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设计教案时,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反馈,优秀的教案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以下是久久美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风第二课时教案参考7篇,供大家参考。
风第二课时教案篇1
教学目标:具体了解爬山虎的特点,感受作者生动具体的描写和长期细致的观察;学习观察和描写的方法,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重点:了解爬山虎的叶子的特点;爬山虎脚的样子以及爬山虎是怎么爬的。
教学难点:了解爬山虎脚的样子以及爬山虎是怎么爬的。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大自然的植物是多种多样的,是形形色色的。这节课我们就接着来认识爬山虎这种植物。继续学习《爬山虎的脚》。板书课题。
二、品读课文
(一)了解爬山虎的叶子的特点:
1、出示爬山虎叶子的图片,提问:这满墙的爬山虎,首先引起你注意的是爬山虎的哪个部分?你觉得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
指名答。(预设:爬山虎的叶子很多,铺满了墙面。叶尖一顺朝下,没有重叠的。)
2、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呢?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生自读第二自然段。
3、交流:预设:
a色美:绿得那么新鲜。由“嫩红”到“嫩绿”再到“绿得新鲜”。
b形美: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缝隙。
从“新鲜”和“那么”体会出来的.。“新鲜”就是说叶子水灵,鲜嫩;加上“那么”就说明叶子非常鲜嫩。从“均匀”体会到叶子分部得很匀称,叶子之间间隔一般大。看起来叶子很美。
从“一顺朝下”体会到叶子很美。叶子尖都朝着一个方向,非常有条理,看起来很美。
c动态美: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4、作者能够把叶子写的这么美,是与作者的一种好习惯分不开的,你知道是什么好习惯吗?(认真观察)
所以我们要学习作者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二)过渡:课文题目是爬山虎的脚,为什么先写叶子呢?(预设:因为叶子靠爬山虎的脚才能够爬满墙。我们通常会从远处先看到爬山虎的叶子,走近才能看清爬山虎的脚。如没人回答则说:我们在这画一个问号,先来看看爬虎山的脚)那么,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
1、大家仔细阅读写爬山虎脚样子的段落,找出描写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的词语,做上标记。板书
位置:长在茎上。
形状:像蜗牛的触角。
颜色:嫩红的。
2、佳句欣赏: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出示蜗牛触角的图片,感受爬山虎脚的细。
3、这一段的哪个词语可以看出作者进行认真仔细观察了呢?(注意)
4、过渡:那么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根据以下几方面小组合作学习:
a找出爬山虎爬的句子。b找出爬的动词,在底下画上标记。c演示爬的过程。
小组合作学习。
交流:小组汇报,指名一人到前面来演示爬的过程,其他同学跟着演示。师朗读给以提示。
板书:爬:触——巴——拉、贴(牢固)
师:把“一脚一脚地往上爬”换成“一步一步地往上爬”好吗?为什么?
预设:不好,因为脚的步子大,是交替着走的,而爬山虎不是。
师小结:爬山虎就是这样长一只脚,巴住墙,再长出一只脚,再巴住墙,它要不停地向上爬,就要不断的长出新脚来,所以叶圣陶爷爷说“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5、出示爬山虎的脚和蛟龙爪子的图片
进一步感知爬山虎的脚的样子
6、过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能爬,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又怎么样呢?我们赶紧来看一看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指名读。
交流:(没触着墙的脚萎了,触着墙的牢固,脚与墙有密切的关系)
三、理清顺序,总结全文,拓展思维
1、回顾前面的问题,为什么叶圣陶爷爷要先写叶子再写爬山虎的脚?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叶圣陶爷爷就是这样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留心观察,才给我们写出了爬山虎的脚这样美的文章。
3、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4、生活中还有哪些与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课下我们也学一学叶圣陶爷爷留心细致观察的方法,先从远处看,再从近处看,特别注意观察它的茎叶花,看看有什么特点,再具体地写出来。
四、板书
爬山虎的脚
叶子的特点:色美、形美、动态美
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反面
脚的特点 形状:像蜗牛的触角
颜色:嫩红(灰色)
爬 触→巴→拉、贴(牢固)
风第二课时教案篇2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钥、匙、趁”等8个生字。会写“盒、扇、邮”等10个字。能读写“清凉、留意、扇子”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
重难点、关键
通过朗读,激发学生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秋天景象的图片。
2.小黑板,填空题。
3.根据课文第2自然段内容绘制成各色秋景图,如枫叶图、菊花图等。
一、欣赏秋色,育情导学
1.指导观察秋天下雨时的情景图。(让学生能形象、直观的感知画面。)
3.唤起情感:你喜欢这秋天的雨吗?就让我们来读一读这篇文章,一定会有全新的感受。
4.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你是怎样读的?
师:有位朋友觉得是那清凉而又温柔的雨把秋天带给了我们。在他的眼里,那细细的雨犹如一位变幻神奇的魔术师,想听听他是怎么说的吗?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吧!
二、听读课文,感知内容
1、范读课文,完成填空题。
小黑板,填空题:秋天的雨,是一把();秋天的雨,是一盒();秋天的雨,藏着();秋天的雨,吹起()。指学生口头填空,并读。
2.你们觉得秋天的雨神奇吗?
3.你们最喜欢哪几段内容?选择你喜欢的段,读一读,还可以进行背诵,然后对你的同桌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三、品读课文,感受神奇
1.品读第1自然段。
b、指名多人次地朗读第1自然段:谁愿意把第1自然段内容朗读给大家听听?
c、引导学生用审美的情趣体悟情感:你觉得秋天的雨神奇在何处?
d、指名交流并读出神奇之处。
e、激发情趣:秋天的大门被打开以后,你最想看到的是什么?
2.品读第2自然段。
a、引导学生朗读:秋天的大门打开后,作者首先看到的是什么?
b、指名学生朗读后并回答。c、采取赛读的方式让学生欣赏性地朗读课文,喜欢哪一句就读哪一句,并把那一句所描画的景物图片贴到黑板上。师:老师也喜欢这一段,因为秋天有红色的枫叶、有金黄色的田野、还有橙红色的果树和各种颜色的菊花,这么多颜色出现在我们眼前,黑板上,你会用四个字的词来形容吗?(五彩缤纷、五颜六色……)
d、品说文字:你觉得这一段中哪一句说得格外有趣?
e、联系生活,丰富想象:你能联系家乡秋天的某一景物特色,像书上说的那样有趣吗?
四、变读为述,积累语??
1.师引:假如是在诗歌朗诵会上,你打算用怎样的方式把这两段内容朗诵给大家听?
2.让学生先在四人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进行朗诵练习。
3.指名学生上台进行表演性朗诵并评点。
五、习写生字和词语,当堂展评
六、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和自己喜欢的语句。
板书设计:
一把钥匙
11秋天的雨一盒颜料丰收的歌
藏着气味欢乐的歌
吹起喇叭
风第二课时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并学习朗诵,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学习朗诵并运用儿歌中的句式进行仿编,感受儿歌的语言美。
活动重点:
理解儿歌内容并学习朗诵,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难点:
感受儿歌中描述的事物与颜色的关系和仿编。
活动准备:
音乐《彩色世界真奇妙》,小草,小花,白云自制立体教具若干,ppt《彩色的梦》,小鸟图片一张。
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去春游,听音乐《彩色世界真奇妙》幼儿随老师做动作入场。
“小朋友们,春天到了,我们一起去郊游吧。”
2、学习儿歌;
(一)情境导入,幼儿欣赏美丽的景色,观察发现有好多的小草,小花,白云。
“孩子们,大家在睡觉的时候会干嘛?
(二)学说儿歌。
(1)学习儿歌“小草爱做梦,梦是绿绿的”。
“大家猜猜看,小草做了个什么梦呢?”(幼儿自由回答)
播放小草的声音,“我们刚才做了一个梦,梦到大家在一起做游戏呢。”
“小草是什么颜色的?所以小草的梦应该是什么颜色的呢?”
启发引导幼儿学说“小草爱做梦,梦是绿绿的”。
(2)学习儿歌“小花爱做梦,梦是红红的”。
“小朋友们,大家再来猜猜看小花做的梦会是什么颜色的呢?为什么啊?”
播放小花的声音“我们梦到大家在一起跳舞呢,真开心啊。”
启发引导幼儿学说“小花爱做梦,梦是红红的”。
(3)学习儿歌“白云爱做梦,梦是蓝蓝的”。
“大家再来猜猜看,白云会做什么样的梦呢?”
播放白云的声音,“我们刚才也做了一个梦,梦到大家在蓝天上飘啊飘,天空好蓝好蓝。”
“小朋友们蓝天是什么颜色的`?白云梦到了蓝蓝的天空,所以它们的梦应该是什么颜色的呢?”
启发引导幼儿学说“白云爱做梦,梦是蓝蓝的”。
(4)学习儿歌“小朋友爱做梦,梦是彩色的”。
“小朋友们,小草,小花,白云都很爱做梦,那你们爱做梦吗?你都梦到过什么?是什么颜色的呢?”
“小朋友们的梦可真丰富,有这么多种颜色,那这么多颜色组合在一起就变成什么颜色了?”
启发引导幼儿学说“小朋友爱做梦,梦是彩色的”。
3、完整学习儿歌。
“大家的梦太有趣了,我把它们变成了一首好听的儿歌,大家听听看。”教师完有感情的朗诵儿歌。
“小朋友们,儿歌好听吗?我们一起加上好看的动作,用你们最好听的声音一起试着来一遍”。
“儿歌很好听,可是还没有名字呢,谁能给它取个好听的名字?”幼儿自由回答——彩色的梦。
“现在我们加上名字打着节奏再来感受一遍”师幼完整朗诵儿歌。
4、完整欣赏儿歌。
“这首儿歌真是太美了,我还给它做了一个小视频,大家来欣赏一下。”师幼完整欣赏儿歌视频。
5、创编儿歌。
“大家的梦太美了,除了小草、小花、白云还有小朋友爱做梦,其他的好朋友也都很爱做梦,其中有一个好朋友就迫不及待的来和我们分享它们做的梦”。
6、出示图片小鸟,通过提问总结创编儿歌,“小鸟爱做梦,梦是紫紫的;小鸟爱做梦,梦是蓝蓝的;”
7、活动结束。
“小朋友们,除了这几个好朋友爱做梦,还有好多的好朋友也爱做梦,它们做的梦也非常有趣,咱们一起去找找吧。”
活动延伸:平时都是爸爸妈妈给小朋友讲睡前故事,今天就由小朋友来给爸爸妈妈朗诵这首优美的诗歌,祝爸爸妈妈做个快乐的梦。
风第二课时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质疑、解疑,从而体会其含义及表达效果。
3、理解父亲谈论花生的话,领悟父亲是通过谈花生,希望我们做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人。
4、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
教学重点:
理解父亲谈论花生的话,领悟父亲是通过谈花生,希望我们做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人。
教学难点:
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明确重点内容
1、普普通通的花生引出作者一家人这么多的话题,让我们对花生也产生了兴趣。
2、作者一家人到底在议论花生的什么?他们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3、认读词语:半亩、尝尝、吩咐、茅亭、榨油、石榴。
二、整体感知,抓重点内容
1、回忆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
三、重点相信议花生,感悟做人的道理
1、听课文朗读,思考:
(1)用“——”画出父亲几次对孩子们说的话,看看父亲讲了花生的什么,又想告诉孩子们什么。
(2)用“﹏﹏”画出作者听了父亲对于花生品格的议论之后感悟的句子,读一读,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2、学生边听边思考。
3、汇报交流学习成果。
(1)赞花生。
①朗读第7至第10自然段,想一想,大家谈论了花生的哪些好处?父亲的观点是什么?
②出示父亲第一次议论花生的语句,思考:父亲怎样说明花生的可贵之处的?
③父亲想借用两类事物的生长特点告诉我们花生有什么可贵的品质?
④用关联词把文中花生给你的印象说出来。
⑤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⑥出示父亲说的话,练读几遍,尝试背诵。
(2)学花生。
出示句子“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① 朗读句子,联系上下文,谈一谈父亲的第二次议论是什么意思?
② 有感情地朗读句子,背诵句子。
(3)做有用的人。
出示句子“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① 朗读句子,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作者的话的理解。
② 什么是有用的人?
③ 感悟作者的理解,背诵句子。
4、指导学生背诵有哲理的句子。
5、你知道在生活中都有那些人也像落花生那样不图虚名、默默无闻地做着奉献吗?
6、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作者的父亲将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做对比来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那么,你长大了准备做像花生一样的人,还是准备做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的人呢?为什么?
7、分角色朗读课文。
8、学了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四、拓展延伸,体会写作方法
1、作者借落花生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这种写作方法称为什么?
2、教师小结。现在,同学们明白了作者的笔名为什么叫“落华生”了吗?
板书设计:
落花生
好处:味美 榨油 便宜
议花生
特点:埋在地里 不好看 很有用
风第二课时教案篇5
教学要求:
1.了解本课介绍的有关地球的知识,受到初步的保护环境的教育。
2.了解作者说明事理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掌握"裹着、渺小、矿物、恩赐、慷慨、贡献、滥用、威胁、目睹、和蔼可亲、资源枯竭、生态环境"等词语。
4.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为什么地球上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为什么不能破坏地球的自然资源,为什么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从而了解文章标题"只有一个地球"的意思。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地点:
网络教室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 同学们,在没上新课之前请大家打开电脑,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影片。
2. 你看到的是什么?(宇宙)
3. 宇宙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4. 在这茫茫的宇宙中,有一个跟人类关系非常密切的星球,它就是地球。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只有一个地球》--齐读课题。
二、新授
三、为了呼吁人们保护地球,请每小组讨论并设计一张图文并茂的宣传海报。(在画板上作,可自己画图,可从网上下载图片。)
四、总结全文。
五、板书
表面 美丽 活动范围小 精心
只有一个地球 资源 再生 不能再生 保护
移居 即使……也……;再说……地球
教学反思:
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网络的优势,利用网上的资源丰富了课内知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延伸课堂教学,从而由课本走向社会,从课内走向课外。
利用网络资源,学生看到了地球的自然资源政被污染,而且日趋严重。这让学生们感到地球的危机,也让学生们认识到要爱护我们的地球,地球是我们的家,我们只有一个家。
风第二课时教案篇6
教材分析:
?莫高窟》是苏教版语文教材第九册的一篇课文。文章结构清晰,叙述具体,表达有序,它介绍了我国西北边陲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曾经藏有大量文物的藏经洞。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课文共五个自然段,以总—分—总的结构清晰的将文章分为三大块。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莫高窟的地理位置。第二段(2—4自然段)分述了惟妙惟肖的彩塑、宏伟瑰丽的壁画和藏有大量珍贵文物的藏经洞。第三段(第5自然段)总结全文,升华主旨,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学情分析: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思维和阅读能力。但学生对莫高窟的知识了解很少,自学能力有待加强,因此教学时,我运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图文对照,感受莫高窟宏伟、神奇的魅力,让他们铭记:这一切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因为,只有让学生通过媒体,借助范文,进入美的境界,与文章产生共鸣,学生才可能充分的、最大限度的去感知,体验莫高窟的美。
教学目标: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着背诵二、三、四自然段。
2、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莫高窟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3、了解课文中排比句的修辞手法和围绕中心句“先概括,后具体”的总分写法。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塑画和藏经洞的艺术价值,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学习作者围绕中心句“先概括,后具体”的总分写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同学们,在古老的丝绸路上,在茫茫的沙漠中,蕴藏着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就是——莫高窟。
让我们一起再次走进莫高窟——课件播放莫高窟视频。
2、看到刚才的录像,再回忆一下上一节的学习,莫高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说得很好,每一个去过莫高窟的人,都会发出这样的赞叹——课件出示第5自然段,齐读。
4、莫高窟里究竟有些什么,使它能称为“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呢?指名说,板书:彩塑、壁画、藏经洞
二、精读细品,领略风采。
(一)走近彩塑,感受其妙
1、今天,老师就先来当一回导游,咱们先来欣赏精妙绝伦的彩塑。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画出来。
2、学生汇报交流后出示: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齐读
3、作者具体描写哪些“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彩塑的呢?(课件出示“有慈眉善目的菩萨??力士”红色字体,学生齐读。)同学们,这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描写彩塑?(排比句。)
4、对了,课文先利用一个排比句让我们体会彩塑的“个性鲜明,神态各异”,老师今天带来了三幅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点击链接处,出示三尊不同神态的彩塑,引导学生观察彩塑的表情神态来辨认出他们分别是(课件出示文字)
(1)看,这一尊彩塑他面带微笑,眉宇之间透露出慈祥与善良,这就是?
慈眉善目的菩萨。(课件出示文字)
(2)瞧,这尊彩塑身披盔甲,两手叉腰,脚踩小丑,瞪大了眼睛怒视前方,浑身散发出不可忽视的王者风范,这就是?威风凛凛的天王。(课件出示文字)
(3)再看,这尊彩塑满身的肌肉,粗壮的四肢,充满了力量,这就是谁?
强壮勇猛的力士。(课件出示文字)
5、同学们,菩萨有菩萨的特点,天王有天王的气魄,力士有力士的个性,你们能读出他们不同的神态特点吗?一起将这句话读一读(齐读)。
6、如果说,菩萨、天王、力士等镜头是一闪而过的话,那么卧佛的镜头就是特写了,请同学们一起把描写“卧佛”的句子读一读。(幻灯片出示卧佛图片)特写了什么呢?
(长16米,先写了卧佛的长度,侧身卧着,这就是卧佛的姿态,眼睛微闭,安详,这就是卧佛的神态)
师:是呀,这尊卧佛真长啊,他的神态多么安详呀!你能读好这个句子吗?谁愿意来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7、同学们,这些彩塑有的“慈眉善目”,有的“威风凛凛”,有的“强壮勇猛”,有的“神态安详”,这就叫“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板书)
8、播放4幅图,边放边说:同学们,如果你们是游客,看着这一尊尊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彩塑,你会怎么样?
生:齐读(看着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游人无不啧啧赞叹。)这里的“惟妙惟肖”,如果替换成别的词语,你能想到什么词语呢?(出示幻灯片)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形象逼真。
9、你们觉得在人们仅仅是称赞这些彩塑吗?(引导学生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看到这些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彩塑,使人不得不赞叹我国古代艺术匠师们的精湛艺术和创造精神!我想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心中都会涌起一股自豪感,让我们带着自豪感来读读这一节。(齐读)师:读得真棒,老师仿佛看到了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了,请同学们合上书本,看着这些彩塑,试着向游人们介绍一下它们。(幻灯片出示让学生隐读)
10、莫高窟的彩塑真是惟妙惟肖、精妙绝伦呀!通过学习这一自然段,我们发现作者是先用一句中心句总写彩塑的特点,接着围绕这个句子分别用一闪而过的快写镜头描写了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彩塑,然后用特写镜头描绘了一尊卧佛。这种先总再分结构,我们把它总分结构,板书:总分。
(二)欣赏壁画领略其美
1、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宏伟瑰丽的壁画。描写壁画的第三自然段的构段方式与第二自然段相似,现在先找出中心句,再看作者的快写镜头是什么?特写镜头是什么?边读边做上笔记。学完以后我请同学能来当小导游,带大家一起去欣赏宏伟瑰丽的壁画。(学生自学、小组交流)
2、学生分小组交流汇报:读完课文后,同学们找到这段的中心句了吗?是哪句?
出示: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齐读)
3、这句话不但是第三自然段的中心句,在整篇课文中,它还起了一个很重要的作用,联系上下文,看看这句话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板书:过渡句承上启下(第二自然段讲的是莫高窟的彩塑,第三自然段讲的是莫高窟的壁画)
4、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壁画有什么特点呢?宏伟瑰丽(同时板书)
5、从哪里体现出它的宏伟瑰丽呢?四万五千多平方米
6、师指导:壁画是如此的宏伟瑰丽,请你找找哪些镜头是一闪而过的?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应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大屏幕呈现第三自然段的描写壁画的内容)
7、由这些一闪而过的镜头,你读懂了什么?壁画丰富多彩,宏伟瑰丽。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丰富多彩的壁画。出示图片真是丰富多彩啊!你能读出壁画的丰富多彩吗?(齐读)
8、在这宏伟瑰丽的壁画中,特写镜头是什么呢?那成千上百的飞天
出示:飞天就是佛教中天歌神和天乐神的化身,他们在天国里散发香气,奏乐歌舞。后来两人融为一体,化为飞天。
9、作者是如何描写飞天的呢?读读描写飞天的句子(课件出示)我们边欣赏边美美地读一读。
描述一:壁画上的飞天,飞了起来,飞得那么美,穿越千年的时空,来到我们的课堂,她给我们带来迷人的花香。请你读: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
描述二:她给我们带来美妙的音乐。请你读: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
描述三:她给我们带来动人的舞蹈。请你读: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
10、同学们把飞天读得真美啊!那么是不是只有这些飞天呢?从哪看出来?很多,从“成百上千”和“??”体现出来。
11、观察得真仔细!壁画上的飞天各有各的姿态,各有各的美,请同学们发挥想象,仿照课文的写法,用“有的??有的??”把你心中的飞天写出来(播放幻灯片飞天图)同学们可以边欣赏飞天图边想象。
(如:有的面对铜镜,梳妆打扮;有的相互追逐,打闹嬉戏;的置身花丛,追打蝴蝶;有的手捧莲蕾,直冲云霄;有的俯冲下来,势若流星;有的穿过楼阁,宛如游龙;有的倾坐石上,面带微笑;有的手拿蒲扇,笑语轻谈;有的手托腮帮,侧耳倾听)
12、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语言也很优美。听完你们的描述,老师仿佛看到了那些活灵活现的飞天壁画。(引读:“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
(三)走进藏经洞体会其情
1、欣赏了精妙绝伦的彩塑和宏伟瑰丽的壁画,现在就让我们继续跟随作者的脚步,走进藏经洞,请大家读读第4自然段(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的内容)
2、藏经洞里都有什么呢?
有各种经卷、文书、帛画、刺绣、铜像等六万多件(出示幻灯片,红色字体“六万多件”
3、六万多件说明了什么呢?
说明藏经洞的文物众多(随学生的交流板书:藏经洞文物众多)
4、这些文物无一不是价值连城,无一不是艺术珍品,每一件文物无不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无穷的智慧。做为一个中国人,此刻,你感觉到?
5、老师在这段中发现了一个“曾”字,这个“曾”字的意思是什么?它告诉了我们什么?
生:(曾)表明只是原来有,现在已经没有了,大量珍贵文物已被帝国主义分子掠走。仅存的部分经卷,现在陈列于北京故宫等处。
6、请同学们看一段资料:1907、1914年英国人斯坦因两次掠走遗书、文物9000多件。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廉价骗购藏经洞遗物精华6000多件。1911年,日本人吉川小一郎等用低价换取了469卷手写本和精美彩塑两尊。1914年,俄国人奥登堡又从敦煌拿走一批经卷写本,还盗走了第263窟的壁画。1924年美国人华尔纳用特制的化学胶液,粘揭盗走莫高窟壁画26块??(看了这段资料,你想说些什么?指名说)
7、我国从事敦煌研究的专家们,常常要不远万里,远渡重洋去西方拍摄敦煌文物、文献的照片,带回国内来研究。藏经洞见证了一个古老民族的屈辱和懦弱,也激发了中华儿女奋发向上的动力。让我们带着痛心和惋惜之情,齐读第四自然段。(生齐读)
8、敦煌文物的散失,对中国文化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但它也让全世界看到了古老的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文化和文明的伟大魅力。莫高窟不愧是——(出示,齐读)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三、总结全课,积淀情感。
1、今天,老师很荣幸与同学们共同欣赏了莫高窟精妙绝伦的彩塑,观看了宏伟瑰丽的壁画,了解了藏经洞曾藏有的珍贵文物,所以莫高窟不愧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2、站在这茫茫的沙漠之中,再次举目仰望这闻名世界、光辉灿烂的敦煌莫高窟,面对这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你想说些什么?
3、作为中国人,我们不得不自豪地说——
出示第五自然段,齐读:
“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四、作业布置
1、请仿照二、三自然段的写法描写一处景物,注意写出景物的特点。
2、如果,你是这的一名小导游,面对来莫高窟游玩的游客,你要怎样向他们介绍莫高窟呢?课后大家可以设计一段导游词,向游客们介绍莫高窟,注意说出其景物的特点。
板书设计:
18.莫高窟
彩塑精妙绝伦
壁画宏伟瑰丽藏经洞文物众多
风第二课时教案篇7
教学目的:
1、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重难点、关键:
1、利用电化教学手段,体会潮的壮观。
2、紧扣重点词句,指导感情朗读。
教具准备:录像,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观图、复习导入新课。
师: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
1、请比一比:“观潮”和“天下奇观”的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
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3、潮来前的情景是怎样的`?生回答后,出示板书。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观潮》,出示学习目标,齐读。
学习目标:
1、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按顺序、抓特点的表达方法。
二、欣赏录像,感受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出示苏东坡的名句“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引导齐读。激发学生情感,欣赏录像,引入学习课文。
出示学习方法齐读
学习方法:
1、自由读课文,说说读懂了什么,不懂的地方打个问号。
2、抓重点词句品读体会、积累。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