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合理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为了让我们的课堂更加高效,我们需要认真写好教案,以下是久久美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6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
6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1
教学内容:
7页0的认识,例1例3,8页课堂活动
教学目的:
1、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悟一个也没有用0表示。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索0在直尺上表示起点。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索的良好习惯。
4、正确书写0。
5、能联系生活实际应用。
教学重难点:
1、0在直尺上表示起点。
2、正确书写0。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每当节日的时候,人们总会放飞许多美丽的气球,你们见过吗?(幻灯演示)
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防飞前是几个?用数字几表示?放飞后小朋友没有气球了,用用什么表示呢?
这就要用到我们今天学习的新的数字0(板书)
二、教学例1
小朋友一个气球也没有了,佣0表示,0表示什么?一个也没有用什么表示?
出示吃鱼图:
(1)这图话的谁?在赶什么?
(2)原来有几条鱼?现在呢?
(4)原来有3条鱼,用几表示?现在一条也没有,用几表示?
三、教学例2
1、出示直尺图
观察:直尺上有什么?0在什么地方?0在直尺上表示什么?
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2、小结:直尺上开始这一段叫起点,用0表示,也就在直尺上,0表示起点。
四、教学例3
1、老师示范书写0
2、学生书空
五、课堂活动
1、8页12
2、老师出示放大的方格图、引导学生认识方格,0在这里表示什么?
从左3往右数,你发现了什么?
还可以怎样看?
6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7~88页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线、角的概念,比较熟练地度量线段和角,培养
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
量角器、直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直线、射线和线段
l请学生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再画一条射线、一条直线。
提问:从线段怎样得到射线?从线段怎样得直线?
射线能量出长度吗?直线呢?
2.练习十四第1题。
(1)小组交流、讨论,并说说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2)指名汇报。
(3)提问:线段、射线、直线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线段和直线有什么关系?
3.练习十四第2题。
(1)学生试着练习。
(2)小结:经过4点中的任意两点画一条直线,最多可画6条,如果经过4点只能画一条直线,那么这4个点肯定是在同一条直线上。
二、复习角的认识
1.提问:怎样的图形叫做角?你认识了哪些角,能举例说说吗?
2.把学过的角按一定的顺序排起来。
3.提问:什么叫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
4.练习十四第4题。
(1)学生观察钟面后,先说说钟面上的分针从12起各转动了几分?
再说说形成的角是什么角及其度数。
(2)说明:分针从12起转动不满15分,形成的角是锐角;转动15
分就形成直角;转动30分就形成平角;转动1小时就形成周角。
5.练习十四第5题。
(1)按图示,同学们将正方形纸折一折,再展开。
(2)完成之1、/2、/3度数的填写。
(3)提问:直角和平角有什么关系?直角、平角和周角有什么关系?
(4)再按图示将正方形纸中一个直角等分折成3折。
说说自己的发现,并算算图中三个角的度数。
6.提问:你怎样知道一个角的大小?用量角器量角时要注意什么?
(1)练习十四第6题。
学生先估计角的大小,再用量角器量一量,看估计的是否差不多。
(2)练习十四第8题。
①学生先填写出八个方向。
②同桌两人活动:量任意两个方向之间的夹角。
7.提问:如何用量角器画指定的度数的角?
完成练习十四第9题。
三、思考题
先自己想方法,再组织汇报交流,可以通过测量,也可以通过推理比较。
四、作业
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略
6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3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第九册教科书第77-78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估计不规则的图形面积的大小,能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一些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掌握数方格的顺序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能借助方格图估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在估算面积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初步的估算意识和估算习惯,体验估算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利用方格图估计不规则图形面积。
教学难点:估算的习惯和方法的选择。
教学思想: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将接触到大量的不规则图形的面积问题,根据标准的要求,让学生掌握估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一个方面,同时也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个方面。本课时的教学正是为学生顺利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而展开的。
教具准备:树叶若干片,方格纸一张,写有“你知道吗”的小黑板。
教学流程:
一、情境引题,揭示新知。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个有特殊意义的脚印图片。(出示月球上的第一个脚印)也许若干年后的一天,在月球上留下第一个中国人的脚印的人就是在座的某一位了。再请看第二个脚印:(出示‚小华的脚印)这是一张千年之际出生的婴儿脚印的图片,怎样才能知道这个脚印的面积有多少呢?
二、参与探索,经历新知
1、自己先独立进行估计,然后小组内进行交流。
2、全班交流:
(1)说明估计的结果及过程
(2)数方格的方法验证估计值
(3)师:大家都是用数方格的方法估计的,还有没有其他的估算法呢?
引导学生把图形看成了近似的已学图形,根据图形的面积公式,算出面积
3、出示小华两岁时的脚印,学生估计面积:
三、小结方法,实践新知:
(1)师:刚才大家对像脚印这样的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进行了估算,想想刚才大家用什么方法进行估算的?
师板书:1、借助方格图数一数所占的格数。
2、把它看成一个近似的规则图形,测量后进行计算。
(2)请同学们算一算自己脚印的面积约是多少?
学生自己先独立取脚印,然后借助附页3的方格图估算脚印面积。
四、新知实践,解决问题:
1、估算第78页的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课件依次出示)
(1)学生独立进行估计:
(2)交流汇报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估计的。
2、估算手掌的面积:
(1)师:每估一估自己手掌的面积:
(2)学生合作估算并在方格纸上验证:(学生在此环节开展好帮差活动)
(3)展示汇报:(师:我们在认识平方分米时,说手掌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
六、课堂回顾,总结提高:
同学们,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有什么体会?说来听听。
板书设计:
成 长 的 脚 印
不规则图形面积的估算:
1、借助方格图数一数。
2、把它看成一个近似的规则图形,测量后进行计算。
第二课时:实践活动――估测树叶的面积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第九册教科书第79页内容。
教学过程:
(一)揭示活动内容
(二)活动过程
1、选择树叶
2、估算一片树叶的面积:
(1)师:每个小组拿出准备好的树叶,先互相估算一下它的面积。能不能直接用数格子的方法来求出它的面积呢?
(2)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指名回答:
(3)生汇报:(a)放在格子上数数。(b)可以把外轮廓在网格纸上画出来,再数。
(4)同桌互相交流一下结果,看看谁估算的最准确。
3、体会绿树对环保的重要性:
(1)如果一棵树有10000片树叶,估算这棵树所有树叶的总面积。
(2)在有阳光时,大约每25 m2的树叶能在一天里释放足够一个人呼吸所需的氧气。这棵树在有阳光时,一天里释放的氧气能满足多少人呼吸的需要?
注:(出示你知道吗)
你知道吗?
一个人要生存,每天需要吸进0.8公斤氧气,排出0.9公斤二氧化碳。1万平方米的森林所制造的氧气能供给一千人呼吸。
资料介绍:
10平方米的森林或25平方米的草地就能把一个人一天呼出的二氧化碳全部吸收,并供给所需氧气。就全球来说,森林绿地每年为人类处理近千亿吨二氧化碳,为空气提供60%的净洁氧气。全球现有的森林,每年生产的氧气达555亿公斤。
4、 说说本节课的感受。
6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能读懂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取有效信息,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直观、有效的表示信息。
3、让学生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愿意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难点:
了解三种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教学准备:
各种统计图、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前一课认识了扇形统计图,谁能说出它特点?
指名回答。那么这一节课就学习在什么情况下要用什么样的统计图。
二、学习新课。
1、出示我国从第23届奥运会开始获得金牌,第24——28届奥运会我国获奖牌情况统计表。
2、让学生说一说从统计表中获得信息。
3、用投影仪出示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4、分别提出教材中的三个问题,让学生们交流。
5、教师小结:折线统计图能明显的看出第24——28届奥运会我国获得奖牌数的变化情况,条形统计图能更明显的看出第28届奥运会我国获得的金牌数。扇形统计图能看出第28届奥运会我国奖牌的分布情况。
三、说一说。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三种统计图的各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其他同学补充、评议。教师评价。
四、练一练。
在小组内交流分别用哪种统计图合适?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五、实践活动。
交流课前收集到的各种统计图,体会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板书设计:
奥运会(统计图的选择)
折线统计图:明显地看出第24——28届奥运会我国获得奖牌数的变化情况。
条形统计图:更明显地看出第28届奥运会我国获得的金牌数。
扇形统计图:看出第28届奥运会我国奖牌的分布情况。
6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百分数。
2.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培养学生探究归纳能力。
3.在具体情境中,会解释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在操作和探索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谈话导入
师:我们以前学过整数、分数和小数,谁能举例子说明?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数——百分数。你猜一猜它可能和谁有关系?关于百分数你们想知道些什么?
带着同学们的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百分数的认识。
二、预习反馈
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
1.体验百分数产生的必要性。
同学们先来解决这个问题:
在一场足球比赛中,猛虎队获得一次罚点球的机会,他们准备派三名队员中的一名去罚点球。(课件出示情境图)你认为该先派哪位队员?依据是什么?
(1)组织学生分析,然后全班交流。
指名学生说出自己的答案并说明理由。
可能会出现下面的答案:
生1:可以比较他们三人的进球个数,谁进的多就让谁去。
生2:看看每个人各有几个球没罚进去。
(2)教师让学生思考这两种方法可行吗?
学生从表格中的数据能够判断:因为每个人的罚球总个数不同,如果只看一项不能确定。
引导学生想到:选择时不只看某一项的好坏,应该看进球的个数占罚球个数的几分之几。形成矛盾:如何比较三个分数的大小?(通分)把它们化成分母为100的分数就容易了。这就形成了百分数。
2.百分数的读写。
(1)组织学生自学教材第39页。
(2)让同桌两人互相提问,读一读,写一写。
(3)让学生说一说在读写百分数时应注意什么。如果有读写错误的同学,更让他说一说,使其加深印象。
3.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1)学生说一说刚才求出的三个百分数的意义。
生1:90%表示淘气进球个数是罚球个数的百分之九十。
生2:80%表示奇思进球个数是罚球个数的百分之八十。
生3:84%表示不马虎进球个数是罚球个数的百分之八十四。
生4:上面的百分数还可以这样想,例如90%,淘气每罚球100个,就会进球90个。
小结: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百分数也叫百分比、百分率。
(2)在具体情境中尝试解释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课件出示相关百分数信息,学生说出教师搜集的百分数的意义。
生1:今天全校学生的出勤率为95%表示出勤人数占全校学生人数的。
生2:人口普查的51%、49%表示每100人中约有51人是男性,约有49人是女性。
生3:第三个问题中的125%表示妙想现在的身高是入学时身高的'。
(3)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百分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与同伴交流。
学生说出在日常生活中搜集的百分数,在小组内和同伴说说它们表示的含义。
4.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区别。
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引导:想一想,根据定义,百分数的后面能不能加单位?
师适当指导。
通过讨论得出两者的联系和区别。
分数可以表示具体数量,也可以表示倍比关系;而百分数只表示倍比关系。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40页“练一练”第2题。
注意命中率指命中的球数占投篮总数的百分之几。
2.完成教材第40页“练一练”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
3.判断。
(1)最大的百分数是100%,最小的百分数是1%。()
(2)一根绳子长35%米。()
(3)分母是100的分数叫作百分数。()
五、拓展提升
用百分数表示下面的成语。
百里挑??
一举两得
百发百中
十拿九稳
事半功倍
1%
200%
100%
90%
200%
六、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能用一个百分数来评价一下自己的表现吗?
七、作业布置
教材第40页“练一练”第1、4、5题。
学生说出猜想并提出自己的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
学生先自己想想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桌,再在小组内交流。
自学后和同桌两人读一读,写一写。
指名学生说一说。
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
板书设计
百分数的认识
18÷20===90%
8÷10===80%
21÷25===84%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作百分数。百分数也叫百分比、百分率。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节课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们互相配合节省时间,又能让每名学生得到锻炼,提高课堂效率。
不足之处:在处理学习百分数的意义时,还是觉得学生没能亲自体会百分数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
教学建议:在教学中,更好地让学生找出实际生活中的百分数,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6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6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教材81-83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索、思考、总结,经历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方法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3、使学生感受除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书写整洁、计算认真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试商的方法,确定商的书写位置。
教学难点:
理解算理,确定商的书写位置。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列竖式计算:96÷8 145÷6
说出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看被除数的前(一)位,如果前一位不够除,要看前(两)位。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
(3)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2、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老师想考考大家。
教师出示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题卡,让学生边读题,边说出答案。
60÷30= 350÷70= 240÷60= 140÷20= 270÷90= 560÷80= 420÷70= 320÷80=
同学们对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掌握非常好,在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下面去看看同学们今天上午交上来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问题一:学校买来92根跳绳,如果每班30根,可以分给几个班?
第一个问题告诉我们什么信息?你能列式解决吗?(92÷30)
为什么用除法?(这道题是让我们求92里面有几个30,所以用除法。)
你估计可以分给几个班?(92÷30≈3(个))
92÷30,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教师板书课题:笔算除法)你会算吗?
出示学习指导:
1、先独立思考计算的方法,把你的方法写下来;
2、同桌交流,方法是否正确,为什么这样算?
2、让学生上台板演竖式,并说出笔算的方法。
学生在说完笔算方法后,追问3为什么写在个位上。
3、出示问题二:学校十月份收到《小手牵大手,安全常相伴》200本,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让学生独立解决,独立笔算后汇报。
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怎么办?(要看前三位)
并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商“6”,“6”应写在哪一位上面。
三、巩固内化
1. 用竖式计算。
60÷20 96÷40 140÷20 160÷30 585÷80
2.改错题(看书上的83页)
3.问题三:一个足球20元,用75元钱可以买几个足球,还剩多少钱?
4、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获得了哪些笔算经验?说一说笔算除法是怎样计算的?
(1)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不够除,
要看前(三)位。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
(3)每次除得的余数都必须比除数(小)。
5.问题四:学校组织学生秋游,共有师生280人,如果每辆车能坐50人,一共需要安排多少辆车?
四、全课总结。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