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美篇网 >工作方案

福到大班美术教案优秀8篇

教案帮助教师在教学中保持积极的心态和工作热情,提高教学的满意度,通过教案的规划,教师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能力,下面是久久美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福到大班美术教案优秀8篇,感谢您的参阅。

福到大班美术教案优秀8篇

福到大班美术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在看看说说中认识松树,并通过折折、剪剪、贴贴、画画制作打扮新年树。

2,在制作松树的过程中,体验迎接新年到来的欢乐气氛。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认识松树

(材料准备)手工纸、蜡笔、剪刀、双面胶、不同树的造型等

教学重点:

制作新年树

教学难点:

树根贴着不开口面画,半面黏贴数面

教学过程:

一、认识新年树

1、看看、说说

·这是什么树?什么样的动物最喜欢这颗树,为什么喜欢呢?、

·这种树为什么不怕冷?

小结:松树一年四季都是绿色的,这样的树叫做常绿树,因为它们叶子像针尖一样,能很好地保存水分,所以,不会变干。它的姿态非常挺拔,再冷的天再热的天都不怕。人们常常将松树装扮成新年树,可以挂满许许多多美丽的圣诞小挂件。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一颗新年松树吧。”

二、做做新年树

1、教师示范(解决重点)

·两张正方形的纸先对折。·沿着不开口的这边绘画半棵新年树

·沿着线剪下画好的树,

·其中沿一棵树的折线贴上双面胶,让树变成三面体。(解决难点)

2、最后装饰小树

三、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教师提供各种小树的造型供幼儿参考

2,教师巡回指导幼儿画、折、贴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延伸活动:一起装扮教室

福到大班美术教案篇2

活动设计背景

本节课主要是让孩子们在玩的时候通过自己的亲自动手,观察一些科学知识,这个活动不但能激发孩子参与劳动的兴趣,而且还能体验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目标

让孩子们乐于参加课外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幼儿对种树的爱好。难点:让孩子们亲自动手劳动。

活动准备

小树苗,水,小铲子。

活动过程

小朋友们,每年一次的植树节到了,今天我要去操场上种树,你们想不想去呀?

放儿歌{劳动最光荣}。让孩子们排着队来到操场。

(1) 让孩子们先看看老师是怎样种树的,幼儿一边观察一边参与活动。

(2) 让幼儿分组劳动,每3个小朋友一组,让孩子们切身体验一下。

老师在一边指导着孩子们,先用小铲子挖一个坑,然后把树苗放进去,再把土放进去,再用小铲子拍一拍,最后给树浇水。孩子们干的是热火朝天,完全不顾自己的衣服是否脏了。

(3)通过劳动,让孩子们知道树是人类的好朋友。

(4)活动结束,孩子们回到教室,和他们讨论一下感受。

教学反思

通过活动使幼儿对劳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培养了他们的能力,感受到劳动的快乐。他们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结合,感受到劳动的快乐,也有利于身心健康。这节课存在一定的缺点,在形式上有些简单化,缺乏生动性,对于这些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多学习,多思考,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福到大班美术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飘逸潇洒、刚劲雄健”等词语的意思,积累描写字体的词语。

2、读课文,了解作者家乡小桥的特点。

3、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这句话含义,体会作者热爱家乡、怀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热爱家乡、怀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课文第四小节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我们的家乡上海地处江南,在我们周围有许多极富特色的水乡小镇,老师先带你们去看一看。(观看水乡美景,配上优美的古筝曲。)

一座座小桥架在河的两岸,蜿蜒曲回的小河水在淙淙流淌着,河中一叶叶扁舟穿行在清清绿水中,河两宅屋临水而建,盈盈清水,悠悠木船,古朴建筑,构成了江南独有的神韵。 有一位作家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时光,阔别家乡几十年后,家乡的一切仍难以忘怀。看,作者是这样写的:我的故乡在江南。故乡的小河像一条条血脉,网布在大地母亲的身上。

指导朗读

理解:网布:―布,分布;网布,像网一样纵横交织地分布

重点词语:血脉 母亲 (热爱家乡的情感)

是呀,小河长,自然桥就多,板书:桥,因此桥是作者家乡――江南的一大特色。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自读全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思考家乡的桥有些什么特点?请你从文中找出简练的话来概括。

2、交流,师板书:桥多、造型千姿百态、名称美、孩子们的乐园。

三、细读品味

(一)小组合作学习

学习单:每个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桥的特点,读一读相关小节,再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写出小桥的这一特点的,划出有关词句,在小组里讨论交流。

(二)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桥多(学习第1、2节)

1、家乡的桥又多又美,指板书――多到什么程度呢?

引读:我的故乡在江南,江南的桥多是因为小河多。故乡的小河――(像一条条……的身上。)小河长,小桥多。桥不但连接着――(一个……村庄),还连接着――(一户……人家),

举个例子,人们步行从桥上过,如果――(提个……才怪哩!)小船从桥下过;再打个比方,记得有一年清明节,我跟外婆坐船扫墓去――(每过……故事)。几十里水路――百座桥,相当于绕学校操场一周就有一座桥。怪不得外婆的故事――(足足……船)

2、家乡的桥这么多,怪不得作者要――(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

桥美

过渡:家乡的桥不但多,而且还很美呢!

1、作者写桥的造型美,用哪一个词语概括?――千姿百态。

2、课文中一详一略介绍了两种桥,分别是――(过户桥和单拱桥)。对!过户桥简单到什么程度――(一块……连起来)。这就是简约美!

3、作者详写的是――(最漂亮……石柱上

读出这句句子的气派美。(两人读,男生读)注意:读出“雄赳赳”“缀”。

晚上的单拱桥又是一番滋味。女生读(夜里……家呢!)

4、只介绍了两种桥,为什么却说千姿百态?

5、老师最喜欢的就是桥洞及其倒影了!看看,像什么?(指媒体)――(一轮圆月)

桥洞和它的倒影像一轮圆月,桥负上弦月,水怀下弦月。天上一月,水中一月,一半是江南的桥,一半是江南的水。

6、引读第三节

7、师:桥身是静的,桥上的石狮也是静的;而桥的倒影却在水波中荡漾,加上穿梭的小船,这一静一动,便使凝固的桥有了灵气,有了生命……我们都陶醉了,难怪作者说――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

名称美

1、家乡的小桥,不但造型美,名称也美极了!出示千岁桥、如意桥、震龙桥、元宝桥、娘娘桥、骆驼桥、永宁桥……

2、桥的.名称多,名称的来源也各不相同。

(1)形状不同

(2)民间传说

(3)诗句:出事王维古诗读一读。

(4)字体:让我们来欣赏一下这些各不相同的桥名字体吧!

出示媒体不同字体,师:这是草书写的――这是隶书写的――这是篆书写的――这是楷书写的―

你想用什么词来形容它呢?(在交流中理解“飘逸潇洒、刚劲雄健”,并积累词语,龙飞凤舞 行云流水 秀丽端庄 苍劲有力)

问:你觉得这样的字体配这样的桥名吗?随机出示:相称相映 平添情趣

读媒体江南的桥与中国书法文化相衬相印,于是――桥不仅是沟通彼此的交通,骨子里似乎更传承了江南的文化。

(5)怪不得作者发出感叹――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

孩子们的乐园

1 、作者对家乡的桥长相忆,不仅忆它的造型美,名称美,而且家乡的桥盛满了作者童年的回忆。

2、引读:整个炎热的夏天,我们在桥头――我们把桥――我们在桥边――碰得巧――

3、课文中用了一个感叹号表示兴奋的心情,其实,我们还可以用省略号来体现乐趣无穷。 出示:……

想象一下,我们在桥这个乐园里还可以玩什么?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出示:家乡的桥是我们的乐园。我们_____________,我们_____________,我们_____________。

4、交流

5、瞧,玩得多开心啊!再来读读这段话,读出快乐的感觉。

四、总结拓展

1、配乐完成小诗:

我的故乡在江南,

一说起家乡的桥,

就想起――

小桥的数量真多,

桥连着千家万户,

就想起――

小桥的造型千姿百态,

最简单的是过户桥,

最气派的是单拱桥,

就想起――

小桥的名称美极了,

桥名来历各不相同,

桥名字体各有特色,

桥名故事数不胜数,

就想起――

小桥是乐趣可真多,

桥头、桥边、桥上欢笑声声,

桥下荡舟进洞悠哉悠哉……

千言万语只化做一句――

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

2、总结:作者离开家乡二十年,那么长的时间还难以忘怀,因为他爱自己的家乡――江南,对于家乡的桥的一切特点,他更是历历在目,记忆犹新,那时因为他爱――家乡的桥!

3、 我们的 家乡上海也有许多著名的 桥,如

作业:选择家乡的一座桥做具体的 介绍,从桥的位置、造型、来历等方面做介绍。

福到大班美术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印第安人原始的生活气息,感知印第安人脸部造型和装饰特点。

2、能大胆想象,尝试在卡纸上用材料进行制作,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3、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4、进一步学习在指定的范围内均匀地进行美术活动。

活动准备:

1、有关印第安人ppt课件。

2、卡纸、纸黏土。

活动过程:

一、预热阶段:

1、老师用自编故事的形式引出神秘的印第安人,讲述他们特有的生活方式,引起幼儿兴趣。

2、播放印第安人ppt课件,初步了解印第安人的装束。

二、图片刺激:

引导幼儿欣赏、感受印第安人脸部造型和装饰特点。

1、师:你看到的印第安人长得什么样子?他们是怎样打扮自己的?

你觉得什么地方最特别?

2、欣赏各种印第安人的造型。

师:印第安人来作客,看看他们是什么样子的?你最喜欢哪个印第安人?为什么?

三、创造表现:

提出要求,幼儿创作、教师指导。

1、师:让我们也来制作一个神秘、有特色的印第安人,一起参加舞会。

2、鼓励幼儿用材料在卡纸上大胆创意装饰。

四、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活动反思:

我考虑到中班幼儿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设计了丰富的内容,强调幼儿参与,重在激发和培养他们的音乐兴趣。

听,是感知与理解音乐的前提条件,也是音乐艺术时间重要的过程。我认为在课堂中,必须设计“听”的环节,分层次、有目的的让幼儿听,让幼儿充分地感受音乐的美,能有效地反映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发幼儿对音乐的想像和联想。还可以培养良好的音乐习惯,使幼儿逐步积累起感受和鉴赏音乐的经验。我还想通过音乐的“弥散性”让孩子们学会歌曲,因此,我让他们听“歌词”,学习“英语单词”,“理解歌词内容’,听“情绪”,边听边创编动作。但是有些失败,因为他们虽然很多都听过《十个小印第安人》,但歌词记得并不熟,而且毕竟只是幼儿园的小孩子,他们所能做到的也仅限于对歌曲的初步欣赏,创编一些简单的动作而已。缺少老师的引导他们很难再有更深一步的进度。因此我觉得在我的思维目标中给他们的定位过高了一点。在今后的教学当中我还应该更多的考虑一下孩子们的实际水平和掌握程度,应先让孩子们在非常熟悉歌曲后再对他们进行下一步的要求才行。

在教学中,只有不断地反思、总结、修改,才会不断地进步。

福到大班美术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让孩子们学会制作饭团。

2、通过料理使孩子们的情感得到丰富并且培养孩子们的社会能力。

3、让孩子们把各种各样的气味表达出来。

活动准备

制作饭团的材料(饭和剪碎的`海苔),食醋,香油,化妆品,肥皂,洗发精,彩色铅笔,蜡笔

活动过程

[导入]1、 体会各种各样的味道。

- 大家都知道什么味道?

- 问问这些东西(准备物)的气味。

- 它们是什么味儿呢?用语言或身体表达出来。

- 你最喜欢什么味儿?

[展开]1、谈谈你吃饭团的经历。

- 你吃过饭团吗?

- 在哪儿和谁一起吃的呢?

- 吃饭团的时候心情怎么样?

2、准备好制作饭团的材料,研究一下制作顺序。

- 如果想要制作饭团,需要哪些材料呢?

- 是什么样的料理顺序呢?

3、按照料理顺序制作饭团。

① 准备好饭和剪碎的海苔。

② 把上面提到的两种材料搅拌在一起。

③ 用手把搅拌均匀的饭团成球形。

tip> 如果想制作出各种各样的饭团也可以放些蔬菜。(土豆,胡萝卜,南瓜) ->用锅炒一炒切好的蔬菜->把炒好的蔬菜放入饭里拌匀 ->放入盐和香油调味儿 ->把拌好的饭团成团儿

4、观察活动纸。

- 你闻到了什么味儿?

- 把味道用画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5、在活动纸上表现出香味儿。

① 在准备的材料中找出一种香味儿。

② 用各种各样的线条表达出香味儿。

③ 说说你画的是什么味道。

[结尾]1、让孩子们把完成的作品介绍给朋友们

2、总结活动

福到大班美术教案篇6

教材分析

本次活动在欣赏丰富多彩的民族服装的基础上,为了加深幼儿对民族服装的了解与认识,充分感知民族服饰的美丽和民族特点,满足大班幼儿绘画与制作民族服装的兴趣,而是基本活动。本次活动从服装的多样化图案中,选择二方连续纹样作为切入点,让幼儿能充分将发现、学习的新知识运用到绘画中去, 感知民族服装的图案美。

活动目标:

1.认识二方连续纹样,了解二方连续纹样在民族服装中的应用。

2.能运用二方连续纹样创造性地设计出新颖多样的民族服装。

3.在创作与交流中感受民族服饰多彩、多样的美。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1.二方连续纹样图案图片。2.藏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等民族的服饰。3.每位幼儿至少 1 张民族服装的轮廓图,水彩笔,蜡笔等。4.背景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

经验准备:对二方连续纹有一定的了解。

活动过程:

一、根据已有的经验讲述,说说自己喜欢哪个民族的服装、为什么。感知民族服装的特点。

二、观察各民族的服饰,学习用二方连续的纹样绘画、装饰民族服饰。

1.出示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的服装,引导幼儿观察其花纹的装饰特点。

提问:这些服装都是哪些民族的?都有哪些花纹?这些花纹都装饰在什么地方。

小结:观察衣服的样式、色彩和装饰花纹,了解装饰花纹主要在领口、袖口、前胸、后背、裙边等地方,为幼儿装饰纹样作好铺垫。

2.幼儿欣赏二方连续纹样图片,了解其规律。

提问:这些花纹有什么规律?你还见过哪些二方连续纹样?

小结:有的是同一个纹样方向不同,有的是颜色不同的同一个纹样等,它们有规律地排列并一直循环所构成的带状纹样,称为二方连续纹样。

3.幼儿观察教师示范,引导幼儿用二方连续纹样进行装饰,教师根据幼儿说出的花纹在服饰的前胸处装饰,给与幼儿启发。

三、创意作画,尝试运用二方连续纹样在服装的不同部位创造性的装饰。 要求:1.能运用二方连续纹样在服装的不同部位创造性地装饰。

2.鼓励幼儿装饰出不同纹样图案的民族服饰。

四、作品展示,相互欣赏、交流设计的民族服装。感受民族服饰多样的美。

1.提问:你设计的是哪一个民族的服装?用的是什么二方连续纹样?你认为设计好在哪里?

幼儿互相欣赏设计的作品,分享交流自己的创意。

2.播放背景音乐,幼儿身穿民族服装跳起民族舞。

福到大班美术教案篇7

活动设计背景

现在的时代已经是电话手机e—mail的电子通讯时代,很多幼儿寄信的行为都没有过,更何况对于邮票知识的了解。于是,我就和孩子们一起收集了各种邮票。在孩子们自由活动时,我就和孩子们一起观察邮票、欣赏邮票。设计本次活动,是为了让幼儿了解邮票文化,增加邮票知识,热爱邮票,为一种文化的传承做点应该的贡献。

活动目标

1.幼儿初步尝试了解邮票的用途和组成部分。

2.幼儿尝试设计制作邮票,表现自己的特色。

3.幼儿享受艺术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幼儿了解邮票的用途和组成部分。

活动难点:幼儿设计具有自己特色的邮票。

活动准备

1.ppt、剪好花边的画纸

2.人手一份记号笔、12色油性笔。

活动过程:

一、 谈话导入

1.“今天李老师遇见一件麻烦事,老师去邮局寄信,可是邮局的叔叔说这封信少了一样东西不能寄,请你们帮我看看到底少了什么?”(出示信封)这封信到底少了什么?(邮票)

2.小朋友知道吗,邮票除了寄信以外,因为它图案精美、有纪念意义,还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呢。

二、欣赏邮票

1.今天老师也带来一些有纪念意义的邮票,我们也来欣赏一下好吗?

2.你看到的邮票是怎样的?教师引导幼儿边欣赏边说说邮票上的图案(观察一些特殊的纪念邮票,为设计邮票做铺垫)(有花边、有币值、有美丽的图案等)

3.刚才小朋友看见邮票上有纪念意义的美丽图案,和表示邮票价钱的币值,在邮票的旁边还有白色的花边和中国邮政四个文字。这些都是邮票设计师叔叔阿姨们精心设计的。如果你是邮票设计师,你准备设计什么样的有纪念意义的邮票图案呢?

三、设计邮票

1.幼儿讨论设计一张怎样的邮票,然后画在纸上。

2.幼儿作画,教师指导。提醒幼儿要在设计好的图案旁贴上中国邮政四个文字和币值单位。

四、活动评价

1.谁愿意将你设计的邮票介绍给大家。

2.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

教学反思

今天我反思的内容是大班美术活动《小小邮票设计师》。

一、说选材

根据《纲要》艺术领域“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的要求,结合大班幼儿的认知特点,我将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于:

1、知识目标:了解邮票的用途和组成部分。2、技能目标:尝试设计制作邮票,表现自己的特色。3、情感目标:体验合作活动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活动重点:了解邮票的用途和组成部分。活动的难点:设计具有自己特色的邮票。活动的准备:ppt、剪好花边的画纸

2.人手一份记号笔、12色油性笔

二、说教法与学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师幼互动”,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中我运用了 1、情景教学法:在活动中,我创设了邮票欣赏的情景,让幼儿能够很快的进入到活动中去。 2、观察法:在活动开始时,请幼儿仔细观察邮票。通过观察,使幼儿对邮票进行认知。 3、提问法:对幼儿进行一些启发式的提问,有助于幼儿对邮票的组成有进一步的认识。活动中孩子们运用了 1、多种感官参与法。幼儿在活动中通过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等多种方法来获得对邮票的形状、组成的知识体验。 2、操作法:幼儿动手作画,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探索和学习,获得设计邮票的技能。操作法对幼儿学习美术具有决定性意义,因而操作是本活动的主要环节。布卢姆提出: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每个幼儿都能达到高水平的学习。因此,在操作中,我想尽量让幼儿有充足的时间来作画,在充足的时间里积累经验,以获得技能。活动也证实了这一点。

三、说活动程序

总的设计思路是:根据大班幼儿学习的特点和本活动目标要求,设计以“邮票”为中心主题,以教师的示范幼儿练习为教学模式来组织教学。

活动流程是:观察欣赏邮票→出示范画导入→师幼互动→幼儿练习→活动评价(展示幼儿的画,欣赏)。(具体的活动程序见活动教案)

四、说反思

情景创设的导入很能吸引起幼儿的注意,兴趣的确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幼儿学习的动力,所以在看教师绘画的时候,幼儿个个全神贯注地听着。大班幼儿对于这种新的作画形式很感兴趣,用它作画能激发他们对绘画的兴趣,由此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积累相关的绘画经验,让幼儿对美术课产生喜爱之情。课后我想也可以让孩子先画出自己理解的邮票,再丰富幼儿有关邮票的常识,再设计,可能效果会更好。

福到大班美术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喷刷画,激发幼儿对喷刷活动的兴趣。

2、体验喷刷作品的艺术美。

3、能理解底色,会注意底色和纹样之间的冷暖对比。

4、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各色图形的彩纸、废旧牙刷、颜料(红、黄、蓝)、抹布、牙签、旧报纸等。

2、范画两张(图形贴画和喷刷画)。

3、事前已进行过图形拼贴活动。

活动过程:

1、出示图形贴画和喷刷画,引出课题。

引导幼儿欣赏两幅作品不同的艺术效果,它们的绘制方法有什么不同?

小结:两幅作品都运用了图形拼贴,内容都是一样的,但其中一幅的背景采用了喷刷方法,而原来的粘贴地方只留下了白色图案,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试试好吗?

2、讲解示范。

(1)先做好图形拼贴画,拼完后放在画纸上,注意不要贴在纸上。

(2)运用红、黄、蓝几种颜色搭配,在纸上喷刷背景。

喷刷方法:可以先喷红色,用一把牙刷蘸上少量的红色,然后牙刷与牙签相互摩擦,红色均匀地喷洒在纸上;再喷黄色或蓝色,但必须等画面上的红色干了以后再进行,注意换颜色时也必须清洗原来蘸有颜料的牙刷和牙签。喷刷颜色的顺序可任意,可以喷三种颜色,也可任选其中两种颜色。

(3)等背景色干了以后,取下图形彩纸,有彩纸盖着的地方没喷到颜色而形成白色图案。

3、幼儿练习。

(1)提醒幼儿喷刷时不能移动画纸和放好的彩纸图形;协助能力较差的幼儿学习喷刷的方法。

(2)提醒幼儿围好旧报纸后,再进行喷刷,注意保持桌面、画面的整洁。

4、讲评。

幼儿相互评价:哪些作品图案优美,色彩漂亮,作品干净。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利用牙刷、圆形纸片等常见物品,发挥幼儿想象力,制作出一幅幅漂亮的喷刷画装饰品。在活动过程中,幼儿通过做一做、玩一玩认识了新的画种——喷刷画,游戏活动提高了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审美能力和美的表现力。在合作方面,幼儿通过小组合作,促进了协作能力的发展;在制作礼物过程中,通过玩色、配色、添画,幼儿的审美能力也得到提高。

本来我选择用一支牙刷和一支笔来刷一刷,但是幼儿对牙刷和笔使用不熟练,无法达到预定效果。经过陆老师的提醒,可以用两个牙刷对着刷一刷,这样轻轻一刷就能将颜料喷到画纸上。并且之前我用到了各种图形宝宝,让幼儿用图形先拼出不同的形状,像房子、小动物等,听课老师也指出:这样比较偏向数学活动,这也要改。我后来想直接用不同大小的圆形宝宝来添画,这样既能简化拼图形,也能将作品变得更生动。

活动后,我觉得我在示范操作中,还是没能将很多细节讲解清楚,导致幼儿在操作的时候出现了不同的差池。这是需要改进的地方。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大班对称画教案8篇

大班体育锻炼教案8篇

拼音大班的教案8篇

大班运动安全教案8篇

大班兔子舞教案8篇

小猫钓鱼大班教案8篇

大班火教案反思精选8篇

大班科学实验教案8篇

大班语言教案模板参考8篇

动物过冬大班教案8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98864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