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好读后感,我们可以更好地将所读书籍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价值观相结合,优秀的读后感是对作品中的道德观念和伦理问题的思考和思辨,久久美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爱和自由的读后感通用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爱和自由的读后感篇1
每年夏天,总有很多小孩子溺水的新闻,令人心痛。前段时间看到北京一位妈妈带着双胞胎女儿去青岛海边,一低头刷手机的功夫,孩子就不见了。再见到孩子就已经是天人永隔,何其悲怆。
每当这个时候,舆论的发酵点之一,就是父母这一项重要工作竟然不需要进行岗前培训。父母这一项工作,从天而降。你甚至不用做任何事,就获得了爸爸妈妈这个角色。
我的闺蜜孕中期,有一天说她自己前晚看怀孕生娃的帖子,突然意识到自己还没有学会喂奶,吓得睡不着觉。后来看到别人帖子里说,小娃娃一生下来自己就会吸奶,才终于不紧张了。
我这个比她老资格的妈妈,第一反应是,耻笑她,“哈哈笑死我了,是啊,娃自己会吃奶的。”后来仔细想想,虽然我自诩要学习做一个好妈妈,但是看来“不用学习,养娃就是船到桥头自然直”的观念在我心里也还是非常顽固的。读后感·这几天看了《爱和自由》这本书,深以为然,发现自己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
首先简单概括一下这本书:
爱是独立的前提,自由是成为自己的前提,有了爱和自由,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作者的核心理念来自蒙特梭利教育观,0-6岁是孩子“吸收性心智”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知识点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能否以其自我发展的方式探索世界,慢慢从感觉走向概念。父母,能做的是以稳定的精神状态,为孩子提供一个稳定的体验平台,给予爱,给予自由,帮助他,满足他成长的需要。并且,不错误邀功。这样,孩子才能创造一个完整的自己。
爱和自由的读后感篇2
读到孙瑞雪教授这样一些话:
“蒙特梭利博士认为,儿童的感觉来自于内部,也就是说儿童不是一个空瓶子,不需要我们成人往里面灌东西。”“儿童是精神存在物,儿童将按照预定好的内在蕴藏着一种强大的精神能量和潜能,他的发展不需要成人给他增加什么新的资料,只需供给发展的环境和条件。”
是啊,我们成人有太多的“专制”和“越权”,总感觉孩子就是孩子,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我们总是让孩子事事听从成人的安排,可不知这样恰恰违背了孩子发展的程序和心理,所以我很珍赏书名中的自由二字,从前我也是片面的认为自由就是让孩子随心所欲,任其发展,它怎样会和纪律及最高境界的自律相匹配,让孩子更好的学会控制自我?但经过亲身的和孩子们生活在一齐我很有感触。首先,我觉得不论是家长还是教师必须要改变自我想要驾驭孩子的想法,同时要把孩子的一言一行认为是有原因的行为,仅有这样我们才能看到一个在爱和自由里健康成长的孩子。其次,要做一个有心人,去仔细观察孩子的所需所想,倾听和交流是很好的桥梁,是拉近我们和孩子距离的弹力带。第三,成人是孩子的榜样,老生常谈到”言传不如身教”,孩子就是镜子反照着成人的`言行举止,所以,我深感自我肩上职责的重大。
爱与自由并重,我们要把爱带给每个孩子,同时,也适当放手给他们自由,只要多加引导和体恤,要学会相信,在此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必定会欢乐、坚强、充满创造力和勇气。
这是我们的心愿和目的!
爱和自由的读后感篇3
在新时代,女性在职场上实现了男女平等,名副其实支撑着半边天。然,女性既是工作上的行家里手,回归家庭,更是不丢相夫教子的重担。初为人母的我们,看着哇哇落地的婴儿,母爱便是一天一天在宠溺中泛滥。《爱和自由》这本书,告诉我们新手妈妈,想要育出优秀的儿女,除了细心、爱心、耐心之外,我需要更多的充实自己,与孩子一起成长,你在长大,我在成熟。
我们都曾经是孩子,成年后,我们又有了孩子。孩子给我们带来希望和欢乐,也给我们带来困惑和焦虑,孩子的成长是每个家庭大事中的大事。关于儿童,连弗洛伊德这样的大师所言也未必正确,我们普通人就知之更少了!但是,作者的这一观点,我倒是深表赞同。小孩子如同一张白纸一样来到人世,对什么都好奇是必然的,既然好奇,那么必然要去探索,口、手、脚等都是儿童探索世界的'好武器!在儿童探索世界的过程中,因为经验欠缺,必然会产生各种各样大人看起来淘气的行为。如果真的爱孩子,又了解了这一点,给予儿童更多的自由,让他去按照自我的意愿发展、完善,岂不是能塑造孩子!
蒙氏幼儿园,我很好奇,是个怎么的幼儿园,慢慢的园长孙瑞雪透过超多的实例来论述自我的观点:只要给孩子充分的爱、充分的自由,才能促成儿童按照自我的内心发展成专注、宽容、坚强的、完整的人。原来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待孩子的世界。《爱和自由》终用心灵和儿童对话,它能看到儿童的渴求,知道儿童的想法,了解儿童的心情,感知儿童的苦难。“在爱孩子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以现有的经验对待孩子,因为现有的经验是我们成长的结果,那可能是不爱。
对于育儿方面不仅仅是教育小孩,也是把我们成人的不良习性,修正过来。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缩影,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自律和自觉,用自己的言行传递孩子知识,给孩子起一个带头作用。
父母德高,子女良教!
爱和自由的读后感篇4
看完这本书,我坚定了近两年培养的新习惯,一是储蓄;二是理财。可惜本书励志有余,可供参考的实现方法不多。
刚工作那阵子,口袋里终于有钱了,在周围都是多消费、刺激经济增长的口号下,买买买都有一种为国消费的荣誉感。穷学生过来的人,大学时生活费只够吃饱穿暖,奢侈品是不存在的。等到有点积蓄和持续的现金流,就解禁似的购买那些漂亮的首饰和美丽的衣服。价值大几千的衣服穿在身上和几百块的淘宝货穿在身上,给人的心理感受确实不一样。
美国老太和中国老太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以前关注的很多公众号大v也鼓励买买买。“女人现在不打扮自己,年老了打扮有什么用呢?”(现在看来,这句话是双重错误,一错在不分对象地鼓励消费,二错在不理解年龄大的女人也能打扮得很美)是的,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我关注的人和领域大多是不一样的。
工作相对稳定,我身边的同事也很喜欢买买买。家里条件好的买衣服好几千块一件,条件稍差的也常常添置换季新衣,几百块一件也是要的。实际上,积少成多,不知不觉,一个月工资就花掉了,攒不下钱。同事小x就说,攒不了多少钱,即使攒一点也不够换房,不如买护肤品呢,还能保持年轻。我以前也这么想,这么做的。
转变是在2016年初买房的时候。
早在两年前看好的房子,由于是学区房,孩子还小,房价也没有变化,就不着急买。2016春节一过,该小区同户型房子涨了30万,等到成交的时候涨了50万。这两年我的工资涨了一百块不到,有一种被抢劫了50万的感觉。这50万,以当时的年收入7万计算,相当于6年白干了。这让我很受打击,如果保持现状,不采取措施,每隔几年我的财富就会被通货膨胀洗劫一次。在我重拾读书爱好,广泛阅读名人传记、理财书籍的这两年里,我领悟到,之前所过的所谓的光鲜亮丽的生活并不适合我。我不想一直过这种每季度穿着新衣,画着精致妆容,事实上积蓄不多、想要住更大更好的房子却住不起的生活。
想要过上好生活就要先学会消费降级,就像书中所说的“绝对找不出不节俭的公司创始人”。想要过上真正内心认可的好的生活,我必须学会节俭储蓄。
我曾经以为的可以过上平稳光鲜的日子结束了,开始过一种勤俭自律的生活。我学习记账、投资基金和股票,去年的收益接近7%。即使在前阵子大盘跌到3000点,我还略有盈余。这只是理财的开始。我开始健身,为了保持身体健康,也为了有更好的精力工作。每天学习英文,才发现,我对英文的热爱重来没有改变。我适应了现在自律的生活。
我以前即使穿得很漂亮,就穿漂亮衣服的那一天高兴,晚上回到家心里还是会焦虑未来。我现在也买漂亮衣服,但是不再是我收入的20%,而是5%。而且,因为掌控了金钱,就有了掌控未来的感觉,焦虑不会那么严重。我认真防晒护肤,坚持自己做早餐。只是不会买很贵的护肤品。现在的护肤品还没到有效抗衰老的地步,部分产品可能有,但是绝不是我这个收入阶层的人能长期消费的。还不如现在多攒点钱,到那个时候科技更发达了,直接医美呢。
每个人都有梦想,随着学习认知的变化,梦想也有变化。其实我过得也不算失败,年少时想过的稳定生活现在基本实现了。现在的我有了更大的梦想,想要更自由,就是想不干什么的时候就不干。实现梦想的路上,我想不到比勤俭自律,储蓄理财更有效的途径了。
爱和自由的读后感篇5
正如题目所言,在这本书中,蒙氏幼儿园的园长孙瑞雪通过大量的实例来论述自己的观点:只要给孩子充分的爱、充分的自由,才能促成儿童按照自己的内心发展成专注、宽容、坚强的、完整的人。
关于儿童,连弗洛伊德这样的大师所言也未必正确,我们普通人就知之更少了!不过,作者的这一观点,我倒是深表赞同。本来嘛,小孩子如同一张白纸一样来到人世,对什么都好奇是必然的,既然好奇,那么必然要去探索,口、手、脚等都是儿童探索世界的好武器!在儿童探索世界的过程中,因为经验欠缺,必然会产生各种各样大人看起来淘气的行为。如果真的爱孩子,又了解了这一点,给予儿童更多的自由,让他去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完善,岂不是能塑造孩子!
记得曾经有位姐姐带着自己正上幼儿园的女儿来玩,小女孩活泼可爱,新奇地望着周围的一切。年轻的妈妈告诉女儿:“这位阿姨是老师!”“老师。”听到这两个字,小女孩顿时害怕地躲到了妈妈身后。姐姐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而我却笑不出来:小女孩的老师到底对她做了什么,以至她竟然如此害怕老师?
这件事也许是个案,但确实让我在一段时间之内对中国的幼儿教育产生了担忧。《爱和自由》就有一个老师粗暴对待学生的案例:某幼儿园,老师和孩子在玩扔球,老师扔了一个球给孩子,孩子没接住,“笨死了,连个球都接不住!”接着是孩子把球扔给老师,结果,老师也没接住。当时看到这一幕的蒙氏老师想:这回老师没话说了吧!接着,令人惊愕的一幕发生了,老师说:“笨死了,连个球都不会扔!”
怎么着都是孩子的'错!可想而知,经常被这么指责的孩子必然会胆怯、不自信、内向、对别人也不会宽容到哪儿去,并且对什么都没信心,也不敢去挑战自己,更不用提什么创造力了!
其实,何止是儿童,在充满指责、冷漠、抱怨的环境里,任何人都不会感觉到快乐,也不能好好工作。相反,如果周围的环境充满了爱、自由与温情,人与人相互理解、相互宽容,家庭是不是就能和睦,工作是不是就会快乐、有效率的多?
当我们理解了这一点,是不是就会更加以宽容的心态来面对这个纷乱的世界呢?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