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编写过程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优秀的教案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久久美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彩色树林美术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彩色树林美术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运用吹画和揉纸点染相结合的形式创作小树林。
2、学会换颜色时要重新揉纸团或和其他小朋友交换纸团。
3、体验吹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彩色的水粉颜料、吸管、抹布、废旧报纸、抹布、教师自制作品、a4画纸。
活动重点:
1、能将报纸揉皱后蘸颜料点染树叶。
2、大胆创作。
活动过程:
一、运用吹桃花经验在区域完成吹画树干。区域吹画树干。
1、教师:“小朋友们,用吹桃树的方法来创作二至三棵大树树干”
2、教师指导。
①提醒幼儿不要将所有的大树都吹画在一条直线上,可以有高有低,有上有下,凸显层次。
②吹画出多种形态的树干。
二、欣赏ppt(彩色的树林照片和教师自制范画),与幼儿探讨创作的方法。
1、教师:看,这样的树林漂亮吗?哪里漂亮?
2、教师:树林的颜色是彩色的,非常美。
三、重点欣赏教师自制作品,与幼儿探讨创作的方法。
1、教师:“猜一猜,这么漂亮的树林是怎样创作的?”
2、教师根据幼儿的.讨论结果小结:“大树的树干和树枝是用吸管吹画出来的,树叶是点出来的。可是树叶是用什么材料点出来的呢?”
3、教师(出示报纸):“瞧!它就是我们点染树叶的工具。你知道怎样用报纸点染树叶吗?谁来试一试?”
4、教师根据幼儿的探索,边演示边小结:“对,我们可以将报纸揉成纸团,用揉出的折痕蘸颜料进行点染。”
5、幼儿集体在报纸尝试一至二次揉纸来点染画面的方法,讨论:
①换颜色时要重新揉纸团或和其他小朋友交换。
②点染时蘸的颜料不能太多。
四、教师讲述创作要求。
1、教师:“你们想不想用揉纸的方法来点染树叶呢?请小画家们在上次吹画的大树点染吧。”
2、教师指导。
①鼓励幼儿尝试蘸不同颜色的颜料点染出五彩的树叶。
②关注能力弱的幼儿。
五、欣赏与评价。
教师将幼儿创作的作品放在在作品袋中,带领导幼儿欣赏。
彩色树林美术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感受树林色彩的丰富。用遮挡的方法画出树林,尝试有目的地选择颜色,运用点彩的方式进行渐变色点画。
2.喜欢水粉画创作,体验创作的乐趣。
3.鼓励幼儿大胆正确的上色。
4.尝试将观察对象基本部分归纳为图形的方法,大胆表现它们各不相同的特征。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有用水粉点彩的经验。
2.教具准备:彩色的树林图片一幅 。
3.材料准备:水粉颜料、油画笔、素描纸、铅笔。
活动过程:
1.提问导入,引起兴趣。
师:"你喜欢树林吗?你心中的树林是什么颜色?"(幼儿自由回答)
2.欣赏图片,感受树林远近色彩的渐变。
(1)出示图片《彩色的树林》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彩色的树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提问:"在这片彩色的树林里,你看到多少种颜色?""离我们近的这片树,颜色有什么变化?"(绿色和黄色之间的渐变)远处的那片树,颜色又是怎么渐变的?
3.指导幼儿学习渐变色的点彩画方法和过程。
(1)回忆点彩画的绘画方式。
"老师前两天带着小朋友们玩过点彩画,你还记得是怎么画得吗?"(对了,就是用密集的点来表示色块,可以一圈一圈的由内向外点画或一圈一圈的由外向内点画。)"今天,我们要提高一点难度,学习用同一色系的渐变色来画点彩画《美丽的树林》。先看老师来给你们画一画。"
(2)教师示范,并讲解要点。
"在这张纸上有2棵重叠的大树,我选绿色来点画近处大的这棵。我想用一圈一圈由内向外的方式来点画,你们仔细看哦!""咦,绿色画好后,我是怎么把画笔弄干净的?哪个看得仔细的小朋友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说得很好,我先在干净的水里把画笔洗干净,然后又在干的抹布上把水舔干。
"接下来,应该选择哪种颜色才会形成同一色系的渐变色呢?"(浅绿色、黄色)好,让我来试一试!"
(3)请幼儿参与,提高活动积极性。
"有哪位能干的小朋友愿意上来帮我用渐变色画出这颗树的树干。"根据幼儿的作画情况,予以相应的说明和评价。
3.幼儿作画,教师指导(1)提出绘画要求。
"下面,让我们一起动手用点彩画的方式画一幅有渐变色的.美丽树林。画之前,老师要提几个要求:第一、先用铅笔在纸上轻轻地画出一片树林,树林里的树木要表现出遮挡的关系;第二、在点彩的时候,要选择同一色系的颜料,换颜色之前一定要记得把画笔清洗干净;最后,请大家安静地画画。有问题或遇到困难可以举手问老师。"(2)幼儿作画,教师巡视指导,给能力弱的幼儿提供指导和帮助。
"下面,请小朋友轻轻地转过你的椅子,拿好纸和笔开始画《彩色的树林》。
4.评价送贴花的方式评级作品。
评价标准:树林之间遮挡关系明显,颜色渐变的合理,好看。
彩色树林美术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感知秋季树木的颜色、形状特征,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装扮彩色的树。
2、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当材料,操作中注意遵守规则。
3、培养幼儿对美的欣赏能力,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
4、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请家长带幼儿参观各种树木,对秋季树木的变化有所了解。
2、银杏、梧桐、枫树、松树等图片。
3、水彩笔;颜料和棉签;彩纸和浆糊。
活动过程:
一、通过故事,引发与树木相关的经验。
1、师讲述故事:在高高的山顶上,有一棵绿绿的大树。满树的绿叶随着风儿摇摆。有一天,树叶宝宝们忽然觉得:大树妈妈总是穿着一件绿衣服,多没劲儿呀!于是,树叶宝宝们悄悄让自己变了颜色。看(出示图片)大树妈妈的衣服变成什么颜色了?
2、提问:你还见过什么颜色的大树?(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图片)
二、观察图片,了解树木的相关特征。
师:原来,树不仅是绿色的,有的还会变成红色、黄色等别的颜色。今天,我们来把这些彩色的树画出来好吗?我们应该先画树的哪一部分呢?树干是什么样的?画好树干,再画什么?树冠是什么样的?
介绍树干、树枝和树冠的名称、操作顺序及它们的形状特征。
三、、出示绘画材料并逐一介绍。
每个幼儿画一棵大树。
四、活动评价。
将画好的大树剪下来,布置成彩色的树林。幼儿一同欣赏,说说自己最喜欢哪颗树,为什么。
活动反思:
大家都知道,孩子都喜欢绚丽的色彩,更喜欢用鲜亮的色彩来表现他所喜欢的物体。而孩子又是天生的观察者,一草一木都会让他们欣喜和惊讶。当幼儿试图用他们稚嫩的画笔去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情感时,往往又缺少必要的方法技能去支持。所以,我们设计了这一活动,旨在引导幼儿在观察、比较、思考的基础上了解事物的基本特征,掌握绘画表达的技巧,以提高幼儿的审美表现能力。
在以往的美术活动中,我们常常觉得对幼儿的知识要求太高了。似乎在美术活动前总应该先安排一次科学活动才行。所以,这次在制定目标时,考虑到中班幼儿的知识能力有限,我们并不要求他们掌握秋季银杏、红枫等树木变化的具体特征,而是紧紧扣住颜色这个中心,只要幼儿知道秋天的树有那些颜色就够了。
在活动准备方面,考虑到绘制的图片效果失真,所以我采用了先拍照片然后写真扩印的方法制作了这几张图片。该图片给幼儿带来了逼真得视觉冲击,更容易和幼儿的已有经验相联结。
本次活动中最重要的也是最难实施的步骤是引导幼儿了解树木的形状特征,掌握绘画的步骤。这也是我们在备课过程中觉得最棘手的部分。因为传统的由老师示范、幼儿模仿的形式已不适应新的课程理念的要求,所以我作出了一个新的尝试,将原来先讲解技巧,再布置绘画要求的.步骤颠倒过来。因为中班幼儿已具有一定的责任意识,所以我先提出要求:“今天我们就来画一画、做一做彩色的大树好吗?”然后设置了四个问题:
1、“要画大树,应该先画哪一部分呢?”
2、“树干是什么样的?”
3、“画好树干,再画什么?”
4、“树冠是什么样的?”
结合以往的绘画经验,幼儿很快了解了绘画的步骤。同时又通过观察、比较,顺利地了解了树木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形状特征。从而解决了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纲要》要求幼儿“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所以我为幼儿提供了多种材料,让幼儿有自主选择的空间。
美术活动中作品的展示,相信也是老师们颇为头疼的问题。用透明胶贴,老师的工作量太大。用大头钉固定再泡沫板上,不安全。经过多番对比,我们选择了pc板。颜色很漂亮,幼儿自己用浆糊一贴就行了。不仅美观实用,更换也非常方便。
美术活动的评价也一直是我们讨论的焦点。在最初的设计中,评价就是让幼儿互相欣赏,说说自己喜欢哪幅作品。但试教时发现幼儿有的没画完,有的忙着贴,有的自我欣赏陶醉,谁都不听别人说。最后有老师建议说能不能在幼儿的衣服上贴星星,让他可以贴在自己喜欢的作品上。这个主意得到了大家的一直认同。因为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幼儿成为评价中的真正的主角。他所认同的,对于他来说,就是好的。使幼儿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以上是我对这次活动的一些理解和思考。不过,在实施过程中我也存在一些困惑。如:“秋娃娃”这一形象是否有必要,如何更充分地发挥它的教育价值?再如:有的幼儿在分组活动时有所偏向。在试教过程中就发现有的幼儿想画棉签画但没占到位置,所以拒绝参加操作的情况。碰到这种情况,我们是应该输导,还是满足呢?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努力寻找答案。
彩色树林美术教案篇4
教学要求:
1、初步学习水彩蜡笔结合画,知道先画蜡笔再上水彩。
2、能够胆运用圆,曲线,直线及图形等胆装饰树的树干和树叶。
3、会简单讲述自己的装饰方法,能胆评述别人的画。
教学准备:
颜料(红、黄、蓝、褐、绿、橙、玫瑰)水桶、抹布、黑色蜡笔、小毛笔、范作。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起幼儿兴趣
1、“秋天到了,树宝宝们要准备过冬了,可是他们很不高兴,(出示用蜡笔勾好的树)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没有颜色,不漂亮)
2、“我们有什么办法让他们变漂亮?”(把他们打扮一下)
3、“那请小朋友动动脑筋,我们可以怎样打扮它呢?”(幼儿讨论)
4、教师小结:我们可以用圆、直线、曲线或图案装饰树干和树叶。
二、学习水彩蜡笔结合画(出示画好的树)
1、“看看这幅画和我们以前画的有什么不一样?”(它有蜡笔和水彩)“对了,我们今天画蜡笔水彩结合画。”
2、教师示范讲解:先用蜡笔把树画出来,再想好你要怎样装饰树,也要先用蜡笔勾出来。最后用水彩上色。
三、幼儿进行装饰树,教师巡回指导。
1、注意要先用蜡笔画好后再上水彩,水彩颜色要多样、美丽。
2、指导个别幼儿对树进行装饰,能够把自己的树和别人装饰的不一样。
3、画好后可以想想树的.后面可以怎么画。
四、评讲作品
1、你是怎么装饰树的?用的上什么方法?
2、你喜欢谁的画?为什么?
彩色树林美术教案篇5
设计意图:
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特有方式。以下结合网络讲座精神以及大班幼儿美术发展目标谈谈我的大班美术活动《彩色的树林》设计意图。
秋天是一个多彩的季节,五彩缤纷的树叶真像一幅彩色的画卷,为孩子们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秋游时,孩子们对多彩的树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发现有的树叶黄,有的树叶绿,还有的树叶黄绿中又夹杂点红……孩子们觉得非常漂亮。有的想捡几片带回家收藏,有的想把自己喜欢的树叶夹在图书里当书签,还有的把树叶轻轻往上一抛,尽情地欣赏着树叶旋转飘落的样子……秋天的树林是美丽的,秋天的树林是多姿多彩的,树叶给孩子们带来了这么多无尽的想象和乐趣。那怎样表现彩色的树林呢?我想到了让孩子们尝试用点彩的方式创造性地表现彩色树林,并能用近大远小的方式构图,大胆表现树叶的疏密关系,合理布局画面。此活动来源于幼儿熟悉的生活,在作画的形式上也有了新的尝试,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创作兴趣,有利于幼儿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活动目标:
⒈、感受秋天树林的多彩意境,尝试用点彩的方式创造性地表现彩色树林。
⒉、能用近大远小的方式构图,大胆表现树叶的疏密关系,合理布局画面。
活动准备:
⒈、视频《秋天的树林》,ppt《彩色的树林》,背景轻音乐。
⒉、颜料若干,画纸、蜡笔和油画笔人手一份、画衣人手一件(事先穿好)。
活动过程:
一、《秋天的树林》视频导入,感受秋天树林的`色彩美。
⒈、师:秋天来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小树林里发生了哪些变化!
(重点引导幼儿从落叶、树叶的变色等方面去感知)
⒉、师:那所有的树叶都变色了吗?你看到了哪些颜色的树叶?
(引导幼儿欣赏交流 ,感知秋天树林绚丽的色彩)
⒊、师:是呀,这么多颜色的树生长在一起,变成了一片彩色的树林。
二、欣赏ppt《彩色的树林》,了解画面布局并学习新的作画方法。
⒈、了解树木的远近关系和树叶的疏密关系
师:你最喜欢这张画的什么地方?为什么?
师:这些树干有什么不同?(近处的树干看上去粗大,远处的树干看上去细小。)
师:那这些地方的树叶分布有什么不同?(有的地方树叶密密麻麻,有的地方树叶很稀疏)
师:为什么有的树叶很稀疏?(引导幼儿观察空中飞舞和飘落在地上的叶子,感受画面的动感之美。)是呀,有的树叶离开了大树妈妈,飞舞在空中,飘落在地上,好美的景色呀!
⒉、学习树叶的作画方法
师:那用什么方法来画树叶呢?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作画方法,叫做“点彩法”,为什么要用点彩法画树叶呢?
(通过讨论让幼儿知道点彩画可以让我们看出有无数五彩缤纷的树叶,体现彩色树林的艺术美。)
师:怎样来点彩呢?(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请个别幼儿尝试用油画笔点彩,教师用儿歌法进行指导:点一点,提起来;疏和密,画出来。——其他幼儿跟着徒空练习。)
三、师生共同讨论作画要求:
⒈、先用蜡笔在纸上画上树干、草地、人物背影等,然后运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在树干上、空中、草地上进行点彩创作,大胆表现绚丽多彩的树林。
⒉、注意表现树的远近、树叶的疏密关系,保持画面整洁,不把颜料撒到自己和同伴的身上。
四、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同时播放背景轻音乐、树林视频、ppt图片)
鼓励幼儿大胆创作,注意画面布局,合理搭配颜色;进行个别指导等。
五、展示评价幼儿作品。
教师和幼儿一起将作品连接成一幅美丽的长画卷,并进行展示评价。
⒈、哇 ,好大的一片彩色树林,小朋友看了有什么感受呀?(引导幼儿说出自己不同的感受)给自己一点掌声吧!
⒉、在这么大的彩色树林里,你能发现哪些小树林里藏着远近和疏密呢?看看谁的眼睛最亮哦!
⒊、你觉得哪些小树林最特别?哪些小树林的颜色最美?为什么?
(教师从多个角度引导幼儿欣赏和评价同伴的亮点,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彩色树林美术教案篇6
教材简介:
花草树木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植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本次美术活动是在幼儿了解春天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开展的,让幼儿通过手中的画笔,学习用色块表现树的基本特征。来大胆表现自己对春天树林的认识以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
教学目标:
1、学习用色块表现树林,并尝试把笔横过来直接画形状的小技巧。
2、能按自己的喜好并用前后遮挡组织成一片美丽的树林。
3、懂得节约资源的道理,知道运用自己的智慧变废为宝的好处。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重难点:
重点:学习用色块绘画的方式,巩固涂色时的遮挡关系。
难点:如何让幼儿掌握用色块绘画树,并初步画出树林之间的前后遮挡关系。
活动准备:
树林的课件、教师范画、各种色块色树、油画棒。
幼儿了解多种树的形态特征、并会画树。教师能很快画出一些不同的树。
教学过程:
一、感受新的绘画技法。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几盒蜡笔,可是我们发现这盒蜡笔太旧了,都变得很短了。那我们是不是就把他们扔掉呢?千万不要哦,今天陆老师就来教大家怎样变废为宝。
师:如果蜡笔太短,竖着捏不牢的话,那我们就来试试可不可以把蜡笔平躺下来画,效果肯定很特别,挑选一个自己喜欢的颜色,我们现在就来在小纸片上试一试。
(教师先示范,幼儿小练1)
师:老师还知道以前我们画画都会先画外面的这条轮廓线,再在里面涂上颜色,就像现在我画的这棵树一样。
师:但今天我们不画轮廓线,而是直接把笔横躺下来画出树的形状
(教师边讲授边示范,幼儿小练2)
师:你们看,这样画的树是不是很特别呢?
二、感受树林。
师:今天我们就来用这种特别的方法画树林,画什么?
幼:树林。
师:什么是树林?
幼:有很多树的地方。
师:老师这里就有几张树林的图片,我们来看一看,树林里的树都一样吗?(ppt图)
师:树林里的树颜色不一样、形状不一样,那都有什么颜色、形状?(根据幼儿的答案出示教具)
三、遮挡关系的阐述
师:刚才我们小朋友已经学会用这个特别的方法画一棵树了,但如果我要画这么一片五颜六色、形状不一的树林该怎么办呢?
师:老师这里有许多已经用今天学的方法画出来的树,我请一位小朋友来想办法拼贴出一片树林(出示教具,个别幼儿操作)
师:用拼贴的方法我们可以很容易看出,在一片树林中,有的树在前有的树在后,为什么?
幼:遮挡关系,大小等。
师:那这种前后关系要怎么画出来呢?
师:老师先在纸上画出一棵树,请一位小朋友来画一颗在他后面的树(画一半),如果前后两棵树的颜色一样呢(空隙)?
四、幼儿小组操作练习。
师:我看待许多小朋友都已经坐不住想要去试一试这种新方法了,好,我们现在就来画一片美丽的树林。
五、作品展示
六、教师总结
师:这么美丽的树林图片就是用我们原本想要扔掉的.短蜡笔画出来的,其实,只要我们平时多动脑筋,就能变废为宝的!
教学反思:
树林畅想曲活动反思
在活动前采取了几个策略:策略一:活动前的社会实践活动--"捡树叶",主要考虑到幼儿知识经验的建构。和孩子在实践中观察了小树林里各种颜色的树叶,不同形状的树木,有了情感的体验,充分感受到了春天的美。为活动的开展铺垫了基础,使幼儿有话可说。策略二:重难点的前置--色块绘画的方式及遮挡关系。我们还在美术区设置了"五彩的树叶",通过实物和范例欣赏,丰富了幼儿对色彩的感知,如:对好朋友色彩的理解--相近色的认识。通过幼儿的欣赏,帮助幼儿理解色块绘画。通过对活动的梳理,使得我对美术活动的教学有了更多的思考。
一、导入活动更精彩。
我们平时的美术活动中,很多采用ppt、图片欣赏、情景导入、谈话导入等方式激发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其实我们可以拓宽自己的思路,采取更多的形式。如:视频的形式,让孩子观察春天的风景,发现春天的色彩;用特写的形式,欣赏不同形态的树。即帮助幼儿发现秋天色彩的丰富性,感受春天的美;发现树的独特性,又建构了幼儿的知识经验,为幼儿活动做准备。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