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得体会的写作中,我们需要端正自己的态度,保持理性的思考,通过学习和反思,我们可以写出优秀的心得体会,下面是久久总结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教育初中的心得体会7篇,感谢您的参阅。
教育初中的心得体会篇1
对于学校推荐下发的书籍总有一种感觉:理论性太强,实践性不够。光看了书名,更觉得心理学这东西专业性太强,很多专业术语读都读不清楚,下意识就产生一种抵触情绪,因而一直把这本《教育中的心理效应》束之高阁。直等到暑假过了一半了,要交读后感了,才无奈从抽屉底部挖出这本大作。
谁料想,“不看不知道,书中藏奥妙”,原本以为晦涩难懂的心理学规律、效应法则竟被刘儒德教授用那浅白的语言、生动的故事、有趣的实验以及鲜活的案例来一一介绍、演绎,阅读起来充分激活了自己熟悉的先前知识经验,一时竟舍不得放下。
整本书从教学、教育、管理三个领域深入浅出地为我们揭示出一个个教育心理学规律,对我们的教育教学以及生活方面给予了启示、引导。比如蝴蝶效应:书中介绍,1979年12月,气象学家洛伦兹在美国科学促进会的一次讲演中提出:一只蝴蝶在巴西丛林的一朵工作花瓣上轻轻扇动一下翅膀,有可能会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细小的因素与看似完全不相关的巨大复杂的变化之间存在紧密的因果联系,这就是蝴蝶效应。书中还讲到蝴蝶效应是一点点累积的结果。蝴蝶效应告诉我们:要特别注意初始状态的微小变动,要对这方面的微小变动保持高度的敏感。
看到这儿,不由得把这种效应和我们的教育教学联系起来,它不就是在提醒我们要从细节上来关注我们的学生,“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学生的很多坏习惯都是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例如:有的孩子不会整理自己书桌,书包。一上课不知道摆放书本、文具,他才从书包里呼呼啦啦地找书本,一下课,又不知道换书本。到第二节上课了,其他同学都准备上课,他桌子上还摆着上节课的书本,如果到中午放学,向他桌子上一看,啊!一本不少,上过什么课,他的桌子上肯定会什么书,满满一桌子的书摆的横七竖八。这不就是“蝴蝶效应”吗?当孩子第一次不整理自己的东西时,我们没感觉到什么,因此家长就代劳,这种心理创造了条件,有机会暗暗“滋长”,接着就有了第二次,第三次……时间一长,就养成了根深蒂固的坏习惯。还有学生书写不认真,读书不用心,不讲诚信等这些坏习惯都是这样一点一滴形成的。
“小学生正处于他们人生的初期,一切尚待塑造。所以,作为学生身心成长的教育者,要‘教育无小事’,留心教育中的蝴蝶效应”。教师一定要对学校中的每一次偶然事件保持敏感,找到教育事件中的支点善加利用,清除教育事件中可能存在的“蚁穴”。伟大正是存在于细节之中!
教育初中的心得体会篇2
根据学校的安排,本学期继续阅读《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一书,上学期由于种种原因没能跟大家一起从头学习,我本是很不情愿的接受了这项任务,而当我打开了书才发现很多的例子就发生在我的身边,发生在我的课堂,很多心理教学的方法我也用到了却用的并不恰当,在书中我还学到了很多教育方法,为我解决了上课中遇到的难题。比如:依恋心理。
依恋心理:心理学家哈洛等人设计了一个实验,研究幼小的儿子对母亲的依恋,他们通过小猴子对铁丝妈妈和布妈妈以及奶瓶位置的改变了解到,小猴对母猴的不只是因为母猴能给它喂奶,更重要的原因是母猴能给小猴以柔和的感觉。通过依恋心理学的学习,可以看出爱和自尊的满足对孩子的重要性。
通常在历史课中,我对历史成绩好的学生会格外偏爱,而通过布妈妈的启示,我试着对后进生“开小灶”背题的时候给他画出最经常考的题,减轻压力,对历史检测有进步的学生,在班上大加表扬,当有别的学生起哄质疑时,我会在提问前告诉他一会儿提问他哪个题,这样在提问的时候这位同学会很自信的站起来回答,通过这个方法帮助他建立自信,也使同学对他的看法慢慢改变,经过了三轮历史检测,这位同学的成绩由原来的历史十几分提升到三十分左右,我想等到最后会考他一定可以达到及格的水平。
我认真学习书本中有效教育方法并在课堂中加以实施,同时我也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之处,比如德西效应运用过度自己还浑然不知。
德西效应:在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活动中,过度的奖励刺激不仅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反而有可能弄巧成拙。学生将主要学习目标置于脑外而着重于奖励,使他们原有的学习热情降低。我觉得书中的这段话好像说的就是我自己,曾经为了让学生背下历史知识,我也采取过这样的措施,只要你背下来我就给你这样的东西那样的东西,指望靠着表面看得见的刺激来激发孩子的兴趣,而历史检测成绩却一直不尽人意,学生虽然背下来了,可是到做题的时候好像没背过一样,通过德西效应的学习,我想我应该学着书中的王老师一样,巧妙运用德西效应,培养学生对学习真正的热爱,让学生亲自去发现兴趣的源泉,让他在发现中感到自己付出了劳动,并且有了进步,得到了认可,这才能成为孩子学习真正有效的动力来源。鼓励学生进步的方法很多,而提供机会让他们充分发挥才能和体现自身价值远比一味表扬更有效果。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在表扬学生时,要运用“奖励内部动机为主”原理,使学生关注自己的成长。平时,要仔细观察学生的良好行为,给预表扬。引导他们自主的良好行为,引导他们朝自我成长方向发展。
已是教学的第五个年头,在教学的路上摸索了些教学方法,曾经以为那是经验的积累,而通过《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这本书的学习,我了解到了自己的很多教学方法并不是那么恰当的,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还要继续认真学习书中的心理教育法,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前行。
教育初中的心得体会篇3
阅读了北师大心理学教授刘儒德的《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起初并不以为意,但当我翻开这本书的序言时,我就知道,我找到了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好书,一本心理学理论和教学实践完美结合的范本。书中简单的文字、鲜活的案例、明了的故事,将原本生涩难懂的心理学知识巧妙地运用到实际教学中,让人感同身受。
书中的“系列位置效应”告诉我们,要把最重要的事情安排在开头和结尾的部分。课堂是教师的主战场,教师是领兵主帅,如何让学生在每一堂课中都能记住最重要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布阵每一堂课。按照系列位置u型曲线,一堂课的开始,也就是在到达高效期之前,利用复习先前知识或者创设情景等方式引入,为本节课打下基础,而不是将这段时间浪费在点名、整顿纪律上,这不仅符合课堂规律,同时课前对上节课知识的及时复习也符合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要求——及时复习,加强记忆,从而避免出现“墙倒再造墙”式的局面。
教师将新的知识和技巧放在高效期,这段时间的信息最容易被记住,然后利用低沉期对新学习的材料进行练习和回顾,最后在高效期,对本节课进行总结,这样不仅能让学生记得更牢,并且是促进学生领悟和理解意义的重要时机。
一直想当然地认为,重点知识的讲解应该在课堂45分钟最中间的时间,而忽略了课堂的开始和结尾的高效时间。学生在课堂中间的低沉期紧张地学习本节课最重要的知识,而在高效期却处于放松状态,本末倒置。
一本好书就是一杯好茶,细细品尝才能得其精华,《教育中的心理效应》就是那杯值得你仔细品味的茶,我会继续慢慢地品味。
教育初中的心得体会篇4
利用课余的点滴的时间,我接着阅读北师大心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儒德的《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一书。在刘教授的心理学研究成果的浩瀚海洋中,40到80页的规律和效应,主要体现为詹森效应、普雷马克原理、头脑风暴效应、鸡尾酒会效应……其中不少效应令我触动,让我学习到新的心理学知识的同时,常常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在读这本书时,我感觉它是一面镜子,让我反思我的哪些做法是正确的,哪些又是违背教育心理学的。它是一盏指引方向的明灯,告诉我怎样做才是科学的、正确的、充满关爱的;我感觉它是神奇的魔术棒,总是带给我无限的惊喜和期待,那是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
其中,普雷马克原理就是对我们教师和家长有实效的一个心理效应。普雷马克最早提出,利用频率较高的活动来强化频率较低的活动,从而促进低频活动的发生。这一原理被称为普雷马克原理。由于祖母对付孙子常用这种方法,即“先吃了你的蔬菜,然后你就可以吃甜点。”所以又被称为祖母原则。说的更明确一点,就是先让孩子做一些不太喜欢做的事情,然后“柳暗花明”,就可以做他们自己喜欢的事情。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和家长的接触较多。经常听到家长的诉苦和抱怨:“孩子不好好学习,总是玩电脑、看手机”、“做作业草草了事,应付工事完后就跑出去了”、“让孩子做事情,他不搭理你,真是气死人了”……当时我只是粗暴的建议:“你也可以采取强制措施或是适当地惩罚一下孩子,比如拒绝给他感兴趣的东西或是必须完成这件事,不然就怎么样!现在,《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中的普雷马克原理告诉我,别忘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宛转,用高频活动奖励低频活动。所以,在学期的家长会上,我会建议家长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制作一张“行为矫正表”,让孩子明白你享受一些权利之前或同时你必须完成相应的任务,否则一切免谈。休息日,我也事先和学生们约定一天中他能享受的和他必须做到的事情,效果很不错。选用学生的最爱作为奖励的方法可以让家长和老师省去较多的烦恼呢!
当然,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尝试将普雷马克原理应用于新知识的学习与巩固。对于新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学生一下子接受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我就将难以接受的大目标或是知识体系分解成一个个学生容易接受的小目标去要求学生,并用普雷马克原理去恰到好处地激励,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比如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完成识记生字、背诵课文时,我先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正确识记少量的生字,读熟课文,再在规定时间内给学生增加一定数量或难度,并适时给以合理的激励。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学习变得更轻松、愉快,学习的效果比我一开始就提出一个高目标要好得多、有效得多。
在课堂上,我时不时普雷马克原理拿来用一下,结果总是有着巨大的收获。在这一系列豁然开朗后,我更加跃跃欲试,迫切地继续探究我还不了解的规律和效应。我体会到只有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掌握一定的教育艺术,教育的芳草地里才有花红柳绿,才焕发春天的盎然。我解读着这部“教育字典”,从这位良师益友身上,我汲取着智慧的营养、教育的技巧,我不断进步着,走向超越的高台。
教育初中的心得体会篇5
当我踏上回家的路的那一霎那,我便知道,7天的学前教育结束了。我的心里一下子轻松了许多,却又像失去了什么。回想起7天里那一幅幅熟悉的场景,我突然觉得7天里我所拥有的在一瞬间都不属于我了。
7天里,我学到了好多好多,我也懂得了好多好多。我做到了很多我从来都没有做过的事情。我尝到了苦,我尝到了累。我体会到军人的严谨,也体会到爸妈的艰辛。在7天之前,我还洗不干净衣服;7天后,我把衣服洗得雪白。7天前,我白白嫩嫩地在家里玩耍,7天后,我晒得黑黑的像个军人一样挺拔地站着。
这几天里,我第一次感受到我是那么幸福。还记得我们刚去到德育基地的场景,我们提着大包小包、欢天喜地的走来。迎接我们的,是烈日炎炎。我们哪里受过这等苦?不少人挺不住烈日而晕倒。第一天晚上不少人就开始想家,想家里爸妈给我们温暖的被窝,想家里爸妈用汗水换来的空调、电视、大床。我望着窗外的星星,开始幻想回家的时刻。当我们快要熬到回家的时候,黄教练给我们上了一堂我到至今都印象深刻的课。这堂课的名字叫感恩。我们回忆起父亲母亲为我们的生活奔波,为我们操心,为我们付出,而我们却不停地抱怨着,我们的眼泪,忍不住夺眶而出。我们或许是第一次心疼父亲母亲,第一次想到父亲母亲对我们的好。当我们在教师里舒舒服服地上课时,他们都还在烈日下不断的工作。为的,就是能让我们的`生活好一点。再回想一下我们这几天在这里训练,我们吃的苦,怎能和他们比呢?当我见到我爸的那一刻,我紧紧地抱住了他,恨不得永远不松开。因为我爱他,我想他,我心疼他。父亲脸颊早已晒得黝黑,可我却没有仔细地看过。父亲的黑发已经稀疏了,这都是为了我。我却还是一遍一遍地要父亲给我买这个买那个,我好后悔我的不懂事。离开的时候,我看了一眼教官。教官这几天陪着我们在烈日下训练,晚上还要起来查房。教官比我们还辛苦他们天天想着我们能踏好步,能做到最好。我们一定要走,但我舍不得陪了我们七天的教官,他们不比我们大多少,他们吃的苦,却比我们多得多。
7天里,我认识了好多新朋友,我进步了,我改变了,我懂事了,我学会了,我长大了,我知道我的未来要靠我自己去改变。这次学前教育,虽然很累很苦,但也值得。他让我们体会到了:“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我相信,以后在一中实验学校里,我可以当1个好学生。我可以把最好的成绩用来回报父母,我一定可以的!
教育初中的心得体会篇6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如果梅花没有傲立霜雪的勇气,就不会成为残酷冬日里的一道靓丽风景;如果人没有经历挫折磨难就不会拥有坚强。
能经历磨练才证明坚韧,能经得起挑战才说明勇敢,能跨过挫折才展示成功。在每一个军训的日子里“一二三四,一二三四像首歌,一个个整齐的方队像一首诗”;在每一个军训的日子里,我们严格要求自己,积极改善自己,彻底反省自己。
烈日晒黑了我们的皮肤,却使我们滚烫的心变得更加坚强;汗水浸湿了我们的衣襟,却留下了许许多多难以言表的东西。我相信每个参加过军训的同学,都会产生一种特殊的感情,没有更多的言语,因为再多的言语也表达不出我们内心对军训深深的感情。
一抹绿色,即将退去,正如潮落时,总有一种蓄势待发、喷薄欲出的冲动。一抹抹的回忆一次又一次地冲击着我的心灵,但潮水终要退去,那身绿色终要离去,现在我才知道一句“再见”的份量。
再见了,绿色!再见了,我无悔的迷彩军训!
嘹亮而悠长的军号拉开了军训的序幕。
文静柔弱的我们用肉体与烈日进行较量,用意志与钢铁进行格斗。
我们感觉到了站在烈日下的每一个中华卫士的艰辛,也感觉到了站在烈日下的每一个中华卫士的无坚不摧的刚强。
我们虽然不是金刚之躯,我们虽然没有达摩之志,但是我们有永不停息的奋斗之心。
我们每天都有收获,每天都在进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有志者事竟成,我们的付出,得到了应有的回报。
嘹亮的军号下展示的不再是零乱的步伐,不再是无奈的呻吟,而是铿锵的正步,激情的呐喊:“我们的士气可以压倒一切,我们的勇气可以征服世界。”
我们虽付出的是辛酸痛苦,收获的却是欢声笑语,虽付出的是淋漓汗水,收获的却是橄榄枝翠的绿。军训不再是徒劳的受苦,而是茫茫草原上的一簇新绿,也充满着活力。充满了希望。他让每一位中华儿女为之震撼,他让每一位中华儿女为之先赞叹。
教育初中的心得体会篇7
走进自己的房间,那一阵阵浓浓的墨香流入心房,看到自己书架上琳琅满目的书籍,自豪感油然而生,书架下,拿起一本《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细细品味……
这是法国著名科学幻想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笔下的著名三部曲中的一部,这本书以幽默风趣的语言,丰富而广阔的知识,激动人心的故事情节,构成这本科幻小说的灵魂,翻开它带给人全新的体验与情感 ,我从来没有为一本书激动,为一本书伤心流泪,为一本书可以吃饭睡觉都捧在手。
偶然一次在鲨鱼肚中发现的漂流瓶,其中竟然是格兰特船长的求救信,机智的格里那凡爵士、慈祥温柔的海伦夫人、沉稳的麦克那布斯少校、地理学家巴加内尔、还有格兰特船长两个坚强的儿女、精通航线的孟格尔船长以及老水手们,他们都乘坐着“邓肯”号,走向了营救格兰特船长的冒险之路……
一路上的经历充满着荆棘与危险,一个个困难,一道道阻碍,无时无刻不威胁着每个人的生命,每处在一个危险的境况中,我的心心总是为他们捏了一把汗,让人提心吊胆,但这群勇敢地人总能化险为夷,不畏不惧,与困难正面交锋,就像是长跑,当你跑到精疲力尽时,你有点失望地望望前面还有那么多漫长的路,你想到的是退缩而不是先前自信满满的样子,此时,在你后面的人却同样带着疲倦渐渐追了上来,或者超越了你; 最难熬、最辛苦的要数人生的最后几圈,也就是冲刺的那几圈,那时,人的体力已经超越了极限,唯一支持他们的是得知有必胜的信念。这使得他们,非但没有松懈下来,而且,凭着一股顽强的毅力,惊人的毅力,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再回过头来,看看小说中的格里那凡爵士一行人,他们为了营救格兰特船长,在茫茫无际的大海上前进,惊涛骇浪,暴风骤雨考验着他们。他们全然不顾自己的生命,与生命搏击,与毅力较量,最后终于在一个荒岛上找到了船长。
合上书本,再次回忆着那一幕幕的惊险与刺激,也让我学会在艰难中勇敢坚强,为了目标不屈不挠。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