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特点来灵活调整教案的结构和风格,我们在制定教案时考虑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下面是久久美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一年级语文园地七教案最新8篇,感谢您的参阅。
一年级语文园地七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数出学过的字的笔画数,并按笔画数填写。
2、复习巩固学过的字。逐渐养成正确使用量词的语言习惯。
3、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儿歌,知道看太阳,辨别方向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使用量词。
教具准备:
挂图、纸做大转盘,词语卡片、字卡、学生准备彩色笔。
教学准备:
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教案教学实录。
第一课时
一、我会填。
1、出示子、头、长、出、飞、火,并把花瓶、红花贴在黑板上。
(1)集体认读。指学生说说:题目要我们干什么?
(2)齐读:我会读。
2、学生填写后,交流填写方法。
二、看看读读。
1、出示插图。
2、观察图画,说说图意或编一个小故事。(学生自由发言)
3、读词。(根据学生发言,随机出现文字:白云、木船、小河、小狗、鸭子、野花)
(1)齐读。
(2)自读:一只小狗、一条小河、一朵白云、两只鸭子、一条木船、几朵野花。
(3)对口令。
4、小组讨论:把图中的事物连起来说一说,比比哪组说得好。
(1)小组讨论。
(2)汇报交流。
三、巩固练习:说一说。
一( )画 一( )水 几( )小鸡
一( )阳光 一( )手 几( )房子
几( )鱼 几( )星星
四、扩展练习。
出示读读背背中的插图或看文中的插图,用上数量词表示图中的事物。
第二课时
一、读读画画。
1、按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指学生认读.
2、观察图,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
3、按要求涂上颜色,并分类认读。
4、游戏:给每个字编号,如图,共14个号,号码位置固定,转盘上的字随转盘转动,停止后,用编号所指的字组词,说句子或背儿歌、古诗。
5、练习:找一找带有下面偏旁的字。
(1)四人小组合作找一找。
(2)汇报、交流。
二、读读背背:东西南北。
1、自读,指学生读,评议。
2、同桌互读,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3、指导学生认清方向。
(1)早晨太阳从什么地方升起?
(2)说说图中小女孩面向什么地方去上学,推断出其余三个方向。
4、朗读、背诵。(配上动作)
三、扩展活动。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教案教学实录
教学思考:
下午的时候,面向太阳,方向该怎么说呢?
一年级语文园地七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14个,积累9个词语和2句句子。
2、正确朗读并学会讲"望梅止渴"的故事。
3、理解"望梅止渴"的含义。
一、揭示课题
1、人渴了要喝水解渴,"解渴"又叫——出示:止渴(读准翘舌音,齐读)
2、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讲的不是喝水止渴,而是一种特殊的`止渴的方式,叫——(出示课题,齐读)
3、"望"是什么意思?从字面上看,"望梅止渴"是什么意思?
4、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交流)
谁望梅止渴?为什么望梅止渴?怎样望梅止渴?结果?
二、自学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标上小节号
(2)同桌交流识字的方法
(3)思考:谁望梅止渴?
三、学习课文
1、谁望梅止渴?自读第一节,从哪两个词语看出将士们口很渴?(出示第一节)
"燥"字正音(指名拼、开火车读、齐读)"燥"就是干。
有什么好办法记"燥"?你在什么情况下会感到"口干舌燥"?
2、将士们为什么会"口干舌燥、嗓子冒烟"?(再读第一节)用"因为……所以……"句式回答。(出示句子)(同桌交流、指名交流)
(1)引读:因为当时——所以将士们——
将士们口干舌燥、嗓子冒烟,是因为——
(2)这时,将士们最需要的是什么?
3、这里有没有水能给他们止渴的呢?从下文中哪句话看出?
交流出示:曹操问过向导,附近根本没有水,怎么办?
(1)卡片出示:向导(齐读词语):
(2)出示卡片:根本(齐读词语):本来,从来
(3)将士们个个口干舌燥、嗓子冒烟,附近根本没有水,想想,这样下去会有什么样的后果?(指名交流)
(4)曹操和你们一样明白当时处境十分危急,再不解决饮水问题,眼看十万大军就会葬身荒原,怎么办?(读好这句话,读出焦急的语气)
4、曹操有没有想出办法来为将士们止渴呢?从文中哪个词语看出?
学习:灵机一动(读准后鼻音;开火车读,齐读)指事前没有准备,临时想出办法。也可以说——急中生智(齐读)
5、曹操灵机一动,想出了什么好办法呢?自读第二节,曹操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指名交流)(同桌读、师生配合读、齐读)
6、曹操的办法究竟好不好呢?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三节。(出示第三节,引读)
(1)出示生字:酸(指名拼读、开火车读、齐拼)吃过酸的东西吗?什么感觉?这种感觉就叫——出示卡片:湿润(齐读词语)
(2)填空:
将士们原先(),现在干渴的嘴变得湿润起来。
将士们原先()。现在一个个打起精神往前赶路,很快走出了荒原。
(联系前文,自说;指名答,师引读)
(3)这就是成语"望梅止渴"的来历。
7、思考:将士们走出荒原,究竟会不会看到梅林?为什么?
交流出示:三国时期,曹操带者十万大军经过一片荒原。
曹操问过向导,附近根本没有水,怎么办?
(1)曹操为什么要说前面有梅林?
(2)将士们走出荒原,没有看到梅林,会怎么说?
出示:将士们有的说:"()。"有的说:"()。"
8、所以"望梅止渴"的"望"在这里应该理解为"想",那么"望梅止渴"究竟是什么思呢?(自读、齐读)
三、复习延伸
1、读词:三国时期、口干舌燥、嗓子冒烟、烈日高照、火烧火燎、灵机一动、打起精神、望梅止渴。
2、用上这些词语说说"望梅止渴"的故事
3、和"望梅止渴"意思相近的成语还有——出示:画饼充饥。
4、用音序查字法查字:燎、酸、润
一年级语文园地七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汉字的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能判断汉字的结构将汉字按结构分类。
2、朗读儿歌背诵儿歌。初步了解借助太阳辨别方向的方法。
3、了解生活中招牌识字的方法,并提高生活识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汉字的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能判断汉字的结构将汉字按结构分类。
难点:1、朗读儿歌背诵儿歌。初步了解借助太阳辨别方向的方法。
2、了解生活中招牌识字的方法,并提高生活识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连一连
1、看一看
学生自己先看一看题,然后跟身边的大人说一说应该怎样连一连。如果读不懂,请身边的大人读一读两边小泡泡里的话。
2、说一说
(1)听老师读一读小泡泡里温馨。
(2)听老师借例子说一说连线。
花朵的
“花”字是上下结构的字。“星”是上下结构的字。原来,有“花”字的篮子里是要收纳上下结构的字。
“清”字是左右结构的字。“地”也是左右结构的字。原来有“清”字的这个篮子是收纳左右结构的字。
3、连一连
拿起笔在语文园地六“连一连”处连一连。(学生连线)
4、交流
明天的“明”,放入装有“清”字的篮子里。树叶的“叶”也是放入装有
“清”字的篮子里。一只小鸟的“只”放入装有
“花”字的篮子里;金色的“色”放入装有
“花”字的篮子里;一把伞的“把”放入装有“清”字的篮子里;尘土的“尘”放入装有“花”字的篮子里。
5、读一读
对照连线,读一读上下结构的字。
对照连线,读一读左右结构的字。
二、读一读,背一背
1、读一读表示方位的字。
前
后
左
右
东
南
西
北
2、读一读方位词儿歌
跟着老师读;和老师轮读;
3、背一背方位词儿歌。
(1)填字背诵。
早晨起来,面向太阳。
前面是(),后面是(),
左面是(),右面是()。
早晨起来,面向太阳。
()面是东,()面是西,
()面是北,()面是南。
(2)背给身边的人听。
4、用一用
看图,按要求指出方位:
这幅图中,学校坐落在什么方位?学校在小明的哪一面?小明面向什么方向?红旗往什么方向飘?
三、展示台
1、听2位小朋友介绍自己生活中的识字。(教师边根据音频介绍边相应地操作ppt,出示:人民路、小卖部、报刊亭、电影院、卫生院;学生边听边看边根据音频中小朋友的指示读一读这些招牌名称)
2、跟大人说一说自己学到了怎样的.识字经验。
3、课后完成一个作业:收集一些招牌上的字,拍照并做成小册子,约上好朋友,大家拿出来展示分享。要注意的是,收集的这些字,能准确认读出来。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初步感受诗人笔下月亮的特点。
3、在亲子阅读中,感受儿歌的生动有趣,感受阅读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初步感受诗人笔下月亮的特点。
3、在亲子阅读中,感受儿歌的生动有趣,感受阅读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日积月累
1、说一说诗人李白
(1)自己说一说了解到的李白,说给大人听。
(2)听老师说一说李白。
2、跟老师读一读
听老师的范读,并注意老师对一些读得短促或者拖长音的字的提醒。然后,照老师这样读,自己读一读。读的时候尤其要注意老师提醒的地方
教师的提醒:“小时不识月”,注意了,
“不”“识”“月”这三个字,建议小朋友读得轻快短促,这样,给人的感觉会可爱一些。
“呼作白玉盘。”小时候,见到天空中皎洁的圆月,想也没想,就直接把它叫做白玉盘。
“作”“白”“玉”这三个字,建议小朋友读起来,依然要读得轻巧短促。这样轻巧短促地读,小孩子的那份可爱便能直观地感受得到的。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疑”这里是怀疑的意思,稍稍拖长音读;云端,拖长音读,这样读能让人想象到这样的画面:小孩子正在静静地看着那皎洁的圆月,又开始怀疑那是瑶台仙人的明镜,飞到了天上。
3、师生一起读。
4、师生一起背诵。(想象画面背诵)
5、欣赏吟唱
这是一首乐府诗。也就是说,古人常常会给这样的诗谱曲吟唱出来。吟唱带给我们的感觉,又有什么不一样呢?听一听。(播放《古朗月行》节选的吟唱)
二、和大人一起读《谁会飞》
1、打着节奏读。(教师范读,学生照样子读。)
2、用家乡话读。(教师用自己的家乡话读,学生用自己的家乡话读。)
3、一问一答读。(和大人一问一答读。)
4、自己编着读。
(1)看教师怎么编。
谁会爬?
乌龟会爬。
乌龟怎样爬?
伸长脖子慢慢挪。
(2)邀请大人,各自编一段读一读。
一年级语文园地七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
2、学习运用字词句。
3、学会书写“作、法、都、别”4个字。
4、积累更多生字、词语,熟练朗读古诗《梅花》。
5、正确、流利地朗读《企鹅寄冰》,在阅读短文的基础上,展开合理的想象,初步了解非洲、南极不同的气候特点。
重点、难点
重点:
认读11个生字,学会书写4个字,运用学过的字词句说一说、演一演。
难点:
熟练朗读并理解古诗和短文。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字词卡片。
课时安排
建议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趣味识字
师:同学们,去野外观察大自然的时候,你们会准备些什么呢?
学生思考问题,然后自由回答。
1、认一认,读一读。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含有课本中词语的图片。
词语:手套帽子登山鞋运动裤地图水壶帐篷指南针
(2)学生指认,并在课本上圈出生字,标注不认识的字。
(3)教师出示这些字词的拼音卡片,指名认读。
(4)教师示范领读,学生跟读。
(5)学生“开火车”读,教师及时纠正错误。
2、检查学习效果。
教师遮掉字词的拼音,检查学生的认读结果。
3、学生交流生字记忆的方法。
(1)小组讨论记忆的方法。
(2)全班同学分享识记的方法,教师适当点评。
(3)教师讲解生字识记的方法。(形声字、联想法)
二、字词句运用
1、我会演。
(1)学生自主认读“字词句运用”中的词语,并结合词组理解加点词的意思。
(2)教师讲解加点词“迎、穿、甩甩、追、披、摇摇”。
(3)学生分小组表演这些动作。
2、我会说。
(1)教师指名读句子。
(2)教师举例讲解加点词
例:放学了,我有时候走路回家,有时候坐公交车回家。
平常我在书房里看书,在花园里种花,在树下画画,在院子里骑自行车、陪妹妹玩。
(3)小组派代表用加点词说一说自己的日常生活。
(4)教师点评,学生补充。
三、我爱阅读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短文《企鹅寄冰》的录音,学生听录音,注意生字的`读音和句子的读法,并标记自己不认识或不理解的词语。
2、学生齐读,在读的过程中思考这篇短文讲了些什么。
3、学生合作讨论,集体交流。教师总结。(给出部分生字词的解释)
4、学生思考:谁给谁寄冰?从哪里寄到哪里?南极在哪里?非洲又在哪里?住在南极的企鹅为什么要给住在非洲的狮子大王寄冰呢?狮子大王收到了冰吗?
5、教师指名回答,然后补充点评,给予鼓励
6、学生思考学完这篇短文,问题都解决了吗?为什么企鹅寄给狮子大王的是冰,而狮子大王收到的却是水?
你们从中知道了什么?
四、课堂小结
1、教师指名认读词语。
2、学生根据给出的字词,表演动作或者说句子。
3、学生思考:狮子大王在给企鹅写的第一封信中写了些什么呢?
五、课后拓展
课后找一找还有哪些和野外活动有关的词语。
一年级语文园地七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发现汉字规律,自己小结识字方法。
2、初步了解多义词。
3、积累词语。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运用规律自主识字。
2、创设情景,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教具准备:
1、学生自制识字课本(可剪剪贴贴,或请家长把自己会认的字写出来)。
2、教学课件。
3、识字苹果树。
教学课时:
三课时
第一课时
引导学生去发现
1、同学们,欢迎大家到语文园地来做客。(教师边说边出示图标),我们先一起完成第一题:我的发现
(1)你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教师出示大眼睛图片)
(2)用上你们的大眼睛看一看小黑板上的字词,说一说你发现什么啦?(教师出示挂板,与书上的第一组相匹配)
学生a:我发现左边的汉字比右边的汉字多了偏旁。
学生b:我发现把左边的偏旁去掉就变成右边的汉字啦。
学生c:我还发现这些字的读音有些像。
(3)他们说得非常好(奖给发言学生大眼睛的图片),请大家读一读,记一记。
(4)再用上你们的大眼睛看看第二组字词(教师出示),说说你们又发现什么啦?
学生a:这一组左边的字比右边的字少了偏旁。
学生b:我发现给左边的汉字加上偏旁就能变成右边的'汉字啦。
学生c:这些字的读音也有些相同。
(5)你们真会发现(奖励学生大眼睛图片)请大家读一读,记一记。
(6)教师出示生字卡片(票、元、旦、值、篇、遍)请学生们读一读并组成词语。
(7)小结:聪明的同学们,说一说你们记字的方法。
学生a:这几个字我是用去偏旁和加偏旁的方法记住的
学生b:前三个字我是用去偏旁记的,后三个字我是用加偏旁记的。
教师:同学们总结的方法好极了,许多汉字都可以用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来记忆,想一想还能说出一些吗?(让学生举例说明)2、接下来,我们继续去发现。
(1)你们看这些词语(教师出示)读一读。
张贴一张画东张西望
开张张爷爷张开嘴巴
(2)动脑筋想一想,这些带点的字里有什么秘密吗?谁说一说。(待学生发现后指名说一说,能说出表示的意思不同即可)
(3)还能说出带有张字的词语吗?指名请学生扩词。
第二课时
带领学生去积累
一、我会读
1、出示一棵苹果树,苹果数上挂满了红彤彤的苹果(苹果上写了我会读中的词语)。
2、小组学习:四人小组轮流读我会读中的生字,互相纠正读音。
3、各个小组采用轮流的方式(开火车一人读一个词),看哪一组摘的苹果多。
二、读读背背
1、小组学习。
a、四组小组一起读小诗《鞋》,互相纠正读音。
b、说一说这首诗说了什么意思。
c、表情朗读这首诗(可加动作)
2、指名朗读《鞋》,同学评议。
3、自由背诵小诗《鞋》。
4、全班配乐背诵。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我该怎么办
一、口语交际。
1、创设情景,激发交际欲望。
同学们,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好几篇关于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课文,许多小朋友都在家里学着帮父母做家务,可前两天,我却收到了一位同学的来信,向我诉说了他的烦心事,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你们先猜一猜会有什么烦心事呢?
2、揭开谜底,引出交际话题。
(1)教师读这封信,揭开烦心事到底是什么?
(2)寻找有类似苦恼的同学。
(3)揭示交际话题:出主意,想办法。
3、引导交际主题,开展讨论交流。
(1)找根源:说说父母为什么不让这些同学做家务?
(2)出主意:怎样才能说服父母?为什么?
(3)想办法:在什么情况下,怎样做?
4、分角色表演,评价激励。
(1)小组内分角色练习。
(2)选出代表上台表演,评价激励。
二、识字交流,擂台赛。
1、拿出自己的汉字积累卡,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识字赛。评选一名在看电视时认识汉字最多的同学。
2、每组优胜者再比赛,选出第二期擂主。颁发小博士帽。
3、布置下一期擂台赛内容:看谁积累的食品商标最多。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年级语文园地七教案篇6
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能自己发现一些词语的特点,积累由意思相反的单音节词组成的词语。2.积累量词和成语。会正确使用一些量词。3.学习在阅读中积累语言,随时记录。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出示课本里的词语。
2.学生自己读词语,想想你发现了什么。3.交流:每个词中两个字的意悬是相反的。
4.说一说,还发现哪些词有这个特点?引导学生发现更多类似的词语。5.结合以往的学习经验,总结出有类似规律的词语。
二、日积月累
1.我会填
(1)自己尝试填一填
(2)指名说说是怎样填的,并说几句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
如:一(身)羽毛。
句子: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
2.读读背背
(1)自由读成语
(2)指名读,读准生字的音。认读生字:姹、紫、嫣、缤、郁、旭、皓、崇、峻、悬、峭
(3)引导发现:看看每一行成语有什么特点?
第一行:多用于写花草树木的第二行:写日月的第三行:描写山的(4)多样读
(5)背诵
三、宽带网
1.自读教材中的导语。
2.读自己搜集的描写大自然的文章,勾画出精彩片断。3.抄写在采蜜本上。
4.鼓励学生经常做摘录,养成好习惯。
一年级语文园地七教案篇7
授
日期:
型:语文园地
教学内容:大写字母和古诗,故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学会用音序查字法在字典中查生字。
过程与方法:2.背诵古诗《赠汪伦》,感受古典诗词所传达的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3.学会在需要别人帮忙的时候怎样使用礼貌用语。
教学重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难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准备
26个字母大小写卡片,字典,
件。
教法:启发,引导
学法:读,说,练
教学过程:
?猜谜引入,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我们来猜个谜语,谁知道这是什么?(
件出示谜语:
位老师不开口,肚里学问样样有。谁要有事请教它,还得自己去动手。)对了,这就是字典。
2.认识
华字典。
3.了解
华字典的作用。
师:字典的本领可大了,我们学了好多字,可是我们不知道它们的意思怎么办呢?字典爷爷来帮忙了。你们想学这个本领吗?
二、情境活动,做好准备
1.师:要想学习这个本领,我们得先过三关。
2.过三关游戏。
一年级语文园地七教案篇8
教学目的
一、教学目标:
1、启发学生观察和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初步感知语言中的比喻。
2、积累生字、词语、春联。
3、训练孩子口语交际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
小黑板字卡
三、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1、读题,明确题目意思。
2、你发现图中有哪八种事物?
3、读“泡泡”里的话,学生自主发现,按照“我发现燕子的尾巴像……”的句式把自己的发现表达出来,调动孩子发现的兴趣。
4、你发现八种事物中还有什么想什么?
5、出示句式“我发现像。”学生口头补充句子。
6、教师提示表达的顺序可以灵活,如:“银杏叶像扇子。”也可以说成“扇子像银杏叶。”
7、小组交流,口头补充句子。
8、扩展:你还发现哪些事物之间非常相似?
请用“……像……”的句式说说。
二、日积月累
1、读题,明确题意。
2、读读认认。
(1)、自读八组字词。
(2)、每组横线左边的字是怎样得到横线右边的字的?(熟字加偏旁的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区分每组两个字在形、义方面的不同之处。
3、读读背背。
(1)、小黑板出示四副春联。
(2)、告诉雪糁春联是春节时帖的吉庆的对联。
(3)、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春联。
(4)、教师示范读,师生对读,反复吟诵,背下来。
4、我会说。
(1)出示“的春光”,教师语言提示“怎样的春光”,填上“美好”,提醒孩子要搭配准确,用词优美。
(2)出示“的天空的阳光的田野的小溪的枝条”
(3)小组交流,汇报。
(4)我们学过的.课文有这样的短语吗?
三、展示台
1、读学习小伙伴“泡泡”里的话,明确本次展示的内容。
2、展示孩子们收集的词句、书法作品,予以评比。
3、在春天里,你还想展示些什么呢?(诗配画等形式均可)
第二课时
一、口语交际
1、自读17页方框里的话,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春天里的发现》。
2、老师展示一个关于春天里的新发现。
3、什么是“新”发现?(让学生明确课文中学过的,别人说过的就不是新发现了,要想有新发现就必须仔细地观察。)
4、小组交流自己的“新”发现。(启发学生从植物、动物、天气变化以及人们的活动等方面去观察。)
5、学生汇报自己的“新”发现。
6、写一写自己的“新”发现,注意指导写话的格式,如:每个自然段前应空两格。
二、宽带网
1、学生自读宽带网中的内容。
2、让学生了解“市花”的相关知识。
3、你从文中知道了哪些城市的市花?你还知道哪些城市的市花?
4、你还知道哪些城市的市树吗?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