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美篇网 >工作方案

15的加减法教案8篇

设计合理的教案能够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我们在撰写教案时,通常会预设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久久美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15的加减法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15的加减法教案8篇

15的加减法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必须先通分的道理,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进一步培养学生自觉验算的良好习惯。

3、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为什么先通分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出示卡片口算

4/55= 3/44= 2/7+3/7= 8/9+2/9= 16/1818=

2、说一说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板书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3、为什么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可以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因为分母相同,也就是分数单位相同,单位相同的数可以直接相加减。)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根据情境提问题并列式。

向学生介绍什么是生活垃圾,以及生活垃圾对环境的污染情况。渗透不乱扔垃圾,自觉把垃圾分类处理的环保。

用课件出示例1的垃圾分类图,请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从图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根据情境中的数据,提出问题:(1)废金属和纸张垃圾是垃圾回收的主要对象,它们在生活垃圾中一共占几分之几? (2)危险垃圾多还是食物残渣多?多多少?

引导并指名学生列式: 1/4+3/10 3/1020 (板书算式)

2、比较不同,导入新课

教师:黑板上这两道题,同学们能直接算出结果吗?(不能)刚才那些题你们算得特别快,为什么这两道不行呢?它们有什么区别吗?(指名回答)

教师:是的,像黑板上这样,由不同分母分数组成的加减法,叫异分母加减法。与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不同。这一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板书课题: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三、 新课

例1(1)1/4+3/10

1、理解分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

教师:我们先看第一道加法题:1/4+3/10 ,为什么分母不同,就不能直接相加呢?(指名回答:分母不同,也就是分数单位就不同,就不能相加)

看扇形图加深理解。图片出示:

教师:我们再从图上看一下,用两个大小相同的圆表示单位1,根据分数的意义,涂色的部分分别表示1/4和3/10。1/4的分数单位是1/4,用这样的一个大扇形表示,3/10的分数单位是1/10,用这样的一个小扇形表示,它们的大小不同。1/4+3/10就是用一个大扇形加上三个小扇形,能直接相加吗?所以,1/4+3/10因为分母不同,也就是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

2、引导学生合作交流

教师:只要解决了什么问题,1/4和3/10就可以直接相加了?(转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

用什么方法可以转化呢?同学们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吗?

你们可以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再和小组同学一起讨论研究。

学生分组讨论、试算,教师巡视指导。

3、集体交流

教师:都研究的差不多了,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哪个小组同学愿意到前边谈谈你们的想法?

各小组介绍各自的计算和思考过程,引导学生比较评价,选出最好的方法。

板书:1/4+3/10=5/20+6/20=11/20

4、课件演示

教师: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再从图上看一看1/4+3/10的过程。课件出示:

教师:1/4和3/10因为分母(不同).也就是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所以同学们就用通分的方法,把它们转化为分母相同的分数5/20和6/20。这样分数单位就相同了,都是1/20。你看表示1/4和3/10的两个图形都变成了由许多个大小一样的小扇形组成的图形,就可以直接相加减了。

例1(2) 3/1020

1、 引导学生用刚才探索出来的方法,计算3/1020。请一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试算。

2、请板演的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这道题的。

总结计算方法

1、教师:我们已经计算出两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题了,你们考虑过没有,我们计算这类题的关键是什么呢?(通分)结合以上的计算,同学们能试着总结出异分母分数的计算方法吗?可以跟同桌交流一下。

2、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把这个计算方法写在黑板上。(板书: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计算)齐读一遍。

、阅读课本

教师:今天我们所学的是课本110页和111页的内容,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阅读一下这两页,再回顾反思一下新知识,如果有什么疑问还可以提出来和大家交流。

四、巩固练习

1、计算1/3+5/6= 5/810= (黑板)

教师:刚才我们通过研究黑板上的2道例题,总结出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按照这个计算方法同学们能把这两道题又对又快的算出来吗?

集体订正。请学生讲一讲算法。

提醒注意:结果能约分的`要约分成最简分数,结果是假分数要化成带分数。

2、验算2/39=2/9 ( ) 3/5+2/7=5/12 ( )

教师:小明也运用今天学的新知识计算了两道题(课件出示),但他没有检查就跑出去踢球了,他计算得正确吗?同学们能帮他验算一下吗?在练习本上写出验算过程。

交流验算方法和结果。引导学生体会分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相同,一定要养成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3、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下面我们用新知识解决一个生活中的问题。

张爷爷家后园有一块菜地,种豆角用了总面积的3/8,种黄瓜用了总面积的1/2。根据以上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能自己解答出来吗?

请学生把提出的问题和解答的过程写在练习本上。集体交流展示。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同学们通过积极探索和互相的合作交流,自己找到了计算的方法,并解决了许多相关的问题,都非常不错。老师希望同学们能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在生活中解决更多的问题。

15的加减法教案篇2

一 教学内容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练习课

教材第114 一116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5 一13 题。

二 教学目标

1 .通过教学,使学生巩固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能熟练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

3 .培养学生认真检验的习惯。

三 重点难点

正确、熟练、灵活地应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

四 教具准备

投影。

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研究了异分母分数的减法的计算法则,谁还记得?你能说一说吗?

学生回忆并口答。

提问:为什么做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要先通分?

强调: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相加减。

(二)教学实施

1 .完成教材第114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5 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并验算。

集体订正时,请学生说一说每道题是根据等式的什么性质来解的?

2 .完成教材第114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6 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发现规律,然后在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找到下面的规律。

( l )这些分数都是分子是1 的分数。(2 )每道算式中的两个分数的分母是互质的。(3 )计算时,只需将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分母相加(减)的结果作分子,就可以速算出得数。

指出:今后遇到这样的题目,可以利用规律口算出结果。

提问: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你能直接说出结果吗?

学生举例,如: + = - =

3 .完成教材第114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7 题。

请学生先根据已有信息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然后再解答。

4 .完成教材第114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8 题。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两人一组),其中一人出题,另一人回答,然后交换过来。要求自制卡片中的分数不要超出本单元分数的范围。

5 .完成教材第114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9 题。

让学生先读题,弄懂题意后再动手画。讲评时,请学生说一说思路。

6 .完成教材第115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0 题。

老师先介绍"杨辉三角",再让学生算一算表中每一横行各数的和,概括得出的一串和有什么规律。

出示"杨辉三角"图:

再将表中的'1"都换成" ",看看这个规律还存在吗?换成" "呢?

(学生在教材上填一填,发现规律依然存在。)

7 .完成教材第115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1 题。

学生利用课前调查的'数据填表并计算,然后制成条形统计图。

8 .完成教材第116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2 题。

学生先利用手中的学具进行操作,然后用分数加法算式表示操作的过程。

可以这样操作:先将4 个苹果平均分给8 个孩子,每人得到4÷8= (个);再将剩下的2 个苹果,平均分给8 个孩子,每人得到2 ÷8 = (个),所以,每个孩子可分得 + = (个)。

9 .完成教材第116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3 题。

让学生先观察图的特点,想想按什么顺序思考比较简便,请学生先说出思路,再进行计算。

(四)思维训练

1 .在o 里填上适当的数,使三角形每一条边上的三个数相加的和都等于1 。

2 . = + = + + = + + = + + + + + + +

3 .写出两个不同的最简分数,使它们的和是 。你能写出几组?

(五)课堂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我们进一步巩固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我们还探索发现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中的一些特殊情况的计算规律,这个规律是:当两个分数的分子为1 ,分母互质时,它们的结果是用这两个分母的和(差)作分子,用两个分母的乘积作分母。以后,

我们在计算这样的题目时,就可以直接得出结果了。

15的加减法教案篇3

目标

使学生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比较类推,灵活计算从能力

教学及训练

重点

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必须先通分的道理,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仪器

教具

小黑板若干

教学内容和过程

教学札记

一、复习铺垫:

1、口算(略)

2、笔算: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同练。

要求学生说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结果的`注意点。

二、教学新课

1、变题导入

把+变为”x-=“比较有什么变化?

2、补充例题

(1)审题:这道题是几个分数相减?这三个分数的分母是否相同?能不能直接相减?必须先做什么?

(2)学生尝试练习,指名板演出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共同订正。

板书:

第一种算法:第二种算法:

+x-=

=+x=+

=x=

(3)比较:这两种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结果怎么样?

(4)归纳:(略)

3、补充练习:3x-=2x+=

指名板演,其余自练。集体评讲。

四、巩固练习:p121第6题第一列

五、全课小结:(略)

六、布置作业:课作:p122第7题

家作:p121第6题二、三列。

15的加减法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

(3)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

教 学过程

备 注

一、基本联系

1、谈话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指名说说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及计算法则。

2、先找出下列算式中两个分数的公分母,再口答结果。

1/5-115+28-36+1/3

1/4+35-17+13-1/2

(1)先指名学生口答。

(2)完成后点拨:你是怎样找出这些分母的公分母的?(找原来两个分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二、练习引入,巩固法则

1、先计算,同桌交流并要求验算并评改。

4/5-16+5/9

2、判断下列计算是否正确,有错请口头改正。

(1)7/20+1/5=7/20+4/20=11/20..................()

(2)7/30+11/12=7/60+11/60=18/60=3/10.........()

(3)2/7-1/35=2/35-1/35=1/35.....................()

(4)1/2-5/14=14/48-10/48=4/48=1/7............()

3、进一步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与同分母分数的计算法则进行比较。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中,由于分母相同,分数单位相同,可直接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中,由于分母不同,要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两种类型分数加减法对计算结果的处理要求则是相同的。

4、练习。

先填空再说说方法,并注意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中同分的几种情况。

1/9()3/16()

1/4+5/9=()3/5-1/8=()

1/3()5/8()

教学过程

备 注

三、变式练习

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4/15=13/20;5/12+()=11/24;7/9-()=1/6;

()-7/12=5/18;()-2/5=3/8;15/25-()=5/14

(1)学生自练,同桌说说思考过程。

(2)反馈。(注意对解题思路的反馈)

2、列式计算。

(1)已知甲乙两数的和是5/12,甲数3/20,乙数是多少?

(2)比5/7米多2/21米是多少?

(学生自练,注意抓好反馈)

3、根据算式编写应用题。

1/2+2/3

(1)学生尝试编题。

(2)反馈:注意事情是否合理,题意是否合理,题意是否正确。

特别注意:把分母1/2和2/3看作两个数量还是看作表示关系的两个数来编。

四、课堂

1、学生同桌互说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反馈,师生共同。

五、课堂作业《作业本》

通过练习看出,大部分学生已养成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的正确思维过程:“通分――相加减――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15的加减法教案篇5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2页练习十四第5—9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简单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并能用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估算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信息、选择信息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重点:

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或自制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回顾再现

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请学生交流: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

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进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练习。(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切入,直接引起学生对上一节课的回忆。)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1、口算:

2、解方程

x+=—x=

x—=x+=

3、出示练习十四第5题。

(1)学生先观察每组的两个算式,说说自己的想法,可以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和合理猜测。(鼓励学生进行有根据地猜测和推想)

(2)学生每人选做两组题,计算后思考其中隐藏的规律。

(3)请学生先和同桌进行交流,再请几位学生来说说自己的想法,如:每组题中的两个分母的最大公因数是1,分子也是1,把这样的'两个分数相加、减,得数的分母就是原来两个分母的乘积,而分子就是原来两个分母的和或差。(教师及时学生交流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类型的习题练习,巩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本知识,形成基本技能)

三、自主检测、完善

1、出示练习十四第6题。

(1)理解题目意思后,学生先独立思考进行解答。

(2)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思考的。

2、出示练习十四第7题。

(1)先让学生进行估算,看看哪几题的结果接近1/2,再计算。

(2)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教师及时。

3、解决问题。

(1)出示练习十四第8题。

学生认真看图后独立解答,然后进行交流。

(2)出示练习十四第9题。

学生认真看图,收集从图中获取的信息,然后独立思考并解答三个问题。

组织学生交流,教师及时了解学生解题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讲评。

4、补充练习

1、食堂运来一批大米,第一周吃了总数的4/15,第二周吃了总数的7/60。这两周一共吃了总数的几分之几?

2、张大伯收了1/2吨西瓜,第一天卖出总数的1/5,还剩总数的几分之几?

3、一个最简分数,分子减去1,约分后是5/6,原分数是多少?

4、一个分数,分子、分母之和是29,如果分母增加13,约分后得1/6,原分数是多少?

学生独立完成后进行交流,同桌之间可互相解答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测试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分数加减法知识的检验,找出存在的问题,订正错误,并体验学习的成功喜悦。)

四、归纳课外延伸

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哪些收获?练习过程中还有什么问题吗?

教后反思:

本节课是练习课,学生能熟练地运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还能运用已学的运算定律、性质等进行简便计算,效果比较好。但在拓展练习中,很多学生受思维定势,打不开思路,经提示和部分学生的引路,知道了很多的思考方法。另外在练习过程中,通过不同类型的习题练习,巩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本知识,形成基本技能。通过测试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分数加减法知识的检验,找出存在的问题,订正错误,并体验学习的成功喜悦。

15的加减法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利用转化的思想和方法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检验的学习习惯。

2.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自主探索的精神。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难点:

运用转化思想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东营市正在创建文明城市,我们每个公民都要为建设文明、卫生的城市贡献自己的力量,那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生1: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

生2:我们要保护环境,不随便扔垃圾。

生3:……

师:对,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能随便扔垃圾,但是我们日常生活能产生很多的生活垃圾,我们应该怎样处理呢?我们可以对垃圾分类处理。一般情况我们把生活垃圾分为四类(课件出示例1的垃圾分布图),其中纸张和废金属可以回收再利用,从而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

二、探索新知

(一)学习异分母分数加法

(1)采集信息

师:从这个表上你都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指名2—3名学生回答。

(2)处理信息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纸张和食品残渣一共占生活垃圾的几分之几?

师:我们一起列式解答。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师:你能说说计算过程吗?

指名回答。

师: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提出废金属和纸张占生活垃圾的几分之几?

生2:危险垃圾比食物残渣多多少?

生3:食品残渣和危险垃圾一共占几分之几?

(教师根据需要在黑板上板书。)

(3)探索方法

师:现在我们先来解决废金属和纸张占生活垃圾的几分之几?你能自己列出算式吗?

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计算.

师:这个加法算式和我们以前学习的分数加法有什么不同?

生:以前我们学习的分数加法分母都是相同的,今天学习的加法分母不同。

师:这就是今大我们要学习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板书课题: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师:你能想办法把它转变成我们学习过知识进行计算吗?

小组内讨论怎样变成学过的知识。

学生汇报,教师有选择地板书。

生1:我把分数化成小数进行计算,四分之一就是0.25,十分之三就是0.3,所以0.25—0.3=0.55。

生2:我用画图的形式表示出来的。(实物投影显示学生的表示方法。)

(对于两种方法老师都予以肯定。)

生3:我用的算式的方法

师:你们能看懂这是什么意思吗?

3/10+1/4=6/20+5/20=11/20

生:把1/4的分子分母同时扩大5倍,把3/10的分子分母同时扩大2倍。

师:为什么要一个分数同时扩大5倍,另一个分数同时扩大2倍?

生:因为我们已经学过通分,而且也知道了同分母相加的方法。

师:他的意思是说,原来分母是不一样的,现在用通分的办法使分母一样,这时候用同分母的方法来做就可以了。

(4)教师总结

刚才的几位同学都说得非常精彩,无论是画图,还是把分数转化成小数,还是通分,都是想要把单位统一,然后再相加。具体请看课件演示。

(5)自主选择二次探究,方法择优

师:接下来还有几个算式,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方法计算,看谁算得又快又对。

1/2+1/8 1/3+2/9 2/7+1/3

师:你们都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

生:通分。

师:为什么不用化成小数的方法?

生:因为除不尽。

师:为什么不用画图的方法?

生:画图太麻烦了。

师:看来用化成小数的方法、画图的方法都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那么你们刚才用了那么多的方法,能不能找到一个都通用的.方法?

生:还是通分比较简便。

师:请你举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说。

生:如1/3+2/9=3/9+2/9=5/9

师:你能说说异分母分数加法怎么计算吗?

生1:分母不同没法直接相加的,通分以后分数单位一样了,也就是分母一样了,所以这样就可以直接相加了。

生2:我们学过分子不同、分母相同的分数加法,现在把它们通分就能用到以前学过的知识,

(二)自主学习异分母分数减法

师:现在我们已经解决了废金属和纸张占生活垃圾的几分之几。刚才我们提出了那么多问题,你们能计算出危险垃圾比食物残渣多多少吗?

学生独让解答,

师:你能和你的同桌说说你的计算过程吗?

同桌交流完,指名说说计算的过程。

生:我是先通分,然后分母不变,分子相减。

(三)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师: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我们首先应该做什么?

生:通分。

师:通分之后再怎么计算?

生:根据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方法应用

师:刚才提出的问题很多,我们只解决了两个,你能自己选择一个你最感兴趣的问题解决吗?

(学生选择问题,并解答。)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谈话: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进行计算。

教学板书: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3/10+1/4=6/20+5/20=11/20

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进行计算。

教学反思: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在实际计算中经常遇到,是分数加、减法教学的重点,在教学中,不提任何规定性的要求,让学生自主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并让学生形成共识,分数单位不同的分数相加、减,要先通分,再按同分母相加、减的方法进行计算,这样化新知为旧知,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15的加减法教案篇7

教学内容:五年级数学下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目标:

1、经历操作、观察、归纳等数学活动,知道异分母分数不能直接相加减的道理,发现异分母分数的计算方法。

2、能够正确地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提高运算技能。

3、在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过程中,发展数学观察、归纳、猜想、验证等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异分母分数为什么不能直接相加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答结果并说说计算方法:

2、最后一题你为什么直接不能得出结果?这节课讨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板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二、探究新知

(一)不同的分数单位相加减

1、出示四色图

(1)红色部份占整个正方形的几分之几?蓝色部份呢?

(2)这两部份共占整个正方形的几分之几?你能列式吗?猜一猜:会是几分之几?

(3)你能想方法验证吗?自身拿一张正方形纸折一折、画一画,也可以算一算,验证一下到底是几分之几?

(4)小组内交流:

l 你是用什么方法算出结果的?

l 他人是怎样算的?

(5)全班汇报:

l 折的思路(一起折一折:先折出1/2,画上红斜线,再折出1/9,展开在其中一份没有颜色的地方画上蓝斜线,观察:两种颜色一共占了几分之几?)

l 画的思路(课件演示)

l 计算:

l 讨论:为什么不直接合并?(分数单位不同,不能合并)怎样解决?(想方法使它们的分数单位相同,再合并)板书:异 (通分) 同

2、讨论:红色部份比蓝色部份多几分之几?你能列式计算吗?算一算

(1)同学计算

(2)折纸验证

3、小结:两个不同的分数单位相加减,不能直接计算,要先通分,再计算。(板书:通分)

(二)归纳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法则

1、出示绿色部份,是几分之几?

2、你能算出红色部份和绿色部份共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吗?先估计一下:是几分之几。

3、独立计算并与同桌交流方法

4、汇报:

(1)是多少?与你的估计一样吗?

(2)怎样算的'?你能验证吗?(在同学回答的基础上课件演示)

(3)为什么不能直接相加?

(4)你有什么结论?(异分母分数相加,不能直接计算,要先通分,再计算)

5、红色部份和绿色部份哪块大?大多少?你能列式计算吗?试一试

6、你能自身写异分母分数加法、减法式题吗?各写一题

7、汇报,选择两题计算

8、总结法则:你认为应该怎样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三、拓展练习:

1、看图列式计算

(1)

(2)

2、用,,三个分数组成分数加减算式,可以写几个?请你写出来。

3、计算这些算式的结果:

+;+;+;-;-;-

4、填方框:

+=两个异分母分数相加,和是,有哪些填法?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疑问或新的见解?

15的加减法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有联系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

2.掌握6和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够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内容:

第45~46页内容和做一做,练习七的第4~8题。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实物投影仪、草地(自制),学生准备6只小鸡卡片、6只小青蛙卡片。

教学设计

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去动物乐园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到动物乐园玩一玩!(课件:一片草地,音乐响起)动物乐园里有一片美丽的大草地,上面还有美丽的秋千呢!在你们的桌子上也有这么一片美丽的草地!拿起来看一看,美丽吗?现在就让我们请小动物上去玩一玩,行吗?

新授课

1.加法。

请1只青蛙和5只小鸡上去玩一玩,把它们请上去吧!(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操作,通过不同角度的观察,得到一幅图,可以写出两道不同的加法算式)

a.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小动物?该怎样列算式呢?赶快记在纸上(学生写算式)。

b.你们草地上有几只青蛙和几只小鸡?(课件出示)

c.读一读你的算式。板书:5+1=6

d.谁和他不一样?板书:1+5=6

咦!都是这些小动物,为什么能列出两道加法算式?

小结:由于同学们看的方向不同,所以根据一幅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

2.摆一摆。(让学生在情境中,独立应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为学生提供广阔思考空间。)

a.你们还想请几只青蛙和几只小鸡来玩一玩?动手摆一摆。

b.你们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小动物?你能列出几道加法算式呢?写在练习纸上。

c.谁想说一说请了几只小青蛙和几只小鸡?(学生到前边展示)

d.怎样看图列式的?

e.有和他们摆的不一样的吗?(展示小鸡、青蛙)

f.怎样列式的?板书:3+3=6

g.为什么只能写一道算式?

3.看图列式(出示课件)。

a.一共有几只猫?你能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吗?

b.说给同位听一听。板书:5+2=7 2+5=7

4.减法。(出示课件:草地)

a.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小动物?它们累了,想回家,你们想让哪种小动物回家?

b.小青蛙走后,还剩几只小鸡?你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板书:6-1=5

c.如果小鸡先走,还剩几只小青蛙?算式怎样列?板书:6-5=1

d.(出示:虚线)虚线是什么意思?

小结:6里面去掉1还剩5,去掉5还剩1,所以,根据这幅图,我们能列出两道减法算式。

5.摆一摆:你们的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小动物?

a.那你们想让哪种小动物先走?用小棒表示虚线,看着它们,你能列出几道减法算式?写在纸上(学生展示)。

b.你们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小动物?怎样列算式的'?板书:6-2=4 6-4=2

c.你是怎样看图列式的?

d.谁和他们不一样?怎样列式的?板书:6-3=3

e.为什么只列一道算式?

6.看图列式。(出示课件)

a.一共有几只山羊?

b.你能列出两道减法算式吗?板书:7-2=5 7-5=2

课中操

练习

1.看屏幕:(课件出示)根据图意,你能列出两道加法算式(或:减法算式)吗?

2.在你们的抽屉里,有一张练习纸,上面有四幅画,每幅图下面有两道算式,你喜欢哪幅图就把下面的算式写完(学生说算式,老师板书),这些都是6、7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a.谁想当小老师,指算式,领大家读一读。

b.如果把得数擦了,你能很快地算出得数吗?

c.5+1等于几?怎样想的?1+5呢?6-1呢?6-5呢?

3.下面,我们来一个小竞赛(出示口算卡片)。看算式,报得数。

4.在小组内玩一玩。

总结

我们学习了什么?

教学设计说明

1.结合情境,引导学生操作,充分感受一图两式。

我们把课本中小朋友摆小棒的图,变成学生喜欢的卡通小动物(小鸡和小青蛙)。由小动物在草地上荡秋千的画面,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画面生动活泼,既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又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把1只小鸡和5只小青蛙放到每个组的草地秋千上,求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通过两位同学不同角度的观察,列出两道不同的加法算式,并让学生说明是怎样看图列式的。这一环节初步感受一图两式,感知根据一幅图可以列出两道不同的算式。

2.独立操作,形成概念,理解一图两式。

我们设计的第一个环节,是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一图两式。而接下来的第二个环节,是让学生在情境中独立地进行操作,进一步巩固和理解一图两式的意思。在秋千数量不变的情况下,让学生思考,还可以摆几只小鸡和小青蛙,并看着自己的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这样便出现了两组6的加法算式,加上同位同学进行讲解怎样看图列式的,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合作能力。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使学生从感知中树立一图两式的概念。这样处理,既给学生提供了自由的操作空间和充足的思考余地,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用数字意识。

3.建立表象,由具体操作到看图列式。

第三个环节,便是学生根据教师出示的直观图,自己独立列算式。使学生能够由具体的实物抽象到看直观图列式,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遵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4.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合理安排教材内容。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把6和7的加减法分开处理,先教学加法进行巩固。再教学减法进行巩固,这样,学生能够在很扎实的理解加法的一图两式的前提下,进一步学习减法。在最后的练习中,再出现加法和减法的综合练习,使学生能够整体、全面地理解巩固新知识。如:在综合练习中,出现了四道看图列式。由于难易程度不同,可以让学生任意选择其中一幅图,进行列式计算。这样安排提供了充分的学习选择机会,而且练习题的设计有针对性,能够照顾到全体学生的学习水平。

5.活动形式多样化,语言贴近学生生活。

课堂上,我们设计了这样几个活动:a.你还想让几只小青蛙和几只小鸡来玩秋千,自己摆一摆;b.你们草地上的小动物也累了,你想让哪种小动物先回去呢?c.综合练习让学生在这四幅图中任意选一幅图,喜欢哪一幅就做哪一题。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让学习灵活地选择,同时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蒙氏数学8和9的减法教案7篇

蒙氏数学8和9的减法教案优质5篇

0的加减法的教案参考7篇

蒙氏数学减法板的教案通用8篇

数学11的加减法教案7篇

数学11的加减法教案推荐7篇

七的加减法教案通用6篇

七的加减法教案最新6篇

10的加减法教案最新7篇

10的加减法教案推荐7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157728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