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美篇网 >心得体会

校史参观观后感6篇

观后感是观众对作品的情感共鸣和情绪体验的表达和反应,看完这部电影后,我写下了一篇观后感,表达了对导演的赞赏和故事的感动,以下是久久美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校史参观观后感6篇,供大家参考。

校史参观观后感6篇

校史参观观后感篇1

校史馆内的一张张毕业照,一本本校友录,一份份纪念品,记载了淄博六中百年的辉煌历程,引导着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积极向上、发奋图强。

--题记

在齐国故都淄博市,有一所文化底蕴深厚、教育理念卓越、人才挚出、文明齐鲁大地的百年名校--山东省淄博市第六中学。

校园内历经百载的历史遗迹,见证着学校的发展兴衰,也是中国近代史的浓缩和凝固,是活生生的历史教材。一百年前的“济美楼”是星汉灿烂、人才荟萃的象征,现在已经建成了李振声院士馆和艺术馆。一百岁的长廊建筑被辟为学校的校史馆,诉说着学校和民族的荣辱兴衰。

六中的校史馆记录了学校百年的成长历史,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报效祖国。杰出的校友李振声院士馆,形象的展示了李振声院士严谨的科学精神、辉煌的科学成就、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和宽厚博大的人文情怀。

百年老校一步步走来,对“一”有着特殊的情感。校友李振声院士,为解决人口德国的吃饭问题勤奋钻研几十年,荣获2006年度全国最高科技奖。他“弄一粒小麦,殚精竭虑,成就当代后稷;捐百万大奖,虚怀若谷,自称农民儿子”的高尚情怀,成为淄博六中精神践行者的杰出代表,也用实际行动深刻的诠释了淄博六中“从一做起,叩问一流”的学校精神。

让我们以李振声院士为榜样,奋发向上。今天我们以淄博六中为骄傲,三年后六中将以我们而自豪!

校史参观观后感篇2

踏着清晨仍带有潮湿气息的空气,班主任带领我们穿过灿亮的日光,来到校史馆屋前。迈着整齐有力的步伐,同学们各个庄重严肃,准备着接受跨越百年的精神文化的饕餮盛宴。

灰色的砖砌墙身,其间点缀色块脱落的白色石灰,质朴的美感渗入心田,馆身弥漫开来一层古老的书卷气息。透过窗棂,似乎都像看到百年前的学生们凝视老师的坚定眼神,像听到穿越而来的书声琅琅。画面定格与此时周围葳蕤的草木交相辉映,意似回到了光被学堂黑白画面时期。我们小心迈上台阶,踏上颜色比砖红略深的木地板,它开始吱呀吱呀唱起时代的歌,慢悠悠的,百年颂歌。

“光被四表,润泽千秋”,入眼的八个大字气势恢宏着冲进视网膜,却不突兀,115年的传承足以担得起四表千秋。甚至,等我们的耄耋之年,颤颤巍巍经过六中门前,望着一代代薪火相传的六中人仍会欣然想起初入六中看到的八个大字,雄浑磅礴,热血沸腾。像酒一样,越是陈酒,便越醇香。百年的文化积淀令得六中的校园满溢着学问的味道,有些涩,却回味无穷。当年的李振声院士走过的路,看过的景色,此时尽在我们脚下,眼中。感受着他勤于自勉,精研细磨的学者态度,回想着掷地有声的“谁说中国人养活不了自己”的拳拳爱国之心。满怀着身为六中学子的自豪,我开始听讲解员我们的学长学姐们的慷慨激昂,看校史文物的风云变幻,用心聆听这个睿智老者细细悠悠地给我们讲述他的兴衰荣辱。

书法家舒同先生说:“你们是完全中学,也是钢铁中学”。不错,百年历程,岂会一路无阻,顺行至今?上世纪六十年代,尽管我不曾经历,却仍能想象出那时黑暗的云,昏暗的天,还有那些心灵流离的学者。但是,我们是钢铁中学,是拥有钢铁意志的中学,是拥有钢铁意志的人。那时的六中学子知道,教育的发展本应方兴未艾,于是,六中人执著着,坚定着,用涅而不缁的行动和心志诠释着六中的百年校训:“抱璞守真,奋斗超群”。他们的刚正不阿,他们的对精神家园的坚守,感动了一代一代六中人,并将继续被我们发扬光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尽管我们六中经历的诸多艰难困苦,仍涌现出一批以李振声院士为代表的优秀人才,而这些都有归功于六中始终恪守着的“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生命”。逝者如斯,不舍昼夜,现在的六中,早已成为了德育为先,文体兼美的重点中学,秉持着“从一做起,叩问一流”的六中精神,辛勤培育着祖国未来的栋梁。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从踏进六中大门,成为六中学习一员起,我便深深折服于六中的伟大。

参观过后,穿越带有温暖书卷气的长廊,我暗想:莫见乎隐,莫见乎微。身为六中一个元素,便须践行六中之精神,从一做起,从细节做起,将来的校史册上必有我们辉煌灿烂的一笔。馆内的地板还在吱呀的唱歌,我们却已听不见,此时的我们已变成了作曲人,谱一曲慢悠悠的时代之歌。

校史参观观后感篇3

法国的巴黎圣母院是人们梦寐的天堂,可事实上那天堂只属于上帝;神秘的爱琴海是人们渴望的地方,可事实上那童话也只是童话;颐和园的过往使人们追忆而神往,可追忆过后那还是残缺;北京的故宫金碧辉煌,可无论怎样终不是我们心灵的居所。

但,有个地方,虽不如天堂明亮,亦不让人渴望和神往,也不金碧辉煌,但足让我们找到心灵的居所。他没有巴黎圣母院那般让我们仿佛浸没在海水中的窒息感,亦不如爱琴海那般让人想呐喊、想跳跃。他平静却不死气沉沉,他庄严却又不失朝气,他有自己的韵味。他不想太过引人注目,可他的气息还是吸引着太多太多的人。他,我的学校,一个可爱的学校——淄博第六中学。

115年的岁月,让他经历了太多太多。由光被中学到成为工厂接管的学校,再经过岁月的洗礼,时光的蹉跎,他已从当时老师所期盼的“光被四表,润泽千秋”的光被成为了现在桃李芬芳,香飘天下的六中。列别捷夫说“平静的湖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那时的十年内乱,是他的低谷,那时有太多太多的学校消失、瓦解,而在那些将要瓦解的学校中,他挺了过来,度过了一劫,但那次的平安并不是好运,不是偶然,那是一所学校所仅剩的老师共同的努力与坚持,那是必然。正因如此,才有了他现在的惠泽百代,才俊辈出,才有了现在他钢铁般坚强的外表和一颗柔软的心。那十年,真不知是他的幸还是不幸。

115岁的他,从当时的小学变成了现在的高中;115岁的他,从小济美楼变成了高高的教学楼;115岁的他,教化万千学生,使他们琼林江俊彦,蟾宫折桂枝。不同时代的优秀学生们拥抱着自己的梦想,为祖国,为社会奉献。李振生在穗偃中找到了破解世界难题的钥匙,而他曾是一个六中学子,也只是众六中学子中的一员罢了。除他外,亦还有很多很多,可他们的目标却都有一个“弦扬商博文化,传承鲁商精神。”老人们常说:“人不能忘本。”而他们真正明白并学习这句话,亦是在六中。是六中不仅教授他们知识,亦美化他们心灵。让他们不至于空有一身本领,亦有一颗美好善良的心。

115年了,已经一个多世纪了,时间过得真快,115年中,一届又一届的新生带着青涩走进校园,一届又一届的学子在这彩俊风华舞青春,一届又一届的学子在这雄鹰展翅,高飞万里。115年来,他继往开来,吐故纳新,一层层攀登,一步步创造辉煌,一步步有辉煌走向更远的未来。

但过去已成为过去,过去已永远静止不动,时间也不会止步不前,此情只可成追忆,他未来的美好还要我们去追寻。

115年的包璞守贞,奋斗超群,115年的卓识远见,独立潮头,他用百年的沧桑岁月,描画了百年的辉煌篇章。

这个学校,是我们的学校!

校史参观观后感篇4

四年的生活,平凡快乐,经历了百天的紧张奋斗,如今的我终于如愿以偿的走进了六中的校门,这里将是我新的母校,我未来三年里拼搏和高飞的起点。

百年前,西方传教士来到了我们中国,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也许是出于偶然,也许是一时兴起,他修起了一间低矮的小屋,将它作为学校。而日月如梭,时光飞逝,这位始校长永远也想不到,转眼百年后,这间简陋的小屋竟变成了规模宏大,人才辈出的重点名校。而它历经的坎坷与时光的蹉跎,却没能让它的精神随时光的浪潮消失殆尽,而是始终铭刻在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心中。它拥有历尽沧海桑田后所沉淀的稳重,也充满着明天的朝气与希望。它依依不舍得送走一批又一批兴高采烈踏上明天光辉道路的毕业生,而又张开怀抱迎接我们这样的小种子,让我们在这里充分地汲取知识的甘霖,受到关爱温暖的阳光照耀。使我们幼小的梦想在这里萌芽,最后拥有自己的一片天地。

迈过这道门槛,脚下是先辈们曾经走过的路,也许几年前,几十年前,他们同我们一样,怀着激动的心情步入六中,步入校史馆,用充满好奇的眼神细细打量着这间岁月清香弥漫的书屋,当他们踏出校门,各有一番建树,我们就来到了这里,仰望着他们的功绩,在心里暗下决心要追上他们的脚步,而三年苦读后,我们大家是否都能够当得起琼林江俊彦,蟾宫折桂枝的荣耀,一切都还是未知数,所以现在我们在拼搏,坚持看清自己的梦想。

从迈入校门的那刻起,我们就已经为自己的未来做了最正确决定。决定为了自己那尚且还是未知数的未来而奋力一搏。拒绝了躲在自己安逸的窝里,选择了去搏击长空,经受风雨的洗礼。从步入六中的那一刻,我们就将责任。目标、毅力、合作的种子种在了心里。三年的确是苦闷难熬的,跟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少了,跟朋友在一起疯的时间没了,我们正在完成成长这个褪茧的痛苦过程,只有将那些无用的想法抛之脑后,全身心灌注到对未来的规划上,忘记想要退缩的路,我们才能建立属于自己的丰功伟绩。三年后,昂首挺胸走出校门的也许是另一个李振声,垂头丧气走出校门的是也许是又一个路人甲,只要多努力一点,未来就会变好一点。无论如何,珍惜这三年里的每分每秒,珍惜在母校里所认识的每位同学,每个老师,他们都是陪伴你完成成长的战友,是帮助你,同你一起患难的伙伴。

从校史馆踱步回来,心中的那些犹豫早就烟消云散了,取而代之的是对明天的期待和对未来的自信。拼搏三年,三年后,就是母校以我们为荣的时刻。六中的历史需要我们去了解,而六中的未来却需要我们去拼搏,需要我们去书写。

校史参观观后感篇5

九月,我们怀着好奇与憧憬的心情走进了江南大学。优美的校园充满了江南气息,我们陶醉于江大的美丽神韵中。今天,我们走进了校史馆,回眸江大历史,重温江大记忆,我们将更深入地了解江大。

江南大学坐落于太湖之滨的江南名城——江苏省无锡市,是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目前,在教育部和省市政府的支持下,已基本建成占地3200亩、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蠡湖校园。这是一座汇聚了4万师生、充满活力和魅力的校园。在这里,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江南山水的灵秀旖旎、碧草佳树的葱茏生机。亭台楼宇的轩昂气势,更可以感受到江大人“笃学尚行,止于至善”的精神状态。

我们走进校史馆,首先看见的是江南大学的发展历程。江南大学源于1902年创建的三江师范学堂,经历了多次,合并重组,在2001年1月,经教育部批准,以原无锡轻工大学为主体,合并江南学院、无锡教育学院,组建了江南大学。校史馆里展出的不同时期的印章、校徽、校歌记录了江大的风雨历程。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保存了江大的美好回忆。一路看去,我心中不禁泛起一阵阵涟漪。

继续朝里走,我们看见了许多著名教授学者的简介。陈列馆里摆满了优秀学子、教授们的笔记、奖状,以及他们用过的化学仪器、计算机、书本等。一项项研究成果令我们赞叹不已。实力卓越的江大教师们培育出一批批优秀学子,为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看到这些,我们倍感自豪。

紧接着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校友们以及各大友校在江大50年校庆时赠送的礼物以及祝福卡片。一句句真挚诚恳的祝福温暖人心。江大用心浇灌着学子,学子也用心回报着母校。江大与其他高校彼此合作交流,友谊深厚长久。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江大的友好、努力,也预见到了江大辉煌的明天。

校史馆里还展出了许多名人大家为江大所题的字,江大校园沙盘模型等。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了江大,了解了校史,理解了内涵。

校史馆一行使我对江大的爱更深了。我一定践行“笃学尚行,止于至善”的校训,为江大的美好明天出分力。

校史参观观后感篇6

为了让全体老师了解学校文化,2015年5月18日全体教职工到图书楼一层参观校史馆。虽然之前对学校有了大概的了解,但至于学校发展中的一些细节还知之甚少,而今天的参观给了我重新系统地认识学校一个良好的机会。

进入馆内,映入眼帘的是垂地的大幅画面,像一张张气势恢宏的国宝级的长画,上面书写着我们学校二十多年的历史,婉转而又雄伟,接着就是学校各个时期的发展状态,在当时的情况下,我们学校发展举步维艰,条件艰苦,可想我们今天这么好的条件和环境来之不易,宜当忆苦思甜,发奋图强!第三阶段学校仍然面对很多棘手的问题和一系列苦难,但在学校领导以及师生的努力下,我们都一一克服了,我们坚强地走过了那段艰难而又辉煌的岁月。到了第五阶段,我们学校喜讯连连,成功升本,并更名为山西应用科技学院,这将是是学校发展历程中的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我们的学校已经建校24年,回首往事,这是怎样的经历?24个春秋,24个冬夏,我们的学校陪伴着历史走过了24个不平凡的年头。一幅幅展板,向我们诉说着历史的凝重,学校从平地创业,白手起家,到今天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桃李芬芳,现已成为山西省首所应用型民高校。

学院在向着实现“千亩校园、万人大学”的国家一流民院校的目标迈进的征途上,将坚持奉行以往优良的办学方针和思想,继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加强完善“双百双轨”的办学机制,在大力发展学院内涵建设的同时,紧抓国家教育转型发展的契机,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学制贯通为突破,以课程衔接为保障,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促进就业为目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探索系统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新模式、新机制,为广大有志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的大门,为推动我省产业转型升级、城镇化科学发展贡献最大的力量。

通过这次对校史展的参观,让我对学校的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相信学院会发展的越来越好,也希望全体同仁能够携手共建美好科院!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参观村史馆的心得体会6篇

消防站参观心得体会6篇

参观庵上湖村心得体会优质6篇

工地参观心得体会2022精选6篇

参观川大博物馆心得体会优质6篇

参观工地心得5篇

参观社区心得体会7篇

参观学校心得体会参考5篇

参观小学幼小衔接活动总结5篇

参观918心得体会5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110175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