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的写作过程可以培养我们对电影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思维,通过观后感,我们能够更清晰地认识电影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以下是久久美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记者的故事观后感5篇,供大家参考。
记者的故事观后感篇1
今天和孩子一起观看了《好记者讲好故事》这个节目。这个节目很感人也非常激励人心,是一个不错的节目!使我和孩子都受到了不小的启发和鼓舞,增强了为社会增加正能量的强烈使命感。
在观看的过程中,孩子看的很认真,也很认真的去听去理解。每个小故事都那么投入。偶尔的会问一些不太理解的问题和词语。伴随故事的情节或是感动或是开心或是兴奋鼓舞。
看完这个节目,里面每个故事人物都是那么经典,感受着那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我们从中受到了不小的教育和启发,在她的成长中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我也有不少收获。付出得到收获,努力获得成功。作为家长的使命和责任就是:“用爱心去观察感受孩子,去爱护和关心孩子。”但并不是所谓的溺爱,而是用心去引导孩子,做到心灵的共鸣。作做为家长应该去提示、鼓励,去保护孩子。来培养孩子的和平无私的大爱精神,做个明白人,这也是做家长的本份。
在孩子学习的这个阶段,不单单是老师一个人的责任,更需要家长的配合和支持理解。作为老师要有积极、乐观、不妥协的精神。让孩子在这个信息化飞速的时代,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在她的人生漫漫长征路上茁壮成长,从而学到更多的东西。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栋梁之才!
记者的故事观后感篇2
我是一位90年代的毕业生,放弃了分配招工的正式工作,应聘到《霍邱报》社。不知不觉中在这个职业上一干就是17年。17年来,我从一个不知怎么写导语的新人成长为一名报社记者,这其中有领导的关怀与指导,同事的帮助,家人的支持,而重要是我对新闻工作的执着……
酸甜苦辣不言欲。九八年农历二月初二是我新婚时间,翻翻日历正好是双休时间,我想那天如果单位不加班,可以不要请假。家人都说有婚假时间的啊?我却说报社是刚成立的新单位,事情多,人手少,不要假日可以。报社工作不分昼夜,每天工作10几个小时是常有的事,腰酸背疼时就跪在地上继续操作电脑,制作报样。身怀六甲时,常常累到宝宝踢我时,方知喝上一口水,在做月子没满月就主动上了班。
新闻工作好比军事化,必须保持箭在弦上、一触即发的精神状态。2009年采访的一天,接到的任务是大别山民歌剧《朱元璋在临水》采风团一行半小时后到达目的地,从霍邱出发的记者须立即赶到,采访的车速似腾飞的野马,一路上将迎窗的麻雀击中,还搭上了一只过路的狗,在采写此稿时我非常激动,心中感叹着此条新闻稿乃是两条生命的产物。2012年4月中旬,“感受大别山水·聚焦五色六安”百家媒体老区行赴霍邱采风,我在做好自己采访任务的同时,还为100余名同行老师们服务和解说工作,100余名记者老师平日是地面采访报道,哪里去过地下负300—400余米的矿下采访,个个兴致勃发,井下打炮的振声也吓不倒这些铁嘴铜牙们,此时,我不断地提醒同行们井下的机关要道,安全第一。2013年县内“两会”专题报道,我在出报前工作到深夜临晨,第二天又不误时地分发报纸和现场采访,采访安排的工作餐没顾上吃一口,为的是新闻要“新”!几年来,在省市县报纸、网络等媒体发稿近1000余篇。
“勤能补拙”是我人生信条。自工作以来我努力做到腿勤、口勤、手勤、脑勤,多年工作经验,我觉得新闻工作能充分调动感觉器官,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随时随地留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去发现与发掘,去换位思考,去用心感受,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然后再经分析思考,提炼主题,选择角度,谋篇布局,趁热打铁,一气呵成。这一整套工程程序,靠的就是“勤”!为工作,我自认为不是位称职的母亲和妻子。因新闻工作的特殊,与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少之又少。2013年10月18日,先生高血压突发,生活不能自理。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我也不误时地处理好手中工作。
宁做一颗螺丝钉,哪里需要哪里拧。为新闻奔走,我无怨无悔!
记者的故事观后感篇3
“听了他们的故事热血沸腾,我会坚守在记者岗位,讲好中国好故事、传播好中国好声音。”今天下午,由中宣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广电总局、中国记协组织开展的第六届“好记者讲好故事”巡讲活动以网络直播形式“全国开讲”。成都市、各区(市)县委宣传部,市级新闻单位和市新闻工作者协会工作人员,成都大学新闻学院等分别组织观看,借此开阔视野,开拓思路,学习发扬媒体精神。
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在内的全国15家媒体的15名记者在线直播,结合自身采编工作,以真实的笔触、生动的文字、朴实的语言、美好的镜头,将一个个好故事娓娓道来。故事里,从家国情怀到脱贫攻坚,从“一带一路”到人间真情,从大国制造到大爱无疆。抒写着人民心声,见证着时代进步,传播着中国声音,树立和传播了新时代新闻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好记者讲好故事”是中宣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广电总局、中国记协共同主办的活动,从2014年开始,已连续举办6届。这个活动已成为传播中国声音、引导社会舆论、树立记者形象、推动队伍建设的一个创新平台。
“这些故事都很感人。”参会人员向记者表示,“作为同行,他们能把故事挖掘的那么深,我很佩服。目前成都正在建设美丽宜居的公园城市,我应该好好学习这些好记者讲好故事的能力,为成都的发展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记者的故事观后感篇4
历时3年,17名记者,跑53个小区,写61个版面……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大河报《解救“悬空老人”》的故事再次走向全国。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战线不断增强“四力”的重要指示精神,中宣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广电总局、中国记协今年继续举办第六届“好记者讲好故事”巡讲活动。6月23日14:30,巡讲活动将以网络直播形式“全国开讲”。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在内的全国15家媒体的15名记者在线直播,讲述他们在践行“四力”新闻采访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最近3年,大河报记者团队接力聚焦“悬空老人”,持续追踪河南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进程,推动河南省、市、区三级加梯政策的出台。特别是2018年的系列追踪报道,获得中宣部表扬和河南新闻奖一等奖。网络直播现场,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大河报记者杨书贞将代表河南媒体同仁以《解救悬空老人》为题,讲述河南党委政府的民生情怀和媒体的责任担当,再现一批心系民生的新闻人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奔走的姿态和为民的初心。
据了解,记者杨书贞去年10月参加全国第六届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经层层选拔跻身“全国30强”,荣膺“优胜选手”。去年12月,杨书贞作为全国巡讲团成员前往北京、石家庄、太原、商丘、新乡、洛阳等地现场讲述“河南好故事”,传递“大河好声音”。先后走进新华社、北京大学等单位,与宣传文化部门、当地党政机关、高校师生分享《解救“悬空老人”》的故事,展现了新时代河南新闻工作者努力践行“四力”的精神风貌,展示了河南新闻战线取得的丰硕成果。
记者的故事观后感篇5
我是一名刚刚参加工作还不到一年的大学生,我叫晏__,现就职于__电视台,我演讲的题目是《新人、新岗、遇新事儿》
事情还要从20__年说起。打小在城市里长大的我,特别爱干净,还在学校的时候,我就有一个愿望,以后参加工作了,别的不说,工作环境一定要好。到了台里之后,有独立的办公桌,有自己的电脑,屋子里还有空调,更难能可贵的是,台里的领导、同事都对我这个新人倍加关照。软硬环境都这么好,夫复何求呀!于是,我就在这安逸舒适的环境里每天录稿、出镜,偶尔出去采访,顺便跟着记者溜达溜达,看看广袤富饶的盘锦大地,这小生活,多好!
滋润自在的小日子就这么一直过着,一直到了20__年的11月29号,这天和往常一样,穿戴整齐的我早早的来到了单位。刚进屋,台里的一位记者跟我说:“走啊镜涛,跟我出去采访呀?”我心里一想又能出去溜达了,就说:“走着”。帮忙拿着机器就上了采访车,跟着老记者下乡去了。忙活了一上午,中午刚吃完饭,略带困意的我,问道:“郑哥,咱下午去哪呀?”“养鸭场”郑哥答道。
一听养鸭场,大家猜我怎么想,当时我就想,这一定是一个既有麻辣鸭脖,又有麻辣鸭舌,还有麻辣鸭肠的地方······想到这儿,困意全消,向往之情涌上心头。
但我还是佯装淡定的回答道:“哦,咱啥时候去呀?”郑哥说:“时间紧,现在就去。”我心中暗喜:“鸭脖,我来了。”
可当车拐个弯进了养鸭场之后,我当时就傻眼了,心马上就凉了半截儿。鸭脖、鸭肠、鸭舌一样都不少,可···可都在那一只只活鸭子身体里装着呢。当时正好有辆货车在装鸭子,看装鸭子的工人娴熟的“一手掐俩脖”,四只鸭子就被扔上了车。伴随着冬天的大北风,漫天的鸭毛,就跟那下雪似的,不过丝毫没有漫天飘雪的浪漫,只有随风飘散的阵阵恶臭。此时此刻的我,一边哀叹鸭子命运的悲惨,一边意识到自己是如此的天真。可来都来了,怎么办?祈祷赶快完事吧。
忽然,郑哥喊道:“镜涛啊,跟我进棚里来”我心中暗想,终于不用忍受鸭毛满天飞了,二话没说,拿着三脚架就跟进去了·····
这个时候的我已经来不及鄙视自己的无知了,走进鸭架的一刹那,一股股热气裹挟着一种难以形容的臭,扑面而来,中午刚吃过的美味开始一个劲儿的往上反,我尽量在和自己的胃抗争。由于室内外温差大,眼镜上了霜,鼻子和嘴还都不敢出气,我只能呆呆傻傻的站在门口。
这个时候,郑哥再次叫醒了我:“镜涛啊,你往里走走,抓只鸭子和那大哥一块看看,咱拍个画面。”
我愣了一会神儿了,养鸭场的大哥似乎看出了我的犹豫和顾忌,就主动抓了一只鸭子,见此情形,为了完成采访任务我强忍着恶心,凑了过去。拍完这组画面之后,一直忙碌着的郑哥似乎看出了我的不适,说道:“镜涛啊,你出去等我吧”当时我恨不得借俩腿跑出来,在瑟瑟的北风中,也顾不得漫天鸭毛,大口大口的呼吸着还算新鲜的空气。
缓过来的我,透着门缝看郑哥,他一手扛着机器,一手拎着三脚架,一样没有防护措施,从脸上的表情可以看出来,他也难以忍受,但他还是尽心尽力的认真拍完每一个画面。再看鸭架旁的饲养员,他们似乎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环境。
记得在学校期末考试答题的时候,有一道题恰好是关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当时我曾经写下了这样一句话,“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人,首先应该成为一个人,一个能沉下身子,贴近群众的人。”此刻我才明白,那些整日与鸭子相伴,对我所谓的恶臭习以为常的人,不正是我们的群众吗?而我今天的所作所为,却违背了当初卷纸上我写下的话。想到这里,我再次走了进去,第一次在恶臭中开口说话:郑哥,我帮你拿三脚架······
虽然时间过去很久了,但这却是我从参加工作到现在印象最深的一次采访。那天采访结束后回到单位,照着镜子择下头发上的鸭毛,闻着羽绒服上散发着淡淡的臭味,我并没有抱怨,我为自己感到高兴,我战胜了自己,挺了过来。并且我又有了一个新的愿望,我要做一个贴近群众的人,贴近生活的人,要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指引下做一名优秀的新闻人!
谢谢大家!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