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需要结合故事情节,并且注重融入自己的独特感悟,读后感的写作需要注意时间的把握,不要拖延太久,以下是久久美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教师阅读后感5篇,供大家参考。
教师阅读后感篇1
苏联文学家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歌德:“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 莎士比亚说:“生活中没有了书籍,就好像没有了太阳;智慧中没有了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了翅膀。”书是无边无际的海洋,书是知识的天空,书是无垠的草原。读书一样让你在假期里心情愉悦。读书能提升教师心灵修养。读书不仅能增长知识,开阔视野,还能滋养我们的人生底气。
暑假期间学校领导倡导每位教师读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书籍,我认真阅读着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通过此书让我们体会到他的教学理念。寻觅他的教学理念对我们的教学改革的指导意义的所在。读理论性的书籍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抱着研读的心态阅读这本书
苏霍姆林斯基曾向校长们建议,向教师们在日常工作中提倡进行一些创造性的研究。他有一句名言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研究是幸福的,研究是辛苦的,也是最能取得实效的。从事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如此,那么阅读《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也是如此。因此,教师要精读好这本书,必须要有认真研读的心态,这也是做好一切事情的首要条件。本书各条的内容虽也没有明显的条理性,教育观点融合在教育叙事之中,但他的文章可读性非常强,通篇没有晦涩的术语,语言明白如话。要消除对苏霍姆林斯基的畏惧心理,静下心来,一页页、一篇篇地去读。可能在开始阅读前几篇时,会读不下去,这样也不能放弃,硬着头皮读下去,你会发现好象在听一位忠厚长者的娓娓叙谈,你会进入书中的思想境界。
2、要认真阅读书中的实例,领会作者的教育观点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著作的最大特点就是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作者在每篇文章中都提出了一个教育观点,观点融合在叙事之中。首先要认真阅读书中的教育实例,特别是书中提到的教师的例子、学生的例子和学校中的实事,要认真体会作者列举这些例子的目的和作用。在此基础上,再标画出作者的主要观点,并作好阅读笔记。在作阅读笔记时,要反复体味作者的主要观点,必要时,可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和读书感想作些批注。三五百字就行,三点两语也可。这样会加深自己的阅读效果。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苏霍姆林斯基文章中的例子,他的许多事例,对我们理解作者的教育观点,感悟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生活,是非常有帮助的。
3、要注意教育观点的前后联系,总结归纳
本书的100条建议虽然独立成篇,好像互不联系,其实不然,作者的教育思想体系是体现各篇短文之中的`,我们在上一部分中,已经详细分析了各条内容之间的联系。这就要求要注意前后联系和总结归纳。这是阅读好这本书的关键所在。例如作者关于“课外阅读与独立阅读”的观点,分别在16页上、67页、149页下、166页下、167页上、210页中、520页等处涉及到。
4、要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去阅读苏霍姆林斯基
大家知道,不论阅读什么书籍,只有读者进入到作者描述的境界中,才会引起共鸣。苏霍姆林斯基的文章中既没有艰深难懂的教育理论,也没有玄奥晦涩的学术概念,作者犹如同朋友叙话家常,语调亲切平和,道理简单明了,我们阅读他的文章,如同聆听一位教育智者的娓娓叙谈。特别是他文章中平易浅显的教育理论和典型生动的教育实例,与我们的教育实际非常接近,能引起我们对作者提到的教育现象深深的思考。结合我们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去阅读苏霍姆林斯基,会有更大更多的收获。
5、苏霍姆林斯基说的一句话:“学习优秀的经验,并非把个别的方式、方法机械地搬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而是运用其思想,要向优秀教师学习,就应取得某种信念。”
这应当成为我们阅读学习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基本要求。对于学习优秀经验,他还作过一个精彩生动的比喻:“我觉得经验犹如盛开的玫瑰。我们要把一丛玫瑰从别的花园移植到自己的园地里来,为此,我们需要做些什么呢?首先要考察并改善自己这块地的土质情况,然后再来移植。应当怎样移栽呢?要连土一起移,不要伤根。而遗憾的是,有时人们却不是这样做。校长一听说某座花园里的玫瑰长得很美,就对教师说,你们无去看看,把玫瑰带回来,栽到咱们的园地里。于是教师就去观赏盛开的玫瑰。马马虎虎掘出一株来,把活着的要都砍掉,有时甚至把花枝也折断了,而这上面还开着香气扑鼻的花朵呢。这样移过来的玫瑰,没有多久就蔫掉了,枯萎了。校长和教师都很奇怪: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呢?
我们也像先进经验的创造者那样,该做的都做了,而经验却没有生根开花……那就是说,这种经验没有什么可取之处,人们对它的赞扬没有什么道理。以后,我们还是按照老章程办事吧!”但愿我们都能从这移植玫瑰失败的教训中得到启迪和思考。
教师阅读后感篇2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的愿望是一种精细而淘气的东西。形象地说,它是一枝娇嫩的花朵,有千万朵细小的根须在潮湿的土壤里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给它提供滋养。我们看不见这些根须,但是我们悉心地保护它们,因为我们知道,没有它们,生命和美就会凋谢。”学生的兴趣是潜在的,需要教师的精心呵护与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的学生,培养学习兴趣是很重要的,为何刚入学的孩子对学习充满了好奇与渴望,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对学习的热情却越来越少?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没有兴趣的指引和铺垫,学生会觉得学习是枯燥无味的,从而产生厌学心理。
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让所有刚刚入学的7岁儿童都完成同一种体力劳动,例如去提水,一个孩子提了5桶就精疲力竭了,而另一个孩子却能提20桶。如果你强迫一个身体虚弱的孩子一定要提够20桶,那么这就会损害他的力气,他到明天就什么也干不成了,说不定还会躺倒医院里去。”这就告诉我们要因材施教,不能对于所有的孩子都是一样的标准,只要他很努力,取得进步就是值得表扬和肯定的。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好好地对待孩子们,及时的发现他们的进步,他们的优点,对于那些学习能力差的孩子更要多一点关心。
“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书中写到: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
这段话发人深省,让我从本质领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奥秘。我不应该总是抱怨没有时间,抱怨事情太多,我应当在自己所教学的语文这门学科中,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成为入门的常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
教师阅读后感篇3
?给幼儿教师的建议》是一本亲切、可读、实用且有益的书。这本书所收文章的作者以幼儿园一线教师为主,书中建议是他们对日常工作的经验提升,内容全面,涉及幼儿专业成长的各个方面。这事一本关于如何做好幼儿教师的工作手册,这本书得到了我的共鸣,我也在书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
在潘莹老师《向孩子张开你的'怀抱》中有这样一段描述,让我又回到了过去的一段记忆中。书中是这样描述的:当孩子说老师等我长大以后送一幢房子给你,送一辆汽车给你。看到日阿门说话时认真严肃的表情,老师心里是暖暖的,那时一种欣慰的喜悦。这也让我想到了大班毕业时的情景。六月送走梧桐宝宝时,孩子们抱着亲爱的老师依依不舍,泪流满面。孩子们哭着走进幼儿园,哭着毕业,但是两种哭却是截然不同的含义。前者是一种陌生与无助,后者是感激与不舍。这所有一切的改变是三年来老师温暖的怀抱,无私的爱换来的幸福。
书中还提到幼儿教师的仪表要美,每位教师应该都应把仪表美作为极其重要的事情来对待。一次,我烫了一个新发型,走进教室,孩子们很新鲜的围着我转了半天,都说老师好漂亮呀,比妈妈还要漂亮,这是至高无上的赞美了。孩子们雀跃围着我,讨论着新发型,小手摸一摸卷发的感觉,说一说新发型像什么。我们开心了一整天,忽然觉得和孩子们单纯的小幸福是最令人珍惜的。我们要带给孩子美,和孩子一起寻找美,发现美。
爱,不在花费的时间有多长,而在于相处的品质有多高。让我们教师发挥自己的教育特长,陪伴着孩子们快乐成长吧!
教师阅读后感篇4
教师的力量是什么?有多大?
在《师说》中,韩愈告诉我们教师是“传道受业解惑”,师,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惑。而在如今,教师的力量并不仅仅局限于传授学识,更在于人生,传导给学生爱,让他的人生不会苍白,而是充满着馥郁芬芳。
歌德说“人们只能认识自已所爱的,爱或激情越强烈越充沛,认识就越深刻越完整。”没有兴趣支撑的学习,过程很容易就陷入拖沓的窠臼;没有热爱支撑的学习,结果必然是苍白无力的。爱可以激励我们教师去面对挫折,投身所爱,描绘梦想中的未来。是爱让学生更多、更好地接受教育,走向更好的将来。
学生的未来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他的智商、情商,更取决于他内心的爱。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接收到教师的爱,体会到更多的平等对话,才会有更好的成长。在这样的教育下,学生才会更加投入到学习中去,获得更好的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说:“当一个孩子跨进学校的大门成为你的学生时,他无限信任你,你的每一句话对他来说都是神圣的`真理。在他看来,你就是指挥、理智和道德的典范??”,我们应当成为学生的典范,以自己为旗帜,引领学生,让他看到更远的远方,走向更远的未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自身也会也会更加充实、更加完美。
从《教师的力量》这本书中,我听到了教导,汲取了力量,获得了提升。它让我懂得,教育是面向心灵成长的活动,教育力量的根源便是来自教师对学生的爱,对学生的要求与鼓励。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是一本沉默无言的书,学生无时不在阅读,一件在教师看来似乎微不足道的小事,对学生却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我们的教学中几乎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场面,只是由无数琐碎的细节堆积而成,然而就是这些琐碎的细节,平常的行为,却会给学生的精神成长留下难以磨灭的记忆,带来长远的影响。教师的工作虽是平凡的,力量是渺小的,但是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
荀子的《劝学》中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教师便是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好的环境,使他们健康成长,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顺畅地走向远方。
我们要时刻记住:教师是学生最直接的榜样,学生在观察教师时常常自带一种“放大效应”,教师的一点瑕疵,便会使他们感到莫大的失望,教师的形象便有了崩溃的迹象。教师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影响着他们的处世态度和人生观。如果我们老师不能给用爱为学生给营造一个充满爱的环境,那学生如何能成为香远益清的荷呢?
有力量的教师不仅可以教授出更好的学生,还可以使自身获得成长。做有力量的教师不仅应该是一句口号,更应该成为一种现实,在生活中,它也可以成为一种确实的做法。我想:我也应当成为一个有力量的教师。
读一本好书犹如品一杯香茗,阅读之中心神安宁,唇齿留香。读完这本书,我的心里充满着力量。
教师阅读后感篇5
近来,我学习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深有感触。明确了很多道理。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承担着传播人类思想文化的重任,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一言堂"已全盘否定,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教师要成为研究者、专家和名师。
读书让我更深刻得体会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我因此常和学生交流,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
首先,教育事业是一个崇高的事业。教师对美好的事物应保持敏锐的态度。教师面对的孩子就是最美好的事物,他们有纯真的心灵、诚实的态度、自然的感情、善良的愿望,如果不能捕捉到那些美,你就辜负了造化的赐予。教师对美好事物保持高度的敏锐,才会发自内心的爱孩子,并因为爱而满心欢喜。教师要有“赤子之心”。做个很单纯、很简单、很好奇、很幼稚,有时有点傻劲的人。教师应有独立思想,让我经常思考教育问题,思考人的问题,思考我为什么而教,怎样教,将教育活动与人生思索融为一体。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蒙阅个人总结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