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完善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教案可以作为教师与同事、上级进行教学交流和分享的重要工具,久久美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不迟到的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不迟到的教案篇1
观察时间:20xx年12月3——4日
观察对象:刘璦宁
观察内容:
宁宁有段时间没上幼儿园了,与她的妈妈通话中了解到是因为要去继续对牙齿进行治疗。即使宁宁上幼儿园也是经常的迟到。自从幼儿园制定了新的方案,要求孩子在8:30之前都要到幼儿园,班上很多经常迟到的孩子也都能够抓紧时间,早晨起床不再磨磨蹭蹭,而是听到妈妈的召唤,马上穿衣服、刷牙、洗脸、吃饭。
周三的早晨,我去香坊区政府幼儿园参加教研活动,回到班里,听说宁宁早晨又迟到了。这次我好好地思考了一下,采取什么方法才能使总是迟到的宁宁不再迟到呢?这样她自己也是耽误了很多学习内容的啊?下午起床后,孩子们都选择自己喜欢的区域去游戏,宁宁也不例外,她在操作区《布口袋连起来》这里停下来,插好进区卡,开始投入地探索。看到她这样喜欢这个区域,我想:如果宁宁上幼儿园不迟到,可以让她担任操作区的管理员,那何尝不是一个好办法呢?晚上离园前,我就对宁宁说:“宁宁,如果过明天上幼儿园你不迟到,老师就让你做操作区的管理员,好吗?”宁宁听后开心地点点头。
今天早晨,还不到8点就看到宁宁站在班级的门口向我问好。看来我的办法很见效。宁宁说:“老师,今天上幼儿园我没迟到!”说完很自豪地走进操作区做起她的管理员。
观察反思:
看来我的这个办法很见效,自从实行迟到管理制度后,很多班级基本上已经没有迟到的孩子了。希望自己班的小朋友也都能够早早的来幼儿园。上幼儿园多好,吃完早餐就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区去游戏了。区域活动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个孩子,希望宁宁这个小管理员能够把她所负责的区域管理好,上幼儿园再也不迟到了。
不迟到的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读写结合,重视语言文字训练,培养学生转换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2、运用已经掌握的品词析句的阅读方法,感受父亲这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父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3、通过学习,学生能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认识改正错误、从小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运用已经掌握的品词析句的阅读方法,感受父亲这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父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教学难点:
1、抓住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词句来感受父亲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2、对比“打”与“送”,升华父爱。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角度切换,建立父亲形象。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迟到》,还记得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吗?不急,老师有个建议,看大屏幕(出示要求),任选一个角度来概括。
“我”上学迟到了,父亲打了我,帮助我改正了错误。这件事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直到70多岁时仍然记忆犹新。(出示课件)同学们一起读一读这段话。能影响作者一生的,究竟是怎样一位父亲。同学们,你们能说说吗?(严厉、关心女儿、疼爱女儿、慈祥……)
二、感情诵读,品析“严慈并济”的父亲形象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哪些自然段分别写出了父亲的严和慈。
感受“严”
1、说话要有根有据,自由读课文6—13自然段,找找哪些语句具体写出了父亲的严厉,感受特别深刻的地方勾画下来,还可以简单批注。比如一个词语、短语或者简单的一句话。3分钟以后交流行吗?
2、全班交流
a、“怎么不起来?快起!快起!” “晚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起!”
感叹号不仅可以表示赞叹还可以表示气愤,三个叹号足以说明父亲气极了。从语气上我们感受到父亲的严厉。(分角色朗读对话)
b、“爸气极了,一下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我挨打了!”
怎样才能读出严厉呢?自己试试。(指名)
我仿佛看到了高举的鸡毛掸子,听到了令人胆寒的咻咻声。“拖、抄、抡”这些动作直接写出了父亲的严厉。能从其它句子中有所感受吗?
c、“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尾,外面的雨声……被宋妈抱上了洋车。”
外面的雨声有多大,我的哭号就有多响,外面的雨水有多少,我挨的打就有多少。
d、“那一条条鼓起的鞭痕,红肿的,而且发着热。”
父亲下手狠,鞭痕让人有钻心的疼痛,怎么不严厉呢!
3、一次迟到,父亲为什么要狠狠地打我呢?他是怎么想的?
指名交流时,教师点拨学生注意联系前文。
小结过渡:
父亲恨铁不成钢,怕我养成坏习惯,所以才会这样狠狠地打我。就是这样一位父亲,同学们还读出了他的慈祥。结合具体的语句说说你的理由。
品味“慈”
出示18自然段:
“爸没说什么,打开了手中的包袱,拿出来的是我的花夹袄。他递给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板给我。”
1、指名回答。
2、送来的仅仅是夹袄和铜钱吗?送来的还是什么?同学们,这简单的两句话背后究竟蕴藏着什么?请你静下心来,细细品味。
3、全班交流
a、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随机点拨。
(虽然打在我身上,却痛在父亲心里,他懊悔不已。父爱是深沉的,不善言表的,只好通过行动来表现。此时无声胜有声!)
b、每一动作后都承载着父亲沉甸甸的爱。同学们,用心用情去读去感受吧。
指名——示范——再读——指名(朗读中注意方法点拨,情感渲染)
教师小结:我们看不见父亲的脸,但是我们可以看到父亲关爱的眼神,触摸到父亲那份厚重的爱!
三、入情入境,体味“我”的内心世界
父亲打了我,又送东西给我,作为女儿,“我”前后的心情和想法有什么变化?结合具体语句说说。
挨打时的心情:
指名回答,教师点拨。(伤心、不解、难过、委屈……)
送东西时的心情:
小结过渡:
(感动、感激、后悔……)
我挨打了,我委屈,我生气,我不解甚至怨恨,因为那时我不懂父亲的良苦用心,可是看到父亲追到学校送东西给我,看着他关爱的眼神,“我”的内心涌上一股暖流。同学们看啊,“我”在接过父亲送夹袄和铜钱时,眼里分明闪着泪光。
爱之深,责之切。听着我惨烈的哭喊,看着我狼狈的样子,想起我红肿的伤痕,父亲哪里放得下心呢?于是他来了,带着夹袄和铜板来了,可见到我了,却什么也没说。父亲的爱就是这样,有时是打的严厉,有时又是爱的深沉。
四、对比中升华父爱的高度
1、现在你觉得“打”和“送”,哪个给我留下的印象更深刻?为什么?可以和伙伴小声讨论。
2、指名回答。
补充资料:
其实《迟到》这篇课文选自她的代表作《城南旧事》。她在写这篇文章时,父亲早已经去世了。她是带着对父亲的怀念来完成这本书的。读书时,我们在乎的不是文字的多少,而是它带给我们内心深处的震撼有多大。
挨打时的皮肉之苦是短暂的,就像过眼烟云,一吹就散了;而送东西时的感动却是永久的,就如一块磐石,深嵌在我心中。多年以后,我记得的已不是挨打的疼痛,而是暖暖的、浓浓的父爱!
3、严而有情的父爱有效果吗?读课文19自然段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我”后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是的,因为有了父亲这份厚重的爱,也因为我读懂了,理解了父亲的爱,所以我才会有了从迟到到早到,甚至来不及吃饭也要赶到学校的变化,这样父亲足以影响我一生!可是父亲早已去世,要是时光能倒流,要是父亲此刻就站在我面前,“我”该有多少话想对父亲说呀!拿起你的笔代替女儿把心里最想对父亲说的2、3 句话写下来。3分钟够吗?
5、指名交流。
五、总结全文
同学们真切体会到作者的情感,那是因为你已经把自己当成了林海音。让我们再一次回味她70多岁时所说的话。生齐读。
林海音的故事影响了我,要是这个故事也能影响同学们那该多好啊!
不迟到的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讨论,领悟经常迟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体验把错误推给别人与改正自我两种态度及行为的不同结果
活动准备:
教师事先阅读故事《不是我的错》,仔细分析作品的主题及其与具体描述的关系。
活动过程:
一、不是我的错。
1、教师讲述:“有一个小朋友名字叫嘟嘟,他上学经常会迟到。老师问他,他就说‘不是我的错’是不是嘟嘟的错呢?我们来听听这个故事。”
2、教师讲述故事从开头至“嘟嘟涨红了脸,不知怎么说”。
3、故事刚开头,老师为什么问:“嘟嘟,你怎么又迟到了”?(因为嘟嘟经常迟到)。
4、嘟嘟是怎么回答老师的?(不是我的错,妈妈骑车太慢)。
5、第二天,第三天,嘟嘟仍然迟到,他又是怎么说的?他说是谁的错?(他说都不是自己的错,要么是妈妈不好,要么是爸爸的错,要么是闹钟的错)。
6、听了嘟嘟的话,同学们为啥都笑了起来?嘟嘟为啥涨红了脸?(嘟嘟讲的不对,同学们才笑。嘟嘟难为情了,所以涨红了脸)。
二、究竟是谁的错。
1、嘟嘟经常迟到,究竟是谁的错呢?我们继续听故事。
2、教师讲述故事“老师弯下腰来”到结尾。
3、老师弯下腰来,对嘟嘟说了些什么?(自己早点起来,动作快一点,这样就不会迟到了)。
4、嘟嘟照着老师的话去做了吗?他是怎么做的?(早早就起来,很快的准备好),他这样做了以后,有没有迟到?(没有迟到。大家都在操场上玩,还没上课呢)。
5、上学经常迟到,是因为嘟嘟起的晚、动作慢,还是爸爸不好、妈妈不好、闹钟不好?
三、怎样才能不迟到。
1、嘟嘟迟到的时候是低下头走进教室的,嘟嘟不迟到的时候,是怎样的呢?(高高兴兴坐在位子上,抬起头,挺着胸,看着老师)。
2、我们怎样才能不迟到,高高兴兴的开始一天的学习呢?
3、引导幼儿讨论具体的做法(起的早、动作快……)以及正确态度(不要都说成是别人的错,应该从自身找原因)。
4、引导幼儿一起学说嘟嘟的那句话:不迟到,真好。
不迟到的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珍惜自己的生命,形成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2、行为与习惯:让学生认识到守时,惜时,上学不迟到,做事有条理的重要性,体会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的好处,学会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情感。
3、知识与技能:知道上学不迟到,应该提前做好上学的准备,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
4、过程与方法:通过角色扮演、讨论等活动,体验到有序的生活给自己带来的愉快心情及好处,尝试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难点
认识到守时,惜时,做事有条理的重要性,会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唱上学歌,了解学生在家时早上的生活习惯及早上到校的情况。
教学过程:
1、游戏导入
(1)播放歌曲《上学歌》,教师边唱边向学生问好:“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我去上学校,天天不迟到,爱学习,爱劳动,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谁能说说这首歌告诉了我们什么?
(2)指名学生回答。
(3)过渡语:你们说得真好,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这句话是讲每天早晨应该把当天的事安排好,这样才能把一天的事情做好。那么,你们每天早晨上学前都要做哪些事儿呢?
(4) 学生谈论上学之前做的事情,引出课题。
谈论p20图片,学习儿歌 清早起来空气好,太阳公公咪咪笑,快穿衣,忙刷牙,天天上学不迟到。
2、讨论交流,分析原因
引导学生看p21_p21的图片,分析课本上的两个学生迟到的原因,及如何做到不迟到。
3、明辨是非,加深认识
(1)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述《爱迟到的小鱼莎莎的故事》,让学生从故事中明白上学不迟到,上学之前要学会整理自己的书包。
(2)告诉学生如何整理自己的书包。a书和作业本分开放。b书可以按上课顺序放,先上的课,书放在上面,方便拿取,上完课的书放在最下面;c还可以按大小放,小书放在上面,大书放在下面。注意:放书时不要卷角!
4、学唱儿歌 自己来
来来来,自己来,自己起床坐起来;自己的衣服自己穿,自己的帽子自己戴; 自己的被褥自己叠,玩完的玩具收起来;自己洗的脸儿净,自己刷的牙儿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好勤快的小乖乖。
5、布置作业
(1)学会整理自己的书包,参加整理书包比赛。
(2)你做到了吗?比比看谁得的星星最多。请家长在家监督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到了奖励一颗星星,累积星星最多的孩子就可以当养成教育明星。
幼儿园迟到教案,对于幼儿们来说,正式开始上幼儿园了就意味着要遵守幼儿园的基本规则了,不迟到是上学的第一个规则,我们应该要教会幼儿迟到的坏处,做一个准时的好孩子。
不迟到的教案篇5
活动目标
懂得每天要早睡早起,按时上学不迟到。
初步了解小学生早晨的作息时间安排。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知道迟到的意思。
课件准备:“脸红的奇奇”图片;《不是我的错》故事音频及图片;《不是我的错》故事视频;“作息时间表”图片。
活动过程
出示情景图片图片“脸红的奇奇”,鼓励幼儿大胆猜测奇奇脸红的原因。
奇奇最近上一年级了。呀,奇奇的脸可真红,小朋友猜猜奇奇的脸为什么这么红啊。
我们来听一个故事《不是我的错》。
播放故事音频及图片《不是我的错》第一、二、三段,引导幼儿讨论奇奇迟到的原因。
老师说奇奇怎么又迟到了,这里“又”说明什么呢?
奇奇都是因为什么原因迟到呢?奇奇迟到,你认为是谁的错?播放故事音频及图片《不是我的错》第四、五段,引导幼儿理解怎样才不会迟到。
奇奇按照老师的话去做之后有没有再迟到?奇奇是怎样做的?播放故事视频《不是我的错》,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怎样才能不迟到。你们也快上小学了,怎么样才能保证自己上学不迟到?
小结:要想不迟到,要改变自己不好的习惯,每天做到早睡早起,按时上学。
出示图片“作息时间表”,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小学生早晨的时间安排。
小学生早上几点起床?
起床后都做了哪些事情?
有哪些和幼儿园不一样的地方?(更早起床、戴红领巾等)
活动延伸
家园共育
鼓励幼儿为自己制定一个上学作息时间表,请家长协助幼儿规划好时间。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