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是我对书籍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的思考和评价,读后感是读者与书籍之间的心灵共鸣和对话,以下是久久美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恰同学少年》读后感通用8篇,供大家参考。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篇1
故事讲的是毛泽东在长沙第一师范读书的时候的故事。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不过其实也没什么,不就是和老师吵吵架,叛逆几下,和同学讨论讨论世界,玩几下,其实大家年轻的时候都做过,至少我哑行者做过,而且叛逆程度、轰动效果,甚至我可以说思想深度也不亚于他小时候,而且俺那时候比他年轻多了。当然也不是贬低泽东同志了,毕竟那时候他也年轻。像你,像我,像他一样年轻,所以也理所当然发生的是一样的故事,像你,像我,像他。当然后来就不一样了,就不再像你,像我,像他。到底什么时候开始不一样,又怎么不一样了,为什么会不一样。那就是我哑行者研究不透的课题了。
也看到了他的家庭,他的亲人,他的爱情。和大家一样,血浓于水的亲情,卿卿我我的'爱情。只是后来,数位为革命牺牲了,妻子、孩子、弟弟、妹妹。说是为了革命,不如说是为了他。因为没有他就不会走上革命的道路,不是他的带动就不会走上革命的道路。为了理想,为了事业,搭上这么多的亲人,搭上这么多的生命,到底值不值得,这也是哑行者我研究不透的课题,我只是感觉革命前的世界没有烂到无可药救,革命后的世界也没有好到盛世太平。
当然现在的人太多说值,至少主流观念是会说值得的,但是未来,怎么说那就不得而知了。但是肯定的是哑行者不会,这个世界还没有这么大的事业、这么大的理想,这么大的追求。在我眼里,中华五千年都没有这么大的东西值得这样的付出。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篇2
?恰同学少年》并不是一本过分深奥的书,但想要读懂他却不是易事。因为他包含着一个伟人的平凡生活,阐释着少年毛泽东的精神、思想和最本真的生活。
记得修身教师杨昌济看着毛泽东将一本几十万字的厚厚的书用一个星期誊写下的爱才惜才和惊异的眼神,毛泽东爽然一笑,这个青年黝黑的面颊上是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没有丝毫的疲倦与懈怠。当时,这个平凡的镜头深深地触动着我,我能一个星期熬夜抄一本手稿吗?我能为了买一本书连买布鞋的钱财都花费了吗?我能到深夜借着值班室的灯光读伦理学吗?我很难做到。
杨昌济也是一个值得我缅怀、值得我写一写的人物。他西装革履,给我一个资产阶级留学生的印象,其实不然。学贯中西的杨昌济对少年润之喜爱有加,师生二人都名垂青史。还记得杨昌济在肃穆的清晨在家小院里,天气煞冷,用一桶清凉彻骨的冰水浇灌置身!晨诵时发人深省的精彩语句至今在耳畔回响!他谆谆教诲毛泽东到深夜还不知疲倦!我读懂了一个真正的学者要具备的四个词:坚忍,胸怀,勤奋,平静。想象这样一幅画面,心中不禁也慷慨激昂起来:
一个身穿湖南一师整洁校服的少年润之,在校园里操场上,朗诵《少年中国说》,其声生机勃勃,如一股凉爽的清风,刮过一师校园。随润之而来的萧子升、蔡和森、萧三、张昆弟学生越聚越多,声音越叫越响。莘莘学子一个个睁开迷蒙的双眼,与毛泽东闪烁着光芒的双眸相对视,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直至最后,全操场挤满了学生,都心怀大志,豪情万丈,气宇轩昂地大喊:“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毛泽东少年时代,就已经显现出来将来战争事业的雏形,仅仅手无寸铁的一师二百名学生军,就击溃了装备齐全的三千溃军!这需要的是胆识,谋略,上演了一出石破天惊的现代空城计。不愧为孔昭绶在一师校志所言“毛泽东通身是胆”。新民学会,公开征友,发表文章,勤于读书——我们似乎认为,毛泽东是一个天才。
他,并不是天才。
他的身上,有一种品质,一种精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看出他的气质的体现。任何时候,他都像一团熊熊燃烧的冲天大火,不会只想不做,不会一纸空文,任何时候都活力四射,都感染他人,致使成为改造中国的不可忽视的力量。
同时,我们又将眼光投向了蔡和森,中正平和,含蓄内敛,不露锋芒。恰似宁静的水,看似没有波澜,其实心中早已胸有大志,万里宏图脚踏实地的走过,不会好高骛远。二者,一是天才,一是睿智,不可缺少。恰同学少年读后感怀念崇高,但生活中不永远是伟人,伟人亦为凡人。我们缺少的是伟人的一股精神与劲头,而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伟人成功的过程和生活的平常事,而不是成功之后的辉煌,不是吗?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篇3
这几周,我一直在看《恰同学少年》这本书,里面的章节有趣而生动,又常给予我启示。每当我细细品读时,内心总会受到震撼!
尤其是书中的第九章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提到有一次,毛泽东无意间看到萧三床上有本《读史方舆纪要》,这可是名书啊!毛泽东情绪激动起来,两眼也直发光。他向萧三借这本书看,但萧三却摇了摇头,说:“这可是我哥哥的书,他花了好几块大洋才买到的。再说我们每次借给你书,还回来的时候都已经破得不成样子了,里面的批注比正文还多,这让我哥哥看你的批注还是正文呢?”最后在毛泽东委婉地恳求下,终于,萧三吃了豆腐软了心,把书借给了他。但是由于习惯,毛泽东一不留神又在这本书上写了满满当当的批注,不留一些空隙。我被毛泽东这种不动笔墨不读书的精神深深地震撼到了,我决心要向他学习。
我平时看书的时候不喜欢做圈划、做批注。但孙老师要求我们看书一定要多做圈划,她说这样能提高我们阅读的质量,还能让我们对句子的理解更加深刻。但我阅读的时候,最多做几十页的圈划,越到后面越懒得提笔,笔迹最终渐渐消失,因为我认为做圈划是一件不仅枯燥,而且费力气的事。但是读了这本书,我觉得我必须改变自己原先错误的想法,读书不应该嫌弃辛苦,害怕麻烦,而且做圈划、批注养成习惯后,就会成为阅读时的乐趣,带领你进入更深层的世界,还能够帮助我们学好语文。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习毛泽东不动笔墨不读书的精神,当我们读每一本好书的时候,记得多圈划,多批注,多思考,多做笔记,这样才能让我们更深入、透彻地读好一本书!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篇4
早晨的阳光透过窗户,把我的房间照得亮堂堂的,我捧着《恰同学少年》,津津有味地欣赏着故事情节,我发现整个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充满着浓浓的爱国情怀,洋溢着青春的活力,令人爱不释手。
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杨开慧、陶斯咏,这些熟悉又陌生的名字,像一颗颗闪亮的星星,一下子把我带回了那个外强内弱、民不聊生、外忧内患、硝烟四起的那个时代,刀光剑影、血雨腥风的气息迎面而来。故事中最令我心潮澎湃的就是第二十九章“男儿蔚为万夫雄”。主要内容是在1917年11月18日,北洋军阀湖南督军傅良佐,在护法战争中被护法军程潜部(湘军)击溃后大闹猴子石,正当全城老百姓都落荒而逃的时候,第一师范的学生在困境中,受到毛泽东同志的鼓舞,穿上了学生军装奋勇崛起,而他们在毛泽东的带领下,面对如狼似虎的敌军,临危不惧。用出众的智慧和过人的勇敢,战胜了真枪实弹的敌人。
在毛泽东的身上,我看到了知识的力量,因为毛泽东从小发奋读书,所以他才能学以致用,面对那黑洞洞的枪管,不用一刀一枪,用自己的智慧把敌人吓得四肢发软,缴枪投降。不止如此,在未来的历史里,他更是用自己的智慧,带领全中国人民,走出黑暗,走上了一条属于中国人民的大道,解放中国,从此让全国人民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
在我们民族的历史里,像毛泽东一样用知识击退敌人的人有很多,比如春秋战国时代的墨子,鲁班为楚王做攻城器准备攻打宋,墨子听了来到楚国劝谏。墨子用腰带等物品和鲁班进行了一场模拟战,鲁班制造的攻城器,都被墨子巧妙打败。然后鲁班劝楚王杀了墨子,可以破宋,而墨子说自己事先将守城的方法告诉弟子,并去守卫宋国,所以楚王不得不放弃攻打宋国的念头。
知识就是力量,如果你要成为一个聪明的人,那就要好好的读书,让知识把你变得更强大!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篇5
男儿蔚为万夫雄
邓王瑷
当我合上《恰同学少年》,心里真的依依不舍,舍不得蔡和森、毛泽东、杨开慧等人。
?恰同学少年》讲的是毛泽东、蔡和森等青年,在第一师范读书的故事。这本红色励志小说,充分展示了当时青年的奋斗之姿,令人看了拍手称赞。
在书中,我读到了毛泽东尊敬、爱戴师长的好品质。毛泽东的脾气很倔,绝不轻易向人低头。但在一次国文课上,他顶撞了国文老师袁老师。但跟头小水牛是一样的他,绝不肯和老师道歉。不过,经过杨昌济的开导之后,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还是拉下了面子去向袁老师道了歉,还在袁宅门口站了一夜。光这一点,我就十分佩服他。
在书中,我读到了毛泽东的胆大心细、聪明智慧,以及面对敌人时的有勇有谋、镇定从容、临危不惧的特点。一次,在长沙城来了一群溃兵,几乎所有人都在逃难,毛泽东却带着一师范的学生们前往猴子石。最后,毛泽东通过自己的冷静以及郭亮、萧子升、蔡和森等人的配合,成功击败了溃兵,缴纳了几千条枪。毛泽东在这里,真的是通身是胆!
在书中,我读到了毛泽东的一身正义感。在“五·七明耻大会”时,毛泽东等同学十分坚决地挡在了孔昭绶的前面……还有在“逆书大案”中,他因为不想拥护袁世凯,便偷偷将《洪宪大皇帝圣谕》换成了梁启超等先生《论时局的主张》,被发现后,他又义无反顾地把书堆到了自己床上,不想连累他人。看着看着,脑中想象出一幅画面:毛泽东把“逆书”不停地往自己的床上堆,任他人来阻止,也不管不顾地继续堆。他身上,散发出义无反顾的光芒,他眼里透出视死如归的英勇。
书中,还塑造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沉稳平静的蔡和森,富有正义的罗学瓒、张昆弟等人,“花木兰”斯咏、开慧等女生,方维夏、袁吉六等优秀教师的形象……总之,书里有血有肉的人太多了!
真是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篇6
毛泽东小时候,家里很穷。但因为毛泽东小时候热爱学习,父母挣钱供他去了许多学校最后,他去了一个长沙较好的地方,一师学校因为一师学校不需要交费用。毛泽东在一师学校里结交了许多好伙伴。他在学校里很有主张,在晚上,等上课上学完他又办了一个读书会,参加读书会的人,来自不同的地方,有中南学院的女同学,有打工的工人,有毛泽东的几个好朋友;在下雨天,也不顺雨的猛烈,在室外锻炼身体。在炎热的夏天,在操场上,指挥其它同学们军训,最惊于的是,就是合同学一起把新来的张一校长,出了一师。但毛泽东的成绩,一向令同学佩服,当然七让我们敬佩不已,在,一次一师的全校投寻毛泽东,他赢得了全校第一的'荣誉。
我非常作服这本书中的主人公毛泽东。因为他常常很自信,做事有主张,不会因为一点小事与别人斤斤计较;他非常勇敢,孝敬父母,他的体育成绩也很好…
当然,每个人不会十全十美,毛泽东也一样,他的音乐、美术不是很好。只要努力,都会成长。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篇7
读了《恰同学少年》这本书后,我非常敬佩毛泽东读书的专注。毛泽东有个毛病:性子太浮,做什么事情,旁边稍微一吵,就容易分心。英语成绩也不太好。所以他专门选了最吵、最闹、人最多的南门口的街道上,坐在大树下,捧着英语课本,一动不动地大声朗读着。读得非常专注,旁若无人。
毛泽东知识已经那么渊博了,作文在第一师范都是第一名的,可他还要改正自己的缺点,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毛泽东做事情专心致志、努力做到更好的精神让我敬佩。正是因为毛泽东这几点做得非常好,再加上他刻苦读书,才成为了主席,换作我的话,旁边稍微一吵,我立刻就被吸引过去了。
有一次放学后我在家里做作业,突然,窗外传来了激烈的打骂声,我以为这种声音一会儿就没了,但是它不仅没有停止反而更激烈了,还伴随着哭闹声。我怀着好奇心迫不及待地放下手中的笔,跑到窗前向楼下望去,看着看着,我想起还有很多作业没做就走开了,可是心里总想着:他们为什么要打架?那个环卫老爷爷为什么这么狠心要打一个老太婆呢?想着想着,又忍不住去看。他们散了,我才赶快回去做作业,竟然不知不觉半个多时过去了。
不止毛泽东如此,很多名人都是这样的。只有专心致志,不受外界影响,才能有所成就。
居里夫人小的时候,学习非常专心,不管周围怎样吵闹,都分散不了她的注意力。有一次,她在学习,她姐姐和同学在她面前唱歌跳舞、做游戏,她就像没看见一样,在一旁专心地看书。姐姐和同学想试探她一下,她们悄悄地在居里夫人身后搭起几张凳子。只要她一动,凳子就会倒下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居里夫人读完了一本书,凳子仍然竖在那儿。从此,姐姐和同学再也不逗她了,而且像居里夫一样专心读书,认真学习。居里夫人长大以后,成为了伟大的科学家。
我以后一定要像毛泽东那样,做事专心致志,不受外界的影响,才能有所成就。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篇8
每当我看见毛泽东,他总是高高在上,身后的万丈光芒十分耀眼,这让我觉得他遥不可及。但当我看了《恰同学少年》后,却让我觉得近得能触摸到他。觉得他再也不是我眼中那个高高在上的毛泽东了,而是一个在我心里可以让我们领略和学习的毛泽东同学!
意气风发,豪气冲天,一个学生毛泽东。
那是一个爱国思想和白色恐怖并存的岁月,一个民主新文化和封建旧习惯斗争的年代,毛泽东和他的同学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激扬文字。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怎样救国,怎样救民,这一切都在少年毛泽东的脑海里回荡:我现在还找不到,但将来一定会找到!于是,勤奋学习,积极交流,关注国事,直至在学生中演变成了如火如荼的最初的革命实践活动,徒步游湖南、组建学生军、开办工人夜校。,一个个比我们的研究性课题更能提高自己能力的活动都发生了。那,为什么我们自己却不曾尝试过?为什么毛泽东同学行,我们却不行?并不是我们不可以,而是因为我们自身缺乏很多很多的勇气。坚持和青春的热血。毛泽东同学在学生时代已经给我们立了个楷模,相信学习,服务人民,实现自我价值,奋斗的激情也会从我们向远方和未来无限的延展。当成功的你回过头来,看者那条你曾经走过的道路,看者那一滴滴的泪痕和血迹,你耻笑当日那个胸无大志的你。因为当年的你差点被懦弱夺取今天的成功!
喜欢文字,强身健体,一个能诗会武的毛泽东。
是书生还是武将,还是两者具备?少年毛泽东博览群书,才气过人。虽不是稳重的乖学生,却是众人眼中不可多得的人才。同时,毛泽东为了磨练意志,每天都做冷水浴,野外露宿,还喜欢长途步行。游泳更是他经常进行的活动方式,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是当时他在江河中搏击的写照。他认为日本人之所以称我们为东亚病夫,那是因为我们中国人的身体的确很差。为了粉碎这个可恶东亚病夫称号,毛泽东同学在学校自发性组织起学生志愿军。因为他相信: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再放眼到当今社会,身体羸弱者比比皆是,虽然现在的学校都已经把体育列入中考范围,并要求学生每天跑1500米,但又有多少同学重视过体育锻炼,又有多少同学考试不及格?同学们,健康才是一个人。一个国家的最基本。正如《少年中国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少年为一国之希望,身健方能气雄!
一心教书,却成了革命烈士,一个领袖毛泽东。
毛泽东认为少年为一国之本,所以一心希望投身于教育事业中,培养祖国的花朵,破旧立新。但从男儿蔚为万夫雄这节中就已经看出毛泽东必将成为非凡大器。所以,当革命在呼唤他时,当人民需要他时,毛泽东义无返顾的站了出来,为革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力量。最终他与人民一起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再看看现在,不少人不看好劳动委员这一职务。也不会有多少人希望去担当这一职务。因为他们认为这是吃苦不讨好的职务。可我却认为这是光荣的职务,只要你融入在班集体中,融入这份工作中,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才能找到属于自己内心的快乐!即使你仍然默默无闻,但你却早已获得了最大的成功。而这份成功就叫做----奉献。
恰同学少年,我们拥有的是一段才刚刚拉开序幕的热血青春,也是最摇摆不定之时。时间流转至今,我们所面临的社会更加纷杂,诱惑更加繁多,然而所拥有的机会也是不少。该如何选择自己的志向?是停留在自己的小小世界里幻想浪漫和安定,还是修身储能,博采众长,为整个世界做出贡献?
上一辈革命烈士恰与我们同为学生,同为少年。而我们也将与国家一同进步,一同成功,令下一辈的少年与我们恰同学少年!
明媚的阳光从窗口射了进来,照在书上,也照在我身上。伴着周围迷人的花香,我在书海中畅游,向书中的主人公缓缓走去,从模糊到清晰,我离他越来越近,对他也越来越了解。他就是毛泽东。
毛泽东青年时,以作文第一名的好成绩考进了长沙第一师范学校,得到了好几位老师的赏识。毛泽东在语文等方面名列前茅,总是考第一名。可是数学、英语、理化这一块成绩可就不理想,分数往往不及格,所以毛泽东又是个严重偏科的学生。另外,他的脾气很犟,事事都不服输。
我合上了书,咽了口唾沫,仿佛回味着什么,然后低下头陷入了沉思。毛泽东很喜欢看书,孔校长看到毛泽东的布鞋已不堪入目,便给他一块大洋,让他去买鞋。结果,他去买了一本书,津津有味地看着。看到这样的毛泽东,我不禁心生佩服。毛泽东很喜欢不动笔墨不读书,一本书上,他必然要把所有空白部分全都填满,才算读完了这本书。分不清哪些是书上的字,哪些是毛泽东写的字。结果大家都不愿意把书借给他了。看到这样的毛泽东,我又瞧了瞧眼前这几本雪白的课外书,我无地自容。毛泽东很喜欢不懂就问,如果遇到了不认识的'字或者没见过的词语,一定会圈下来,然后在图书馆大量查阅,如果还不知道就会请教老师,不管怎样,一定要刨根问底,才肯善罢甘休。看到这样的毛泽东,我内心无比惭愧。
毛泽东的每一个优点都值得我们学习,我也要像他一样好学。像他一样喜欢读书,像他一样在书上做批注,像他一样圈点勾画,像他一样不懂就问,像他一样刨根问底。
好学,方能学好!
在看《恰同学少年》的时候,我不禁感叹:"毛泽东,是怎样从一个普通少年,成长为一代伟人的呢?"
首先,不得不承认的一点是,毛泽东有个性。他是个有自己独特想法和观点的人,而且,他似乎与生俱来就有不同于常人的特质——勇敢、无畏,还有超强的领导力。最重要的是,他有颗经受过血肉刀光,经历过刻骨铭心教训,而不放弃的初心,拥有远大抱负和理想!当大家还迷茫、彷徨,为个人命运担忧,对新社会充满怀疑时,唯有这些少年,已经奋勇上前了。
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角色,非毛泽东的恩师杨昌济先生莫属。他的每一个决定,每一句言词,我都佩服得五体投地。为什么呢?我认为,杨老师有一双"伯乐"的眼睛。只有他才看到了稀世人才。"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要是没有杨先生,哪来出类拔萃的毛泽东呢?杨昌济先生还很低调,他从不炫耀金钱,卖弄才能,也不贪官。他一直在旁边默默地帮助着青年毛泽东。我们不也一样?一个人的成长和成功的背后,有多少老师与父母的心血与付出。毛泽东当然是幸运的,但是世上"伯乐"不多,主要还是要靠我们自己。假如你是一颗金子,就需要发出金子的光芒,而不是只等着被别人发现。
一个人的成功,最重要的便是坚强的毅力,谦虚的态度,和心中坚定的意志与信念。虽然,这本书中的主角毛泽东,已给予了我们一个比较安宁的社会,但这不也正好在敲响警钟吗:不要再那样的迷茫!现在,已没有多少人,再会想起汤芗铭,更没有人在游戏打得正起劲时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沉浸娱乐,其实这正是迷茫的一代。
假如连我们新一代少年都沉沦了,还有谁去撑起祖国的未来?还有谁去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振兴祖国,改变世界!
?恰同学少年》,这本书的题目出自毛泽东写《沁园春·长沙》一诗中,毛泽东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回想起和同学一起在长沙度过的时光。而这本书的内容,主要写的正是毛泽东等青年,在湖南第一师范五年半年半的学习生活。
在这本书的众多人物之中,我最欣赏的是毛泽东。毛泽东非常爱读书,有一次毛泽东的草鞋破了,杨昌济老师给了他一个铜板,叫他买双新鞋,毛泽东路过书店,看到了《西洋伦理学史论》的广告,就买了一本。毛泽东知错就改,有一次他在作文课上,顶撞了袁老师,虽然犯下了严重错误,但是在他知错后,就立马赶到了袁老师家里,袁门立雨,向袁老师认错。毛泽东虽然有一些科目不好啊,但是他很努力。毛泽东,浑身是胆,在溃兵湘军准备进长沙城抢东西的时候,带领200来名学生,把敌人吓住,面对敌人的要求,勇敢的前往敌营,在计划被敌人揭露的时候,虽然出了一身冷汗,但是面无惧色,最后敌人还是缴枪了。
毛泽东如此爱看书,虽然我也很爱看书,但是如何给我一块钱,我路过书店,未必会选择买一本书。毛泽东虽然顶撞老师,一开始还不肯认错,但是,在他知道错后,以袁门立雨,向袁老师认错,我们一般人恐怕都做不到。毛泽东虽然英语不好,但是他很努力,没有灰心,而我有些地方做不好就烦躁,我应该向他学习。毛泽东的这些优点,是他成为著名军事革命家到著名领袖的关键。
?恰同学少年》这本书,让我了解到了著名人物少年时代经历,也让我认识了民国初期的混乱的局面,令我受益匪浅!
今日之中华,全在我少年。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