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课堂管理,教案的编写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调整教学策略,久久美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鲸课文教案推荐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鲸课文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摄、殖”等4个生字,会写“抵、氏”等10个生字。理解并掌握“寸草不生、步行”等词语。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与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人类与太阳的密切关系,激发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3、了解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的生字,理解并掌握“寸草不生、步行”等词语。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认识人类与太阳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激发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摄、殖”等4个生字,会写“抵、氏”等10个生字。理解并掌握“寸草不生、步行”等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主要段落的结构特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人类与太阳的密切关系,激发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猜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谜语:有个老公公,天亮就出工。哪天不出工,准是下雨或刮风。
提问:“它是谁呀?”——太阳公公
大晴天的时候,我们都能看到太阳。可是你知道关于太阳的知识吗?这节课就向大家介绍一下板书:太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出示课件2)
1、学生齐读课文。
2、学习生字生词:
(1)齐读词语表中的词语。
(2)教师指导正确书写易错字:殖蔬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
三、细读课文,交流收获
1、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部分?请概括每部分的段意。
生总结,汇报
课文可以分成两部分。
第一部分(1—3)介绍太阳远、大、热三方面的特点
第二部分(4—8):讲太阳和人类的关系。
2、我们来读第一部分。思考,这部分介绍了太阳哪些特点?
生总结、汇报
板书:特点:远大热
3、作者先给我们讲了一个传说。你知道介绍传说的作用吗?
生总结、汇报
师:介绍神话传说,增加文章的神秘感,引起阅读兴趣。
4、找出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的过渡句,说说过渡句的作用
生总结,汇报
生:“虽然……但是……”用这个关联词结束上文,引起下文“关系密切”的介绍。所以,这是过渡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板书:关系密切
5、第二部分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生总结、汇报
第二部分是总分总的结构,文章先说“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紧接着就分段告诉我们动植物的生长和人的繁殖靠太阳,雨雪的形成、风的形成、太阳的杀菌能力和给我们送来光明和温暖。最后用“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来结束。前后呼应。
四、作业超市
1、抄写文中你喜欢的词语两遍。
2、熟读课文,进一步把握课文内容,上网查找说明方法。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以及课文的主要内容。
2、了解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太阳的哪些特点?
二、学习1---3自然段,品味说明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课文是用什么方法来介绍太阳的“远”、“大”、“热”的特点呢?在前三个自然段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生交流、汇报
师出示句子
(太阳离我们……也要飞二十几年。)
思考:a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b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个句子,读出“远”,读出感情。
师总结:这段话采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使说明对象更具体,更准确,更容易理解,突出了“远”的特点。
2、课文是怎样写太阳“大”的特点呢?生找句子,并汇报
出示句子
(我们看到太阳……所以我们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a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b有感情地朗读。
板书:作比较。
3、体会描写“热”的句子:
a找出描写“热”的句子,说说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好处是什么。
生总结,汇报
出示句子
(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板书:列数字。
b读一读,读出“热”的特点
4、小结说明方法。
师:在介绍太阳的特点的时候,作者主要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这些说明方法的运用,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更易于理解。
三、学习4---8自然段,认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1、体会第四自然段第一句的作用。
2、默读5---7自然段,说说太阳和我们的关系密切在哪里。
a指名答,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相关资料图片。
b请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展示自己的朗读,并做出评价。
板书:动植物的生长和人的繁殖靠太阳形成雨雪形成风杀菌
c出示最后一自然段,反复朗读,体会太阳作用之大。标出中心句。
d想象一下,如果没有太阳,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四、布置作业。
上网查找关于太阳的其他知识。
鲸课文教案篇2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朗读能力。
2、学习用注意事物联系的方法深入理解课文。
3、通过换角色讲故事,培养学生说话、想象能力及创造性思维,学习船长危急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事情的发展,是由于帆船上人和猴子的联系而产生、发展、变化的。
2、学习船长急中生智,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导入新课:同学们都看过跳水比赛吧?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为小朋友写的故事《跳水》比跳水比赛还要有趣、精彩。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音,把句子读正确,读通顺。
2、同学们喜欢这个故事吗?想不想把故事内容告诉别人?请你再认真读读课文,想个办法让别人很快地知道故事内容?
3、交流:你用什么办法把故事内容告诉别人?
①介绍课文主要内容。
②列提纲或小标题。
③画图。
④小组表演。
……
鲸课文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颐和园是一个美丽的大公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有序观察,抓住景物特点准确描写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借助拼音把课文多读几遍,借助课后思考题想想课文内容,借助课本上的资料袋对颐和园有一个初步了解。教师做好分析教材特点和了解学生年段特点的准备,同时收集颐和园相关资料,形成课件及教学资源储备。
教学过程:
一、读课题,了解颐和园的历史背景。
1、今天我们要学习第18课,请读课题。
2、颐和园是我国保持最完整,规模的皇家园林!该怎么读(课题)?
3、今天,颐和园早已成了中外游客竞相游览的一个美丽的大公园。你又想怎么读?
4、小结:颐和园真的会带给我们很多的感受,我们在学习中要试着用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二、从游览顺序入手,了解文章结构和课文内容。
从词入手,了解课文描写的主要景点和游览顺序。
1.按顺序听写“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等词,并学习其中的生字“廊”。
2.思考:为什么要写这样三个词?为什么要按这样的顺序写?文中又是哪些句子说明了作者游览的顺序?
3.学生自读课文,勾画文中表示游览顺序的句子。
从句子入手,掌握文章的结构,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学生自读表示游览顺序的四句话,从中感受移步换景的游览观察顺序。
2、给表示游览顺序的四句话加上文章的首尾段,学生自读感受课文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并根据段落提纲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生共同根据板书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并提出进一步的学习要求
这就是文章的段落提纲,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课文。现在,我们就移步换景,依次游赏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去感受颐和园这个美丽的大公园。
三、抓住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欣赏颐和园美景的不同特点,体会颐和园是一个美丽的大公园的同时,学习作者简洁准确的表达方式。
“游赏”长廊。
1、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出示课文相关文字,在原文中加入表示观察角度的短语,请学生读一读思考这些短语对我们“游”长廊有什么帮助?
(放眼一望)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抬头看去)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边走边赏)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2、学生整体感受整个自然段,试着从不同观察角度去欣赏长廊,发现长廊的特点并试着用自己的朗读把感受表达出来。
3、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老师重点指导学生通过填词练习,边读边想象把书读厚的读书方法理解“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这个句子,体会长廊所包含的中华文明,感受作者抓住特点简洁表达的写法。
4、由此及彼,学生通过边读边想象把书读厚的方法朗读学习整段内容。
5、再次出示表示观察角度的短语并配合由此看到的景象图片,学生练习分三层背诵本段句子,体会表达顺序,达到段的积累。
6、小结:作者移步换景,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了景物不同的特点。让我们继续随着文字去感受。走完长廊,就来到万寿山脚下。这一次,作者又是从哪个角度去看万寿山?又赏出些什么呢?自己读一读吧。
“游赏”万寿山。
1、学生自读第三自然段,从“抬头一看”、“耸立”、“金碧辉煌”、“金光闪闪”等词想象仰望万寿山建筑群的感受,体会皇家园林的宏伟气势。
2、抓住重点词,通过朗读表达感受,体会作者用词准确
3、小结:这一次,我们跟着作者从抬头一看这个观察角度赏到了颐和园华美、宏伟的特点。
学生自读自悟,从不同角度“游赏”昆明湖景区,感受昆明湖的特点和作者的表达方式。
1、占颐和园总面积2/3的烟波浩渺的昆明湖又可以从哪些角度去欣赏它呢?请学生跟随一组图片从不同的角度去直观地看看作者描写的不同景色。
2、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观察角度,练习边读边想象,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
3、学生交流分享朗读及感受。老师通过对比组词等语言训练,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滑”与“划”的意思差别,从而理解作者准确的用词。通过和学生一起想象不同狮子的形象,读好描写十七孔桥的句子,体会精湛的艺术和劳动人民的智慧。
4、今天这堂课我们按游览顺序,依次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游赏了颐和园,你觉得移步换景究竟有什么妙处?(这次引导学生自己感受从不同角度抓住景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四、总结。
1、以“说不尽”引出颐和园的“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
2、以“说不尽”引出选择重点内容写清楚的游记表达方式。
五、课后学习建议。
1、建议大家课后收集一些颐和园的资料,丰富自己对颐和园的认识;
2、把文中自己特别喜欢的句段读一读,记一记,下堂课再交流。
鲸课文教案篇4
学习目标
1、学会十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火焰、暖烘烘、火柴梗、填满、橱窗、闪烁、灵魂。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卖火柴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领悟作者基于现实合理想象的表达方法。
学习重点
理解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从火柴光亮中看到的种种幻象。
学习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中两句含义深刻的话。
教具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大家喜欢过年吗?为什么?
2、上节课,我们初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知道在遥远而古老的丹麦王国,安徒生的故乡,有一个小女孩,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光着头赤着脚在街上卖火柴。
3、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小女孩的处境吗?
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读第一部分表现小女孩悲惨可怜的句子。
2、想象这一整天,小女孩是怎么求别人买她一根火柴的?
3、感情朗读三、四自然段。
三、学习第二部分
1、默读课文第二部分。想一想,小女孩几次划火柴,她看到了什么?
2、小组合作学习。
a、完成表格中的内容。
b、自读、互读。
c、交流汇报。
四、总结升华
鲸课文教案篇5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17个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背诵最后一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比三头马驹在学习赛跑事件上的不同态度,在朗读中体会成功的秘诀。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懂得要想取得成功要毫不松懈、坚持到底、不能骄傲。
教学重难点:
1.在朗读中取得成功的秘诀。
2.认识17个字、会写8个字。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25课——成功的路(板书课题)
看到这样的课题,你想说什么?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画下来。
2.听老师范读课文,注意自己不认识的字的读音。
3.自由读课文,自主识字,提示:你会用什么方法来学会今天的生字?
4.小组内交流:向同学介绍你的认字方法,对一些难记的字小组合作讨论。
5.游戏检测:摘苹果
(摘下知识树上的苹果,读出背面的生字,并组词,即获苹果奖励)
6.开火车。读字和词语
(1)读准以下生字读音
冠、坚、锻、炼、严、奔 (前鼻音)
输、持、插、超 (翘舌音)
冠、坚、锻、炼、跨 (三拼音)
(2)开火车读词语
成功、强壮、坚持、锻炼、夸奖、毫不松懈、
马驹、冠军、害羞、严寒酷暑、插上、奔跑、
超过、金牌
7.出示带生字的词语测读
(1)只有红马驹毫不松懈,不管刮风下雨,不管严寒酷暑,每天坚持锻炼。
(2)在运动会上,红马驹像插上翅膀一样,奋力奔跑,像闪电,像疾风,重于多的了冠,超过了一个又一个的对手终于夺得了冠军。
8.指名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
9.齐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
1.出示要求写的8个生字 。
2.给生字组词 。
3.学生识记生字
4.教师重点指导以下几个生字的书写冠、害、夸。
5.教师范写生字,学生观察。
6.学生练习书写,师巡视指导。
7.讲评学生的书写。
四、作业
1.书写生字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些词语
成功、坚持、夸奖、冠军、害怕、严寒、奔跑
2.出示带生字的词语测读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2)这三匹马驹的愿望是什么?
(3)你认为怎样才能成为冠军。
(4)齐读第一自然段
2.学习二、三、四自然段
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读后说一说各自段落的主要内容
(2)学生读文
(3)请一生说一说绵羊是怎样说的,怎样读它的语气。白马驹听后怎样想?怎样做?
(4)你体会到百马驹的想法后,你会怎样开导他?
(5)齐读第二自然段
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让我们看看其他年马的表现吧!清女声读第三自然段。
(1)黑马是怎样表现的?它听到黄牛的夸奖后怎样想?怎样做?
(2)你对黑马据说什么?
学习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想想第四自然段有几句话?
每句话分别告诉我们什么?
(2)红马驹它又是怎样练习赛跑的?
(3)红马驹每天坚持锻炼的结果如何?
(4)它为什么会成功呢?它和黑马驹、白马驹不同在什么地方?
5.齐读第四自然段。
6.尝试背诵第四自然段。
三、总结拓展。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