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的活动应该有趣和互动性,教案的编写需要考虑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以下是久久美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小班数学课教案参考7篇,供大家参考。
小班数学课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知道爱护小手,不玩尖利的东西。
2、知道手划破后简单的处理和保护方法。
3、培养幼儿手眼协调的能力。
4、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准备:
相关图片一张。
教学过程:
1、请幼儿观察图片,提问:
(1)这个小朋友的手怎么啦?(出血了)
(2)好好的`小手怎么会出血呢?(被东西划破了)
(3)什么东西会把手划破?为什么?(玻璃片、针、铁钉、铁丝、剪刀等。因为这些东西很尖,很锋利。)
(4)启发幼儿回忆:自己的手有没有被划破过,手划破了有哪些不方便。
2、讨论怎样才能使我们的小手不受伤。(平时不玩剪刀、小刀、针、玻璃片、铁片等尖利的东西。)
小结:我们周围有很多东西,有的是很尖的,有的是很锋利的,如果我们去玩这些东西,就会把手划破,给自己带来危险和许多不方便。所以小朋友们不要去玩这些东西,以免我们的手受伤,影响我们的教学和生活。
3、讨论怎样保护、处理受了伤的手。
(1)如果手不小心被划破了,能不能用没有洗过的手去捂伤口?为什么?(不能,因为没有洗过的手有细菌,会使伤口感染、化脓。)
(2)手受伤了怎么办?(如果擦伤了皮,要先清洗伤口,然后涂上红药水或紫药水;严重的要找医生处理。)
(3)手包扎后还要注意哪些事项?(不能把伤手浸在水里,不能随便揭掉包布,要按时找老师、医生换药等。)
小结:如果我们的小手已经受了伤,就更要好好保护,这样才能使它快快恢复健康,为我们服务。
教学反思:
引导孩子保护自己的手。幼儿经常在生活中不小心将自己的手碰伤,然后难受的或害怕的告诉成人自己的手破了,教师从幼儿生活中寻找教育内容,鼓励孩子爱护自己的小手,保护自己的小手。
小班数学课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5以内的手口一致点数,并能按数取物。
2、了解小鸡会捉虫的本领,体验模仿小鸡的乐趣。
活动准备:
ppt、小虫若干、盘子人手一个(写有2—5数字)、小铃、
重点:
学习5以内的数量。
难点:
尝试按数取物。
活动过程:
一、观察情景图
1、看看,草地上谁来了呀?(鸡妈妈和小鸡宝宝)
2、数数鸡妈妈有几只,小鸡有几只。(引导幼儿一起来数)
3、和鸡妈妈及它的宝贝打招呼(有:小黑、小黄、小白、小花)
4、鸡妈妈请小鸡去捉虫,看看小鸡们在哪里捉虫?
5、数一数每只小鸡捉了几条虫?(幼儿数一数,点击图片出示数字)
二、小鸡捉虫
1、现在鸡妈妈请我们这里的小鸡宝宝再去捉更多的小虫子来送给鸡妈妈。出示小铃,听小铃声音数一数。
2、鸡妈妈敲小铃鸡宝宝去捉虫子。
3、鸡妈妈带领捉好虫的小鸡一起来到桌子边一起来数一数。
三、小鸡装盘
1、观察盘子,请小鸡帮鸡妈妈装盘。(根据盘中数字取小虫)
2、小鸡按数取物。妈妈给每个小鸡准备了一个盘子,请你看看盘子里是数字几,就装几条小虫。
四、小鸡回家
拿着盘子,鸡妈妈和小鸡宝宝高高兴兴的回家。
活动反思:
毛毛虫在草丛中的情境可以更丰富一些,环节与环节的衔接需要更自然,如第一环节鸡妈妈带着小鸡们出去散步,来到草地上,做做游戏,看到草丛中有许多毛毛虫,从而引导幼儿观察毛毛虫的不同特征。环节的衔接应更自然一些。环节与环节之间应呈现递进关系,对内容的设计应具有挑战性和层次性。小鸡应先根据点数进行捉虫,再根据要求和点数进行捉虫,这样活动的层次性就能有所体现了。
活动目标:
1、喜欢参加计数的数学游戏, 会根据要求进行操作。
2、尝试用多种感官感知4以内物体的数量,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3、感知4以内的数量并初步理解4的形成,理解3添上1是4, 4里面有4个1。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基本掌握手口一致地进行3以内物体的点数。
物质准备:数字卡片1 一4, 4张数字1的卡片,红、黄、蓝、绿色的小虫图片各一张,篮子、小鸡头饰、绿色小虫图片若干,写有1 一4数字的房子底板各一块,画有1 一4的数量、颜色或大小不同的小虫图片若干张。
活动过程:
1、小鸡练本领:多种感官感知3以内的数。
教师当鸡妈妈,幼儿扮作小鸡玩游戏。
小鸡听鸡妈妈的指令做相应动作:发出1声叫声,拍2次手,扇3次翅膀等。
2、小鸡捉虫:初步感知4的形成。
鸡妈妈数字卡,请幼儿捉相应数量的虫子,再互相检查操作结果。
3、鸡妈妈捉虫:讲解演示4的形成。
鸡妈妈出示一张黄色小虫的图片:"我先捉了 1条黄色的小虫。"再出示一张绿色小虫的图片:"我又捉了 1条绿色的小虫,1条小虫添上1条小虫,是几条小虫?用数字几表示?"出示数卡2。
又出示一张红色小虫的图片:"我又捉了 1条红色的小虫,2条小虫添上1条小虫,是几条小虫?用数字几表示?"出示数卡3。又出示一张蓝色小虫的图片:"我又捉了 1条蓝色的小虫,3条小虫添上1条小虫,是几条小虫?用数字几表示?"出示数卡4,并小结:3添上1 就是4 。"鸡妈妈和小鸡们一起观察每种颜色小虫的数量,在每种颜色小虫下面摆上数卡,表示其数量, 理解4 里面有4 个1 , 4 个1 合起来是4 。
4、小鸡运食物回家,感知4以内数的等量集合。
每只小鸡自愿取一张食物卡,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卡片上有什么食物,有几条虫子,可以用数字几表示。鸡妈妈在活动室里布置四座房子,小鸡说一说每座房子上的数字是几,再对照自己卡片上虫子的数量,分别将食物送回相应数字的房子里,要求图片上小虫的数量与房子上的数字相等。
小班数学课教案篇3
设计背景
我们班幼儿年龄不均,男孩子占三分之二,幼儿自控力差,注意力不集中,但幼儿喜欢观察新鲜事物,乐意在玩中学识。根据这一特点,我在教学中通过卡卡熊过生日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并展开教学。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4,理解4的意义。
2、幼儿根据数字4,拿出相应的食物,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
幼儿数物拿出对应的数字。
活动准备
1、多张数字卡1、2、3、4;
2、卡卡熊图片和生日蛋糕、蜡烛;
3、图片小鱼、萝卜、青草、骨头;
4、图片小鸭、小白兔、小羊、小狗。
活动过程
一、课前活动:
手指游戏
二、情景引入、教学内容:
卡卡熊过生日
三、新课教学
1、出示卡卡熊过生日收到的礼物(小鱼、萝卜、青草、骨头)
2、请小朋友点数以上物品的数量。
3、教师小结。
4、出示图片小鸭、小白兔、小羊、小狗,幼儿操作。(小动物喜欢吃什么食物,用数字几表示。)
5、教师再小结。
四、游戏
1、师幼儿互动,教师说,幼儿对数,找数。
2、幼儿互动。
教学反思
认识数字4是一节园本教研活动课。备课前我考虑较多的是幼儿的倾听力和注意力,怎样设计才能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乐,又可达到教学的效果。因此我抓住幼儿好动好玩喜欢小动物这一特点,设计较多的动物图片、食物卡片、游戏等来辅助教学。上课的时候自己感觉还好,可是课后一想,与老师们的交流,觉得还是存在着不少问题的。首先,活动环节缺少课件,如果运用课件教学,图片的展示就会更加生动富有情趣。在慌忙之中板书稍乱了点,幼儿在看我展示图片时视线零乱,幼儿注意力分散,没有很好的跟着我的思路走。其次,幼儿生性好动,在幼儿操作互动环节欠缺完整性,没有面面具到,只能顾及个别。最后,在第三环节的第4环节中,在新旧知识的交接处,没有给幼儿足够的时间,语言上缺乏引导性,使幼儿在操作上处于零散状态,没有更好的提升幼儿的思维发展空间。还好的是听课的老师和有经验的老师对该节课的设计环节、教师的语言表达与归纳、师幼的互动、幼幼的互动环节上还是给予肯定的。如果我重上这一课,我会再次理清教学思路,把我自己的反思、总结,教师们的建议再次进行提升。
小班数学课教案篇4
活动目标
体验认读数字的乐趣,初步感受数字在生活中的运用。
能够认读数字6—10。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能认读数字1—5。
环境准备:随机打印纸面教具《数字绵羊6—10》,每位幼儿一张,提前放置于幼儿座位下。
课件准备:“羊毛工厂”图片及音频;“数字绵羊1—10”图片及音频;“找绵羊”音频及图片;“生活中的数字”图片;“6—10还像什么”图片。
纸面教具:《数字绵羊6—10》。
活动过程
播放音频及图片“羊毛工厂”,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奇妙小镇的羊毛工厂,实在太忙啦,于是熊猫奇奇和熊猫妙妙去帮忙剪羊毛。
出示图片“数字绵羊1—5”,引导幼儿巩固认读数字1—5。
——绵羊身上的数字你们都认识吗?请你们念一念。
播放音频及图片“数字绵羊6—10”,引导幼儿认识数字6—10。
1、出示图片“数字绵羊6—10”,引导幼儿初步感知数字6—10。
——还有一些绵羊身上的数字你们认识吗?
2、播放音频及图片“数字绵羊6—10”,引导幼儿认识数字6—10。
——这些绵羊身上的数字是几呢?
——请它们来介绍一下吧。
3、出示图片“6—10还像什么”,引导幼儿进一步认读数字。
1)出示图片“6—10还像什么”,鼓励说出更多数字6—10像什么。
——数字6810,除了像哨子/拐杖/、、、还像什么呢?
小结:6除了像哨子还像豆芽,7除了像拐杖还像锄头,8除了像雪人还像葫芦,9除了像气球还像勺子,10除了像豆浆和油条还像铅笔和乒乓球。
2)再次出示图片“数字绵羊6—10”,引导幼儿认读数字。
——数字们真有趣,你们都记住了吗?
——一起来念一念吧。(6、7、8、9、10)
播放音频及图片“找绵羊”,组织幼儿寻找数字6—10,巩固认读数字6—10。
1、播放音频及图片“找绵羊—绵羊跑丢了”,创设游戏情境。
——羊毛工厂发生了一些状况,快去看看是怎么回事吧!
——原来,调皮的小绵羊都跑到小朋友的座位下面了,快看看你的座位下是数字几吧!
2、教师随机念数字,拿到对应数字绵羊的幼儿立刻起立高举数字卡,请其他幼儿来判断正误,并说出数字。
——小朋友们,如果你拿到的卡是奇奇需要找的小绵羊,请立刻起立,举起你手中的卡片。
——其他小朋友也帮忙看看他们都对了吗?
——如果拿对了卡片,大声说出,“我是绵羊x。”
3、播放音频及图片“找绵羊—谢谢你”,完整游戏情境。
出示图片“生活中的数字”,鼓励幼儿说一说数字6—10在生活中的作用。
——小朋友们都认识了绵羊身上的数字,帮助奇奇和妙妙把绵羊找回来了。
——绵羊身上的数字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作用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这是什么呢?
——你找到了哪些数字?
小结:生活中到处都可以看到数字,如汽车站牌、车牌、计算器、时钟等,数字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
在数学区,投放数字卡片6—10,组织趣味游戏,鼓励幼儿继续认读数字6—10。如:数字涂色(在空白的数字卡片上涂上颜色)、数字拼图(将数字卡片剪成若干块,引导幼儿观察数字特征将数字拼接完整)。
日常活动
引导幼儿在教室里发现有数字6—10的地方。如:位置座号、椅子的号码等。
家园共育
家长可与幼儿一起在家中寻找数字,进一步巩固认读数字的能力。
小班数学课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能正确辨认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并能说出图形的名称。
2、知道三种图形的特征,并能利用三种图形组合变化出新形象。
3、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发展创造力及动作表现力。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ppt、三种图形的大小卡片若干、自制图形拼摆图2幅、轻音乐。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今天吴老师要带小朋友们和图形宝宝做游戏,猜猜会有谁呢?(幼儿根据已有认知大胆猜测)喔,小朋友认识这么多图形,下面我们就和图形宝宝做游戏。
二、逐一出示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大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图形特征。
先请出第一个图形宝宝(教师出示大卡片,逐一让幼儿观察并摸一摸,并分别立体粘贴在三张桌子前面)。
1、圆形宝宝长得什么样?(圆圆的),它有一条边。
请你用身体表现圆形的`样子。(幼儿动作表现)请小朋友想想你吃过、玩过、见到的什么东西是这种形状的?(引导幼儿进行联想)
2、三角形宝宝长得什么样?(通过观察引导感知三角形有角、有边)我们数数三角形有几条边?(师生点数)有几个角?噢,有三条边,三个角。
请你用身体动作表现三角形的样子(如:双手指尖相对举过头顶,代表三角形等)。
请小朋友想想你吃过、玩过、见到的什么东西是这种形状的?(引导幼儿进行联想) 3、正方形宝宝有几条边?几个角?谁来数一数(幼儿点数,回答)师:正方形有四条边,并且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
请用身体动作表现正方形的样子。
请小朋友想想你吃过、玩过、见到的什么东西是这种形状的?(引导幼儿进行联想)你们真是善于观察、善于表现的好宝宝。
三、通过游戏“送图形宝宝回家”,加深幼儿对三种图形的认知,体验学习的乐趣。
小朋友喜欢捉迷藏吗?(喜欢)图形宝宝最爱捉迷藏了,它们藏到哪里去了呢?(出示准备的物品)噢,原来它们藏在下面这些物品里,请你把它们找出来,放到和它们长得一样的大图形宝宝的家里好吗?(三张贴有大卡片桌子)幼儿放好后,要让幼儿自己检查一下有没有送错的,如果有,帮忙送到正确的图形宝宝家里。
四、图形宝宝变魔术——巩固认知,提升目标。
1、图形宝宝不仅喜欢捉迷藏,还会变魔术呢!请小眼睛看仔细,大家一起数123,奇迹就会出现!
2、教师分别出示自制图形拼摆图1(热带鱼)、图2(小房子),请幼儿仔细观察并找出藏在图中的图形,并上前进行拆分、组合。
(1)这条鱼由哪几个图形组成的?请一个小朋友过来指给大家。把小鱼取下来分开看看说的对吗?(根据情况幼儿回答)你想不想把小鱼再变回去?(幼儿回答)看到xx小朋友会变魔术,吴老师也想变魔术,看老师把小鱼变成了什么?(在孩子拼摆的小鱼的基础上,再拿一个三角形,变成一颗小松树,拓展一下孩子的思维空间。)
(2)图形宝宝继续变魔术,数123,奇迹就会出现!(出示拼摆小房子)这座小房子是由哪几个图形宝宝组成的?请一个小朋友过来指给大家。
你们想不想和图形宝宝一起变魔术?(想),现在就和后面桌子上的图形宝宝们一起变魔术吧!魔术表演成功的小朋友老师会给你惊喜呦!
3、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自由拼摆、组合,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放轻音乐)
4、将幼儿拼摆图形及时拍照,并在大屏幕上展示。
5、播放ppt,欣赏几种图形拼摆组合。
活动小结:
哇,图形宝宝们能变出这么多神奇的造型,你们还想不想试一试呢?(幼:想)今天就带图形宝宝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继续变魔术,好吗?(幼:好)祝你们表演成功!(鼓掌) 活动延伸:
游戏——魔术表演,回家给爸爸妈妈表演图形拼摆,结束。
小班数学课教案篇6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领域的活动来得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的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在发展。于是就要求老师在组织指导活动中要多花心思。
近期班上的幼儿对各种图形非常感兴趣,每天吃早点时,都有小朋友问我:"老师,我们吃的包子是不是圆的?""今天我们吃的馒头是方的吗?......"我发现班上的幼儿对身边的事物有着敏锐的观察力,有渴望了解图形宝宝的欲望。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这节认识图形的活动为了更好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提高孩子对活动的兴趣,同时根据小班的年龄特点,我特别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把三种图形比作图形娃娃来到班里与小朋友做客,还特别设计了一个故事情境作为导入,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其次,在组织形式上行,我把幼儿分成若干小组,人手提供一套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图形,让幼儿在边操作、边观察、边发现的过程中自主地领悟知识。这种活动形式,对小班的幼儿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幼儿要有良好的学习常规,特别是要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才能使活动顺利进行。而且在"找生活中的图形"的环节中,充分调动幼儿感官,训练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进一步巩固幼儿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同时,我通过个别回答、集体回答的形式,为幼儿提供表达的机会,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在活动中,幼儿的情绪很活跃,能把自己发现的主动地告诉老师和周边的小伙伴,使幼儿的表达能力、反应能力和观察能力都得到了发展。在活动的最后,设计了"拼图形"环节,整个活动过程幼儿始终乐此不疲,活动中幼儿的主动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孩子的创造性,动手操作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在本次活动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幼儿操作时间不足,没有创设幼儿合作交流的机会,语言还要精炼等,在以后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我应加以改进。合理安排活动时间,注重重点,为幼儿预留充分的自主空间,日常活动中有意规范教师语言,为幼儿传递良好的语感,培养幼儿善于表达的能力。
小班数学课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 、教幼儿初步认识1和许多,并了解它们的关系。
2 、培养幼儿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的能力。
3、感受游戏中带来的乐趣。
重点难点重、难点:1和许多得分和关系
活动准备:
鱼缸一个,小鱼、萝卜每人一条,小花猫、小兔头饰图片一张、篮子。
活动过程:
谈话导入:今天天气真好,我们去郊游好不好?(好)我们开着汽车出发吧。公园到了我们一起来玩捉小鱼吧。
一、 出示鱼缸。
1、 教师提问:这个鱼缸里有多少小鱼?(许多)请幼儿多说几次(有许多)2、 请幼儿在鱼缸里拿一条小鱼(强调只能拿一条)教师小结:刚才鱼缸里有许多条小鱼,现在还有小鱼吗?(没有)每个小朋友手里有几条小鱼(1条)每个小朋友从鱼缸里拿了1条小鱼,鱼缸里就没有小鱼了,许多小鱼已经分成一条一条了。
二、 小花猫吃鱼。
小朋友们喜欢小猫玩,我们把小鱼送给小猫。
1、请小朋友把手上的小鱼都送给小花猫吃,好吗?
2、请幼儿一个一个的送小鱼,反复强调一条小鱼。
教师小结:每个小朋友送一条小鱼给小花猫,小花猫就有许多小鱼,一条一条和起来就有许多条小鱼。
三、游戏:小兔子吃萝卜出示魔法篮子,请幼儿跟老师一起念出咒语(玛尼玛尼轰),变出萝卜,让幼儿每个人拿一个萝卜。
1、请小朋友把手上的萝卜都送给小白兔吃,好吗?
2、请幼儿一个一个的送萝卜,反复强调一个萝卜3、请幼儿在活动室里找一找什么东西只有一个,什么东西有许多。
教师小结:好啦,郊游结束了,我们开着汽车回家吧,请小朋友们回家后找一找家里那些东西有一个,那些东西有许多。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每个幼儿都有参与的计划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在操作的基础上去理解、分析、比较,可以说孩子们都能得到自主地发展。在教学活动的基本部分先让幼儿把许多小鱼分成一条一条,再通过把小鱼送给小花猫有合成许多。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在活动的第三个环节、还有活动的结束部分让幼儿找一找有哪些是一个,哪些是许多个。设计一个小游戏,而不是用一些简单的图片,这样幼儿的积极性会更高,目标会完成的更好。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