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一种发散开放型的公文材料,写一份优秀的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加坚定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不断超越自我,久久美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爱国家的心得体会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爱国家的心得体会篇1
为贯彻落实“加强防灾减灾,加强避险意识”为主题的中小学安全日教育活动,我校领导高度重视,紧紧围绕安全日安全教育这一主线,在师生中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将安全活动深入到老师和学生及家长的心中,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师生的人身安全意识和素质,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精心准备,确保安全教育日活动取得成效
我校为了确保安全教育日活动取得成效,学校安全教育日活动领导小组,召开专门会议传达学习“关于开展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活动的通知”,研究部署安全教育工作,明确职责分工,制订了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活动方案,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有效地保障了活动的组织实施。
二、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活动
(一)结合上级文件精神,有组织的开展了一次安全疏散演练。
我校召开专门的班主任工作会议,进行专项动员活动,学校结合所处的位置,校园设施布局,制定适合学校的应急逃生疏散示意图,并将其张贴在学校醒目显着的位置,供广大师生熟悉了解。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学校制定周密的计划,精心组织,于3月30日利用课间操时间,组织全校师生开展了一次应急疏散演练。通过有计划的演练活动使我校学生熟悉疏散路线,掌握基本的自救自护技能,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并能主动遵守各项安全行为规范。
爱国家的心得体会篇2
20__年4月12日10时,校团委于图书馆四楼组织团学部门学生代表观看了“同上一堂国家安全教育课”活动的直播。
直播开始,全体人员认真的观看。此次活动以人民安全为宗旨,通过两个案例,让我们更加清晰得了解什么是国家安全,而不是片面的理解。非传统安全,网络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生态安全,海外利益安全,这些都是国家安全的组成部分。国家安全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是最重要的保障。我们的国家的富强、繁荣,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维护国家安全,是我们爱国精神的体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家国一心,国与民是一个责任共同体。
参与观看的同学们都受益匪浅,活动结束后通过采访,校青志协黄莹同学说到,今天是国家安全教育日,观看《同上一堂国家安全教育课》,我意识到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发展的前提,感触颇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个人安全,国家安全是与我们的生命息息相关的。而国家安全教育对我们来说意义重大,提高了我们的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国家安全不仅有传统安全,还有网络安全,文化安全。我们应该统一意识,树立国家安全观念,增强国力,加强民众的安全意识。
通过此次直播的观看,增长了学生们的安全知识,提高了学生们的安全意识,促使学生形成安全行为,从而在学习生活中远离安全事故。营造和谐安全的校园环境。
爱国家的心得体会篇3
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我校刚发的《宪法》读本,我认真学习了,通过学习提高了我对宪法的理解,对国家提出的依法治国有了更深的理解。
一、对宪法的认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根本法。中国政治制度和国家其他重要制度的最高法律依据。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二、对宪法内容的理解:
1、我国现行宪法明确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并且通过将一切国家权力赋予人民,通过进一步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通过保证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宪法职权,全面地体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所赖以建立的人民主权原则。
2、宪法规定了国家机构活动的民主集中制原则。
我国现行宪法在肯定各级人大是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国家机关基础之上,又确立了国家机构活动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强调国家机关行使国家权力,既要体现民主精神,又要有适当集中。
3、宪法强调了公民的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相一致原则。
宪法在明确公民的基本权利的同时,还坚持了权利与义务相一致原则。这具体表现在宪法第二章将公民的基本权利与公民的基本义务并列加以规定。宪法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此外,宪法还规定了一些公民的权利既属于权利,又属于义务,例如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现行宪法还对权利与义务之间的相互关系作出原则性要求,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上述各项规定,集中体现了公民的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相一致的原则。
4、宪法确立了特别行政区制度。
现行宪法对特别行政区制度作出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上述规定为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制定提供了宪法依据,为香港、澳门和平回归祖国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同时也为和平统一祖国提供了必要的宪法原则。
5、是现行宪法完善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从而有效地保障了我国境内各民族的和谐团结和发展。现行宪法全面规定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原则,有力地保证民族区域自治的实现。
6、宪法确立了基层群众性自治制度。
宪法规定:城市和农村按居民居住地区设立的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7、宪法突出了宪法的根本法的权威性。
现行宪法特别重视宪法自身的根本法权威,强调宪法作为根本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必须得到严格地遵守。
8、宪法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统一原则。
宪法对社会主义法制统一原则提出明确要求,包括: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以上就是我学习宪法的一点心得体会,作为一名教师,我首先要认真学习宪法,自觉遵守宪法,在日常教学中,贯穿宪法教育,使学生知道宪法的重要性,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尊严。
爱国家的心得体会篇4
?走进宋画》是李冬君的新作,副标题很宏大,叫“10—13世纪的文艺复兴”。唯美主义的设计风格,与行文之美交织,加上插图尽量多地使用宋画,形成了一个立体的美感交响曲。研讨艺术品的著作,本身就应该是美的,只有如此美不胜收,才会令人爱不释手。
书名:走进宋画:10—13世纪的中国文艺复兴
作者:李冬君
版本: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23年1月版
?走进宋画》除导读之外,分作三个部分,按照历史顺序,分别为五代、北宋和南宋三个时期。她给三个时期分别命名,表达了时代的特征和概括性认识。五代叫 “让大一统稍息一会儿”,五代特别是南唐的绘画之美,让分崩离析的战火遭到摒弃,凝视画面,让人不由地忘记政治硝烟。北宋,被称为“文艺复兴来了”,这大概是历史学界赞美北宋最高级的表达方式了。北宋的绘画成就无人能够否认,从作品、画家到朝廷政策,还有相应的制度设置,共同簇拥出北宋艺术的高雅气象。南宋,这里称作“文艺复兴的挫败”,如同政治拯救最终归于失败一样,即便是独特的王孙美学,南宋的艺术还是走不出残山剩水的格局。大时代里的艺术,如同人一样,挣扎出美感,但摆脱不了历史。阅读《走进宋画》,是别样的宋代历史。美轮美奂的画面,背后总是纠缠着欲说还休的心愁,看上去白云舒展、禅意正浓,却有扫不清的哀怨如杂草丛生。
邓椿《画继》有言:“画者,文之极也。”是否因为研究对象是极美的,所以只能选择使用优美的文字对应抒发?这是教学相长的另一种体现。诗意的文笔,在中国艺术品的极致作品面前,如同恰逢精神的沃土,找到了美妙天成的生长空间。 有一段分析李成作品文字,并拉来狂草张旭进行对比,极赋诗情,李成“以其凛然孤绝的傲气,将近在咫尺的景物推至千里之外,他那蕴于寒寂的笔底惊涛,与张旭的狂草共舞,才见他的率性不羁。一时一世的烟云迷茫,已遮不住呼啦啦盛唐倾塌在他的脚前,五代离乱所给予他的历史洞察力,撑开了他纵观古今的心眼。人世事,虽不过沧海一粟,但他之一粟,必以孤独的敏感,若流行划过万古长夜,在人类绘画史上留下珍稀的一抹,那是巾生的傲气在荒野里绝地重生,拔地而起!”(134页)全书,这类笔触比比皆是,在如诗如歌的文字背后,能深切地感受到作者的情绪激荡,心潮起伏。如此彭拜的激情,如此美妙的抒发,与宋画的美,相得益彰。
乱世的艺术高地,让盛世的君臣无话可说
?走进宋画》的高潮部分是北宋,但五代部分感情投入更加浓厚,这是我的读后感。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上的第二个南北朝时代,相对于北方的政治争夺和烽烟遍地,南方诸国相对太平,艺术于是有机会成为小朝廷的宠爱,因而成绩斐然。以往的研究,因为五代十国与北宋的画风联系太紧密,所以常常一并叙述。本书却对五代十国艺术情有独钟,给予更多的篇幅和独立的位置,总标题是“让大一统稍息一会儿”,用词虽然调皮,但思想却很严肃。艺术与政治万物相连,但毕竟艺术有独立的语言和表达方式,这种独立性理应给予尊重。分裂的政治,并不必然成为文化繁荣的基础,但五代十国之地,艺术之花在多地竞相开放,这至少是值得研究的文化现象。开封是北方的政治中心,也是山水画的中心;成都是前后蜀的都城,同时是花鸟画的中心;南京是南唐的首都,同时是中国人物画的中心。政治不统一,艺术多中心,这是一幅历史风景,研究者应有的态度,首先是承认。
从十国过渡到北宋,绘画的世界几乎没有发生过惊涛骇浪,十国的艺术高地,让北宋的统治者无话可说,如同南唐小朝廷举手投降一样,北宋接受十国的艺术,没有丝毫的思想障碍。统一的意义,包括分布各地的优势资源的统一,这被视作理所当然。成都和南京的艺术家和艺术成就,汇聚开封,为北宋艺术的高峰垫高基础。当时的艺术无不集中在政治权势人物身边,只有政治人物才有供养艺术的能力,这几乎是世界艺术史的共同规律。所以当国家归于一统的时候,艺术的流向无法与政治分道扬镳。黄筌是生活在前后蜀的画家,而前后蜀的君主都喜爱收藏和绘画,黄筌受到王衍、孟昶的尊重,君主是绘画的内行,黄筌的艺术事业达到巅峰状态,他笔下的花鸟,也成为全国范围内的一时之选。黄筌与孟昶,不仅仅是君臣之际的知遇之恩,更有艺术知己的精神层次。公元965年,孟昶投降,北宋统一蜀地。黄筌与孟昶一同押赴汴京,同一年,先后奔赴黄泉。但是,黄筌的三个儿子都继承了父亲的事业,同样擅长花鸟。三子黄寀,把黄家花园带到了汴京,在北宋的广阔天地里,黄家风格依然是引领花鸟绘画的旗帜。
黄筌《写生珍禽图》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代表了当时最高的人物画水平。韩熙载的故事,本来是南唐内部君臣悲剧关系的表现,但通过顾闳中的画笔,这种政治关系获得了艺术语言的陈述,艺术成分的加入,让原本剑拔弩张的关系立刻降温,受到南唐后主李煜猜疑的韩熙载得以善终。顾闳中是南唐画院的待招,他和他的同事受皇帝之命,参加韩熙载的家庭夜宴,他们的任务是展开侦查,以便让皇帝了解真情。顾闳中有着惊人的艺术表现力,宴会之后,他根据记忆画出了《韩熙载夜宴图》,用五幅画面展现了夜宴的盛况和韩熙载的安稳表现。李煜看到了这幅作品,对韩熙载的理解有了加强,虽然后来展画给韩熙载,但双方的关系并没有恶化。韩熙载夜宴,发生在964年。七年后,韩熙载寿终正寝,再过五年,南唐归宋。顾闳中是否归宋,情况不详,但《韩熙载夜宴图》在后世流传有序,收入《宣和画谱》。关于今本,真本说和南宋摹本说都有。但这幅画在中国艺术史上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对宋以后的人物画的正面影响也是公认的。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局部),目前基本确定传世的《韩熙载夜宴图》为南宋摹本,且临摹者在画中加入了一些南宋的元素。
悲剧的瞬间,造就不朽之美
北宋的艺术高度,显然离不开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贡献。从人才、思想到体制,北宋无不受益于五代十国。不过,确实到了北宋,艺术家的地位获得空前提高,作为艺术家他们与士人并驾齐驱,不再因为雕虫小技而遭遇排斥。宋徽宗是宋画的巅峰代表,他领导的国家画院,集合天下一流人才,南唐的、蜀地的,以及原来中原的。现在看画院运作,既科学有序,又诗意盎然,王维曾经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北宋的国家画院中,变成了可以操作的规制。发现新人,培养新人,是画院体制为艺术人才提供了康庄大道。包括《宣和画谱》《宣和书谱》在内的国家工程,极佳地体现了宋徽宗的整体艺术发展思路,不仅仅是创作,还要搜集整理古今作品,从而让创作立于厚重的历史基础上。有关宋徽宗的帝王之身与艺术之心的问题上,搅动了古今所有的议论者。北宋的悲剧和南唐的悲剧,造就了南唐后主李煜和北宋后主徽宗的无穷议题,而《走进宋画》多次谈及这个主题,并认定这是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重要特征。与此相关,南宋部分,特别讨论“王孙美学”,即皇室出身的艺术家们,可以认为是同一课题的延续。
?宣和画谱》书影,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元大德六年刻本
?走进宋画》的副标题是“10至13世纪的中国文艺复兴”,不是所有读者都会熟悉这个概念,但作者为什么要使用呢?这是作者不满足于艺术史描述的说明,要让艺术史的叙述深植于思想的深度。日本学界,特别是京都学派,喜欢称宋代为历史新时期,即前近代,尤其在这个时期的文化史叙述上,经常使用“文艺复兴”这种表达方式。阅读此书,具体理解宋代的“文艺复兴”,是个重要关节点。欧洲文艺复兴的语境,是在批判“黑暗中世纪”的背景下提出的,划分文艺复兴与中世纪的种种界限,曾经是重要的文化批判使命,在当时极具革命性。中国文化延续性极强,即使改朝换代,文化的传统也鲜少中断,常说的“唐宋变革论”,也不具有否认唐宋文化联系的判断。那么如何理解宋代的文艺复兴呢?在米芾的研讨中,本书巧妙地把宋代的文艺复兴的特征呈现出来,令人拍案称是。宋朝之前是唐朝,宋朝在政治上几乎一直把唐朝当作榜样。在文艺领域,唐朝的书法绘画已经具有了新的内容,但宋朝的艺术家却越过唐朝,努力学习晋人风格。最终,晋人的艺术思想在宋朝找到知音,“宁作我”,成为宋人艺术追求的至高境界。宋画的艺术成就,于是成为晋人理想的呈现场地,这是艺术史的有趣现象,宋画的文艺复兴,甚至可以称作晋人艺术的复兴。
宋画里的山水,不仅高于朝廷的郡县,比真实的山水更美妙,比诗歌的语言更丰富,可居可游亦可思。《走进宋画》不仅回应宋代艺术的种种话题,也催生了一批新的话题。所以,读后的感觉是醇厚老酒的味道,层次分明,却又浑然一体。这是否应该归因于中古时期的中国文化呢?毕竟唐宋是传统中国的一次重大总结,不管是思想、艺术还是文化,都具有特有的传世滋味。所谓文艺复兴,完全可以理解为文化的大总结、大会聚、大提升。
宁做我:艺术史的个人书写
掩卷静思,应该怎样评论这部著作。一个人的宋画阅读史?虽然引证研究者的观点,但整部著作还是充满了个人化的观点,包括感触、语言风格、历史观,无一不是个人的。用本书常用的概念,这是具有“个体性”风格的著作。然而,一个人的学术修养,会在自己著作中自然流露。《走进宋画》,自然要围绕绘画作品,但作者对于艺术家的投入,显然更高一筹。关心艺术家的人生,当然是了解作品的重要途径,但如果把作品看作是艺术家思想的投射,那么作品就是艺术家思想的证明。研究思想史出身的李冬君,就这样以思想史的研究惯性,展开了独具特色的宋画研究,无论是作品还是艺术家,都被作者放置在思想史的平台上进行分析。精美的作品和优美的文字,无形中带出思想者的高度,施施然展开于思想的天地,艺术品也成为思想的另一种形式。“宋人的雅性,由理学孕育,明人的狂性,则与心学相关,皆是中国古典美学特征”(314页)这是思想史的概括,高度凝练,深入文化史的核心。作者多年的思想史探索,敏锐的思想推动了唯美主义作品的提升,不仅扩充了思想史的搜集视野,也拓展了思想史研究本身。
李冬君与刘刚正在源源不断地出版《文化的江山》,忽然让《走进宋画》插队进来,这真是一个有趣的现象。《文化的江山》第六卷副标题为“通往文艺复兴的岁月”,可以看作是《走进宋画》的引子。从宋代文化看中国的文艺复兴,这是学界的一个话题,但《文化的江山》受到体例的限制,不能自由驰骋,汪洋恣肆,于是才有《走进宋画》的诞生。这是我的猜想,应该有道理。讨论宋代文化,无法回避宋画,而一旦接触,就不免深陷其中,难以自拔。宋画是个美丽的深潭,李冬君的经历,再次证明此言不虚。李冬君从文化的江山走进宋画,她发现了宋画的思想世界。这是比江山更高一重的境界。
作者/孟宪实
编辑/李阳
校对/卢茜
爱国家的心得体会篇5
学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我从中深受启发:教育优先发展,以人为本,均衡公平的发展,也就是国力增强,必须以提升人的素质,更新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规划了未来10年中国教育改革发展要实现的目标,令人鼓舞,非常振奋,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教育改革发展的美好蓝图。
纲要指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明确了教育的方向,可见推进素质教育就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时刻践行两大基本点:
第一,开拓创新,做教育改革发展的推动者。创新是优秀教师最具时代特征的精神品格。我们广大教师应增强创新意识,把握教育规律,勇于探索,敢为人先。要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推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坚持启发式教学,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形成更加浓厚的争先创新氛围。只有在教学科研一线的改革创新上有重大突破,整个教育事业的改革创新才有实质性的推动。
第二,树立教学新观念,做调动学生主动性的启发者。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要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传统的师生关系,建立一种新型的教学观:教——教会学生学习;学——学会如何学习。叶圣陶先生曾说,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无论教师讲得多好,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让他们自学,不培养自学能力,是无论如何也学不好的。因此,课堂教学必须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在教学这一双边活动过程的参与程度,由消极被动地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国家的希望在教育,办好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我们广大教师应增强荣誉感,责任感,不负使命,不负重托。开拓进取,扎实工作,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爱国家的心得体会篇6
今天我们去参观了一个地点,就是南京_纪念馆,一个有着特别纪念意义的地方。84年前的12月13日,日军攻占南京后,在长达六周的时间内,大肆_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和手无寸铁的平民百姓,遇难者达30万人。
这场震惊中外的_,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永远的伤痛,也把日本侵略者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而时至今日,日本却连一个正经的“对不起”都没有。相反,日本首相和一些_多次参拜供奉着战犯的靖国神社;面对大量无可辩驳的物证和史料,日本右翼分子却一再歪曲和否认历史,还一再修改历史教科书,否认侵略,否认南京_,甚至称南京_是“伪造的谎言”。
南京_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开放,用铁一般的事实,揭露了当年侵华日军的侵略罪行,将尘封的沉默和真实写在了光天化日之下。其目的就是要告诉人们,永远不能忘记民族的苦难,不能忘记我们今天的和平是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同时也呼吁日本人民,以此开启被日本右翼势力长久封尘的记忆,坦诚面对那段历史,不要忘记和自觉接受那段历史的教训。然而,据称今天的日本教科书,很少有把日本的这段真实历史教给他们的下一代。这种异乎寻常的顽固与反动令国家人民感到愤怒和难以理喻。
一个优秀的民族,必定是一个尊重历史、牢记历史的民族。我们纪念历史,并不是一味地宣泄仇恨,而是希望我们的国家、民族和每一位中国人,包括海外的炎黄子孙,要有忧患意识和自强精神。我们纪念历史,并不是为了_倒算,是为了避免“南京_”式的悲剧不再重演。是为了正告那些已经、正在或者妄图对中华民族施加罪孽、图谋不轨的国家和民族:团结、坚强的中华民族是不可战胜的。我们自信地向全世界宣布:我们都有一个家,这个家没有任何人可以胆敢再次侵犯,这个家的名字就叫——中国!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应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血的教训,坚持不懈的奋发努力,让我们的祖国一天比一天强大,让野心不死的日本右翼势力对我们望而生畏,让我们成为捍卫世界和平的坚定的有力的力量!
是的,我们倡导和平、友爱。但中国和日本之间的较量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这是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的较量,在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领域,都非常激烈。让我们记住,30万同胞惨遭日军_;让我们记住,八年抗战,有3500万中_民付出了宝贵的生命。
我们唯有时刻睁大警惕的眼睛,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和高度的民族自爱心、自尊心、自信心,自觉把爱国之情转化为报国之行,努力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愿我们的生活能永远祥和、美满、幸福,愿我们能永远远离灾难与不幸。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