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美篇网 >工作方案

七年级春的教案参考5篇

教案能够帮助教师设计好学生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提前准备好教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可能出现的教学困难和问题,久久美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七年级春的教案参考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七年级春的教案参考5篇

七年级春的教案篇1

教学内容:

在小朋友们的心目中,科学家的大脑中装满了许许多多的知识,一定什么都知道。一位科学家提了一个非常奇怪的问题,引起小朋友们的纷纷议论,他们毫不怀疑科学家问题的正确性,通过自己的想象来证明科学家的话是正确的。玛丽亚对科学家的问题心有质疑,在妈妈的启发下,她亲自动手,终于从实践中获得了正确的答案。

教学目标:

1、学会“位、朋、友、鱼、这、亚、对、买”8个生字,会认“科、杯、别、议、论、理、些、得”8个生字。认识“寸”字旁。

2、了解课文的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领悟科学家说的话不一定都是正确的,有些问题只有自己动手试一试,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让学生懂得有些问题只有自己动手试一试,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

教学准备:布置学生查找科学家居里夫人的事迹,课文朗读磁带,教师制作相关内容的课件;准备一条金鱼,一个玻璃水杯。

教学时间:2课时

设计理念:

1、在兴趣中主动探究。

在教学中,我通过课件将科学家----这个深为学生崇敬、距离现实生活非常

遥远的权威人物请进课堂,借助直观、生动的教学手段,自然地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转化为学生与科学家的直接交流,让学生与小玛丽亚一起,历经疑惑、生气、惊讶、高兴的情感变化,懂得“不懂就问,勤于动手才能得到成功”的道理,并在亲手实践中享受成功带来的乐趣。识字教学加强生生合作学习,识字记字方法多样化。

2、重视多层次的朗读感悟。

阅读教学以读为主。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我注意分层次地指导朗读:初读整体感知----精读有所感悟----读时培养语感----读中受到熏陶。在读中活化语言,内化感情,强化玛丽亚的人物形象,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玛丽亚不懂就问和敢于实践的精神,并从中受到启迪。

3、勇于疑与实践。

通过课文的学习,学生领悟到就连知识渊博的科学家说的话都不一定是正确的,要自己亲手做做看。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抓住“奇怪”一词,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在自己的阅读中探求问题的真谛;在学生动手实践时,成功带来的不仅是快乐,而是在本课问题的探究中获得发现更多问题的兴趣、自信与勇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师生谈话,揭示课题:

老师在黑板上写下“科学家”三个字,问:同学们,在你的心目中,科学家

是什么样的人呢?

(让学生自由回答,在学生的心中,科学家懂得许多知识,几乎没有不知道的问题。)

师:是啊,科学家有着非常渊博的'知识。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老师

在“科学家”后面加上“的问题”三字。)学生齐读课题:16、科学家的问题

师:读完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质疑。对有价值的质疑进行肯定与鼓励。

(过渡语:我们一定会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解决这些问题的。)

二、听范读后自主合作,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1、听录音机里的范读,用铅笔圈出生字。

2、学生大声、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就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互读,读准字音。并帮助同桌纠正错误的发音。

4、小组合作学习,由小组长抽读生词卡片,包括要求学会的字和要求会认的字。

5、开火车认读生字,识记生字,及时正音。

6、学生再读课文,将课文读通顺,并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

7、指名朗读课文,反馈读书情况,引导学生评价并正音。

三、在书写指导中写对、写美。

1、复习本课要求学会的生字:位、朋、友、鱼、这、亚、对、买。

2、小组讨论识记方法。

3、交流识记方法,并口头组词。

4、重点指导书写:这、亚。老师边范写,边指导重点。

这:“文”字的捺变成了点,“之”注意一波三折。

亚:上面一横短,下面一横长,中间部分注意对称。

对:认识“寸”字旁。

5、学生练写生字。老师巡视,提示写字姿势。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创设情境:我与科学家面对面。体会科学家问题的奇怪之处。

1、师:同学们,今天科学家爷爷也来到了我们一(1)班,(老师播放课件:一位和蔼、慈祥的白胡子老爷爷出现在屏幕上,非常严肃、认真地说:“一(1)班的小朋友,你们好!”)科学家爷爷还给我们带来了一份礼物,你们猜猜是什么?

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畅所欲言,尽量说出自己所能想到的,老师对学生的想象和向往表示理解。

2、师:来,让我们一起看看科学家爷爷给我们带来什么礼物吧?(播放课件,科学家爷爷说:“小朋友们,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个问题:一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漫出来。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就不是这样。这是为什么?”随着科学家的提问,屏幕上显示出问题。)

3、师:你能像科学家爷爷一样把问题说清楚吗?

自由读后指名读,读时体会科学家提问题时的认真语气。

4、师:这个出人意料之外的礼物可真奇怪呀!奇怪在那里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全文,联系全文用笔画出你认为问题奇怪之处?

5、学生自由朗读,勾画。

6、学生讨论交流,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发表意见。根据学生回答,老师可以从以下方面相机引导:

a、学生联系课文后面的内容,知道科学家

提的是一个错误的问题,科学家那么了不起的人怎么会提出错误的问题呢?

b、问题本身很奇怪,金鱼放进水中,水不会漫出来,这是为什么?玛丽娅的同学毫不怀疑科学家的话有什么不对。

c、实际上通过第一课时对课文的初步感知,学生都知道金鱼放进去后水是会漫出来的。科学家其实知道提出的问题是错误的,为什么还要提出来?

7、老师在适当时机引导学生懂得科学家提出这个奇怪的问题目的是要小朋友们遇到问题时不要凭空猜测,有些问题只有自己动手试一试,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

二、学习2----6自然段,体会玛丽亚动手实践的可贵之处。

(一)师:从课文中,我们都知道科学家提出的这个奇怪的问题本身就是错误的,但是,当时的小朋友们可并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呢?请齐读课文第2自然段。

1、读后指名回答。

2、指名读小朋友的对话。

3、理解“议论纷纷”。

(二)师:看来,遇到问题时,大多数人都是凭着自己的想象猜测,并未深入思考,只有一个人例外,她就是玛丽娅。指名读第3自然段,思考后说说:玛丽亚听了大家的议论后是怎么想的?

1、学生自由回答时,引导学生抓住“玛丽亚觉得他们都没有说对,但是自己又说不出是什么道理。”想一想自己平时遇到问题时有过这种似是而非的感觉吗?可以联系着简单说说。

2、玛丽亚遇到问题,寻求妈妈的帮助,妈妈是怎么样回答玛丽亚的,指名读妈妈的话。

(三)自由读读第4自然段,玛丽亚听了妈妈的话,又是怎么做的?

1、引导学生在回答时体会玛丽亚看到水漫出来的惊讶之情,指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惊讶的语气。

2、咱们都是玛丽亚,我们动手实践,看一看。

指名一学生将一条金鱼放进一个装满水的玻璃杯中。

3、(师)哎呀----(生)水真的漫出来了!!!

4、师:结合后文我们都知道实验一定会出现这种结果,但是玛丽亚并不知道呀,如果你是玛丽亚,面对这种结果,你会怎么想呢?

学生回答:伤心、生气、难过、气愤,感觉自己和同学都被科学家欺骗了。

5、师:让我们和小玛丽亚一块儿,带着气愤、伤心、生气与被骗的感觉,一起去问问科学家。

指导学生读好“您怎么可以提错误的问题来骗我们呢?”,采取多种形式读,自由读----对读----指名读----齐读。体会小玛丽亚的生气的感情。

6、师:面对玛丽亚的责问,科学家并没有生气,他是什么反应呢?从第5自然段中你会找到。

学生回答:哈哈大笑。自己试一试,用动作来理解“哈哈大笑”。从哈哈大笑中体会科学家对玛丽娅能动手实验感到非常高兴。

7、自由读,读懂科学家的话,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有些问题只有自己动手试一试,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

8、重点指导“有些问题”、“自己动手试一试”、“正确的答案”。(板书:自己动手试一试)

9、玛丽亚终于明白了这个道理,她高兴地笑了。齐读,体会高兴的感情。

10、你想对玛丽娅说些什么吗?

学生自由说出真情实感。

三、学习第7自然段。

1、师:玛丽亚与她的同学的不同之处面对一个问题时,其他孩子靠凭空想象,理所当然地认定了自己的答案,只有玛丽亚能从答案中发现问题,正是因为养成了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好习惯,这个小女孩长大后也成了科学家,(用课件出示居里夫人的画像。)她就是著名的居里夫人。理解“著名”。

2、学生简介自己收集的居里夫人的事迹。

3、朗读第7自然段。

四、师: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出现玛丽亚遇到的这种情况,当你不太相信别人的说法时,你会怎么做呢?

学生自己发表意见,老师给予肯定与鼓励。

五、总结:这就是科学家送给我们的最好礼物:生活与学习中,遇到问题要做到不懂就问,勤于动脑,用信心与恒心去实践才能取得成功。

六、拓展延伸:推荐阅读童话故事《小马过河》,与小朋友交流自己的想法。

板书:16、科学家的问题

奇怪的问题自己动手试一试

七年级春的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平行线的意义,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2、理解并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论的内容;

3、会根据几何语句画图,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

4、了解“三线八角”并能在具体图形中找出同位角、内错角与同旁内角;

4、了解平行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举例加以说明、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平行线的概念与平行公理;

2、教学难点:对平行公理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相交线是如何定义的?

二、新课引入

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除平行外,还有哪些呢?

制作教具,通过演示,得出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及平行线的概念、

三、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1、平行线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直线a与b平行,记作a∥b、

(画出图形)

2、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1)相交;(2)平行、

3、对平行线概念的理解:

两个关键:一是“在同一个平面内”(举例说明);二是“不相交”、

一个前提:对两条直线而言、

4、平行线的画法

平行线的画法是几何画图的基本技能之一,在以后的学习中,会经常遇到画平行线的问题、方法为:一“落”(三角板的一边落在已知直线上),二“靠”(用直尺紧靠三角板的另一边),三“移”(沿直尺移动三角板,直至落在已知直线上的三角板的一边经过已知点),四“画”(沿三角板过已知点的边画直线)、

四、平行公理

1、利用前面的教具,说明“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2、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提问垂线的性质,并进行比较、

3、平行公理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即:如果b∥a,c∥a,那么b∥c、

五、三线八角

由前面的教具演示引出、

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形成的8个角中,其中同位角有4对,内错角有2对,同旁内角有2对、

六、课堂练习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可能的位置关系是、

2、在同一平面内,三条直线的交点个数可能是、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b、经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c、经过一点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d、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4、若∠与∠是同旁内角,且∠=50°,则∠的度数是()

a、50°b、130°c、50°或130°d、不能确定

5、下列命题:(1)长方形的对边所在的直线平行;(2)经过一点可作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3)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不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相交;(4)经过一点可作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1b、2c、3d、4

6、如图,直线ab,cd被de所截,则∠1和是同位角,∠1和是内错角,∠1和是同旁内角、如果∠5=∠1,那么∠1∠3、

七、小结

让学生独立总结本节内容,叙述本节的概念和结论、

八、课后作业

1、教材p19第7题;

2、画图说明在同一平面内三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及交点情况、

[补充内容]

1、试说明,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2、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仅有两种:相交或平行、但现实空间是立体的,

试想一想在空间中,两条直线会有哪些位置关系呢?(用长方体来说明)

七年级春的教案篇3

?未来的桥》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的口语交际训练。本节课目的是为了发挥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第八单元中《兰兰过桥》这课,向我们介绍了新奇美观的潜水桥和轻巧平稳携带方便的塑料桥。我把《兰兰过桥》和本单元口语交际主题《未来的桥》进行了整合,学完《兰兰过桥》后,我让学生也来当一回桥梁设计师,创造设计未来的桥,学生很是感兴趣,学生的思路进一步开阔了。再后来,就请学生发挥想象力和结合生活所见想一想,并画一画“未来的桥”,以便为园地中的口语交际提供交流的素材。 在学生反馈的作业中,我发现了,有的学生画的桥比较有创意如“彩虹桥”、、“太空桥”、“月亮桥”、“立交桥”,但多数学生画的没有创意,只是普普通通的桥,如“木桥”、“石桥”、“竹桥”。对于学生比较有创意的桥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加以鼓励。 “口语交际”时,学生展示交流完毕后,为了使学生设计的桥更有创意,我给学生拓展了一些有创意的桥,拓展他们的思维。同时也用语言介绍了一些桥的特点和功能。此时,学生又有了许多的创意。如,“自动升降桥”、“伸缩桥”、“变形桥”等等。课下,又让学生结合课堂老师展示的桥和同学们设计的桥,对自己设计的`桥再进行补充介绍,今天看了一下同学们的设计都有了进步,感到很欣慰,这次口语交际很成功。 反思这一堂课,在学生积极性的调动上还是不错的,不论是介绍的孩子,还是听的孩子,都比较专心。可惜的参与口语交际的孩子还是比较集中,虽然在小组交流的时候得到了一定的展示,但是向大家展示的孩子还是偏少了。另外,孩子在评论同学介绍的桥时,知道有不足之处,但是怎么帮助修改,考虑还不够周全,需提醒改正的。

七年级春的教案篇4

第1教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亚洲的位置、范围、政区划分以及地形河流概况。

能力目标:1.通过对亚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如学会读图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学会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某一区域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出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并分析其相互关系。

2.通过地图和资料,尝试从不同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发展发散思维。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探究意识和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亚洲自然风貌的学习以及用歌曲强化氛围,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于我们生活的大洲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通过对亚洲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正确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教学准备:挂图、地形名称卡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你知道世界上的大洲是哪一个吗?

你知道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是哪一个吗?

你知道世界陆地的点在哪吗?在哪一个大洲?

你知道世界陆地的最低点在哪吗?在哪一个大洲?

你知道中国在哪一个大洲吗?

对,以上所有的答案都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大洲—亚洲。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的对象将由上学期通观全球,转向距离我们周边的世界越来越近的地理环境,从某一大洲,深入到某一政区,再具体到某一国家。

讲授新课:

一、世界第一大洲

认识一个大洲,先要从“在哪里”入手,也就是明确位置,搞清楚范围、边界。

那么,应当如何描述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呢?

[活动]:p3

1.读图6.1《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描述亚洲在东西半球、南北半球中的位置。(绝大部分在东半球、北半球)

2.读图6.2《亚洲的范围》,找出亚洲的纬度位置

[教师利用“亚洲地形”挂图进行确认]

①最北:81°n;最南:11°3′s;

②最东:169°40′w;最西:26°3′e

3.读图6.2、6.3,你可以从哪些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小组讨论]

1.计算:

a.跨纬度数(约92°,大部分在北半球,跨寒、温、热三带)

b.地球上纬度相差1度,距离约110千米,则亚洲南北距离(10120千米)

c.跨经度数(约164°,大部分在东半球)

d.比较和其他大洲的东西距离。

2.读图6.3《七大洲面积比较》,亚洲面积是多少,相当于几个欧洲和南极洲面积之和?(三个欧洲和一个南极洲面积之和)

得出结论:为什么说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1.跨纬度(跨寒、温、热带)

2.东西距离

3.面积(4400千米)

[活动]

1.角色扮演──亚洲的邻居(读图6.2《亚洲的范围》)

前后7人为一小组,以中心课桌为亚洲,确定教室的北方,请该课桌周边的同学依据地图,说明自己应扮演哪一大洲或哪一大洋,并报出自己的方位,并按与亚洲的相邻关系调整前后左右的距离。

2.读图6.2《亚洲的范围》,仍由周边同学说出自己所扮演的大洲与亚洲的分界线

亚欧分界: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非分界:苏伊士运河

亚-北美分界:白令海峡

3.通常,亚洲按照地理方位还可以划分为6个区域。

读图6.4《亚洲地理分区》,结合图6.5《亚洲地形、政区》,回答问题:

①新、马、泰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

②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印度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

③阿富汗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

④北亚部分属于哪个国家的领土范围

⑤哈萨克斯坦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

⑥中国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这个地理分区还包括哪些国家

区域地理特征的学习通常要分为自然和人文两方面。下面我们就要看看亚洲这里最重要的自然特征有哪些。

二、地形和河流

[播放《亚洲雄风》歌曲,提问]从这首熟悉的歌曲里,你听到亚洲的大自然里有什么了吗?你感受到了亚洲的'骄傲在哪里了吗?

[复习地形图的阅读方法]地形图依据什么来分层设色的?每种颜色各代表什么高度?(读海深陆高表)基本地形有哪五种?

[活动]p5

结合读图6.5和p.5阅读材料,全班分成两组做一次亚洲之旅:

沿途说出你将经过哪些国家?哪些地形区?大致海拔高度是多少?有可能见到什么样的自然景观?或哪些世界之最或亚洲之最的地形?

1.请一组同学沿东经80度,从北向南做旅行,另一组同学沿北纬30度,从东向西做旅行。(前后左右同学可“结伴而行”)请沿途纪录所经国家、地形区,所见到的地貌环境和地形特征(地名、海拔、景观等)。

2.每组学生依次上前指挂图描述所经地区名称、景观及海拔高度。全班对描述面、语言最流畅的同学予以鼓掌激励。

3.“造型活动”:

(教师课前准备好以上地区的名称卡片,平原、高原、山地分别采用不同的颜色,如绿色、红色、-)

以上同学手拿卡片依次站成南北向和东西向两排,交叉成十字。教师提出“造型要求”:

各人以膝盖处为海平面,腰部为海拔20xx米,头部为4000米,请以上同学将手中的地形卡片举放在最合适的位置。

从同学们的描述及演示,能否得出亚洲地形大势有什么特点?(地形复杂多样,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引导学生阅读地形剖面图]

同学们演示的地形高低起伏,即地势状况,大家一目了然。如科学的按垂直坐标和水平坐标标注在图上就成为沿北纬30度和沿东经80度的地形剖面图。(见p.6图6.7)

[提问]亚洲河流众多,依据以上特点,亚洲的河流大多应从哪个方位发源,流向哪里?(呈辐射状,由中心流向四周)

总结:

1.地形大势: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状

2.主要地形区:西西伯利亚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伊朗高原、德干高原

3.主要河流:

太平洋—长江、黄河、湄公河

印度洋—印度河、恒河、伊洛瓦底江

北冰洋—鄂毕河、叶尼塞河,

板书设计,世界第一大洲

1.跨纬度(跨寒、温、热带)

2.东西距离

3.面积(4400千米)

二、地形和河流

1.地形大势: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状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自然环境,第2教时】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初步掌握亚洲气候特征

2、能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及相关资料分析亚洲的气候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

3、理解亚洲东部和南部的饿降水与夏季风的关系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4、初步学会从位置、河流、气候等方面归纳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情感态度目标:

1、通过学习亚洲气候与位置、地形、农业的关系,分析气候特征的影响因素,足见形成追根求源的探索意识。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读图分析、讨论竞赛等活动,发展逻辑思维、培养创新与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气候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对比不同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造成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

教学准备:地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从今日的天气等话题导入,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提示:冬夏两季的气温差异和降水差别。)

复杂的气候:

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我们连云港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海洋性气候,温和湿润,寒暑相宜,四季分明

气候是自然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很大。作为世界第一大洲,面积广大,地形复杂,气候差异很大。(展示p7“亚洲气候类型图”)

1、亚洲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

全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有十一种,仅亚洲就有9种,说明了什么?

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2、观察其中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什么?主要分布在哪儿?

温带大陆性气候,约占亚洲面积的一半以上,主要分布在亚洲中西部。

3、距离海洋的远近如何?

距海遥远,深入亚洲大陆内部。

4、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并在上面点出孟买和哈尔宾、雅库茨克、乌兰巴托的位置)

5、引导学生分析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

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是全年温差大,冬冷夏热,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过渡:降水对于人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陆地上的淡水来源主要来自于大气降水。

6、亚洲降水比较多的气候类型除了位于赤道附近马来群岛的热带雨林气候外,还有集中季风气候全年降水量相对比较多,是哪几种?主要分布在哪儿?

热带季风气候、-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

教师简单解释何谓季风气候,在亚洲图上画箭头简单示意,补充三种季风气候的降水季节分配图和降水年际变化图,帮助学生分析季风气候降水的特点)

小结:降水的多少与夏季风有什么关系?

夏季风强大——降水多,反之,降水少

7、如果降水过多或过少会造成什么后果呢?

(展示有关干旱和洪涝的视频、图片)

农业

小结:所以在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区内,由于夏季风的影响易发生旱涝灾害。

8、根据以上分析,从气候类型及分布范围看,亚洲的气候主要有什么特点?

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

过渡:为什么会形成这么复杂的气候?主要受了哪些因素的影响?

(以亚洲的几个城市{前述}为例,提示回忆上册学过的“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知识,引导学生总结出气候与位置的关系及气候与地形、地势的关系)

小结:影响亚洲气候的因素,除了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外,还有地势及其他因素,但主要的是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活动】

展示非洲气候图p9

提问:在图中,非洲的饿气候分布有什么特点?分析主要的影响因素。

总结:赤道穿过非洲中部

以热带气候为主,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很广

气候类型南北对称,以赤道为中心

影响因素:纬度位置,还有地势高低等

板书设计:

复杂的气候:

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温带大陆性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七年级春的教案篇5

教学目标:

体会诗中运用虚词使语言委婉恳切的表达效果

感受杜甫忧国忧民,体恤下层百姓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理清说理的层次,学习劝谏的方法,感受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中运用虚词使语言更委婉恳切的表达效果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在学习了《石壕吏》后,杜甫在你心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2、杜甫的仁慈宽厚、悲天悯人还通过这样的一件小事体现出来(教师介绍《又呈吴郎》故事的“前奏”)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朗读本诗,借助工具书掌握陌生字词

2、复述本诗的大致内容

3、杜甫这首诗是写给谁的?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什么?

三、学习感受虚词的表达效果

1、杜甫想要说服吴郎任由贫苦的妇人扑枣并非易事,作者是怎样做到即说服吴郎任由妇人扑枣,又不使吴郎产生反感抵触的心理?

2、出示学习目标:

(1)理清诗人说了几层道理从而说服吴郎的?

(2)圈出诗中表现语气的虚词,反复朗读感受其表达效果,分析这些虚词在诗中起到的作用

3、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讨论

四、 总结与实践

1、朗读诗歌,在朗读中体会诗中虚词的表达效果,感受作者体恤同情下层百姓的忧国忧民的情感。

2、课堂练习巩固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七年级历史期末总结5篇

七年级清明节作文精选5篇

生物七年级教学反思优质5篇

七年级下班务工作计划最新5篇

七年级语文工作计划5篇

七年级下学期美术工作计划5篇

七年级上数学工作总结5篇

七年级好作文500字通用5篇

七年级好作文500字推荐5篇

七年级语文教学计划下册5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132168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