读呢?老牛回答时,说的很平静,因为他认为河水很浅。现在请女同学扮小马,男同学扮老牛,读读他们的对话。
④松鼠可不同了,忙拦住大叫,因为是大叫,后面是用了什么标点?感叹号表示语气加重。谁能扮小松鼠(指名试读)。
指导朗读:“小马!”一声叫住,要读得急促些,声音要高;两个“别过河”,速度要快些,是连着说的,第二个比第一个语气加重些。(再读)
⑤“小马吃惊地问”,如果没“吃惊地”,那是一般地发问。现在是“吃惊地问”,吓了一跳,表示出小马的害怕、紧张。(示范)
⑥老牛和松鼠对河水的印象完全不同,你能分别用一个词概括一下吗?(深、浅)
⑦小马听了这两种完全不同的意见,怎么办?课文中哪两个词说明小马听了老牛和松鼠的话不动脑筋?(立刻、连忙)
⑧练习朗读三、四两节。四个人一组分角色朗读。
⑨比较:如果省掉这些表现他们对话时的动作、神情的词语,变成“小马说……老马说……松鼠说……”你们觉得怎么样?
⑩指点“说”“问”都是表示动作的词儿,所以前面都是用“地”。
(虽是指导朗读,却把课文中的主要的知识点突出,而且通过对这些词语、标点的理解来指导朗读,这就把知识的教学,能力的训练以及思维的训练结合在一起了。)
4.练习。
填充:
我高声( )喊小林飞快( )跑
他轻轻( )问我认真( )写字
小红高兴( )说妹妹大声( )唱着歌
△创设情境,让学生观察人物说话时的动作神态。
△教师微笑着说:“小朋友说!”让学生加以描述。
△指名一同学蹦跳着进教室,连声喊:我们班上得了红旗了。然后要把学生把这一情境加以描述。
第三课时
一、检查复习生字。
二、学习第三段。
1.小马怎么过了河?(自学课文)
2.老马怎么说的?(反复朗读老马的说)
出示**的'话:
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
3.现在请你为小马动动脑筋,他当时怎么想就对了?
同一条河,老牛说“深”,松鼠说“浅”,你们说哪个说得对?为什么?
(出示小河、老牛、松鼠剪贴片(见右图)并要求学生按“因为老牛____,所以___;因为松鼠___;所以___”的句式回答。)
(借助直观形象引导学生进入推理情境。)
4.小马听了老马的话,认真地试了试,试的结果怎么样?为什么?
出示小马的剪贴片,要求学生按“因为小马既不像……也不像……所以……”的句式回答。)
三、总结课文,通过说话训练,结出寓意。
1.现在你们看这篇课文中哪句话最重要。
2.齐读老马的话。
3.老马是说:“不……不……是不行的”。如果改成“要……要……”这样正面的说法,该怎么讲呢?
(做事情要动脑筋,要去试试才行?)
4.这告诉我们什么?做什么事都要动脑筋,更要实地去试试。
四、再现课文情境,分角色复述课文。
1.各自准备。
2.指名分角色复述。分别戴上小马、老马、老牛、松鼠的头饰表演。
五、结合寓意,增教一首古诗。
宋朝大诗人陆游写了一首诗,说明实践的重要。
出示古诗的板书:
?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功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骑小马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及蕴意。
2、发展幼儿初步的分析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3、让幼儿懂得遇事要多观察、多动脑筋并勇于尝试的道理。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5、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重难点:
重点:理解故事内容,明白其中蕴含的意义。
难点:发展幼儿比较分析能力,理解大与小、深与浅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
多媒体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师:听,这像是什么动物发出的脚步声?小马来了,它还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
二、分段播放ppt理解故事内容
1、第一段
师:故事中有谁?老马对小马说了什么?老马让小马做什么呢?(把这半袋麦子驮到磨坊去吧)那有谁知道磨坊是用来干什么的?(磨坊是用来加工麦子的`地方)那小马去磨坊的路上遇到了什么困难呀?(一条小河挡住了小马的去路)河水哗哗哗,它心里想到了谁?小马心里怎么样呀?(害怕,左右为难)如果你是小马怎么办?
2、第二段
师:我们接着往下看!小马遇见了谁呀?(老牛)那小马和老牛说了什么呢?(牛伯伯,请您告诉我,这条河,我能趟过去吗?水很浅,刚没小腿,能淌过去)你们想不想学学小马和老牛的对话呀,那老师做小马,你们做老牛好吗?(注意对话语气)
3、第三段
师:小马听了牛伯伯的话正准备过河呢,咦,会发生什么事情呢,一起来听一听!
师:小马正准备下河呢,突然谁来啦?(小松鼠)小松鼠来了,那小松鼠是怎样对小马说的呢?(小马,别过河,别过河,你会淹死的!深的很哩,昨天我的一个伙伴就是掉在这条河里淹死的呀)我们也来学一学小松鼠的话!
师:老牛说河水浅,松鼠说河水深,到底听谁的?你觉得谁说的话有道理?如果你是小马怎么做?
大班语言教案《小马过河》含ppt课件
师:那这一次小松鼠又对小马说了什么呀?(怎么?你不要命啦!)那小马它又是怎样做的呢?(让我试试吧)它是一匹怎样的小马?(勇敢)
师: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得那么浅,也不像松鼠说得那么深,为什么?出示ppt图片,观察、比较、分析三种动物的区别。
(小马呢不高也不矮,所以它觉得河水不深也不浅。原来,在面对同一条河时,因为自身特点不同,所以它们看法也不一样,只有试了才知道。)
三、师幼共同讲述故事,理解故事涵义
师:你喜欢故事里的小马吗?喜欢它什么?它是一匹怎样的小马?(懂事、能干、有礼貌,勇敢)
总结:小朋友在生活当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多动动脑筋想一想,还要大胆地去试一试,我们应该做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
四、为老师做件事,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幼儿非常喜欢听故事,一听老师说要讲故事,都静静地坐在椅子上,眼神极渴慕地望着老师,都希望快一点听老师讲故事。在完整的欣赏了故事后,孩子们不由的发起了感慨,为此,教师让孩子们互相说说自己对故事的看法,给幼儿创设了自由表达的空间,幼儿都积极发言,用语言表达着自己内心的感受及自己的看法,随后结合挂图,分段欣赏故事,加深了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骑小马教案篇3
活动目的:
1、训练幼儿的身体协调性。
2、让幼儿在游戏中体会生活的乐趣,提高他们处理多种指令的能力。
活动准备:
小马运粮图片。
活动过程:
1、教师带领小朋友来到户外做准备活动。
(1)教师带领小朋友做准备活动,注意着中活动膝关节和手腕。
(2)教师指导小朋友列队站好,彼此间要有一定的距离。
2、游戏开始。
(1)出示小马运粮的展示图。
(2)教师讲解游戏规则:将幼儿分厂四组,每组第一匹小马听到指令后马上钻过山洞,跨过小河,将粮食运到家里,然后绕原路回,第二匹小马又继续出发……
(3)教师示范一编完整的动作,小朋友注意仔细观察教师的动作。
(4)教师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教小朋友,每个动作可以反复练习,力求做到让每个小朋友都做得标准,
(5)教师给小朋友几分钟的时间练习各个动作和记住做每个动作的顺序。
(6)在小朋友熟悉了所有动作和顺序后,幼儿开始玩小马运粮的游戏。
3、游戏结束。
(1)小朋友吸收今天所学的动作。
(2)教师帮助小朋友整理自己的仪表。
活动建议:
如果条件允许,小朋友在游戏结束以后最好能够换一套干净的衣服。
骑小马教案篇4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认识7个生字。
2能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4学习课文内容,懂得在遇到问题时,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动脑筋去想,从实践中去寻求答案。
二、教材说明
这课是一篇童话故事。叙述了小马驮麦子去磨坊,路上要过一条河,老牛说水很浅,可以过,松鼠说水很深,他的伙伴刚被淹死。小马没了主意,只好跑回去问妈妈,妈妈要他亲自去试一试。小马又回到了河边,自己过了河。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说明遇事要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找到答案。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老马对小马说的话,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与课文插图内容相应的课件或投影片,课文朗读录音磁带。
2课前观看老牛、小马、松鼠的外形,了解其身高。
3老牛、小马、老马、松鼠的头饰。
(二)识字、写字教学
1识字教学。
本课生字中,如、然是翘舌音,挡是后鼻音,突是第一声,不读tù。着重指导学生分析识记以下几个字。
匹:外边是三框儿,里边是儿字。笔顺是匹。
袋:衣字底,上下结构。
突:上边是穴宝盖,下边是大字加一点。
然:上半部左边不是夕。
低:可用熟字底换偏旁的方法识记。
2写字教学。
如:右边口的高矮要掌握好。
突:不要漏写最后一笔点。
袋:上短下长,上面是代字,不要写成伐。
愿:下面的心字要写扁些。
(三)词句教学
1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小马为难了,为难:不知道该怎么办。
2老牛说: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过去。松鼠认真地说:深得很哩!昨天,我的一个伙伴就是掉在这条河里淹死的!一个说水很浅,一个说深得很,这是摆在小马面前的一对矛盾。可以借助牛、松鼠的图或教学课件演示,了解老牛说河水浅,松鼠说河水深的原因。
3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浅,你去试一试就知道了。这是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意思是要小马自己动脑筋想想:老牛说河水很浅,松鼠说河水很深,最好通过自己的实践得出正确答案。让学生明白:要听别人说,也要动脑想,还要自己去实践。
(四)朗读指导
这篇课文生动有趣,对话很多。富有儿童情趣,是分角色朗读的好材料。读老马的话要语调平和,像一位慈祥的妈妈。如:你已经长大了,能帮妈妈做点事吗读出商量的语气。那么河水到底是深还是浅呢你仔细想过他们的话吗要读出引导孩子思考问题的语气。小马的话则应读得天真活泼。一条河挡住了去路,我我过不去。没没想过。应表达出因为小河挡路,没有完成妈妈交给的任务时不好意思的心情。老牛的话应显得不在乎。松鼠的话应当急促,给人以紧张的感觉。
(五)练习提示
课后第一题中说说小马过河以后会说些什么,要让学生结合课文的内容和自己的体会说。可以先分小组说,后指名在班上说,使人人都有练习的机会。
第三题是用带点字口头组词。可以采取看谁组得对、组得多的比赛激励学生动脑筋多组词语。
第四题是让学生在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了解近义词立刻和连忙。可以让学生交换这两个词语的位置再读一读,看它们的意思改变没有,如果没有改变,就证明这两个词的意思差不多。
(六)扩展活动
1戴上头饰,表演《小马过河》。
2以小马过河为题另编一个童话故事,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看谁想得新,想得与众不同。
3假如有一只小猴子要过河,会怎么样,以小猴过河自编故事。
(七)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2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读一读。
读出三个层次:
(1)初读课文。让学生自由读,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加字,不丢字,把句子读通顺。
(2)细读课文。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从课文中找答案。然后分组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老师可参加学生的讨论,发现问题,及时点拨。
(3)熟读课文。采取自由读、同桌互读互听等多种形式读课文。让学生进入角色体会情感。
(二)演一演。
本课是一篇童话故事,情节生动,适合儿童表演。针对这一特点,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以课文为依据,让学生演一演,用这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小马过了河会说什么回到家怎样对妈妈说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让学生在演的过程中把这些想象加进去,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创造力。
(三)进行识字、写字教学。
(四)完成课后练习。
骑小马教案篇5
活动设计背景
?小马过河》是许多人听着它长大的,这是一个经典而又富有教育价值的故事文本。于是我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实际发展水平,将这个故事纳入了教学计划。故事讲述了小马帮妈妈把麦子驮到磨坊去的故事,在途中遇到了一条小河,不知是深是浅,最后在妈妈的指引下安全过河。语言生动、简洁,符合大班幼儿语言学习的特点。大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不成熟,注意力也容易分散,因此在活动中我采取了利用课件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还利用生动的头饰让幼儿进行角色扮演,从而使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到语言的快乐,创造语言环境让幼儿大胆的说,有说的欲望。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及情节发展,并尝试讲述画面中的故事。
2、教育幼儿遇事动脑筋、想办法
3、认识汉字“马”“牛”“松鼠”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学习让幼儿懂得遇事要想办法,动脑筋。
活动准备
头饰、图片、字卡、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师:小朋友们见过马吗?
幼:见过
师:那么马是怎样跑的呢?
2、幼儿集体学一学马儿跑。
3、引出故事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关于马的故事,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欣赏。
二、观看课件,理解故事内容。
1、完整欣赏课件《小马过河》。
2、认识汉字“牛”“马”“松鼠”。
(1)师:故事中出现了哪些小动物?
幼:马、牛、松鼠
(2)教师出示图片吗、牛、松鼠,并依次出示相应的汉字。
(3)集体认读“马”“牛”“松鼠”,并用马、牛组词。
3、提问:故事中小马遇到了什么困难?
4、欣赏课件前半部分(开头—牛伯伯说可以过去)
(1)师:故事中小马去干什么?遇到了什么困难?
幼:去帮妈妈送麦子,小河挡住了它的去路。
(2)师:当小马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碰到了谁?
幼:牛伯伯
(3)师:小马对牛伯伯说了什么?
幼:牛伯伯河水深吗?
(4)师:牛伯伯是怎么回答的?
幼:水很浅,刚过小腿
(5)师:小马听了牛伯伯的话后是怎么做的?
幼儿自由说,过河/没过河
(6)师:到底小马听了牛伯伯的话过河了没有,我们接着往下看。
5、欣赏课件后半部分
(1)师:当小马准备要过河的时候谁来了?
幼:小松鼠
(2)师:小松鼠对小马说了什么?
幼:别过河,河水会淹死你的,昨天我的一个小伙伴就掉进河里淹死了。
(3) 师:小马听了小松鼠的话后又是怎么做的?
幼:回去找妈妈
(4) 师:妈妈对小马说了什么?
幼:那条河到底是深还是浅,你自己去试了吗?
(5) 师:听了妈妈的话,小马最终过河了吗?
幼:过河了
6、理解高、矮,深、浅不是固定不变的
(1)师:小马通过自己的尝试最终趟过了小河,为什么同样一条河,牛伯伯说水浅,小松鼠说水深呢?
幼:牛伯伯高,小松鼠矮
(2)师:同样一条河,牛伯伯高所以说水浅,小松鼠矮所以说水深。
(3)师小结:高、矮,深、浅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随着一个事物与另一事物相比较而变化的。
三、看图讲述故事
1、师:刚才小朋友们都观察的非常认真,请小朋友看着图片和老师一起把故事完整的讲述一遍,好吗?
2、看图片讲述故事一遍,注意动物之间的对话。
四、故事表演
1、出示动物头饰吸引幼儿兴趣。
师:老师还准备了小动物的头饰,让我们戴着头饰把故事表演一遍好吗?
2、要求:表演的时候说清楚动物之间的对话。
3、教师与个别幼儿表演一遍。
4、幼儿表演。
5、每组表演完后教师及时给予小结,让幼儿体验到高、矮,深、浅。
五、活动小结
1、师:小马通过自己亲身去体验,最终趟过了小河,把麦子送到了磨坊,通过学习《小马过河》这个故事,我们学到了什么道理?
2、幼儿自由说。
3、师小结:碰到事情不但要多想一想,还要试一试,这样才能增长聪明才干。
4、活动结束。
让我们回教室继续表演故事
骑小马教案篇6
【活动目标】
锻炼幼儿的平衡能力,培养其机智勇敢的精神。
【活动准备】
沙包(与幼儿人数相等)、平衡木四组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在音乐伴奏下,老师组织孩子们进入活动场地,进行队形队列练习,大圈--小圈--圆点--四队体操队形结束。
2、听音乐一起做热身运动。
二、基本部分:
1、每人一个沙包:
1)、幼儿自由玩沙包,老师注意观察幼儿的各种玩法。
2)、根据刚才孩子们的沙包玩法,集体练习。
2、介绍沙包的另一种玩法:小马过河小马过河玩法:平衡木四组,幼儿每人一个沙包 ,听到口令后,幼儿将沙包放于头顶上,两手平举,等上小桥--平衡木,平衡到达另一端,幼儿自由活动,也可以分组比赛活动。
规则:若沙包掉下或幼儿从平衡木掉下即为失误。
3、教师示范做动作。
4、幼儿在活动场地上自由练习头顶沙包两手平举的动作,老师及时纠正不正确的动作。
5、幼儿练习在平衡木上的动作,注意安全。
6、分组比赛:小马过河7、幼儿自我评价。
三、活动延伸:
一起探讨沙包的多种玩法。
四、结束部分:
1、听音乐跟随老师做放松运动。
2、整理活动场地。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