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美篇网 >心得体会

河南思政专题课2024观后感6篇

通过观后感,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电影中的人物性格和情感变化,通过写观后感,我能够更好地理解电影中的人物和情节发展,下面是久久美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河南思政专题课2024观后感6篇,感谢您的参阅。

河南思政专题课2024观后感6篇

河南思政专题课2024观后感篇1

震撼心人——走进红旗渠纪念馆,一幅幅黑白历史照片、一座座栩栩如生的雕塑直击我的视觉,真实感迎面扑来,仿佛身临其境,让我零距离感受到“人工天河”的宏伟浩大,对创造“世界第八大奇迹”的林州人民不畏艰难、敢较天地的伟大气魄而肃然起敬。在三年自然灾害生死攸关向威迫的形势下,在已故原林县县委书记杨贵的带领下,浩浩荡荡的建渠大军开赴太行山里、漳水河畔,从此揭开了红旗渠工程的序幕。勤劳勇敢的人民苦战10个春秋,仅仅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太行山峭壁之上的青年洞,此处为红旗渠建设最艰巨的地段,在这坚硬的崖壁上用尽全力也只能凿出一个小洞,更何况是凿通一条高5米、宽6.2米的渠道,这是何等的意志与精神!

历久弥新——红旗渠精神专题讲座、《红旗渠》纪实片和话剧生动再现了林州上下艰难修建红旗渠的艰苦岁月,详细描述了工程背后的艰辛历程和感人至深的故事,深刻阐释了红旗渠精神及其时代价值。让我更深切领会到“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红旗渠精神的字字凝重,这是林州人民的智慧和勇气、鲜血和汗水的汇集,是一面永不褪色的伟大精神旗帜,历久弥新。在学习期间,我们考察组先后深入林州市姚村镇史家河村、黄华镇庙黄村考察学习村级党组织建设管理和乡村旅游产业、村集体经济发展等方面工作的先进经验;实地参观了林州重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林州凤宝管业有限公司、林州市汽配产业园、林州光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逐步形成以高端装备制造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双高”产业集群,林州人民与时俱进,发展现代产业,令人影响深刻。

深受启发——通过几天的实地考察学习,我感触颇多、深受启发,今天的红旗渠,已不是单纯的一项水利工程,它已成为民族精神的象征,红旗渠精神谱写了林州人民“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创业三部曲;在红旗渠修建过程中形成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与伟大的“延安精神”和“刘志丹革命精神”一脉相承,既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勤劳坚韧的优良传统,又体现了当代中国人的理想信念和不懈追求。

作为扶贫部门的负责人,结合全县当前的脱贫攻坚工作,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借鉴红旗渠精神。

第一、当前的脱贫攻坚工作工作已到关键时期,基础设施的这块工作取得了较好基础,但产业扶贫这块工作任务仍十分艰巨,产业发展促进脱贫这很关键,这需要很多措施和办法,因此可发扬红旗渠精神,以敢于想、敢于创、敢于干、敢于战胜困难的精神,寻找产业脱贫的路子,大家多出好点子,多出好主意,拿出金点子用在产业扶贫上,用在产业脱贫上。

第二、当前投入在扶贫工作力量仍然是不够的,这也是扶贫工作当前存在的一大困难。红旗渠的修建就是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参与,十万大军齐上阵,这使得红旗渠在困难在重重的情况下,有强力的力量推动,我们也可以借鉴红旗渠的做法,动员社会各界参与其中,形成浩大扶贫工作大军,参与脱贫攻坚工作,想必会有很好的社会效果。

第三、扶贫工作推进的另一个关键,那就是敢于担当,就红旗渠的修建,功臣之人杨贵,时任县委书记,为修建红旗渠历尽千难万险,永不放弃,在推进工作过程中,不管遇上什么困难,他会挺身而出,克服一切困难,解决一切问题,杨贵书记敢说敢为、敢干敢当的精神也是当今脱贫攻坚工作所需的,全县各级党员干部一定要树立特别顾大局、特别敢担当、特别重协作、特别能吃苦、特别讲奉献的脱贫攻坚精神。

总之,红旗渠精神在今天看来,仍然是一面旗帜,我们党需要她,脱贫攻坚这项伟大工程也需要她。

河南思政专题课2024观后感篇2

8月17日,部里组织观看了《红旗渠专题培训班汇报》,虽说未能亲身实地去感受红旗渠的宏伟壮观,但通过观看专题片仍然被修筑红旗渠的壮举所感动和震撼。无论是林县人民当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战天斗地的勇敢精神,还是谷文昌等同志心系群众、廉洁为政、勇挑重担、敢于担当的楷模形象,以及不畏艰难,一线为民的扁担精神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受益良多,深受感动,对发扬红旗渠精神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一、坚定理想信念。

勤劳勇敢的30万林州人民,苦战10个春秋,仅仅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就修成了这全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更是被称为第八大奇迹。这是林县人民在县委书记杨贵的带领下坚定信念不动摇的体现,学习红旗渠精神就要坚定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努力奋斗的理想信念。把握好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服从和服务于党的性质和宗旨。服从和服务于为人民的事业,进一步提高党性觉悟,增强四种意识,任何时候都不为风险所惧,不被干扰所惑。

二、强化服务意识。

红旗渠的建设实践说明,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执政为民、服务于民,才能真正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使正确的决策变成现实。今天,我们正处在“两个一百年”的交汇期,处在决战决胜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处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更应该要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认真履行好自己的责任,把抓党建工作与服务结合在一起,在日常工作中体现服务理念、展现服务热情、做出服务效果。始终坚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并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三、发扬创新精神。

林县历史以来就严重干旱缺水,正是当时时任县委书记杨贵勇于创新,敢打敢拍,力排众议,做出了要重新安排林县山河的壮举,绵延1500多公里的红旗渠才得以建成,彻底改变了林县人世世代代贫穷缺水的命运,也在这伟大的人造奇迹中孕育产生了红旗渠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奋发进取,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作为新时代共产党员,要靠我们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医梦。更要求我在以后的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不墨守成规,积极进取,主动作为,热情服务,为庆安实现跻身全省综合实力强县目标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7月24日,内科系统党总支党员在魏书记的带领下来到了河南林州市参观了红旗渠那段震撼人心的历史,每个党员都被那种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所感动。

“红旗渠”宛如一条玉带,蜿蜒曲折,流淌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之中,浮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段刻骨铭心的历史见证。“光岭秃山头,水缺贵如油。豪门逼租债,穷人日夜愁。”

水是生命之源,而林州境内山多水少,居民苦极,土薄石厚,凿井无泉。每逢干旱,居民悬釜待水,有取水十余里外者。老弱妇幼抱瓮提罐,远道取水,人畜疲极。林县的史册中记录着漫长的岁月因干旱缺水而留给人们的灾难与贫穷。旧中国的林县人民面对干旱缺水的生存压力是何等之大。在新中国成立不久的1960年2月,林县人民在县委书记杨贵的带领下,历时数年,在太行山中用鲜血、汗水和生命修建了号称中国水长城的水利工程——红旗渠!壮志撼山岳,胆略泣鬼神!天造山,人造渠,人工天河红旗渠。

林县人民在艰苦的岁月里为了求生存引漳入林,跨越两省的崇山峻岭,利用有限的生产力改造大自然,重塑山河,这一伟大壮举,要何等的勇气和胆识,真正体现了共产党心系百姓,全心全意地为人民谋福利。带领林县人民战天斗地,同恶劣的自然环境做斗争。一群最朴实的人,用最简单的工具创造出了世界奇迹。林州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深深震撼了我们,打动了我们,鼓舞了我们,心灵倍受触动、情操倍受陶冶、斗志倍受鼓舞、精神得到进一步升华。

作为一名普通共产党员,我们将发扬红旗渠精神,踏实工作,用信念和实干精神投入到争先创优活动中,为医院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河南思政专题课2024观后感篇3

金秋十月,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在集团的组织下“走进红旗渠,接受再教育”。我们一行来到林州,参观游览了红旗渠展览馆。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个个沙盘模型,一件件简陋的工具,一身身破旧的棉衣,勤劳勇敢的十万林州人民,苦战十个春秋,一锤、一铲,用两只手生生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这全长1500公里被称为“人工天河”的红旗渠。林州人民用勤劳的双手结束了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用“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用拼搏向上的激情建设了今天繁华、富强美好的新林州。

此次参观红旗渠,通过认真的听取讲解员的讲解,使我感受深刻:

一、学习红旗渠精神就是学习林州人“十年修一渠,一渠成奇迹”。在资金短缺,自然条件恶劣,施工设备差,林县人没有被困难吓到,没有向大山屈服,发扬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应该学习那种攻克困难,解决困难的韧劲,应该把这种韧劲溶入到工作和生活中。

二、学习红旗渠精神,就是学习林州人“吃苦精神、无私奉献”。当听到施工民工最困难的时候,每人每天只有6两粮,为了填饱肚子挖野菜充饥,甚至下河捞水草,这种吃苦的精神令人感慨万千。红旗渠的建设者们不计较个人得失,乐于奉献,不畏艰险在红旗渠修建过程中,牺牲人数就达80多人,受伤者不计其数。

三、传承红旗渠精神。在当前社会中人民生活和物质都比较富有,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应该摒弃浮躁,脚踏实地,无私奉献,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与时俱进, 勇于创新,以实际行动不断把“红旗渠”精神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为恒信的发展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河南思政专题课2024观后感篇4

1954年5月年仅26岁的杨贵调任林县担任县委书记,面对林县严重缺水、极度贫穷的现状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决心改变现状,他说:“我们都是共产党员,党的干部,绝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地里旱的不长庄稼,十几万人翻山越岭找水吃无动于衷”。经过深入充分的调查研究,他以超前的思想、过人的魄力做出了引漳入林的决定,带领林县人民在太行绝壁上靠人工凿渠引水,在设备落后、资金紧缺的情况下,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建成1500多公里人工天河红旗渠。人工天河红旗渠工程规模宏大,被称为世界水利第八大奇迹。时任县委书记杨贵作为一名党的领导干部,目光远大、思想超前,从根本上解决了林县人民缺水的困难,这种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敢想敢干、实事求是的精神就是红旗渠精神的根本和灵魂。

红旗渠工程建设中,面对艰巨的任务、落后的设备等重重困难,林县人民不等、不靠、不要,仅靠自己的双手,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没有条件创造条件,苦干巧干拼命干,十多年如一日的坚持,这种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就是红旗渠精神具体表现。红旗渠工程建设中,从领导到群众,他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抱着“人心齐、泰山移”的决心,围绕大局,齐心协力,不计个人得失,倾其全力扑到建设一线,更有80余位同志为红旗渠建设献出了宝贵生命,这种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就是红旗渠精神的有力保障。

河南思政专题课2024观后感篇5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铿锵有力的歌曲传遍四方,浓浓的中华情埋在心田;“最爱说的话,永远是中国话,字正腔圆,落地有声……”豪情万丈的歌曲萦绕耳旁,深深的母语爱散在胸怀。

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孕育了黄皮肤的数亿同胞,我们流着同样的血液,散发着同样的情感,承载着同样的悲欢,肩负着同样的责任。这片土地就是东方的骄傲,是中华儿女的母亲,是永远璀璨的明星!

十五年前,我有幸来到了这片土地,听着叽里咕噜的话语,便被她深深吸引,我开始接触她,从咿咿呀呀的怪音逐渐地发出了“爸爸妈妈”可亲的声音,后来我便开始与她相依相守、形影不离,她就是我的母语—汉语!渐渐地,我知道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后来,我真正的认识了她,熟悉了她!

中华民族是个历史性的民族,曾经有过风雨,曾经有过失败,曾经有过努力,曾经有过成功!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便发明了文字,文字的出世让人类踏向了文明,而那横平竖直、方方正正的便是汉字!语言也是一门艺术,司马迁懂得语言,所以写出了《史记》;屈原懂得语言,所以作出了《离骚》;李白懂得语言,所以成为“诗仙”;杜甫懂得语言,所以才会有“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忧世情怀‘冰心懂得语言,所以才会走向文学的征程……我们懂得语言,所以才会在世界文明之林屹立不倒、熠熠生辉、傲视群雄!

我爱中华,爱她的壮丽河山,爱她的巍巍身躯,爱她的悠悠历史!

我爱母语,爱她的字正腔圆,爱她的横平竖直,爱她的姿态万千!

中国是生我养我的母亲,汉语是我成长的伙伴,他们陪我走过了十五年,还会一直陪我离去。记得对汉语的了解是从小学开始深化,我仍然记得“白毛浮绿水”,依然懂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不曾忘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直到如今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浩荡的中华文明在声声传诵中流传,巍巍中华风采在横竖撇捺中展现,她就像是朝阳熠熠生辉,就如雨露润人心田,就似芳香沁人心脾,恰如那滚滚波浪永不停息!

汉语是一种多么美丽的语言啊!她给予了我们心灵享受,赋予了我们生命活力!

中国是一个多么伟大的国家啊!她带给了我们灵魂震撼,奉献了我们坚强身躯!

爱祖国,爱母语,爱她们的美妙,爱她们的广博,走遍天涯心不改,永远爱我中华、爱我母语!

河南思政专题课2024观后感篇6

祖国在日夜强盛,从当初的衰败到现在的强盛经历了多少岁月,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从原来的不懂,变成了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人,人们现在懂得了电脑,懂得了如何上网,这又是文化的一大进步,是一历史的改变。现在的科技发达了,人们开始用电磁炉·微波炉了,人们的生活也变好了,祖国也富饶了。

在这些年的变化里我们经过了许多的灾难,最近有512地震,还有“莫拉克”台风等等,但人们在困难面前没有退缩,而是团结起来克服困难。当初在建国之初,经济发展缓慢,我们在探索的道路上跌倒过,但是我们从来都是坚强的爬了起来,现在改革开放,幢幢高楼拔地而起,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港澳的回归,中华民族犹如钢铁长城一样坚不可摧,面对雪灾,地震,无情的灾难我们团结一心,挺起了坚实的脊梁骨。

在经过了这么多的磨难后人们依然顽强,在克服困难之后,人们又快乐的生活着,和往常一样,非常高兴非常快乐,因为我们的祖国又更加强盛富饶了!

这些年的故事说都说不完,但这这些年的改变太让人惊讶了,所以,请大家相信我们的祖国会变的更加强大和富饶,我为我是中国人而感到高兴!我们要努力的建设家园,把祖国建设得更好更强大,中国有我则更强!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中学思政课工作计划6篇

2024河南作文5篇

听思政课心得推荐6篇

教思政课心得体会6篇

第一课思政心得体会6篇

2024年河南作文精选7篇

2024年河南作文8篇

听思政课的心得体会6篇

教思政课心得体会优秀6篇

思政课实践课心得体会5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110314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