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制定教案时,教师应关注课程的整体规划,以确保教学内容与进度相匹配,认真编写教案有助于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从而不断完善教学实践,以下是久久美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幼儿园我快乐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幼儿园我快乐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1、乐于参与游戏,体验“元宵灯会”游戏活动的乐趣。
2、通过律动和打击乐器感应乐曲的拍子和重音。
3、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欣赏各式各样花灯并创造性地运用肢体动作表现花灯的造型。
二、教学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看过有关元宵灯会的图片。
2、打击乐器(大鼓、小鼓、吊镲、鼓棒)、呼啦圈、打棒、故事挂图等。
三、教学队型
四、活动重难点:
重点:了解中国传统习俗。
难点:感应乐曲的重音
五、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导
“宝宝和爸爸妈妈吃完元宵后,就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看元宵灯会。哇!好多灯笼啊!有龙灯、金鱼灯笼、火箭灯笼等,宝宝看得眼花缭乱。”
(二)习俗活动:认识元宵节和花灯(观看花灯造型图片)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灯笼呢?哦,原来是过元宵节啦!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或“灯节”,在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它是整个春节节庆活动的最后一个高潮,家家户户都热闹庆祝。元宵节的夜晚,小朋友手提灯笼在外面游玩,全国各地也会组织各种活动……(如果提供有关元宵节的视频给幼儿观赏,效果会更好)
(反思:这个环节做为本节活动的'铺垫,得到了良好的引入效果,孩子们在观看了花灯图片后,对元宵灯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禁热烈的讨论起自己有关花灯的经验。)
(三)肢体花灯造型
你们今年元宵节看到花灯吗?你们在哪看到花灯呢?(万绿园)你们见过什么样的花灯?能与你的朋友一起做出花灯造型吗?
1、老师敲鼓(可尝试放音乐),鼓励幼儿尝试随拍子的快慢以及各种步伐行进。
2、幼儿听音律动,创编单人、双人或多人一组,变化各种花灯的造型。
(1)单人游戏。
幼儿听音走一种步伐,听吊镲一声变一种花灯造型,二声变两种造型,多声变多种造型。
(2)双人游戏。
幼儿双人听音走另一种步伐,听吊镲一声变一种花灯造型,二声变两种造型。
(反思:孩子在这个游戏环节玩得非常尽兴,多次要求老师重复游戏,由于时间关系,每个游戏我只进行了一次,单人游戏和双人游戏孩子们都配合得很好,这个环节只是热身运动,在整节活动的时间安排上大概需要5分钟来完成,但是实际用到的时间为10分钟。)
(四)感应拍子和重音
1、欣赏中国民间音乐(元宵灯会)
这么热闹的元宵灯会,还有一首好听音乐,我们一起听听《元宵灯会》。
(1)肢体乐器(坐地)
听音乐的拍子:拍腿(每次重音后换另个地方感应拍子,拍头,肩,脸等)
重音时拍地板。(口唱:准备好)
(2)欣赏后提问:听了这首乐曲有什么感觉?这首乐曲有什么变化?
(3)引导幼儿认识重音:和前面的音不一样,声音中敲得响的那个音,叫重音。
(4)感应重音
(反思:这个环节孩子听了两遍音乐,第一遍是无目的的欣赏,第二遍是有目的地倾听,听到重音拍手,孩子听得很准备。)
2、律动游戏:跳呼啦圈摆造型
(1)老师示范游戏,并介绍规则。
(2)分组拿圈。
(3)听音乐,集体游戏。
拍子:走步/全曲快步走
重音:造型/跳入呼啦圈,肢体做大的造型。
(反思:这个游戏进行得比较顺利,经过上个环节的铺垫,孩子已经能清楚听辨重音,因此游戏能达到预设目标。)
3、大型打击乐器
(1)推出大鼓。
(2)教师示范。
(3)分组拿鼓棒
(4)练习互敲鼓棒
拍子:打棒互敲/持一对打棒,边走边以打棒互敲。
重音:齐奏乐器/停止脚步,于散放的四种大型打击乐器(软垫、大盆或吊镲、大鼓等等)上齐奏。
(5)配乐演奏
(反思:乐器拍奏游戏比较混乱,有些孩子不能遵守游戏常规,影响了音乐效果,其次是我在地板上放了几个塑料盆,大部分孩子对盆比较感兴趣,由于教具分配不合理,孩子出现了争抢现象。)
幼儿园我快乐教案篇2
活动目的:
1.让幼儿在活动中相互交流,体验元宵节的民俗风情,感受生活的美。
2.引导幼儿学习运用重叠折剪的技能制作花灯。
活动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各种花灯。
2.《手工》幼儿用书、剪刀、胶水、针、线、花灯范例。
教学流程:
一、以"元宵闹花灯"为题,引导幼儿互相欣赏同伴的花灯。
师:你喜欢哪一盏花灯?为什么?(让幼儿互相交流感受)
二、教师出示范例,引导幼儿观察,激发幼儿制作花灯的兴趣。
组织幼儿讨论:你想怎么制作花灯?(鼓励幼儿大胆讨论、交流,并说一说自己想出的制作花灯的方法)
三、教师讲解制作花灯的步骤。
教师按范例讲解制作花灯的步骤,重点强调沿虚线折时要用手将折痕按平,沿虚线剪制时几层纸张要捏紧。
四、交代要求。
1.折时要对齐、按平。
2.注意使用剪刀的`安全。
五、幼儿制作,教师指导。
1.教师全面巡视幼儿的制作情况。
2.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完成作品,着重帮助他们沿虚线剪制时几层纸张要捏紧。(指导并观察幼儿重叠折剪的方法,及时帮助有困难的幼儿)
3.提醒幼儿折时要对齐、按平,并注意使用剪刀的安全。
4.将幼儿制作的花灯悬挂起来。
六、幼儿互相欣赏、评价,结束。
1.幼儿欣赏同伴制作的花灯,感受成功的喜悦和生活的美。
2.组织幼儿评价同伴的作品,教师围绕"重叠折剪的技能"进行小结、评价,结束。
幼儿园我快乐教案篇3
设计理念:
创设情境,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通过看、听、说、读、做、写等多种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丰富词汇。
2.感受打比方的写法的好处。
3.阅读短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读、背古诗,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
5.通过言语训练提高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能说会道。
难点:学习仿写句子,了解打比方的句子的特点。
教具准备:
课件及图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语海畅游——汉字真有趣
1.(出示多音字。)汉字真有趣!我们来读一读,看谁读得最准确。
2.读一读,想一想:每组的字为什么读音不相同?
3.学生讨论。(有些字意思不同,读音就不相同。)
4.教师点拨:汉字就这么有趣,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词语里,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同。
5.让学生多读几遍,读准多音字的读音,并理解每个字在词语里应该读特定的读音。
6.拓展:你还能说出其他的多音字吗?
二、语海畅游——词语搭配
1.出示“童年”开花图,以“童年”为中心词,让学生在四周填上合适的词语。
2.学习自主填写。答案力求丰富多样。如:童年趣事、童年生活、快乐的童年……
3.合作交流:四人小组互读、互听,互相纠正。
4.拓展:你还能用更多的词语进行搭配吗?如:美丽的田野、绿油油的田野、一望无际的田野……
5.老师小结。
三、语海畅游——照样子写句子
1.自由读例句体会句子的特点。
2.学生讨论:这个句子描写的事物是芦苇,联想的事物是桅杆。把芦苇比作小船上的桅杆,我们把这样的句子称作“打比方的句子”或“比喻句”。
(老师引导学生了解打比方的句子的作用即可,不要讲授有关修辞知识。)
3.学生照样子写几句打比方的句子。
4.合作交流:同桌互读、互听,互相纠正。
5.老师小结。
四、积少成多——背诵古诗
1.轻声读古诗,不认识的字,看拼音多读几遍。
2.将古诗大声读给同桌听,同桌专心听,欣赏,指点。
3.再读诗句,想象画面,比一比谁读得最有味道。(指导朗读,引导学生体验眼前仿佛看见什么景色,入情入境地读,个别读、齐读、分组读等等。)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诗句。
5.拓展:课外搜集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
五、阅读平台——《一只小鸟》
1.轻声自由读短文,想想短文主要讲了什么,从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细读短文,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多读几遍,说说为什么感兴趣。
3.再读短文,讨论:(1)你想对受伤的那只小鸟说些什么?(2)你想对用弹子打鸟的孩子说些什么?
第二、三课时
内容:“能说会道”“笔下生辉”。
一、学习“能说会道”
1.创设情境,引导说话。
播放《童年》的歌曲。听了这首歌,你想到了什么?
(想到了和小伙伴一起玩捉迷藏、钓鱼、找朋友等游戏。)
2.明确交流要求。
童年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本单元中,《绿叶的梦》的作者的童年是在大自然中度过的,最令他觉得有趣、难忘的是采集绿叶,制作标本。而《芦叶船》的作者最难忘的是采芦叶做各种各样的芦叶船,放在家乡的小河里,放在长江里。现在,我们来回味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选择一件最有意思,最令自己高兴的事,讲给同学听,让大家分享你的快乐。
(先分成小组,把自己最感兴趣,最难忘的事讲给同组同学听,要重点讲述“有趣”“难忘”之处在哪里,让听的人与自己有同样的感受。听者要认真,听完后作出评价,看谁讲得最好。)
3.每组推荐一个同学上讲台前,讲给全班同学听。
4.师生合作评价:态度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规范流畅,是否能把最有趣的地方说具体。
5.评出“故事大王”。
二、学习“笔下生辉”
1.激发习作兴趣。
刚才,我们通过口语交际,评出了班中的“故事大王”。现在,我们将通过习作训练,评出“最佳小作家”。希望大家努力!
2.明确习作范围和要求。
(1)读本题“笔下生辉”部分。
(2)说说你明白了什么。
(3)交流:本次习作的要求是什么?你准备选择哪一件事来写?
3.提出要求,指导习作。
(1)回忆自己和别人做了什么,说了什么。
(2)在众多的童年趣事中,选择一件你认为最有趣,最难忘的写下来。要学习本单元课文的写法,把有趣的地方写具体。在写作中别忘了用上我们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
4.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5.小组互动评一评:组员之间互阅、互评,看看哪个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进一步写具体。
6.修改作文。
幼儿园我快乐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感受集体游戏、合作学习的快乐。
2、通过故事学习,知道为大家做事受别人欢迎,自己也会快乐的道理。
3、商讨游戏规则,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4、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
活动准备:
太阳妈妈、太阳宝宝胸饰各一个;小鸟、蜜蜂、青蛙胸饰若干;课件;大树模型;彩色树叶、小礼品;音乐等。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师生一起玩"捉迷藏"游戏,营造和谐、愉快的活动氛围。
1、小朋友,我是新来的沈老师,想和大家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我来扮演太阳妈妈,请小朋友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宝宝(提供小鸟、蜜蜂、青蛙三种胸饰),跟我一起玩,好吗?
2、太阳妈妈带宝宝玩"捉迷藏"游戏,妈妈把眼睛捂住,宝宝们听着音乐躲起来。提问:"我的宝宝怎么都不见了呀?小鸟宝宝在哪里呀?蜜蜂宝宝在哪里呀?青蛙宝宝在哪里呀?(宝宝们依次围到妈妈身边)
二、听故事,初步理解什么是快乐。
1、我一下子找到了这么多宝宝,心里真快乐。可是,我还有一个孩子,却不知道什么是快乐?你能告诉他,到底什么是快乐吗?你遇到什么事情最快乐呢?
2、那么,到底什么是快乐?怎样才能得到快乐呢?(第一次观看多媒体演示)
3、太阳宝宝出去寻找快乐,它遇到了谁?(小鸟、蜜蜂、青蛙)它们快乐吗?为什么?(鼓励幼儿把自己的观点大胆地表达出来)
4、小鸟、蜜蜂、青蛙为什么很快乐呢?请大家再仔细地听一听。(第二次观看多媒体演示)
5、小鸟是怎样回答的?蜜蜂呢?青蛙呢?(请一位幼儿扮演太阳宝宝,其他幼儿扮演相应的小动物,一起学说故事中的对话)
6、太阳宝宝终于明白了什么是快乐。小朋友,你明白了吗?
三、帮助大树妈妈寻找快乐。
1、出示"大树妈妈","小朋友,你们都很快乐,可是我却一点儿也不快乐,因为我没有宝宝、没有朋友、没有漂亮的衣服,唉!"
2、是呀,我们怎样帮助大树妈妈,让她也快乐起来呢?(启发幼儿讨论、想办法)
3、提供彩色纸、胶水、小礼品等,幼儿一起打扮树妈妈。
4、树妈妈:(放录音)"我找到了这么多宝宝、这么多朋友,还换上了新衣服,心里太快乐了,我请大家到我家里去玩!"(幼儿在音乐声中愉快地离开活动室)
教学反思
本活动坚持以幼儿为主体,教师通过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由的.探索空间、真实的情景体境,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使幼儿在自由、开放的环境中建构新的知识经验。而教师坚持做一个“热情而积极的鼓励者、支持者,有效而审慎的引导者”,根据幼儿的需要在精神上、策略上因势利导给予启发帮助,使幼儿在自由的环境中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整个活动以情激趣,以情激学,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充分发挥了师生互动作用,使幼儿在真实的情感体验中学习,变被动为主动,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幼儿园我快乐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喜欢阅读图书,愿意用语言表达对画面内容的理解。
2.学习热爱、关心他人
3.对自然现象感兴趣,乐于思考。
活动准备
挂图、音带、录音机、故事读本人手一册、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
1.师幼互相问候,
2.幼儿有序取书或教师发书
二、感知活动
1.谈话:你们喜欢过生日吗?为什么?过生日时你会到什么礼物?
2.有一只小熊,它想给月亮送生日礼物,它会送什么礼物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故事《月亮,生日快乐》。
三.理解活动
1.幼儿自主阅读,教师适时介入个别幼儿的阅读,帮助幼儿理解故事。
小熊送给月亮什么生日礼物?月亮收到了吗?小熊有没有收到月亮的礼物呢?结果怎么样?
2.教师出示挂图,幼儿观察。
(1)小熊与月亮在说什么?
(2)小熊与月亮为什么点起了生日蜡烛?
3.师幼共同阅读故事读本
教师提问,引导幼儿理解内容:
(1)小熊和月亮的生日是哪天?小熊送给月亮什么生日礼物?
(2)早晨小熊发现了什么?他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3)帽子丢了,小熊的心情又会怎样?
(4)最后小熊的心情为什么又变快乐了?
4.教师总结
其实付出爱和得到爱都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朋友之间的友谊是很珍贵的。
四、完整欣赏
1.教师播放故事录音,幼儿看书划指读故事。
2.教师朗读故事,幼儿轻声跟读。
五、结束活动
交流小结,播放音乐,幼儿有序收书,整理桌椅。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