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珍惜以及认真对待每次写作文的机会,作文相信大家在上学时期都写过吧,以下是久久美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梦中的故乡作文8篇,供大家参考。
梦中的故乡作文篇1
作为老杭州人,我们家有一个传统,每年的正月都会去百年老店“江南面王”——奎元馆吃上一顿团圆饭,这顿热热闹闹的团圆饭最后压轴上场的,肯定是他们家的招牌面——片儿川、虾爆鳝、虾腰面等。为什么新年要去奎元馆吃面呢?除了那份地道的杭州风味,更是为了祈福来年的顺顺利利,平平安安,福寿绵长。因此,我记忆中的年味,便在这面和店里扎了根。
外婆说每次吃这里的片儿川,就让她想起四十多年前的春节,一家人送她去上山下乡,插队落户的情景,作为饯行的告别仪式,全家人在奎元馆分着吃了一碗片儿川。虽然时过境迁,但是片儿川还是记忆中的老味道。新鲜的雪里蕻菜,扁扁的冬笋,嫩嫩的猪肉,又鲜又咸的面汤,还有咬起来筋道十足的面条。和往常一样,外婆每次吃完都会给它评价打分:今年的雪菜是新的,盐腌的时间短了点,味道淡了一点,但是鲜还是毛(很)鲜咧……今天的面是老师傅烧的,出锅时间正好,味道不糊……
而我呢,是名符其实的“食肉动物”,最喜欢吃爆鳝面。这不,我的爆鳝面过桥(多加一份料)刚被服务员阿姨端了上来。我赶紧夹起一筷炸得酥脆的鳝段往嘴里送,外焦里嫩的鳝肉、白白胖胖的龙井虾仁,又脆又嫩的蒜苗,还有加了镇江老成醋的面汤,又酸又鲜,一眨眼就被我吃了个精光,妈妈急得过来夺我手里的碗,命令我饭后坐11路(步行)回家,就当减肥运动。我一边得意的哈哈大笑,一边把家里人吃面的场景,视频传输给远隔重洋的舅舅。我亲爱的舅舅,每次回家我们都会给他在奎元馆接风。虽然今天他没有在场,但是这样喜庆的日子怎么能忘记他呢?我对着微信,吐着舌头,砸吧着嘴巴说:阿舅,你最喜欢的爆鳝面,我已经替你尝过了,鲜啊-啧-啧-啧,你有没有闻到这个香气啊?你快点回来哦,我们下次再来吃过!
除了传统的招牌面,百年老店奎元馆近年来也创设出了不少新花样。根据时令的不同,推出新式面条。比如在开春时的步鱼面,仲夏时的虾黄鱼面,翡翠冷面,立秋后的蟹黄鱼面等,每一样都是供不应求,让食客们趋之若鹜。还开通了二楼,增加了菜式,不仅可以吃到美味的面条,还可以尝到大师傅烧的杭帮菜,上海菜,粤菜,川菜……
越来越大气开放的杭州,越来越日新月异的时代。奎元馆不仅仅是老底子杭州人的家乡味道,也将是越来越多新杭州人的故乡味道。想到这里,我不禁闭上了双眼,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我要把这新年的味道牢牢地记在心里,我要和更多的人分享这份新年的喜悦和感慨!
梦中的故乡作文篇2
记忆中的故乡,总是柔柔的,散发着淡淡的芳香……
当我看见校道上簇满花儿的芒果树,我就不由得想起了外婆家后院那个垂涎欲滴的小姑娘;当我诵读着“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的时候,我耳边就响想起了林里山涧的阵阵欢笑声;当我闻到地理园飘来的淡淡的桂花香的时候,我总会想起了桂花树下那群做游戏的娃娃……
乡下,田野里有整齐的菜畦,麻雀飞到稻田里觅食,那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让人不由得就轻松了。村口有几口那清波荡漾的水塘,不时来了几个跳跃动作的小鱼儿。那不知名的野花在水塘边随处开放。
往山边看去,那顽强的独的剑花,总爱攀上那最高处,优美地绽放。在那座崖壁上,留下了我们探险的足迹。
那雾缭绕的群山,仿佛变魔术一样,瞬间就可以人间变仙境了。还记得小时候,每每山间雾气最浓的时候,我总爱叫上几个伙伴往山上爬,去寻找《西游记》里的神仙姐姐。
在藏着鶛鸪的灌木丛中摘过酸甜可口的桑葚,在那群山环绕的水库浅水区我捞过蝌蚪,在那长须飘飘的大榕树干上还留着我的划痕。我吃过山里的松子、嫩野蕨……
初春的小溪像孩子般蹦蹦跳跳,从林荫、灌木丛、岩石边一晃而过;调皮的苍耳与你格外亲昵,总粘着你的裤腿,悄悄地跟着你回家。灵巧的麻雀和敏捷的归燕,在屋檐廊上吱吱喳喳,似在比拼歌喉,又像在闲聊。
空气是甜的,漫溢着花香。白云柔软,让人诗意勃发。
故乡,总在我梦中萦绕,我要怎样才能表达我对你的深情呢?如果我是诗人,那么我一定用最美丽的语言,最动人的诗句,来吟诵你那细腻而又醉人的柔情……
梦中的故乡作文篇3
我的家乡是来自于重庆市綦江区的一个小农村,别看是农村,但和城市比起来风景来也毫不逊色。
家乡的房子前面都有一个小院子,种满了花花草草,就比如我们家就种了月季花、玫瑰花、桃花然桂花等等,院子前面就是我们家种的地了,里面全都是水果和蔬菜,有葡萄、苹果、橘子、白菜、萝卜和花菜……做饭时需要什么就直接上地里摘就可以了,不仅方便而且还很健康。
还有我最喜欢的小溪,那里的河水清澈见底,能清楚的看见鱼儿和小虾在水中嬉戏。我常常去小溪边抓螃蟹,那里的螃蟹又大又肥,而且力气还不小,尖锐的爪牙直击我手指要害。然而,我抓这些螃蟹,并不是为了吃,而是想把它们养在盆子里,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记得有一次,我正在溪边散步,观赏着美景。突然一脚踩空了,跌落到了水里,我瞬间就成了“落汤鸡”。这条小溪存放着我很多美好的记忆,是它让我的童年充满了欢声笑语。
沿着小溪再往前走100米就是我常玩捉迷藏的竹林,竹林虽然不大,但竹子茂密,是个玩捉迷藏的好地方。而且小鸟还时不时地唱起歌来,如果有烦恼的话,来这里“听听歌”,看看美景,你的心情肯定会好许多。有时我还会来这里帮爷爷奶奶锯竹子,然后拿回家给他们烧火做饭。锯竹子时里面都会流出很多竹汁,这也是“天然饮料”,经过竹体本身的过滤、净化和活化,非常纯净,含有丰富的营养和生物酶。如果加工以后还可以成为竹沥,可以止咳。
还有我们家的大鱼塘,我每年回家都要去那里钓鱼,虽然钓的都是很小的鱼,但是我并不在乎钓的是大鱼还是小鱼,因为钓鱼考验的是人的耐心,要从钓鱼中找到快乐。钓鱼人钓的是娱乐!放松人的心情考验你的耐心。正所谓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但是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兴趣程度,要是真的入迷了,钓鱼中出现的什么问题都自愿去解决。
这些也只是冰山一角,只要你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处处皆美景。
梦中的故乡作文篇4
闲暇时间,一个人独自静静地坐在阳台上,望着四周高耸林立的楼房,竟不知道这曾经是我儿时的故乡,是我欢声笑语中的故乡,是我记忆中永远惦念的故乡,是我身处异处最渴望回到的故乡,只是它已经不再是曾经的那个小村庄,也不再是过去的那个小村庄。
儿时的村边是一条长长的马路,为什么叫马路?因为那时候汽车并不多,家里有辆马车也算是赋予的家庭了。平日里几个玩伴最爱去的就是这里,不需要任何载具,只是光着脚丫一路狂奔着就到了这里。二话不说爬上路边的杨树上,扯下几根细软的树枝,编个帽子戴在头上,哼着儿歌,好奇的看着偶尔过去的一辆或俩辆汽车,觉得这是世界上最美的电影,胜过现在看一场精彩的3d电影。那时候,基本上是看不到轿车的,能等到一辆军用吉普,也算是一件极高兴的事情,以至于回家都要向四临的孩子炫耀一阵子。后来路两旁的树被伐了,路也由以前的单行土路,变成了双向柏油路;再后来双向的柏油路,变成了双向四道,又变成的了双向六道。路越来越宽,各式各样的车越来越多,道路变得越来越拥堵,路人的节奏也变得越来越快,只是儿时的那一份好奇早已经不复存在。在城市繁华的同时,我们似乎在失去着什么?
记得开始上学以后,村里的学校搬到了距离村口不远的地边上,学校的东边便是一片绿油油的玉米地。我上学时,比姐姐们享福得多。过去她们在简陋而又破烂不堪的教室里读书学习,里面连窗户都没有,只是凌乱的贴着几块塑料布,每当刮风的时候,都会发出哗啦哗啦的响声。冬天孩子们的手十有八九会生冻疮,那时买不起药,只听老人们说手冻破了,找点棉花,用火烧一下,涂在伤口上,明天一早伤口就会结痂。到现在也不知道,为什么真的第二天会结痂不疼了,是自己好的,还是这熏黑的棉花有独特的疗效。
转眼间我们都进了新教室,新教室都是一准的红砖大瓦房。崭新的窗户,透亮的玻璃,黑面黄腿的新课桌,漆黑的黑板,还有每个教室都有一个小火炉。因为那时候没有暖气,一个班级的取暖就要靠这神奇的小火炉,即使这火炉烤不到整个房间,但是在每个角落,我们都一样感到温暖。新的学校有了许多的体育器材,这些法宝一样的东西,一般都是不让随便动的,因为学校初建资金紧张,弄坏了是没法补齐的。直到四,五年级,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渐渐的我们左盼右想的篮球、足球、跳绳、排球等,终于可以拿出来体育课上开心的玩了。其实没有这些设备的时候,我们也有自己的乐趣。有时候一个石子,也可以痛快的玩一个课间。跳格子、扔沙包、接石子、打四角……。女孩子玩的接石子,资金我也就能接到2个,见过最厉害的女生,五个石子抛起来,手翻个正反面,依然可以全接到,这其中的奥妙至今我还是无法猜透。男生无非就是打元宝,翻跟头,贴画片,叠罗汉,玻璃球。操场的四周,每当下课铃响起,都会围满人挥舞着胳膊用力扇着叠的四方的元宝,或是半蹲着闭着一只眼睛拿着玻璃球,瞄着小小的洞口,或是一群人挤在一起叫着嚷着。可是现在呢?街上的孩子越来越少,家家有了电视,电脑,手机。一般都是关在家里看电视,上网,打游戏,或者微信。在物欲横流的现在,我们却变得孤独冷漠,变得死板固执。为了自己的安逸,抹杀了孩子的那份天性。不知道这应该怪谁,怪城市发展的飞快;怪科技不断提高;还是怪我们脚步走的太快,思想跟不上这步伐;还是怪新事物的诞生左右了我们的生活。至今我是想不透的,索性随波逐流罢了。想想:假如等我们的孩子们长大了会不会怪我们的不负责扼杀了他们的天性;假如等我们的孩子们长大了,是不是也会像我们一样教育他们的下一代。这是我想也不敢想的事情,也是我这凡夫俗子所琢磨不透的,所以也就不去想了。
每天走着走着看到的都是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一个个琳琅满目切怎么也看不到儿时的青砖红瓦。
老家的门是漆黑色的,朝西开,门俩边是俩个石墩子。推开门,穿过寄居着燕子的门洞,迎面是一面影背墙,记得上面的瓷砖图案是泰山上的千年不老松,影背墙角落里是哪只忠实而又凶恶的大灰狗,作为一个忠实的守卫,它做到了自己应尽的自责,这是我不能忘怀的(我的一篇文章--《狗儿》里有)。往东走是车间,一排十几米长的平房,顶子上可以放粮食,按风水不可以高于北房(父亲说的)。每天车间里都是轰隆隆的机器声,夜以继日,没有特殊原因不会停歇。那个时候家里晚上都是灯火通明的,夜里无论什么时候起床都不用害怕。记忆中父亲母亲都是倒班休息,为了赶工,也是那个时候的劳累,他们现在留下了许多病。北房是正房,从东往西五间出廊的红瓦房。最东边是杂物房,粮食和一些工具都在这里,跟其他家庭的杂物间一样没有太特别之处。中间三间从东往西依次是父母的卧室,客厅,姐姐的卧室。走进父母的卧室,听着滴答滴答的钟摆声,电视开着,整齐的床,无论多忙母亲都要整理好这张大床。电视基本每天姐姐们都要准时霸占的,因为当初我的年龄小总是争不过他们,所以一般我都喜欢晚上跑出去跟几个伙伴玩半宿才回家。渐渐的姐姐们上了学,剩下我自己一个人在家,一个人也就不爱看了。走出父母的房间是客厅,左右俩边是俩套简易的实木沙发,左右俩边的茶几上永远都放着盆插花。客厅的正北是父亲的办公桌,也是他一个人专用的,是我们不敢随意碰触的。父亲穿着一个白色的跨带背心,专心致志的做着账,不容有半点马虎。姐姐的房间一般是不敢随意进的。最西边的房间是锅炉房,冬日里供应我们一家子取暖,父亲一般不允许我进入的,生怕我动坏了东西。
出西屋穿过廊子,走下北房的台阶,左右俩旁是花池子,平日里母亲爱养花草,种的大多是好养活的花草,如月季,死不了,月来香,蝴蝶兰,仙人掌,凤仙花等(有些记不得名字了),春夏百花斗艳别有一番雅致。花池最西边是一颗香椿树,紧挨着锅炉房。听母亲说是盼我长高才载下的,母亲常让我抱着春树念叨:“椿树王,椿树王,你长粗唻,我长长。”似乎这个咒语,让我的个头超越了父母,达成所愿。后来想想我要是多念几遍,是不是也能进入nba火一把。这咒语的灵验与否是我所不知的。院子铺的是红砖,整齐而平稳,里面还栽着一颗歪脖子辣枣树,这枣子是极甜的,即使红绿半熟的时候也是很甜的,就是长得太少,每次打枣都很费劲,不过为了这口甜上房打枣,冒险也值了。院子西边是伙房和餐厅,母亲端着菜叫喊着:“吃饭了。”飞一样的跑出去,下手不管烫热就往嘴里塞。伙房虽然很简陋,一个风箱,一个灶台,一个放油盐酱醋茶的桌子,母亲总能准时的端上一碗碗可口的饭菜。母亲是个‘魔法师’,简单的食材都可以做出美味可口的菜肴来。尤其那道铁锅炖鱼,家里亲人们工人们都超级爱吃。这种母亲的味道是无法言表的,相信我们心中都有那么个味道,回味无穷,永远难忘。
渐渐的老房子拆了,变成了一片废墟,不知何时拔地而起便成了高楼,还没来得及留恋,还没来得及整理这片片记忆。城市的步伐踏碎了儿时的梦,踏碎了那份黑白的回忆,给我们缔造着一个不可预知的城市梦。想再找回那点点滴滴又谈何容易。
世界变了,社会变了,人也在变,只是那份初心还依然在那里守候着过往的一切。所以在繁花似锦、纸醉金迷、九衢三市的现在,不要忘记那曾经伴随我们走过的最天真浪漫的童年,不要忘记那曾经给我们带来温馨和幸福的老家,不要忘记那曾经满载我们儿时回忆的故乡。我爱我的老家,我深深的思念着您——养育我的可爱的故乡。
梦中的故乡作文篇5
我在题海中迷茫,抬起头,我到底是谁;我在高楼中惆怅,俯下身,我来自哪儿。记忆中的故乡,你可否还在?
金灿灿的油菜花田,生机、美好。小时候的我,时常走进这儿,仰望着和人齐高的油菜花,不觉得咧开嘴笑。它们有的见我过来,垂下了脑袋,脸上依然挂着微笑;有的见我过来,挺直了腰板,要和我比一比,看看谁更高。一张张灿烂的笑脸金光点点,这金色的大道向天边蔓延。
哦,内心记忆中的故乡的蓬勃生机和无限美好,还在。
古老的深井,神奇、深远。我喜欢静静地坐在井边,看着奶奶洗衣服。粗糙的水绳牵着水桶钻进了深邃的古井,水桶落在水面传来清脆的拍打声,带给打水的人一股莫名的清凉。奶奶生着老茧的手拎着水桶,催促着井绳扑入水中。奶奶打起一桶桶清洌洌的水,浸泡着衣服,喜欢和隔壁大妈边聊家常边洗衣。醇厚的乡音穿过闷热的夏日,拨动我幼小的心弦。透明的肥皂泡上闪着五彩斑斓的光,这是太阳的影子吗,还是生活的万花筒呢?
哦,内心记忆中故乡的岁月静好和神奇迷幻,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
质朴的农家人,勤劳、淳朴。我爬上小山陵,看着那一片丰收的麦田。没有大机器碾过农田,只有在麦浪中若隐若现的农人。他们俯下身来,面朝大地,背朝天,和泥土挨得是那么近。他们习惯了这样,他们感谢土地,感谢土地馈赠给他们的一切。他们挥动着镰刀,快速地收割着,脸上,洋溢的是丰收的幸福。
哦,内心记忆中故乡的朴实无华的品格和知足常乐的心态,还在。
我不再迷茫,不再惆怅,因为有故乡的存在,它一直在我心底,给我力量,化成一股暖流一直在我的血液中,不停流淌。
哦,内心记忆中的故乡,你,还在……
梦中的故乡作文篇6
令我记忆最深的,莫过于家乡的凉茶了。
熊熊的火焰之上,大锅的木盖子不时被顶起,露出一串浓浓的白烟,鼻翼间偶然嗅到了一股清香。哦,是凉茶的味道。
在家乡乐清,什么鱼饼之流已在我脑海中淡忘了。记得最牢的,是凉茶。每逢回老家,外婆就一定会端上满满的凉茶来给我们品尝——或是一个大饮料瓶装满,或是用勺子舀出来倒在几个瓷碗中。小时候,我天天要去外婆家。母亲拗不过我,只好随我去了。而外婆,早就料到了我会来似的,已经等在了楼下,看到我,手一指,道:“喏,liazouzino(凉茶在那)”我便跑进去,端起碗,咕噜咕噜的三两声下了肚,喝完一碗还不算完,必须喊着外婆,让她再给我倒满一碗,她便乐呵呵地走进屋子,推开大木盖,拾起大铜勺,哗哗地盛了一碗。而我,早已迷失在凉茶的清香里了。
其实平心而论,凉茶算不得美食,颜色黝黑,尝一口尽是苦味,像极了中药!但却是家家户户所喜爱的饮品,美其名曰“好东西”。若是初入乐清农村的人,推门看见主人端碗凉茶,道:“请进。”怕是以为这人发疯了喽!但若是细细品来,那苦涩的滋味过后,竟开始产生丝丝甜意,愈品愈浓,这应该就是所谓的“苦尽甘来”吧。至于那健脾养胃明目壮阳等诸类功效,就倒是不得为知了。
脑海中挥之不去的总有这样的几个片段:于月明星稀之下,竹林丛草之间,青石石阶之上,我与外婆并坐,共赏灿夜之景。浓浓的草丛,杂杂地长着,丛林中的蟋蟀,忘我地拉着小提琴。而这时,顽皮的我竟也会变得特别安静,像外婆一样总会抬头看向深邃的苍穹,神思飞扬。渴了就不时呷几口瓷碗里的凉茶。顿时,草间空气里都盈满了清清的香味。我看到了驶过的飞机,河边的古亭,远处的牛棚,田里的庄稼,遥远的群山,耳畔又传来了蛙鸣、水流声。一切的一切,伴着凉茶与清香,氤氲了我的童年。
有时也随祖父呵哧呵哧地去爬上山。一到山上,我就跑到枫叶林里玩去了;而祖父,左一把草药,右一撮药草,嘴里叼着一个篮子,里面尽是桑葚。我抓了一把,不客气地塞进嘴里大嚼特嚼,好不满足。回去祖父便把这一大把东东放进锅里,加入清水适量,缓缓煮成凉茶,再倒到小瓷碗里。
偶尔在宁波时,母亲同样把那些草药一把倒入药锅里熬成茶。我同样喝了一碗,却总感觉少了什么。
凉茶里有什么呢?我思索着。
哦,有苦尽甘来的茶味。
还有那充满故乡情思的瓷碗中的清香。
梦中的故乡作文篇7
每个人的故乡都不一样,对故乡的记忆也不一样,在我的记忆中,家乡是世界上任何著名景点都比不上的。
家乡有许多的山,山上绿树成荫,一条公路盘旋着,上到山顶,像极了一条丝带,把山给缠绕起来了,给山增添了几分仙气,让它变得不同凡响。
走近了看,一座座农家小院被包裹在了树林之中不对,不是包在了树林之中,而是被茶树给包住了。没结果的果树与茶树只分变得出矮矮的,带着清香的是茶树,高高的,没有果实,没有香味的不是。在春天之时,郁郁葱葱的山,绿的透彻,绿的清爽。一条条小河镶嵌在山林之中,站在另一座山上也可以看到河底。水很清澈,水中有一些小鱼苗游来游去,十分快活。
夏天到了,山上山花烂漫,一股幽香填满了空隙。玉米也成熟了,一个个又大又香,玉米的甜味与山花的幽香,组成了一幅不可言传的画。每户人家都在自家田地中忙碌着。黄瓜爬上了架,不听话的丝瓜与藤蔓,偷偷爬上了房。整面墙也被他们弄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
那段时间,餐桌上的食物全都与收获的玉米有关了,弄得大家“苦不堪言”。
秋姑娘来了,山又换了一件符合主题的黄色风衣。还“画”上了各种丰收的水果蔬菜与人们笑盈盈的脸。好一幅秋收图!原来山上有梨树、花生、黄瓜等各种水果蔬菜的种植啊。红艳艳的苹果,黄橙橙的梨,又大又软的柿子。咧嘴的石榴好像替农民表达了他们的欣喜。
集市上五颜六色的水果蔬菜让大家激动极了,各种水果蔬菜被抢购一空。
冬天来了,山上的落雪为山织好了一件白色的毛衣,让她在冬天可以踏实入睡。人们在家中烤着火炉,脸被映得红彤彤的。
到了晚上,沉寂的山又热闹了起来,大家生起柴火,坐在那里烤东西吃,一股香味弥漫在山中大,人们在火边聊着家常。憋在家一天的孩子们兴奋极了,玩起了捉迷藏。那白色的积雪太过显眼,黑压压的草丛成了他们的最佳选择。等到出来时,满脸都是灰,一笑,白的牙齿与小脸成了鲜明对比。一两个小时过后,大家才回到家中,孩子们和小伙伴依依不舍的道别。
故乡一年四季都是美的,各有各的风格,各有各的乐趣。所以,任何著名景点都比不上它。四季的轮回,让它以不同的姿态展示在故乡人们的面前,每一种风格都有不同韵味,让人看得清清楚楚,又带着几分疑惑。我和故乡是无可分割的,中间有一条无形的线把我们连在一起。我的记忆中,他已经永驻了。故乡的美貌只有我们能维持。
梦中的故乡作文篇8
过年回家,和儿时好友相聚,酒酣耳热之际,提到了小时经常去的护城河。共同的话题激起了我们谈话的兴致,话越说越多,人也越来越激动,终于,年近三十的我们,相约步行到那里,看看故乡久别的河,重温美好的少年时代,美其名曰:重走儿时路。
临近年底的缘故,路上的行人不多,多是一些孩子,在空旷的马路上奔跑嬉戏,笑声叫声不停冲击我们的耳鼓,看着他们青春洋溢的脸庞,无忧无虑的身影,嫉妒之心油然而起,嫉妒他们的年轻,惋惜我们已逝的青春,青春真是太美好,多想再回到小时候。
我的家乡是豫北的一座小城,小城很小,东西南北四条街道构成了小城的主框架,小城很小,小到只需要用自行车便可以轻易丈量它的距离。
护城河地处小城的边缘地带,一路绕城而走,犹如一道屏障护卫着小城,因此得名“护城河”。护城河肯定有自己的名字,不过没有人刻意地去打听,护城河这个名字似乎和它更为贴切。
几个人一路步行而往,随着和它距离的接近,路上的行人逐渐减少,房屋也从稠密到稀疏,越是和它接近,内心越是不能平静,就像去寻访一位多年好友,满心激动和欢喜。周围不时响起的鞭炮声,就像催化剂般打开了记忆的大门,回忆也随之纷至沓来,塞满整个脑袋。
护城河是小城唯一的一条河,河道不宽也不深,水流也不湍急,水量随着季节的变更而变化。夏季是它的蓄水期,河水自西向东不停涌来,塞满整个河道,似乎稍作停留就会溢出。夏季的这里是我们的天堂,找一处水流平稳处,和伙伴们赤脚下河,踩着淤泥捉鱼摸虾,游泳嬉戏,整个夏季乐此不疲。冬季的护城河进入枯水期,水量大减,整个河道便一览无余,没了夏日的奔放,像一位害羞的少女。此时的河道就成了我们的根据地,我们在这里玩打仗的游戏,在它的怀抱里窜来窜去,累了就躺在里面休息,饿了就在河道上挖洞烤红薯吃,直到太阳落山才依依不舍的离开。
记不清上次来这里是多久以前的事情了,似乎很遥远。如今的我们,早已长大成人,儿时步行需要一个小时的路程,如今只用了不到一半时间,小河的身影便隐约出现在眼际。几个人心照不宣地同时加快步伐,急切地想要早一些和它相见,那儿时熟悉的河。
田野的风吹过,带来泥土的气息,我们张开双臂尽情呼吸,清澈的空气进入体内,随着呼吸将心里积攒的烦恼一同带出体外,禁不住扯开嗓子高声呼喊,就像回到了小时候。
终于到了,站在它的身边,看着依旧熟悉的身影,此刻的我们却安静下来,用目光把它从东看到西,想要把它的影像再一次印在心底。它似乎感受到我们炽热的目光,风更急了,不停地冲撞我们的身体,穿过我们的发际,是它的使者吧,告诉我们它没有忘记。
每个人的记忆中都会有河的影子,那是故乡的河。故乡的河,是记忆的河,是流淌在心里的河,蜿蜒的河道,将你的心和故乡紧紧相连,一辈子都无法忘记。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