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可以根据教育研究和最佳实践进行不断改进和更新,以提高教学质量,教案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计划和组织课堂中的小组活动或合作项目,以下是久久美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幼儿园大班科学小实验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幼儿园大班科学小实验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燃烧现象,了解火的用途与危害,增进幼儿安全防火的意识。
2.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6.尝试用线条记录实验结果,并能用恰当的词汇进行描述。
7.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蜡烛若干支,大、中、小玻璃杯,小烤炉等。
活动过程
1.燃烧蜡烛
点燃几支蜡烛,观察蜡烛燃烧的过程。注意火焰的颜色、形态,感知火发出的光和热。将一张纸用烛火点燃,观察纸燃烧的过程。让幼儿用手在蜡烛附近烤一烤,并说说有什么感觉。
教师提醒幼儿火能燃着许多东西,火会烫伤手指和皮肤。不能随便玩火。
2.玻璃杯“灭火器”
教师用一个杯子扣住正在燃烧的蜡烛,观察火焰熄灭的全过程。启发幼儿思考火被熄灭的原因(燃烧需要空气)。
用大、中、小三个玻璃杯盖住三支燃烧的蜡烛,观察三个杯子里哪支蜡烛先熄灭。想一想为什么三支蜡烛熄灭的`时间不同(大小杯内空气的多少不同,影响燃烧的时间)。
3.讨论
火有哪些用途?(烧饭、取暖、照明等)。
火对人有什么危害?(如烫伤皮肤、烧毁房屋、森林)。
怎样防止火带来的灾害?教师在幼儿讨论的基础上,介绍一些安全防火措施。
如不要随意玩火,不在火炉附近玩易燃物,不放鞭炮等。
4.请幼儿参与做点心,然后用小烤炉烘烤点心。实际体验火给人带来的快乐。
活动建议
教师在引导幼儿认识火的同时,要特别强调安全防火要求。
活动反思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
幼儿园大班科学小实验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在看看说说画画中,了解动物皮毛的主要特征
2、激发幼儿亲近动物,喜欢动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
课件ppt;教师示范用的奶牛、斑点狗、斑马图片;幼儿用的奶牛、斑点狗、斑马的轮廓画;记号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观察动物的花纹
1、导入
动物园里有三个好朋友,它们是斑马、斑点狗和奶牛,有一天,动物园正要开门的时候,这三个好朋友突然都丢了一样东西
出示轮廓画
提问:
它们都丢了什么呢?
小朋友们马上就要来动物园参观了,没有花纹的斑马、奶牛和斑点狗实在是太奇怪了,请大家一起来帮助它们把花纹找回来好不好?
2、观察ppt图片
我们先来看一看,有花纹的斑马/奶牛/斑点狗是什么样子的。
提问:
谁看清楚了,斑马的花纹是什么样子的?
总结:
斑马的花纹是黑色的、一条一条的,竖着长的`奶牛的花纹是黑色的、一块一块的,像云朵一样
斑点狗的花纹也是黑色的、一点一点的,有的圆点大,有的圆点小
二、画一画动物花纹
1、观察老师画花纹1)画形状斑马的花纹从上往下长,长出黑色的竖条纹,条纹粗粗的,这样才好看奶牛的花纹大大的,像云朵一样
斑点狗的花纹是小圆点,好多好多小圆点,有大一些的小圆点,也有小小的小圆点。
2、选择自己想要帮助的动物画花纹
幼儿园大班科学小实验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动物的不动种类,能说出几种动物的名称及主要特征。
2.了解海洋动物与人之间的关系,形成爱护海洋动物的意识。
3.培养倾听的习惯,激发与同伴合作、竞争的意识。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6.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7.能客观地表达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
活动准备:
1.参观水族馆.
2.开展以“海洋动物”为主题的生成活动.
3.收集相关资料(图书、标本、vcd等).
4.蓝猫、淘气图片各一副;沙鱼、海马、鲸的图片及vcd.
5.邀请一位老师当裁判.
活动过程:
1.激发兴趣,引起比赛
(1)出示蓝猫、淘气图片
教师:蓝猫和淘气现在也在研究海洋动物,今天他们争吵了起来,都说自己知道的海洋动物多.现在我们来帮帮他们好吗?
(2)将幼儿按自愿分成蓝猫队和淘气队.
2.进行比赛
第一环节:你说我也说
要求:(1)说出你知道的海洋动物名称.
(2)两队幼儿轮流回答,每人有一次向别人求助的机会.
(3)说的多的一组可以的五个标志,少的得四个标志. (教师认真倾听幼儿的回答及时肯定幼儿的.表现)
小结:(1)按鱼类和非鱼类引导幼儿进行简单分类.
(2)裁判评发小标志,激发幼儿下一步比赛的欲望.
第二环节:你争我抢
要求:(1)根据电视画面回答.
(2)采取抢答的方式,答对一个得一个标志.
(3)每人有一次求助的机会
问题:沙鱼是怎样捕食的?
安康鱼是怎样钓鱼的?
鲸是鱼吗?
(引导游儿认真听仔细看,根据画面及解说来回答)
小结:请裁判评说.
第三环节:大家一起说
讨论:大海被污染了,海洋动物会有什么变化?我们能做什么?
要求:幼儿自由讨论,两队可以有相同的看法. (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小结:请裁判根据幼儿的回答做出评比.
3.总结:
(1)幼儿交流感受
(3)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活动延伸:
(1)继续收集资料,比一比哪队多.
(2)创建海洋博物馆.
活动反思:
在设计这一活动时我有一个顾虑,对于中班幼儿来说是太难了。活动中孩子们的积极反应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在老师富有创意的活动中,孩子们将前一段时间探索出来的知识全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了出来。在观看电视时又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当孩子们的小手如森林般举起时,我才感到这才是孩子们自主的学习。
幼儿园大班科学小实验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索声音的兴趣。
2、辨别不同的声音,知道不同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
3、使幼儿乐于倾听各种悦耳的声音,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
4、培养幼儿的操作兴趣。
5、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6、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重难点:
倾听悦耳的声音,辨别不同的声音。以激发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倾听能力。制作好听的声音,以增加幼儿的动手能力,使之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的形式了解声音。
活动准备:
①玩具或乐器的引出,能为幼儿带来探索的欲望,使幼儿学习更主动.更积极。
②录音机的使用为幼儿的自主学习打开了一扇窗户,让幼儿在优美的音乐中体会声音给我们带来的欢乐。
③识字与瓶子的提供,为孩子打开了动手操作的大门,让幼儿有一种成功感和自豪感,促使幼儿在操作中与同伴大胆的进行交流,发展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同伴之间的合作精神。
活动形式:
小组、个别、整体
活动过程:
1、导入,我采用了猜测法来进行导入。刚开始,教师为幼儿设置了一个悬念,通过猜测法一下子将幼儿的好奇心调动起来,为后面的探究活动奠定了基础。(用录音机放出小猫.小狗.火车等声音,让幼儿对他们的声音感到好奇。)
2、活动展开:
①玩玩具,找声音,让幼儿自己动手,找属于自己喜欢的好听的声音。以增加幼儿的动手能力,发展幼儿的思维,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
②增进幼儿对声音的了解,让幼儿回忆身边的声音。让幼儿能正确分辨出好听与不好听的声音。正确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
③自由操作好听的声音,增强幼儿的动手能力,使之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究。让幼儿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和求知欲。根据幼儿好奇的特点,请小朋友做喜欢的声音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你做的好听的声音。我们可以帮你的声音设计一个名字,这样它就不会孤独了。
④幼儿交流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幼儿互相交流并讨论好听声音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好听的声音不刺激我们的耳朵。
3、结束部分:
为了让幼儿更好的了解声音,最后我们一起来到操场和草地上听听大自然的美妙声音。让幼儿亲临自然,找到自己最喜欢的好听的声音。
4、活动延伸:
让幼儿自己收集或制作好听的声音,也同父母一起完成。这样能提高幼儿和父母之间的合作能力,共同找到或创造出好听的声音。这一环节是在前一环节的'基础上进行选择性的创造制作,多孩子来说这种活动是与父母增进感情并能激发幼儿自信和自主的造作能力和活动。这种充满自信和自主的操作活动同样具有创造性的成分,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制作好听声音可以使幼儿按目前的心理需要选择不同的方式,在已有基础上将自己的创造向前推进一步,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反思:
活动为了激发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积极性,加强游戏的趣味性,首先出示多种物品,让幼儿感受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也是不一样的,以游戏为主线让幼儿在听一听,说一说,玩一玩中主动地参与活动,学会倾听,听辨和模仿不同的声音,体会与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整个活动层次清晰,层层推进,幼儿很感兴趣,在操作活动中尝试、观察、比较,发现问题,成分体现了“玩中学”的理念。
幼儿园大班科学小实验教案篇5
【教材分析】
大班的孩子,对周围事物充满了好奇。“我从哪里来”,作为一个成人不能马上回答的问题,困扰着几乎所有的爸爸妈妈和老师。绘本《小威向前冲》以简洁的画面、风趣的故事,把生命形成的深奥的科学现象,以孩子能阅读、能理解的方式,呈现在孩子们的眼前。让成人羞于启齿的问题迎刃而解。从小威身上,孩子们知道每个人都有长处和弱点,只要不断努力就能扬长避短、克服困难,成为像爸爸妈妈一样有本领的人。
【活动目标】
1.理解绘本内容,了解宝宝是由精子和卵子结合发育而成的。
2.能大胆说出自己与亲人长得像的地方以及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了解自己的独特。
3.初步学习正确评价自己,遇到困难不轻易放弃。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活动准备】
1.绘本《小威向前冲》。
2.故事课件,录像“爱的奇迹”。
【活动过程】
1.出示绘本《小威向前冲》,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提问:这本书的名字叫什么?向前冲是什么意思?向前冲的小威会是个怎样的小威呢?
2.跟随教师,分页了解绘本故事内容。
(1)讲述故事至他可是个游泳高手,引导幼儿正确评价自己。
提问:①小威住在哪里?他什么不太好?他是什么高手?这一点像谁?
②你认为小威是个棒小孩吗?
③你是一个棒小孩吗?你什么地方是高手?你们有没有像小威一样,有什么地方不太好?
小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强项,也有自己的弱项,只要你有一个地方是高手,你就是一个棒小孩。
(2)讲述故事至“地图”页面,引导幼儿集体观察地图。提问:你认为小威该怎么走?要经过什么地方才能到达终点?
(3)讲述故事至取得游泳比赛冠军,培养幼儿不轻易放弃的精神。提问:
①你能从兄弟姐妹中找到小威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②游了一会儿,好朋友小布赶上来了,小威好紧张啊!现在小威该怎么办?
小结:遇到困难不要管它,要继续往前冲才能获得胜利。
(4)讲述故事至小宝宝诞生了,欣赏生命孕育过程的小视频。提问:
①小威和卵子在一起,发生了什么奇妙的事情?
②布朗先生和太太生了一个女孩,名字叫什么?猜一猜小娜长大以后会是个怎样的女孩?头发会是什么颜色的?像谁?为什么?
小结:小娜是布朗先生的女儿,她长得当然像爸爸,本领也像爸爸。
3.感知自己和爸爸妈妈长得很像,体验亲情。
(1)出示图片(一对长得特别像的父子),引导幼儿观察。提问:他们长得像吗?哪里很像?
(2)请幼儿说一说自己和爸爸妈妈长得哪里像?
(3)接龙游戏“我和别人不一样”,感知自己的独特。
教学反思:
?小威向前冲》是一本性教育阅读绘本,告诉我们小精子变成小宝宝的过程,以及蕴含着遗传的秘密,他将复杂的生命孕育过程用如此简单的图画来表现出来,让人觉得神秘又有吸引力,在冲破思想的障碍以后与幼儿一起分享是多么的快乐。
幼儿园大班科学小实验教案篇6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做实验,从而知道两种颜色加在一起会变成别的颜色,初步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观察能力。
2、体验探索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黄色的水若干,红、黄、蓝三色颜料。
2、演示记录卡和操作记录卡若干。
3、操作图若干,透明塑料纸若干,调色卡人手一份。
4、毛笔若干,抹布若干。
三、活动过程:
1、设置悬念,以变魔术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师:看,这是一瓶什么颜色的水呢?(黄色)
今天,老师来当回魔术师,来变个魔术,你们想不想看?
请小朋友仔细看魔术师要开始变魔术喽!我们一起喊一、二、三!(教师摇晃瓶子)
黄色的水变成什么颜色的水了呢?
2、自由讨论:
师:谁知道魔术师是怎样把黄色的水变成绿色的水的?请大家相互讨论一下,然后告诉老师!
3、自由探索
①究竟加入了什么颜色的宝宝了呢?请每位小朋友也来当回魔术师:你们看老师帮你们请来了红色宝宝、黄色宝宝、蓝色宝宝三种颜色宝宝,请你们选择其中的一种颜色宝宝把瓶子里的黄色宝宝变成绿色宝宝?
②谁变出了绿色宝宝?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变出来的?(幼儿回答)
③总结:我们现在一起来试一试,然后用记录卡把它记录下来。
(出示大的示范调色卡教师边讲解边调色,并出示记录卡进行记录)
4、探索操作
师:咦!刚才有的小朋友还变出了什么颜色?(认识橙色)
师:那又是怎么变出来的呢?先不要说出来,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调色卡,请小朋友试一试,怎样可以变出橙色?再把它记录下来。(幼儿调色并记录)
教师总结:请幼儿说一说,教师出示大记录卡边讲解边示范。
5、引导幼儿发现并记录
①蓝色宝宝和红色宝宝也想手拉手,那它们又会变成什么颜色呢?请你们自由选择一种材料试一试,可以用瓶子,也可以用调色卡,还可以用透明的塑料纸重叠起来看看,然后把你们的发现用记录卡记录下来!(幼儿自由选材操作并记录)
②变出了什么?请你把你的记录卡讲给大家听听。
③教师总结:出示大记录卡进行记录。
6、操作游戏:变色眼镜
师:小动物们听说小朋友学会了一样本领,所以想考考你们,瞧!小猴戴上蓝色的眼镜看黄色的`香蕉会变什么颜色了呢?小狗戴上红色的眼镜看蓝色的蓝莓会变什么颜色了呢?小猫戴上黄色的眼镜看红色的苹果会变什么颜色了呢?(边说边出示大操作纸)请个别幼儿讲解。
四、延伸活动:
小动物们要回家了,我们赶快到教室去用会变的颜色做一条彩色的围巾送给它们吧!(陈皆佳)
幼儿园大班科学小实验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尝试让纸站起来,并探索纸站得稳的多种方法。
2.探索纸不同的折法与承受积木重量的关系。
3.能大胆探索与尝试,体验成功的快乐。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5.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操作尝试让纸站起来,并探索纸站得稳的多种方法。
难点:探索纸不同的折法与承受积木重量的关系。
活动准备
纸片、小积木、记录纸、黑板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张纸,平时我们都用这种纸做什么?”
幼:“画画、折纸…”
师:“今天,我们用它来做一个小实验。”
二、基本过程。
(一)自由探索纸片“站”起来的方法。
1.将一张纸平放在桌上,引起幼儿探索兴趣
师:“看,这张纸是平躺在桌子上的。请你想办法让这张纸片站起来,不能借助任何材料的帮忙。”
师:“请试一试,看谁站起来的方法最多,而且和别人的不一样。”
2.幼儿自由探索怎样让纸片“站”起来,教师巡回指导。
3.请孩子介绍、演示让纸片站起来的方法。
师小结:“我们把纸片折一折,卷一卷,纸片的形状变了,它就能稳稳地站起来。”
(二)验证哪种方法的纸片“站”得更稳,能“顶”住一块积木。
1.出示积木。
师:“我要用这块积木考验一下,你站起来的纸片力气是不是最大。”
师:“我把积木放到纸上,纸片还能站得稳吗?为什么? ” 2.出示记录纸,讲解记录方式。
3.幼儿探索纸片怎样“顶”住积木,并记录。教师巡回指导。师:“请你试一试。”
4.展示孩子记录情况,并让孩子把能“顶”住积木的纸片找出来。教师一一介绍“顶”住积木的纸片的形状。
师:“那到底是哪种形状的纸片力气比较大,能够顶起积木呢,一起来找一找”
教师根据幼儿记录的结果,分别请幼儿上台将能够顶起积木的结果放在展示桌上给大家看。
师:“看来,小朋友们觉得这些形状的纸片力气比较大,能够顶起一块积木。”
(三)再次尝试改变纸的形状,“顶”住更多的积木。
师:“将下来,老师再给你们一个新的挑战。想办法让你的纸片顶起更多的积木,想不想接受挑战?”
1.教师演示放积木的'方法及记录积木数的方法。
师:“老师先来挑战一次,小朋友们帮我数一数”(老师从展示桌上挑选一种形状,放第3快积木时,倒了)
师:“老师在放第3块积木时,这个纸片有没有顶起它来?”
师:“哦,那这个纸片真正能够顶起的数量是最后倒掉的数量再减一个,最后使他倒掉的那块不算。你们会数了吗?”
2.幼儿自由探索、尝试。教师巡回指导。师:“现在,请小朋友来试一试。”
3.幼儿互相交流:纸的形状、“顶”住的积木块数。师:“你刚才顶起了几块积木?用的什么形状?”师:
“我发现,大部分小朋友都用了圆柱体。”
三、结束部分。
探索怎样能“顶”住一筐积木。
师:“有什么办法能够顶起这么多积木呢?”(放好多这样的圆柱体)请每位幼儿卷一个圆柱体放在展示桌上。
教师演示成功了,提问为什么?
师小结:支撑的纸片多了,支撑的面积变大了,所以就能“顶”住一筐积木。
在第一个环节,我让幼儿大胆自主操作,尝试让纸片“站”起来,一开始幼儿思维没有打开,但通过大胆尝试后,能够想出不一样的方法。
活动反思
我相继抛出问题“哪种形状的纸片站得稳”,通过一块小积木让幼儿首次感知不同形状的纸与承载重量的关系。在这个环节中,幼儿非常感兴趣,操作过程中善于思考与想办法。接着,通过提供较多数量的积木,引导幼儿探索“哪种形状的纸能够支撑起更多的积木”,通过尝试,幼儿得出结论——圆柱体。
在最后的延生环节,通过让每个幼儿裹一个圆柱体,放在一起后支撑起一整框积木,引导幼儿感知合作、团结的品质。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是幼儿探索的热情并没有消退。此次活动材料也投放于区角中,供幼儿在游戏中自主探索。
幼儿园大班科学小实验教案篇8
【教材分析】
中草药是我国医学的宝费财富,是我们健康的守护神。幼儿在生活中应该接触过菊花、构杞、山楂等中草药,生病时,家长也会带幼儿看中医、吃中药选取生活中常见的中草药,引导幼儿感知观察、探索体验,让幼儿了解中草药的神奇,进一步激发幼儿对中草药的探究兴。
【活动准备】
1.杯子、句子幼儿每人1套,菊花、枸杞、胖大海、炒山楂、莲子心、陈皮等常见的中草药。
2.视:《鹿茸救母》、《神奇的中草药》、《走进大药房》,幼儿素质发展课程,多媒体教学资源包》课件8,“幼儿学习材料《我爱你中国》
3.提前请家长与幼儿交流,帮助幼儿了解有关常见中草药的知识。
【活动目标】
1.知道菊花、枸杞、胖大海等几种生活中常见中草药的名称和特征,了解它们简单的保健、治病作用。
2.观察并说出中草药的神奇,尝试根据药方简单配药、泡药、尝药。
3.感受中草药的神奇,以及与人们健康生活的关系,萌发对中草药的兴趣。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建议】
1.请幼儿观看《鹿救母》的视频,感受鹿茸的.神奇。
(1)播放故事视频,幼儿观看并感受鹿茸的神奇作用。
(2)引导幼儿回忆《鹿茸救母》的故事。
提问:故事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是什么治好了母亲的病?
小结:青阳是一个孝顺的孩子,七彩鹿的鹿茸熬制的中药把奄奄一息的母亲治好了。鹿真神奇。
2.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探究操作,认识菊花、构杞、胖大海等几种生活中常见中草药的名称、特征及来源。
(1)请幼儿运用看、捏、闻、尝等方法观察中草药,引导幼儿说出中草药的名称、外形、味道等。
(2)请幼儿结合课件(常见的中草药)相互交流自己的发现,讲述菊花、构杞、胖大海等中草药的简单特征。
提问:你发现了哪些中草药?它是什么样子的?什么味道?
小结:中草药中有红有绿;有的捏上去软软的,有的硬硬的;味道有甜的也酸的,有的闻起来还有清香味呢。
(3)播放课件,引导幼儿感受普通的植物经过加工能变成中草药的神奇性。提问:你发现它们是用什么做的?
小结:生活中一些普通植物的花、果实等,经过加工居然可以做成中药
3引导幼儿和“老中医”互动,知道中草药的保健、治病作用,根据药方会配药、泡药、尝药。
(1)请幼儿猜想并咨询“老中医”,结合课件介绍构杞、胖大海等常见中草药的作用。
(2)幼儿回忆自己生病、治病的经历,猜想中草药搭配治病的作用,观看(药配图》,知道药材相互搭配能治病的作用。
小结:身体不舒服的时候,吃几副中药可以治好病。
(3)出示老中医的药方,指导幼儿看懂药方并尝试配药、泡药。
要求:根据药方准确配药;泡药时,把握好水的位置;泡好后,仔细观察中草药在水里的变化。
(4)请幼儿观察、品尝,相互交流中草药在水中的变化,了解中草药的保健作用。小结:中草药是不能随便吃的
4.请幼儿观看课件《神奇的中草药》,了解几种奇特的中草药,感受中草药的神奇,激发幼儿对中草药的兴趣。
(1)请幼儿观看视频《神奇的中草药》,了解几种中草药的奇特之处。
(2)引导幼儿说出人参、蜈蚣、蝉衣等几种中草药在外形、毒性、蜕皮等方面的奇特
小结:中药不仅有植物药、动物药,还有一些石头矿物也是珍贵的中药。因为植物药最多,所以中药也叫中草药
5.播放视《走进大药房》,进一步激发幼儿对中草药的兴趣。
(1)请幼儿观看视(走进大药房),了解存药、抓药、配药、包药、熬药等情节,激发幼儿对中医药文化的兴趣。
(2)引导幼儿简单了解中医药文化的悠久历史,进一步感受神奇的中草药与人们健康生活的关系。
活动反思:
科学研究应从幼儿身边事物开始,引导他们关注周围生活和常见事物,发现其中的趣味和奥妙,这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本次活动从幼儿熟悉的几种常见中草药入手,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并通过参观实物、观看课件等多种形式,层层递进,让幼儿了解中草药的有关知识,从而达到活动目的。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