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及时记录自己的真实情感,大家可以将心得体会写优秀,心得体会是对自身责任和担当的思考,是对自己价值的重新审视,下面是久久美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宝葫芦的秘密的读书心得8篇,感谢您的参阅。
宝葫芦的秘密的读书心得篇1
“真是无聊无趣的一天。”我的嘴里不停的嘟嚷着。突然,我在搁置我精神食粮的书橱里发现了一本从没看过的书——《宝葫芦的秘密》,我就像饿了许久的蚕宝宝发现了鲜嫩的桑叶似的,开始了狼吞虎咽的啃咬。
这本书可有意思了,写的是小学生王葆在钓鱼时意外钓到了一个宝葫芦,宝葫芦说:“如果你把我的秘密说出去我就不灵了。”于是,王葆就“幸运”地成为了宝葫芦的主人。他本以为他能过上衣食无忧、所有问题不愁解决不了的生活,可他却发现,有了宝葫芦后,就无法跟家人和同学相处了,可怕的是:正义感十足的王葆让宝葫芦变的东西居然都是宝葫芦偷来的,更让人糟心的是,这宝葫芦刀砍不碎,火烧不坏,而且这坏葫芦就像长了脚似的跟着王葆,而且只要王葆想什么,宝葫芦就偷什么……最后王葆把宝葫芦的秘密揭开了,告诉了大家,说完后,他好像放下了一个无数吨重的“担子”。
说实话,嘻嘻,我刚看到宝葫芦神奇地方的时候也幻想拥有这样的.宝贝,可以让每每坐在桌子前的我,面前一堆乱七八糟、上面写着讨厌题目的达标卷时解决试题;可以当左边是语文、数学参考书,右边则坐着我那“恐怖”的老妈时;“快!课文读完!段落背完!词语抄完!句子默完!参考书看完!钢笔字练完!单词背完!……”老妈不停的唠叨时,“嗖”的一下迅速抗住老妈的唠叨;还可以帮我刷牙,帮我穿衣服,帮我收拾书包等等等等,还有,我想要的东西全都能信手拈来:每次写作文都能轻而易举地写出精彩而又生动的“绝杀”作文,每次考试都可以满分拿下,易如反掌地解决伤脑筋的难题……
但在我迫不及待快速地“啃”完这本书后,我发现,现实中是不可能有这样神奇宝贝的,那只是一场梦,却藏着许多让我能学习做人的道理,让我明白了:宝葫芦是愿望的化身,它却抢走了你因努力得到成功后而获得快乐的权利,它只不过是一个贪婪地吞噬你勤奋的可恶机器,任意的纵容你好逸恶劳的催化剂。想着想着,我的思绪飘到了校园里。考试的时候有的同学东张张,西望望,鬼鬼祟祟,偷偷摸摸的,想抄别人的答案,这种人平时不刻苦努力、奋发进取,考试前夕也不临阵磨枪,就想在考试的时候捡现成的,门儿都没有!幸福和财富是不能靠空想获得的,不劳而获只能带来烦恼和痛苦,所有的成功果实都是要靠自己不懈的努力争取才能获得的。
哈哈!我从这本书中还学习到了修辞手法,比喻、排比、拟人等等,让我能够在以后的写作当中成功恰当的运用,这不就是“书中自有黄金屋”这句话中的黄金屋吗?这本书中学会的做人的道理,不就是“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话中的阶梯吗?
宝葫芦的秘密的读书心得篇2
?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是著名作家张天翼所写。
他的童话总共不超过七种,但其中的一些童话人物,深受少年儿童的喜爱。
张天翼是在鲁迅直接关怀下成长起来的现实主义杰出作家之一。
张天翼曾说,对他影响最大的除鲁迅外,外国的作家有八人,其中居于首位的是英国十九世纪现实主义大师狄更斯。张天翼英文能力很强,无疑是熟悉狄更斯的全部作文。
读完《宝葫芦的秘密》,给物的第一感觉是,应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依赖于被人。这本书给我影响最大的'一个人是,王葆。他很懒,什么事情都想要现成的,遇到困难的事。就幻想有这么一件东西。
在这个故事里王葆不是个坏孩子,他挺想学好,助人为乐,关心同学,热爱集体。就是遇到难事,就幻想有这么一件宝贝,可以帮他做许多事,想要什么有什么。你看王葆,有了宝葫芦,想啥有啥。但是没有让王葆幸福过,倒让他感到苦恼。自己想亲手做一家飞机模型,宝葫芦已经提前做好了。王葆很生气,要把它砸碎。烧掉。再也不要它了。
读完这本书给我的启发是,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些和劳动,不把困难,要有敢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将来好好为自己的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去认真做好每一件事。
宝葫芦的秘密的读书心得篇3
8月7日,我和爸爸一起在电脑上看了电影名字叫《宝葫芦的秘密》。这部电影主要讲了王葆和宝葫芦的故事。王葆是个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想付出努力的孩子。他常常听奶奶讲宝葫芦的故事,因为宝葫芦可以满足所有人的愿望,于是,他非常想得到这个宝葫芦。几天后,他走到一条河钓鱼,突然鱼钩往下沉,他把鱼线捞起来的时候惊奇地发现,有个宝葫芦钓了上来,王葆把宝葫芦放下来,一会儿,宝葫芦居然长出了两只手,两只眼睛,一张嘴。宝葫芦把王葆吓了一跳,宝葫芦对王葆说:"主人!我可以满足你所有的愿望"王葆不相信,于是他对宝葫芦说想要很多吃的,宝葫芦真的变出了许多好吃的食物,最后还变出了一架飞机,乘着王葆再天空中飞翔。
宝葫芦虽厉害,但他总是帮上了倒忙。比如:王葆下象棋,他说一声吃马,宝葫芦真的把马变到了王葆的肚子里,害的他不得不到别的地方去吐掉。还有一次考试,王葆他什么也不会做,宝葫芦帮他把别人考卷上的字全部搬到了他的考卷上,结果连别人的名字也一起搬了上去。后来被老师发现了,王葆很伤心。终于下定决心,不在需要宝葫芦的帮助,要凭自己的努力来取得好成绩。
这部电影告诉我们:"世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做任何事都要认认真真、刻苦钻研、努力学习,才能得到自己应有的回报!
宝葫芦的秘密的读书心得篇4
电影主要讲的是宝葫芦与一个叫小葆的孩子之间的故事。一开始小葆是一个不爱学习、干什么事情都很拖拉的学生。总喜欢幻想,一直想不劳而获。小葆的奶奶常给他讲《宝葫芦的秘密》的故事。小葆幻想如果自己能拥有一个宝葫芦,就可以让宝葫芦为他做作业,不用天天学习,也可以得高分了。一天小葆来到一片美丽的`大森林,他在小鸟和青蛙的引导下,惊奇地发现了一条清澈的小湖,他在湖中竟钓到一个梦想已久的宝葫芦。从此,宝葫芦给了他许多的帮助,它给小葆写作业、做机器人……但宝葫芦也惹出了很多的麻烦,让小葆在同学面前出了丑。后来,小葆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光靠宝葫芦是不行的,自己是不能学到真本领的。看到这里,我为小葆的醒悟而感到高兴,同时我不禁想到自己也曾有过与小葆一样的想法,不经努力就想成功,现在想起来真感到惭愧。影片的最后,小葆经过努力,终于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了,自己把房间整理得干干净净,自己会剪指甲……为参加游泳比赛,他每天都早早起床,去跑步、健身,终于在游泳比赛中为学校争得了荣誉。自己也变成了老师、家长、同学喜爱的好学生。此时,我感慨万千,这部电影就像一面镜子,照亮了我身上的优点,同时也照出了我许多的缺点,在我身上也存在着依赖别人的坏毛病,每次做作业遇到难题,我就是不肯自己动脑筋,不肯钻研,总是等着姐姐为我解答。姐姐也曾批评过我这种遇事不动脑,想偷懒的思想,但我总是屡教不改。今天看了这部电影后,我决心要改掉这个坏习惯,今后做一个爱动脑筋、积极向上的学生。
这部影片让我懂得了:做任何事情都要自己努力,只有努力了才有可能成功,依靠别人取得的成绩是不属于自己的。其实,世界上没有笨孩子,只有懒孩子,懒孩子只要像小葆后来表现的那样刻苦勤奋,同样也会成为一个好孩子。小葆的老师说得好:“天下没有掉馅饼的好事,只能靠自己的努力得来!”这句话我一定会铭记在心里。我相信,只要我努力、坚强,就可以克服生活中的种种困难。永远不怕前方的艰难险阻,就能达到胜利的顶峰。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一定会奋发图强,我相信,通过我的努力,一定会收获美好的未来!
宝葫芦的秘密的读书心得篇5
就在昨天,我一口气读了《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我受益匪浅,感悟颇深。
初二的少年王葆去钓鱼,鱼没钓到,却得了个好宝贝——宝葫芦。有了宝葫芦,王葆的生活才真谓‘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吃穿不愁’,要什么有什么。可是,天上掉下来的不一定是馅儿饼,他可能是炸弹。而宝葫芦它就是个炸弹,没过多久,王葆就发现,宝葫芦的超能力给他带来的痛苦和烦恼远远超过了幸福和快乐。当他发现这些东西都是宝葫芦拿别人的,王葆才意识到这会给别人带来多大的麻烦。他想尽一切办法毁掉宝葫芦,可是都没成功。最后,他鼓起勇气,去了学校,主动和老师同学坦白了宝葫芦的秘密。王葆猛地睁开眼睛,才发现宝葫芦的事情都是南柯一梦。
其实王葆不是个坏孩子,他乐于助人,关心集体,能在《科学画报》被宝葫芦变到家里后担心别的同学会花冤枉钱买一本赔上;能在好朋友杨栓儿落魄的时候帮助他;在知道了宝葫芦拿别人的东西后担心别人会不会有麻烦。虽然他不爱动脑筋,但他绝不愿享受偷来的东西。所以他最后才会毁掉宝葫芦。
读了这个故事,我不禁想到了小时候学过的一个故事——《滥竽充数》。
战国时,齐国有一位喜欢的国君叫齐宣王。他爱听用竽吹奏的音乐,每次演出都要集中三百名乐工一起吹。有个不务正业的,知道乐队的待遇很优厚,就混进这个演奏班子。他根本不会吹竽,不过他知道齐宣王喜欢所有的`乐工一起演奏,自己可以混在里面。千方百计地加入了这支乐队。乐队演奏时,他就东摇西晃地吹奏,一直没露馅儿。齐宣王去世后,他的儿子继承王位。他也喜欢听竽,但是他却爱听独奏。他要求乐工们一个个轮流吹奏给他听。这下子,冒充的可紧张了,眼看就要暴露了,就慌慌张张地溜走了。
这个人整日想着不劳而获,最终却落得了个狼狈的下场。
不劳而获是不切实际的,唯有脚踏实地踏踏实实地走路,才不会被绊倒。
宝葫芦的秘密的读书心得篇6
?宝葫芦的秘密》是在小时候看的,讲了小学生王葆碰到困难时,幻想有一个神奇的宝贝出现帮他。有一天,王葆在钓鱼时偶遇会实现任何愿望的宝葫芦,后来,宝葫芦帮王葆钓鱼写作业还有考试。
这样的宝葫芦就是每个小孩子甚至是每个人梦寐以求的宝贝吧,毕竟不劳而获,是一件想一想就觉得轻松的事儿啊。但是要想获得真正的成功,是不能靠外力的,成功不是某一个成果,更是我们为之不懈努力的过程。作者丰富的想象力不由得令人佩服,童心童真童趣,可能就因某一个有趣的情节,让我们想起逝去的童年。想起我们小时候也是那么不爱学习,只爱玩儿,却希望有个机会可以不劳而获。
小学生王葆,希望自己也能得到一个无所不能的宝物,得到宝葫芦之后,发生了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故事传说。重要的是,作者不仅写出了生动有趣的故事传说,在教育意义上所做的努力也不应该被忽视。可以看出尽力用奇妙的故事传说去引导小朋友们的三观成长,是作者的愿望。
从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这个故事传说好像可以发生在任何时候,未来过去和现在的界限,不再明晰。故事传说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恍然间让我们看到世界的多元可能。
?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让读者跟着书中的宝葫芦上天入地,随手翻开一页,都是有趣的故事传说。给予了宝葫芦灵动的生命,蕴藏着无尽的乐趣,寥寥几句,就把读者带到了书中的那个场景里,让我们再次意识到,这个世界的奇妙和美好。
这一本书是送给孩子的礼物,也同样适用于成年人。不管我们是否长大,人类对世界的奇妙和美好的追求从来就没有改变过啊。会和孩子一起读这个有趣的故事传说,和她一起感受世界的温暖和美好,感受这个世界满满的善意,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心底的那方净土。
在日常的忙碌奔波中,阅读童书是一个抚慰心灵的好选择,有时候会呈现出了让人惊艳的阅读体验。用成年思维去阅读和思考时,会发现很多不同的东西。但总有些是不变的,比如不劳而获是多么的危险的想法,虽然这个想法可能在过了很久之后也是无法戒掉的吧。
宝葫芦的秘密的读书心得篇7
在这个寒假,我读了张天翼的精选作品——《宝葫芦的秘密》选集,我非常喜欢。
这个故事是关于一个叫王葆的孩子的。有一天,他去钓鱼,不小心钓到一个葫芦,葫芦可以实现他所有的愿望,想要什么有什么,想要吃的就会有很多好吃的;
想要玩具就有很多玩具,宝葫芦还给他了许多罕见名贵的'花,他想要自行车,许多的奖状和锦旗,用不完的钱,宝葫芦也替他的写作业,学习,并为他做模型飞机、电磁起重机……他觉得自己过着非常幸福的生活,自己也和别人不一样,是一个特殊幸福的人。
宝葫芦用魔法帮助王葆,帮助他恢复学习的自信,但宝葫芦也帮了不少忙,使王葆有很讨厌宝葫芦。
在图书馆借书,宝葫芦为了让他拿到《科学画报》这本书,惹了不少麻烦;和他一起下象棋的同学,他想吃另一边的马,那象棋就到他嘴里;他和同学们玩牌,拿起牌,他们发现别人的牌跑到了他手里;还有一场数学考试,宝葫芦用了魔法,偷走了学生苏鸣凤的试卷写了王葆的名字,这让王葆受到了老师的批评和同学们的嘲笑。
他伤心地离开了学校和家……后来,他发现猴宝葫芦给他的所有东西都是偷来的。王葆很伤心,觉得自己成了大家都讨厌的小偷。
他觉得有了宝葫芦是一件不快乐的事情,他决定把宝葫芦扔掉,他把宝葫芦的秘密告诉了大家,宝葫芦也失去了魔力,他也像正常人一样,心里变的轻松了。
虽然这仅仅是王葆做的一个梦,但是这个故事让我知道:无论做什么是依靠他们自己的大脑思考,做自己,不要不劳而获,努力工作的成果是最快乐的,能给你要什么有什么的东西,是不能带来幸福,相反可能还会给你带来不幸。
宝葫芦的秘密的读书心得篇8
小学生王葆意外获得一枚有求必应的宝葫芦,少年与宝葫芦的故事由此展开。解析这个故事,我们不妨从“葫芦”入手。
相传周文王制礼之时,将葫芦对半劈开,一半为男,一半为女。男为阳,女为阴,二者合二为一,阴阳结合,才构成了完整的生命体。
文王演周易,制八卦,其中最核心最本质的思想便是阴阳结合。伏羲氏一画开天,从此便分阴分阳,阴阳不断转合,万事万物便在这动态的平衡中实现了永恒的发展。
葫芦花雌雄同体,葫芦本身即是阳中有阴,阴中有阳的微观世界。小小的一只葫芦,蕴含着宇宙发展最朴素的自然法则。葫芦之“道”,道法自然。
1.命运之道——偶然背后是必然
故事的一开头,主人公王葆的性格特点便跃然纸上。家里,奶奶追着王葆洗脚,王葆一会儿说怕烫,一会儿说怕冷,最后以讲宝葫芦的故事为代价才勉强配合。紧接着奶奶提出剪脚趾甲的新要求,于是王葆又开始以此为要挟索要新故事。
对家人的付出理所当然,甚至以合作做为置换条件,从这里我们大概可以判断出王葆的自私与骄纵。
家庭是孩子接触最早的社会构成,与家人的相处模式是孩子最初社会认知的启蒙。“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一味无条件的满足,是以爱为名义的懒政。
成语骄奢淫逸的典故,就是来自于卫庄公对小儿子州吁的过度溺爱。大夫石错看不下去,谏曰:“臣闻爱子,教之义方,费纳于邪。骄奢淫洗,所自邪也。四者之来,宠禄过也。”卫庄公不听,为儿子埋下祸根,为社会所不容,终被处死。
家中的唯我独尊和踏入新社会关系后的处处碰壁很容易让孩子产生认知失调,“不合群”就是最显著的特征。
学校里,王葆和同学合作“见难就收”,把同学好心的建议当作对自己的敌意和否定,由此我们也能大约领略到王葆内在的惰性与能力无法匹配自大情节的矛盾。王葆与同学产生争执拂袖而去,接着宝葫芦登场了。
荣格曾经说过:“潜意识决定了你的人生,而你却称其为命运”。王葆与同学的争执看似随机,实质早晚会发生;王葆与宝葫芦的相识看似是一场偶遇,实质却是冥冥中的必然。
不劳而获是王葆潜意识的欲望,而葫芦只是将其潜意识意识化的契机——它让王葆的欲望以一种更直接、更迅速的方式得到即刻满足——金鱼、美食......只要王葆一动念,脑中的东西就会出现在王葆的手上或是家中。最初的王葆口嫌体正地表示:“我对这样的幸福生活还不十分习惯哩”。
2.选择之道——简单背后是不简单
宝葫芦在给王葆带来各种惊喜的同时,一些恼人的问题也在慢慢浮现。它能够识别王葆脑中转瞬的欲望,但实现的方式却有些“不择手段”。
比如把学校有且仅有一本的《科学画报》不分青红皂白地从同学手中变到王葆书包里,差点让王葆被误会,还好最后蒙混了过去;比如,王葆和同学下象棋,想要“吃”掉对方的棋子,宝葫芦就直接把棋子变到了王葆的嘴里让他“吃”,对弈局变社死局;再比如一切脑中浮现的东西似乎来得太过容易,反倒有点索然无味。
王葆忍不住与宝葫芦谈判:“往后一些个事儿让我自己来办,你别来插手行不行?” “哪些事儿?” “那些个有兴趣的事儿。”王葆是这样定义兴趣的:“比如你要去做一件事,可是挺不容易,你得自己想办法去克服困难,你得自己去斗争——这么做成了,那才有兴趣。越是不容易,做起来越是有兴趣。”
王葆所谓的“兴趣”其实就是积极心理学奠基人米哈利·切克森米哈赖定义的心理学最优体验——心流。切克森米哈赖在《心流》一书终表示:“能带来乐趣的活动常是为挑战而设计的.。心流的专注,加上清楚的目标和即时的回馈,确立了意识的秩序,从而产生无穷的乐趣。 ”
就像诗中所言:“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乐趣、心流是知行合一的产物。而只有知,没有行,只有结果,没有过程,随着刺激的边际效益递减,一切似乎也变得没那么令人向往和愉悦了。
面对王葆意识觉醒的萌芽,宝葫芦给了王葆两个选项,第一是自此王葆想干什么事,都得自己去办,宝葫芦不插手或者干脆扔掉宝葫芦。这个选项王葆不假思索地否定了。第二个选项是安安心心做宝葫芦的主人,只要动念即可,完全不用费力。王葆既没表示同意,也没表示反对,他默认了。
王葆终究还是没有抵抗得了心想事成的诱惑,选择了唾手可得的“易”,放弃了埋头苦干的“难”。
“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坤转乾旋,阴阳消长,天真的王葆并不知道,这表面“看上去很美”的易得之幸,早已暗潮汹涌。
这不禁让人联想到法国的“祸国妖后”——在大革命被送上断头台的玛丽皇后。
茨威格在她的传记中写道:“命运轻而易举地把一切馈赠给她,恰好是这种不应得到的生活馈赠,使她内心贫乏。命运过早过多地娇惯了她,高贵的出身和更加高贵的地位,都落在她身上,她无须费什么力气,于是她认为,根本用不着努力,想怎么活就怎么活,一切似乎都合适。”“她想要统治,同时又要享受;她想要王后的权柄,还要女人的自由;她伸出玉手,抓起王冠,就像拿起一件意想不到的礼物。她那时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馈赠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讽刺的是,这个道理王葆不知道,宝葫芦却知道。“我既然是个宝葫芦,就得起宝葫芦的作用。假如我老待在河里,什么事儿也不做,什么作用也不起,就那么衰老掉、枯掉,那我可不是白活了一辈子吗?我既然活在世上,我就得有我的生活,我就得活动,就得发展,就得起我的作用。要是我不活动,又不使力,又不用心,那我就会枯掉烂掉。我得找机会把我的能力发挥出来——这才活得有个意思。能力越磨越强,我就越干越欢。”
洛克菲勒在家书中告诫儿子“白吃午餐的习惯不会使一个人步向坦途,勤奋工作是唯一可靠的出路。”
不仅人如此,万物皆如是——有这样一种大葱的种植方法,就是从葱芽破土而出的那一天开始,随着大葱的生长,每天往大葱的植株上培土,每次只让大葱露出一点点尖,据说如此培养出来的大葱,比普通的葱要高一倍。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植物生长都需要阳光,大葱为了得到更多的阳光,不得不挣扎着成长,努力的破土而出,努力的接近阳光。反观普通大葱,安逸的生长环境让它们失去了努力挺拔向上的动力。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对于生命而言,得来越易,成长越难。
3.处事之道——得失背后是守恒
果不其然,宝葫芦对王葆的欲望处理得愈发得心应手,而王葆的生活却愈加混乱。
他似乎无法分清现实与虚妄——面前的人或者事到底是真实来到我面前,还是欲望指使下宝葫芦幻化出的假象?
他似乎更加无能,开始对宝葫芦有了习惯性的依赖——遇到问题他首先想到的不是怎么去解决,而是宝葫芦什么时候能解决。
他开始变得恐惧,因为他越来越发现,那些莫名其妙的麻烦开始透支了周围他在乎的人的信任,他看似拥有一切,却孤立无援。更要命的是,他发现,那些宝葫芦变到他面前的东西,竟然都是他人之物。换言之,这不是变,是明目张胆的偷窃。
王葆的内心崩塌了,原来所有一切看似轻而易举的获得,都是以牺牲他人利益为代价的,而他为此付出的是自己内心最珍视的品质——诚信,以及最宝贵情感——亲情,友情。
宝葫芦对此的回应轻描淡写:世界上吃的用的东西,没有一件是打天上掉下来的,都得有人去做出来。“你不去做,就得有别人去做,要不然,世界上就不会有这些个东西。世界上这些东西怎么来的,我以为你准知道哩”。
是啊,连葫芦都知道的道理,王葆却不知道。
?易经》中损卦、益卦互相对应。损卦损下益上,益卦损上益下,损中有益,益中有损,周而复始,源源不断,终归于零——“损益,盛衰之始也。”没错,世界的本质是能量的守恒,阴和阳就是在此消彼长中实现动态的平衡。
于是看似的“得到”可能是“夫物盛而衰,乐极则悲”,而看似的“失”却可能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而能量守恒的背后,是因果的守恒。“万法皆空,因果不空”,选择是因,得失是果。选择的那一刻便是种下了因,而后续的发展,皆围绕最初的“因”展开。
世人常患得患失,有的人在喜悦中感叹“怎么我如此幸运”,有的人在痛苦中扼腕“为什么是我”,其实他们不知道的是,最初那个不起眼的选择,早已冥冥中决定了一切。就像最初的王葆,冥冥中对不劳而获的执念和欲望,让他选择了宝葫芦,而之后的一切惊喜与困扰,都只是基于选择的发展而已。
这就是为什么“菩萨畏因,凡夫畏果”了。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哉?其未得之也,患不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患得患失的背后,是因果逻辑的混沌。
与患得患失相对的是“不期必”,而“不期必”的背后,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笃定与智慧。
4.审世之道——换个角度看世界
葫芦的谐音为“福禄”,而葫芦的茎也叫“蔓带”,谐音为“万代”。又因腹中多籽,自古以来都有着“福禄万代,多子多福”的吉祥寓意。
可是《宝葫芦的秘密》里的这只宝葫芦,却似乎不是那么回事。它有些狡猾,有些自私,甚至有些邪恶。宝葫芦的到来,似乎处处在给王葆惹麻烦。
积极心理学告诉我们,我们自身的看法决定了客观世界在我们内心的呈现,想要获得内心的满足,需要的不是去改变世界,而是改变自己看问题的角度。
?心理学通识》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都以为时间是疗伤的圣药,其实时间从来都不是,重新评价才是。 ”那么,如果换种角度,宝葫芦的出现对于王葆来说,或许也是一件好事。
首先,宝葫芦的出现,激发出了王葆内心的真善美。
之前的王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眼高手低,唯我独尊,自私自大,似乎有那么点儿“混不吝”的气质。
宝葫芦出现之后,虽然为王葆制造出了种种危机,但是他在这些危机中最本能的表现,恰好让我们看到了这位少年不可一世的外表下那颗柔软而美好的心——他在意自己在同学心目中的形象,他渴望家人的认可,他爱憎分明,他讨厌不诚实的自己。
而当王葆得知宝葫芦为他变出的一切都是通过“偷”的形式得来的,王葆愤怒了、暴走了。
他有良知的不安,因为他有内心的底线。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没错,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财富地位,需师出有名,以正当方式获取。君子之所以为君子,是因为其无论在匆忙还是颠沛之际,都能够守住仁德。
正所谓:“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即君子在意的是道德与法制,而小人在乎的却是土地和利益。从这个角度我们不难看出,在德与利之间,王葆选择了前者。在真正的大是大非面前,王葆君子的一面被激发了出来。
其次,宝葫芦的出现,也让王葆对自己的世界进行了重新的价值排序,也让他意识到了什么对于自己来说是最珍贵的。
“我翻来覆去地想着家里的人,想着学校里的人。说也奇怪,我似乎到今天才真正体会到他们是怎么样地爱我(我以前好像从来没这么想过)。可是今天——就是这会儿——又觉得他们仿佛跟我离开得老远老远了似的”。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离别、求不得、不欲临。其中后四苦,更多的来自人的主观意愿和价值判断——是人自己的选择:拥有的不加珍惜,得不到的翘首以盼,失去的扼腕叹惋,自造罪孽,自食苦果。
“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些需要先人终其一生甚至以失去挚爱至亲为代价才能幡然醒悟的人生真谛,却因宝葫芦的出现提前让王葆领悟到了。这何尝不是人生的一笔巨大财富。
葫芦自古与医药息息相关。道家始祖以葫芦做法化出妙药灵丹,随身携带以解苍生之苦。八仙中的铁拐李也是背着一葫芦的灵丹妙药游走天下,治病救人。
葫芦本身自重很轻,去除内瓤,内部空间巨大,在我国历史上也素用来盛放药物,同时也承载了我国源远流长的中医文化。
悬壶济世,便是葫芦的使命。良药苦口利于病,是药便有三分毒。正如和王葆相遇相知的这只宝葫芦,换个角度看,它给到王葆的经历和教训,又何尝不是由表及里,循序渐进地治愈王葆灵魂的药方和汤剂呢?
王葆摒弃了骄纵、自大、懒散、自以为是和凡事妄图不劳而获的“病根”,懂得了选择的代价,来之不易的珍贵,得失的转换,因果的守恒,以及生命的真正意义所在,最终药到病除,驱邪扶正,重获新生。
故事的最后,王葆与宝葫芦的奇遇原来只是一场梦。但真的只是一场梦吗?又或者我们都是梦中之人?昔庄周梦蝶,醒来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
而这到底是不是梦,或许只有宝葫芦自己知道。道教中,道人们幻想葫芦能够装进一方天地。芦同“壶”,因此也有了“壶中天地”的说法。
?易经》中,天为乾,地为坤。乾卦的卦辞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而坤卦的卦辞为:“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不正是本书向我们传达的精神吗?
小小葫芦,内有乾坤。葫芦之道,道法自然啊。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