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帮助其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的运用,生动的教案能够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久久美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音乐红公鸡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音乐红公鸡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在音乐游戏中的规则意识,学习演唱歌曲中的副歌部分。
2、积极创编简单的动作,用表情、动作、情绪表现游戏情景。
3、体验同伴、师生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乐曲准备:《何家公鸡何家猜》,《野蜂飞舞》。
2、图片准备:公鸡、母鸡、小鸡图片,词谱两张。
3、全班幼儿坐成扇形。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师生一起演唱《大公鸡》,学说广东话中的“鸡”。
二、学习演唱歌曲中的副歌部分。
1、播放音乐《何家公鸡何家猜》,引起兴趣。
2、老师完整范唱歌曲,并有目的的留白,发展幼儿的类推能力。
鸡——公鸡——母鸡——小鸡
3、重点范唱副歌部分,请幼儿讨论公鸡、母鸡、小鸡三个词,是按什么顺序在歌词里出现的`?
4、出示词谱图片,请幼儿排列顺序。
5、看词谱共同演唱副歌部分。
6、积极创编简单的动作,用各种肢体语言表现公鸡、母鸡、小鸡的模样。
三、学习音乐游戏《何家公鸡何家猜》。
1、交待游戏规则,幼儿体验探究。
2、讨论:在游戏中,你是唱到哪儿时出的拳?
3、再次体验游戏,感受游戏的快乐。
四、延伸活动:
和听课教师玩《野蜂飞舞》的游戏,进一步体验师生游戏的快乐及和他人分享、传递游戏时的愉快情感。
音乐红公鸡教案篇2
【活动设计背景】
现在的小朋友们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倍受宠爱,父母把最好的都给予它们,但是有些小朋友还是耍小孩子脾气,有时不听爸爸妈妈的话有时还不爱惜粮食,不知道父母挣钱的辛苦,所以,通过这节课我想让他们热爱自己的爸爸妈妈懂得现在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做一个人见人爱的好孩子。
【活动目标】
1.、知道父母的辛苦,幼儿爱爸爸妈妈。
2、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3、学习公鸡走,母鸡走,小鸡走的动作,并进入角色扮演。
【教学重点、难点】
看照片来引趣,让幼儿们来熟悉歌曲学鸡叫的声音和动作,最后说明和引导活动的目标。
【活动准备】
一名幼儿扮演公鸡,一名幼儿扮演母鸡,其余幼儿当小鸡,前奏加第一段歌词,公鸡从家里出来,叫醒母鸡,前奏加第二段歌词,母鸡从家里出来,叫小鸡快快来吃东西,前奏加第三段歌词小鸡们从家里出来,围着公鸡和母鸡捉虫吃,第四遍前奏起,公鸡和母鸡带着小鸡回家了。
【活动过程】
一、出示照片,引起幼儿兴趣。
师:1、这里有张照片,小朋友们看一看,这是谁的`一家?
2、照片上面都有谁啊?
二、幼儿学鸡叫的声音。
师:1、公鸡怎么叫?(喔喔喔)母鸡怎么叫?(咯咯咯)小鸡怎么叫?(叽叽叽)
2、小朋友们一起学一学。
三.幼儿学公鸡走,母鸡走,小鸡走的动作。
师:我们都会学它们的叫声,那它们是怎么走路的呢?
公鸡怎么走?公鸡叉腰,右手伸出手掌,拇指放在下巴下,随叫声上下移动,脚按乐曲节奏一拍走一下。
母鸡怎么样走?双手分别放在身体两侧,随着叫声作拍打翅膀动作,脚步同公鸡。
四、幼儿熟悉歌曲,了解歌词。
1、师:老师把它们的叫声用好听的声音唱出来,小朋友们听。
2、幼儿熟悉歌曲旋律,了解歌词大意,并用动作表现出不同的角色。
五、幼儿玩游戏。
师:我们来扮公鸡小鸡和母鸡来做游戏好不好?
六、幼儿爱爸爸妈妈。
音乐红公鸡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能有节奏的玩猜拳游戏,并能在固定旋律时做出相应肢体动作。
2.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风格,体验和同伴共同跳集体舞的快乐。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初步尝试边唱边玩猜拳游戏,并会在停顿处做相应的肢体动作。
活动难点:
能在固定旋律时做出相应肢体动作,并用交换朋友的方式跳集体舞。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熟悉歌曲、律动《何家公鸡何家猜》、会玩猜拳游戏、有较好的音乐常规。
2.物质准备:音乐、ppt、彩色手环。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一)律动入场
1.幼儿和教师随音乐律动入场。 目的: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基本部分
(一)复习歌曲,感受音乐的诙谐、幽默风格。目的:回忆歌词、律动内容。
(二)玩猜拳游戏
引导语:孩子们,请你找到你的好朋友,我们一起玩个猜拳游戏吧!
引导语:赢了的小朋友请你做个你认为是胜利动作吧!
目的`:为活动中的游戏做铺垫。
(三)教师示范游戏
1.引导语:小公鸡它也很喜欢和别人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是怎么玩的吧! 2.教师提问:公鸡做了什么动作?
3.赢的时候做了什么动作?输的的时候做了什么动作?平局的时候做了什么动作?
4.请小朋友进行模仿。
目的:通过教师的示范,幼儿模仿游戏中输、赢平、局的动作。
(四)幼儿相互游戏
1.师幼边唱边进行游戏(清唱)
2.随音乐边唱边律动、游戏。
目的:尝试边唱边玩猜拳游戏,并会在停顿处做相应的肢体动作。
(五)双圈舞蹈《何家公鸡何家猜》在手环的帮助下尝试交换舞伴。
1.引导幼儿探索交换朋友的方式。
2.尝试外圈不动里圈动的方式表演集体舞。
目的:初步尝试交换朋友的方式跳集体舞。
三、结束部分
律动退场,自然结束。
活动总结
这是一首幼儿从未接触过的粤语歌曲,歌曲旋律欢快充满童趣,虽有难度但带孩子们了解过词义后却是朗朗上口,同时丰富了孩子们对祖国语言的认识。孩子们对小动物很是喜爱,创编了歌曲里小动物的形象。活动中又进一步尝试把《石头、剪刀、布》这个幼儿十分喜爱的猜拳游戏引入活动中,以歌曲为载体,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同时提升了幼儿合作的是能力。整个活动中,我运用了提问法、示范法、体验法、并结合猜拳游戏图谱,帮助幼儿熟悉在哪句歌词猜拳?在哪句歌词做造型?输赢、平局时做了什么动作。歌曲节奏比较欢快,孩子们要在指定的歌词进行猜拳,并根据输赢、平局做出相应的肢体动作。是本节课的重点。虽然部分幼儿不能第一时间做出反应, 但也能在相应的歌词里做出肢体动作。达成了本节课的目标。利用道具—— 手环突破了难点。孩子们尝试了在间奏处进行外圈不动里圈动的方式交换朋友。较完整的进行了《何家公鸡何家猜》的集体舞。
音乐红公鸡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的旋律,感受歌曲轻快、活泼的情感。
2、学习跟着音乐节奏有表情的做动作,学习进退步。
3、体验、表现律动的情趣,感受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活动重点:
学习跟着音乐节奏有表情的做动作,学习进退步。
活动难点:
体验、表现律动的情趣,感受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歌曲音乐。
活动过程:
一、欣赏音乐,感受歌曲的情感。
1、听,这是什么声音?(播放公鸡打鸣声音)
2、什么时候会听见公鸡打鸣呢?(天亮的时候,早晨)
3、公鸡打鸣了,天亮了,天亮了会做什么呢?(幼儿自由发言)
4、今天啊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音乐,请你们从音乐中听一听,你好像看见天亮后是怎样一番景象呢!(完整听音乐)
二、听歌曲自由做动作。
1、刚才你听见了什么?你能用动作学一学吗?
2、天亮后小朋友醒来,推开窗户能看到这么多事情,让我们一起听着音乐来动一动吧!把你看见的事情用动作表示出来哦。
3、我发现有几个小朋友的'动作做得真漂亮,我们看看他是怎么做的,和他们学一学吧!(教师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动作,带领幼儿学习)
4、这次我们来把这些漂亮的动作连起来做一做好吗?(把幼儿好的动作串联起来跳一跳)
三、教师引导幼儿学习进退步。
1、你们做得真不错,老师啊也想来跳一跳,请你们看看好吗?(教师示范跳,加入进退步)
2、你发现了什么?我的动作和你们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3、这个步伐叫做进退步(教师一边示范一边讲解)
4、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好吗?(听音乐做进退步)
5、这一次啊,我们把进退步加入我们刚才的动作来跳一跳吧!
6、你们的动作真漂亮!让我们听着音乐一起完整的做一做吧!
四、教师引导幼儿创编合作的动作。
1、刚才我们是一个人跳的,下面啊我要请小朋友两个两个合作跳,你们想想看,哪个动作可以两个人跳呢?(转圈的时候可以拉手跳)
2、我们来试一试吧!
3、现在啊我要提高难度啦!这次我要四个小朋友一起合作跳,你们会吗?让我们听着音乐一起来吧!
五、游戏:清晨听见公鸡叫。
1、我还带来了一个好玩的游戏呢!你们想玩吗?
2、介绍游戏规则:大家围成一个圈,老师做公鸡,公鸡点到你,你就站起来做动作。没点到你,你就要蹲着睡觉。做完动作要保持一个造型不动。
3、教师和幼儿进行游戏。
六、结束活动。
大家的表现真不错,让我们听着音乐一起去外面玩一玩吧!
音乐红公鸡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幼儿理解故事内容,体会音乐旋律。
2.在理解基本动作的基础上,幼儿创造性的创编动作。
3.合作创编,体验合作的快乐。
活动重点
初步用动作随音乐表现“毛毛虫变石头”的情景。
活动难点
通过创编,尝试用身体部位创造性的表现不同石头造型。
活动准备
1.外国歌曲音乐
2.毛毛虫、大公鸡、各种不同形状大石头的幻灯片。
活动时间:25分钟
活动过程:
第一环节:开始部分
1.故事导入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讲一个故事,你们肯定没有听过,想不想听呀?
(2)教师讲述故事《大公鸡与毛毛虫》
春天到了,有一群可爱的毛毛虫在草地上游戏,它们一边散步,一边唱歌,它们走一走,不时做个鬼脸,还扭扭屁股,玩的可高兴了。“突然”,一只大公鸡昂首挺胸的,咯咯咯的`走来了,“呀!”大公鸡来了,可把毛毛虫们吓坏了,怎么才能不被大公鸡发现,不被它吃掉呢?咦,有了:“我们变成一块块大石头,就不会被大公鸡吃掉了。”于是聪明的毛毛虫们,相互做了个鬼脸,赶紧变成一块块不同形状的大石头,大公鸡大摇大摆的走来了,看看着、瞅瞅那,原来都是一块块大石头呀!一点也不好玩,一条毛毛虫也没有吃到,就咯咯咯的走开了,聪明的毛毛虫们又开始游戏了。
2.出示幻灯片(大公鸡、毛毛虫、各种形状的石头),幼儿体会故事内容。
3.总结谈话:
毛毛虫真聪明,想出的办法太好了!它们为了保护自己,变成了各种各样的大石头,那么我们今天就把这个故事跟着音乐用游戏的形式表现出来吧!
第二环节:基本部分学习音乐游戏
1.幼儿感知音乐,体会音乐旋律所表达的内容。
幼儿和老师一起听音乐,边听音乐老师边讲解,毛毛虫散步,做鬼脸,扭扭屁股都用什么动作,让幼儿对故事更深的了解。
2.幼儿学习游戏,听音乐随着音乐创编动作。
幼儿和老师一起做动作,在变成石头的时候,要提醒幼儿“不能说话、不能动、等”重点强调“大公鸡最喜欢吃毛毛虫”。
3.创编:老师和幼儿一起创编不同形状的大石头
让幼儿进行创编,编一个和老师不一样的石头,分别让幼儿说说自己变得是什么石头。
4.幼儿合作做音乐游戏。
两个孩子合作变石头,每组幼儿要变出和别的组不同的大石头造型,找出每组幼儿,说说自己变得是什么石头,再跟随音乐做游戏。
5.幼儿创作性表演游戏。
第三环节
结束部分:安全
谈话:
对幼儿进行自我安全,让幼儿知道安全处处都在,处处都要注意安全。
活动延伸:在音乐区投放音乐等,幼儿继续创造性表演游戏。
音乐红公鸡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 初步学习用唱与默唱交替的方法演唱歌曲。
2. 激发幼儿爱护、喜欢大公鸡的情感。
3. 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 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5. 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1. 歌曲录音。
2. 钢琴。
活动过程:
一. 复习部分。
1. 复习歌曲《丁冬小门铃》。
2. 引导幼儿唱出迎接客人和做客愉快地心情。
3. 进行简单地歌表演,重点提醒幼儿左手动作。
二. 学习歌曲《大公鸡》。
1. 欣赏歌曲第一遍,听听歌曲的旋律怎样?
2. 学习按歌曲的节奏用左手打拍子。
3. 学唱歌曲《大公鸡》,边唱边拍手。
4. 分小组继续学习对唱歌曲,如一组唱“大公鸡”。另一组唱“穿花衣”。
5. 启发幼儿把每句歌词的最后一个字处理为默唱,并用拍手表现。
6. 启发幼儿把每一乐句的'前半部分或后半部分处理为默唱。
活动反思:
从本次活动中,我了解到歌唱活动中不能用单一的形式演唱,这样只会打消孩子演唱的积极性,只有不断的丰富唱歌的形式,满足幼儿的兴趣,才能吸引幼儿演唱。而今天这种对唱和默唱的形式很值得我们借鉴,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都可以运用。
音乐红公鸡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在理解歌词的基础上,跟着歌曲节奏来演唱歌曲。
2、激发幼儿爱护、喜欢大公鸡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歌曲录音。
2、歌曲的相关图片。钢琴。
【活动过程】
一、导入,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1、教师通过谈话“衣服脏了,怎么办呢?”(洗一洗)
2、“用什么洗呢?”(水来洗)。
3、“除了用水来洗,还需要其他东西吗?”(肥皂、洗衣粉)
4、教师总结:小朋友真聪明,衣服脏了可以用水,涂点肥皂或洗衣粉来洗衣服,那你知道大公鸡的衣服脏了,会怎么办呢?
二、借助图片,理解歌词,学习歌曲《大公鸡》
1、教师出示公鸡图片,“你在哪里见过大公鸡?(菜场)”“谁会学大公鸡叫?”(喔喔喔)
2、“看,大公鸡的衣服漂亮吗?”“对呀,大公鸡,穿花衣。”引导幼儿一起说一说。
3、出示图片“衣服脏了,大公鸡会怎么办呢?”(它会洗个澡),“是啊,它会自己洗。”“但是不用肥皂也不用水,猜猜看,它会用什么来洗呢?”(沙子),教师出示相应的图片,引导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4、教师引导幼儿有节奏的念歌词。教师:“大公鸡是怎么用沙子来洗澡的?”“扑棱扑棱用翅膀来洗澡的。”
5、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歌曲《大公鸡》”,听两遍。第二遍的时候引导幼儿一起唱一唱。
6、教师弹钢琴,幼儿学唱歌曲。1~2遍。
三、总结,结束活动。
1、师:“除了大公鸡用沙子来洗澡,还有很多小动物也是用沙子来洗澡的,我们过后可以用其他小动物来代替,放在歌曲里。
2、结束活动。
音乐红公鸡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 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2、 借助图谱、视频、肢体动作等方法,尝试在玩中学游戏。
3、 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4、 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5、 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活动准备:
音乐游戏《何家公鸡何家猜》的视频 图谱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初步尝试边唱边玩猜拳游戏,并会在停顿处做相应的肢体动作。
活动难点:借助图谱了解歌曲后半部分歌词的顺序。
活动过程:
一、 玩猜拳的游戏。 孩子们,你们喜欢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吗?找到你的好朋友,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吧!
二、 在玩中学习副歌。
1、 教师示范游戏。 有一只公鸡,它也很喜欢和别人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它们是怎么玩的吧! 教师提问:公鸡做了什么动作?
2、 教师再次示范游戏。
请你再来看一看老师在赢的时候做了什么动作?输的时候做了什么动作?平局的时候做了什么动作?
3、 幼儿按照老师提的要求互相玩游戏。
你想不想和你的好朋友也来试着玩一玩这个游戏呢?
4、 幼儿再次相互游戏。
三、 借助图谱,让幼儿了解后半部分歌词的顺序。
1、 出示图谱,了解后半部分歌词的顺序。
2、 幼儿根据图谱再次玩游戏。
四、 观看视频,学习游戏的后半部分。
1、 初次观看,尝试学习游戏的'后半部分。
教师提问:你看到这一部分都有哪些有趣的动作?
2、 再次观看。
教师提问:你还看到了哪些有趣的动作?
五、 完整游戏,自然结束活动。
现在我们完整的听着音乐玩游戏吧!
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音乐游戏活动,我选择了《何家公鸡何家猜》这首歌词简单、旋律欢快、充满童趣的广东童谣,分析了乐曲结构后,我们又进一步尝试把《石头、剪子、布》这个幼儿常玩且十分喜爱的猜拳游戏引入活动,以歌曲为载体,增强活动的趣味性,同时也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音乐节奏感、合作能力的提升。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