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我们心里的想法被更多的人知道,我们可以写份心得体会,通过总结心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的需求和情感,久久美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优秀党员感悟及心得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优秀党员感悟及心得篇1
青年都有着自己的“诗和远方”,它象征着对美好世界的憧憬向往,并为之追求内心世界的满足。青年群体正处于人生的奋斗起步期,不少人难免认为诗和远方还很遥远。“时代楷模”黄文秀在大学期间就立志于要报效家乡,她遵循自己内心的方向,以恪守“初心”的执著和奋斗成就着自己的“诗和远方”。她的事迹让人感悟到,一旦有了正确的理想和有力的行动,奋斗也就能通向诗和远方。青年干部要以黄文秀为榜样,充分感悟“初心”的真谛和力量,以“初心”之力成就青年党员干部应有的“诗和远方”。
心灵是最远的远方,初心是来路亦是归途。曾经一篇《我为什么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问答帖在网上引起热议,其中关于“端正入党动机”的论述引起了不少人的认同。加入光荣伟大的党组织,与一群具有坚定信仰、执着追求的人并肩同行,无疑是令人神往的。但信仰不可能轻易就生根发芽,“初心”既是贯穿一生的出发起点,也是不懈奋斗的终点坐标。黄文秀在大二入党时说:“没有党和政府的帮扶资助,我很难上完大学。我选择读思政专业,选择加入党组织,都是由衷的、无悔的。”组织上入党一生一次,思想入党一生一世,青年干部要像黄文秀那样,永远铭记入党时的精神誓言,用自己不懈的努力和行动为之坚守一生,将初心之志融入灵魂血脉,用智慧和汗水浇灌承诺,让顶天信仰坚不可摧。
青春是最美的诗篇,旋律是无我成就大我。黄文秀从城市回到家乡,又从机关来到基层,这样的“逆行路线”绝不是“镀金作秀”。她刚到村里时,还有103户473人未脱贫,一年的脱贫“长征路”实现了88户418人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2.88%降至2.71%。青年干部充分享受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成果,不缺乏优异的资质、出色的能力,但最可贵的是无私的奉献、忘我的付出。新时代干事的舞台虽然广阔,但如果囿于计较“自我”的进退和得失,前进的路只会越走越窄。青年干部应把群众冷暖和党的事业摆心间,跳出“小我”视野、打破“自我”束缚、保持“忘我”状态,践行“无我”理念,把“小我”的水滴融入“大我”的海洋,用青春谱写世间最优美辽阔的诗篇。
行动是最好的宣言,榜样是精神更是力量。共产党人都是接续奋斗的,这个组织总能在为人民谋利益、为民族谋复兴的伟大征途中,涌现一座又一座的精神丰碑。黄文秀的牺牲让人动容悲痛,但也将激励广大青年干部更加坚定勇气、砥砺前行。当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正如火如荼开展,站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新起点,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青年党员需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投入到经济发展、改革攻坚的各项事业,以榜样精神为指引,不断校准自己行动的坐标和方向,以青春无悔的激情和能力焕发更有活力、更具冲劲的干事动能,担负起历史赋的使命,让青年干部群体聚是青春激扬的“那团火”,散是走在前列的“满天星”,成为新时代书写芳华的“搏击者”“弄潮儿”。
优秀党员感悟及心得篇2
8.16日的《央视新闻》用长达10分钟的时间,报道了91岁的老党员、离休干部周永开的光辉事迹。他于17岁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四川达县地委副书记、纪委书记。1992年离休,然而他放弃了舒服的城市生活,一头扎进了万源的花萼山中,宣传生态环保理念,带头植树造林,当起了一名公益“守山人”。他的一生都在坚守信仰、笃定前行,纯粹做人、对党忠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他就是一位真正的奋斗无止境的共产党员。
学习周永开对革命的一片赤诚之心,积极传承光荣的红色文化。1995年开始,他发起组织了至少15次“巴山渠水共产主义运动友好学校联谊会”,积极传承和弘扬革命精神和红色文化。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周永开曾与另一名老党员用一个月的时间,手抄《共产党宣言》。他还组织拍摄电视教育专题片《巴山教魂》,组织编纂《热血》系列丛书,成为全市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的读本。在任期间,他经常到机关、学校义务上党课,广泛进行党风廉政建设、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他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党是我一生的追随。”他用一生的实际行动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学习周永开年过花甲初心不改,筑起捍卫生态保护的“绿色长城”。在离休后,周永开老人没有选择舒服的城市退休生活,而是来到了牵挂的一片土地——万源花萼山。他走遍花了萼山自然保护区涉及的11个乡镇30多个行政村51个组,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向每家每户宣传为什么要保护生态环境,让生态保护的理念深入人心,引导群众主动参与到生态保护中去。周永开一直对周边的群众说“以前穷,当地的老百姓就把树砍掉当柴烧,开荒种粮食,生态破坏严重。现在条件好了,我们要把绿色还给大山!”他身体力行去关爱环境,保护动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一名共产党员的担当与使命。在他的带动下,周边的群众都积极主动加入护林行列,而保护山林的自觉行动也逐渐成了村民们的日常习惯。
榜样就是力量,榜样就是我们一代代共产党人前行的不竭动力,我们共产党员要学习周永开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信仰。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共产党员永葆奋斗的最大初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我们共产党员始终扛在肩头的最大责任。我们中国有数不清的像周永开一样的共产党员,他不是特例,但他是千万优秀共产党员的代表,更是9000多万共产党员学习的榜样。让我们紧紧追随榜样,发扬壮大榜样的力量,一传十、十传百,使每一名共产党员都能够成为别人学习的榜样,早日使我们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变为现实,使命得以实现。
优秀党员感悟及心得篇3
近日一个人的名字“火爆了”,他就是青山常在,初心不改,信仰永存的共产党人周永开。他用行动证明了对党的忠诚,他用74年足以让世界旧貌换新颜的时间,将“信仰”与“初心”融化到血液里,不伦是担任纪委书记同腐败作坚决斗争,或是离休后踏遍青山呵护葱茏,他始终遵循着初心的指引、践行着信仰神圣的使命,用行动证明了对党的忠诚。这不仅仅体现了他作为一名纪检干部的风采,更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坚韧毅力。
作为纪检干部要坚定自己的“信仰”,将“信仰”深深的刻在自己的“初心”上,更要时刻将党镌刻在心上,铭记在脑中。用自己的行动在新的历史方位中争做“周永开ii”。
坚定“信仰”争做“周永开ii”。信仰是一种可以通过后天培养让人积极向上的态度,共产党人就是把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信仰,有了坚定信仰,就有了行动的指南,就可以使人从容面对生活中的失败和挫折,坚定地朝着自己的方向前进。如果一个党员干部缺少了“信仰之钙”,就容易在工作和生活中迷惘,甚至气馁。共产党员没有离退休,周永开从17岁宣誓入党直至今日,他依旧孜孜不倦地为党的事业奋斗着,正是有了坚定的“信仰”,使他依然保持革命精神、倾情生态环保、捐资帮困助学、传承红色文化,用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纪委干部作为新时代的“守山人”,必须拥有坚如磐石的信念,才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才会心中有理想,脚下有力量,手上有办法。坚定“信仰”争做“周永开ii”。是纪检干部对待事业的态度,更是行稳致远的“压舱石”。
牢守“初心”争做“周永开ii”。周永开“一个对自己和家人很吝啬,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的“抠门人””,却对购买树苗、捐资助学却很大方,他把自己看得很轻,说愿为树根做“底肥”,把对初心和使命看得无比重要。他用亲身亲为的方式传递着的正能量,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用一生的专注为老百姓、为党、为国家无私的奉献。“初心不改、方得始终”纪检干部只有坚守住那一份“初心”,才可以在错乱的工作中,繁杂的生活中绷紧思想上的防备,才能在前进的行途中不偏轨、不迷航;才能在工作中保持清正廉洁,心中有民,一心为民,才能与我们党的方向保持一致,不损害我们党的形象和在百姓心里的地位。牢守“初心”争做“周永开ii”,是一个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的党员干部应该具备的精神,更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坚定力量。
争做“周永开ii”,将信仰“镌刻”初心,这必会像一剂强心针,为更多在奋进路上的纪检干部注入活力,纪检干部们当学习周永开在“生命不息、奋斗不止”道路上秉持的“信仰”和“初心”,澎湃着心中火焰,燃烧无尽的力量!
优秀党员感悟及心得篇4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表示,黄文秀同志不幸遇难,令人痛惜,向她的家人表示亲切慰问。他强调,黄文秀同志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黄文秀研究生毕业以后,放弃了大城市的工作机会,回到家乡革命老区百色,选择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深夜冒雨奔向受灾群众,面对危险坚定前行,不幸遭遇突如其来的山洪,献出了年仅30岁的宝贵生命。黄文秀曾说:“很多人从农村走了出去就不想再回去了,但总是要有人回来的,我就是要回来的人”,这就是黄文秀的初心。黄文秀还说:“百色是脱贫的主战场,我有什么理由不来呢?我们党是切实为群众谋发展谋幸福的党,我是一名共产党员,这就是我的使命。”牺牲小我,成就大我,黄文秀同志用担当奉献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100年来,正是一代代像黄文秀一样的共产党人始终心系人民、忘我奋斗,我们党才能赢得民心,不断发展壮大。新时期,我们更应该以榜样为镜,向榜样看齐,坚定理想信念,做新时代合格共产党员。
我们要学习黄文秀同志在实际工作中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精神。黄文秀同志在担任第一书记期间,埋头苦干,带领88户418名贫困群众脱贫,全村贫困发生率下降20%以上。黄文秀在入党申请书中写到:“只有把个人的追求融入党的理想之中,理想才会更远大。一个人要活得有意义,生存得有价值,就不能光为自己而活,要用自己的力量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作出贡献。”为了他人,为了国家,黄文秀同志甚至没有时间考虑自己的婚姻大事,她的时间,她的心都放在了百坭村,一心一意为老百姓解决实际困难。她的这种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不怕困难,奋勇直前。黄文秀曾对朋友说:“长征中,战士死都不怕,在扶贫路上,这点困难怎么能限制我前行?”“作为驻村第一书记,不获全胜,绝不收兵!”扶贫之路充满艰辛,但是黄文秀不怕困难,白天走村串户遍访贫困户,分析致贫原因,晚上与“村两委”研究脱贫对策,制定工作方案全力推进,积极为村里谋发展,为百姓谋幸福。黄文秀走了,但她一心为民的精神永远的留在了我们心中。
她坚守初心使命,用生命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对信仰的无比忠诚、无愧于“时代楷模”的称号。她是我们青年的榜样,将激励我们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勇于担当作为。我们要以黄文秀同志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优秀党员感悟及心得篇5
通过参加这次报告会,我从宣讲团对张桂梅先进事迹的宣讲报告中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她平凡而伟大的精神境界,在我们临县华坪居然还有这样一位伟大而平凡的人,这让我的心灵受到了很大的震撼。
张桂梅---“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国十大女杰”,华坪县女子高中的创办者,华坪县孤儿院院长,少年丧失母亲,青年丧父,中年痛失丈夫,两次肿瘤手术,癌细胞转移到肝脏,身患重病却始终坚持上课……这就是我对她最初的了解,或许很多人对张桂梅的了解都只停留在这,或许很多人都不理解,难道她不要命了吗?她究竟为了什么?但是随着宣讲的不断深入,随着心灵一次又一次的震撼。我找到了答案,“她是一名共产党员”她是那些贫困山区孩子求知的“指路牌”更是130多名孤儿的“妈妈”。我为我之前的想法感到羞愧,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张桂梅一直在平凡的岗位,干着不平凡的事,在磨难面前她勇敢的挺直了腰杆,生活的磨难没有击垮她,病魔更没有让她倒下,她担负起了一个伟大母亲的责任。她用赤诚的爱心托起了无数孤儿和困难女子的人生梦想,这一刻我打心眼里敬佩她,她无愧于“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国十大女杰”等一身荣誉。
“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的写照,也是张桂梅的写照,30多年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始终坚守在三尺讲台上,她没有子女,生活节俭,把自己一天的生活费控制在三元以内,而拿出自己绝大部分的工资接济困难学生,给没有学费的学生垫交学费,把母亲般的慈爱全部奉献给学生和孤儿,这些事迹正如他所说的,如果我是小溪,就流向沙漠,去造就一片生命的绿洲。正是因为她的淡泊名利,不求回报,才造就了一片“绿洲"。物质固然重要,可是决定我们生命价值的东西不是物质,而是精神品质,张桂梅老师的崇高精神犹如一棵苍天大树,供人们歌颂,更是我们党员学习的楷模。
优秀党员感悟及心得篇6
近日,中宣部追授原中科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卢永根同志“时代楷模”称号,号召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知识分子向他学习。“时代楷模”节目播出后,在基层广大干部职工中引起强烈反响。
卢永根一生从事稻种种质资源收集、保护与创新利用以及水稻遗传学和细胞生物学等基础性研究工作, 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
他曾协助中国科学院院士丁颖开展中国水稻品种的光温生态研究,丁颖去世后,卢永根主持总结该项工作并参加撰写《中国水稻品种的光温生态》,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在水稻遗传资源、水稻半矮生性、雄性不育性、杂种不育性与亲和性等方面的遗传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他提出水稻“特异亲和基因”的新学术观点以及应用“特异亲和基因”克服籼粳亚种间不育性的设想,被业界认为是对栽培稻杂种不育性和亲和性比较完整和系统的新认识,在理论上有所创新,对水稻育种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榜样是无声的力量。卢先生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我们看在眼里、刻在心里。在工作中,我们不再怕辛苦,不再区分分内分外工作,不再纠结于个人得失,不再看重个人荣誉,不再患得患失,只要是有利于学院发展、有利于学科发展、有利于人才培养的事情,我们总是会想尽办法完成,想尽办法做好。我们不再追求物质享受,而是追求精神的富足;我们遇到困难不再彷徨,而是勇往直前;我们取得成绩,不再飘然自得,而是淡然处之。
安于清贫,是卢院士一生的写照;不忘初心,是卢院士终生的信仰。回望卢永根的奋斗历程,他爱国、爱校、爱民,坚定地继承和发扬了“丁颖精神”,一心追求和实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科学家的崇高境界和远大理想。他早已把科教工作当作毕生的事业,倾注了全部热情和心血,勇攀高峰而不慕虚名。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们要学习他始终把自己的命运同国家的需要联系在一起,学习他始终不忘初心,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