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写好了教师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效果,不断改进和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质的教案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理解,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久久美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集合教案优秀教案参考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集合教案优秀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物体的基本形体,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形成空间的概念。能根据物体的特征,用线描的方式画出物体的基本形体。
2、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
能根据物体的特征,用线描的方式画出物体的基本形体。
教学难点:
让学生细致地描绘出物体的具体特征,画出物体的空间关系。
教学用具:
铅笔、记号笔、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让学生带一件生活用品获图片,请学生说一件你喜欢的生活用品,说出喜欢它的理由,从造型特征、色彩、功能等方面谈。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二、新课
1、看一看,说一说
我们现在的生活用品琳琅满目、美观又实用。它们都是具有长、宽、高的立体物。如:
方体 柱体 球体
找一些生活中美观的生活用品,观察一下它们都是什么形体。有什么特点?与哪个基本形体相似?
2、了解线描
师:老师把我喜欢的一件生活用品画出来了,你们想看一看吗?这种表现方法叫线描。线描是一种简便而美观的表现方法。它要求线条简练、刻画细致,表现出物体的具体特征。
3、学习绘画方法
我们的生活用品越来越丰富了,他们的种类和形状纷繁复杂,我们该怎么画才能又轻松又简单地画出物体呢?
1) 首先我们要观察物体,把它归纳成一个基本形体,如照相机是方形体、豆浆机是柱体、足球是球体等或形体组合。
2) 按一定的次序细致描绘物体。抓住物体的主要特征,使物体造型生动。
注意:一定要先画基本形,不要一开始就画细节,抓住物体的主要形体和特征。
4、 学生实践活动。
根据物体基本形体,画一两件你熟悉的生活用品。
5、 作业展示评价。
学生互相评价,让学生说出自己的作品的优点和不足。
展示优秀作品,分析出色的地方。
三、 小结
我们的生活用品实用美观,我们同学们要留生活用品独具匠心的设计,分析其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可以尝试一下自己设计你喜欢的生活用品。
集合教案优秀教案篇2
教学内容:
成反比例的量。
教学目的:
使学生理解反比例的意义,会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培养学生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反比例的意义和正确判断成反比例的量。
教具准备:
小黑板、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 口答正比例的意义。
2、 怎样判断两种量成正比例?
3、 写出下面各题的数量关系,并判断在什么条件下,其中哪两种量成正比例?
(1) 已知每小时加工零件数和加工时间,求加工零件总数。
(2) 已知每本书的价钱和购买的本数,求应付的钱。
(3) 已知每公亩产量和公亩数,求总产量。
二、引新
在上面的数量部系式中,如果加工零件总数一定,每小时加工零件和加工时间是什么关系?如果应付的总钱数一定,每本书的价钱和本数是什么关系?如果总产量一定,每公亩产量和公亩数是什么关系?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反比例的意义(板书)
三、 新授
1、 教学例4。
(1)出示例4。
引导学生观察上表内数据,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A、表中有哪两种量?这两种量相关联吗?为什么?
B、加工的时间是否随着每小时加工的个数的变化而变化?怎样变化?
C、表中两个相的数的比值是多少?一定吗?两个相对应的数的积各是多少?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
D、这个积表示什么?写出表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式。
学生口答,师板书
小结:
2、教学例5
用600页纸装订成同样的练习本,每本的页数和装订的本数有什么关系?请你先填写下表。
每本的页数 15 20 25 30 40 60
装订的本数 40
(1) 先填表,然后观察上表,回答下列问题:
表中有哪两种量?
装订的本数是怎样随着每本的页数变化而变化的?
表中相对应的每两个数的乘积各是多少?
你从中发现什么规律?写出它们的数量关系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如下:
每本页数装订的本数=纸的总页数(一定)
(2) 小结:
从上表可以看出:每本的页数和装订的本数也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装订的本数是随着本页数的变化的。每本的页数扩大,装订的本数反而缩小;每本的页数缩小,装订的本数反而扩大。它们扩大、缩小的规律是:每本的页数和装订的本数的积总是一定的。
(3) 归纳反比例的意义及关系式。
(1)请你比较一下上面的例4、例5,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反比例的意义)
(2)判断成反比例量的方法: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是否面反比例的量要具备的条件:
a两种相关联的量。
b一种量变化,另一种也随着变化。
c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
(3)例4中,加工的时间随着每小时加工数量的变化,每小时加工的数量和加工的时间的积(零件总数)是一定的,我们就说每小时加工的数量和加工的时间是成反比例的量。想一想:在例5中,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它们是不是成反比例的量?为什么?(指名几个学生口述,教师帮助纠正)
(4) 概括关系式。
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R表示它们的积(一定),反比例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式子表示:
xY=R(一定)
3.教学例6。
播种的总公顷数一定,每天播种的公顷数和要用的天数是不是成反比例?
师:大家能不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一下?
指名口述,师讲评。
(每天播种的公顷数和要用的天数是两6种相关联的量,每天播种的公顷数天数=播种的总公顷数,已知播种的总公顷数一定,也就是每天播种的公顷数和天数的积是一定的,所以每天播种的公顷数和要用的天数成反比例。)
四、小结
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关键是看两种相关联的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是否一定,积一定这两种量成反比例。
讨论:想一想:播种总公顷数一定,已经播种的公顷数和剩下的公顷数是不是成反比例?为什么?
五、巩固练习
课本第16页的做一做练后讲评。
六、课内外作业
完成练习三的第4――7题。
集合教案优秀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会7的加法应用题,培养幼儿的细心观察能力。
2、通过操作,游戏帮助幼儿巩固7的加法应用题。
3、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乐意参加数学活动。
4、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难点】:
1、初步学会7的加法运算
2、创编、计算7的加法应用题。
【活动准备】:
课件、若干种动物卡片,水果,图形卡片,内容音乐cd。
【活动过程】:
一、问答游戏导入:(复习6以内的加法题)
老师:小朋友,我问你?2+3=?
(拍手,拍手,右手伸出2指,左手伸出3指)
幼儿:x老师,我告诉你,2+3=5!
(拍手,拍手,左手伸出2指,右手伸出3指,说出得数)
老师:小朋友,我问你?4+2=?
幼儿:x老师,我告诉你,4+2=6!
(整体回答后可以询问个别幼儿)
二、学习7的加法应用题(展示课件)
1、池塘里原来有6条鱼,又来了1条鱼,一共有几条鱼?(6+1=7)
老师:小朋友,请看谁来了?。
播放小鱼音乐,并且同时播放课件。
故事引入。讲解小鱼原来有6条,又来了1条,现在池塘里一共有几条?
幼儿:7条。
老师:你们是怎么算出来的'?
幼儿:6+1=7
2、蝴蝶飞入花丛中,先飞来4只蝴蝶,又飞来3只蝴蝶,一共飞来了几只蝴蝶?(4+3=7)
老师:小朋友,你们看,那儿有几只蝴蝶呀?
幼儿:4只蝴蝶。
老师:是呀,有4只蝴蝶。那小朋友们看看远处又飞来了几只蝴蝶呀?
幼儿:3只蝴蝶。
老师:小朋友们想一想,花丛中先飞来4只蝴蝶,又飞来3只蝴蝶,一共飞来了几只蝴蝶?
幼儿:7只。
老师:怎么算出来的呀?
幼儿:4+3=7
3、小鸡在啄虫子,第一次有5只小鸡,第二次又来了2只小鸡,一共有几只小鸡?
(老师启发幼儿创编应用题)5+2=7
4、一棵苹果树上结出了很多很多的苹果,先长出来了3个苹果,又长出来了4个苹果,一共长出来了几个苹果?
(老师问,小朋友答)3+4=7
老师板书所有是7的加法算式1+6(6+1)2+5(5+2)3+4(3+4)
三、幼儿操作练习,老师巡回观察并指导
1、幼儿分组创编得数是7的加法应用题。
第一组动物卡片(一边学习口述创编应用题,一边取出相应数量的卡片)
第二组水果卡片(同上方法)
第三组图形卡片(同上方法)
2、请个别幼儿口述创编的7的加法应用题
四、结束部分
1、小结本课内容
2、对操作积极,认真的幼儿表扬鼓励,
3、听音乐收拾学具,有序放到指定地方。
【活动反思】:
对7的应用教学,主要是针对“看图列式”教学。我重点是带学生理解图意。首先教学加法列式,主要强调含有大括号的题,“?”号在 大括号外的表示求总数,用加法计算,可以列一图两式 。然后教学减法列式,主要强调大括号内有“?”的情况,不管“?”在左还是在右,都是求其中一部分,用减法,但只能列一图一式。这部分内容学生比较难理解和接受,要举一反三,才能达到预期效果。课时结束,我感觉学生学得还不错。
集合教案优秀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幼儿乐于参加数数活动,体验有序数数的乐趣。
2、在配对游戏中复习巩固5以内的加法。
活动准备
1、教师操作板
2、水果蔬菜的卡片
3、蔬果、蔬菜的图片若干
4、人手一个小盘子。
5、视频转换仪。
活动过程
一、教师导入,引导幼儿展开讨论。
1、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很多的水果都成熟了。看,都有哪些水果呢?
二、出示操作板,引导幼儿进行数数活动。
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这里一共有多少水果呢?。引导幼儿从小红旗开始,进行不同要求的数数活动。
1、数数一行有几个水果?
2、数数一列有几个水果?
3、一共有多少水果?
4、行列顺数
5、行列倒数
6、现在我要考考小朋友:第一排第六个水果是什么水果?第二列第五个水果是什么水果?第五排倒数第一个水果是什么?
三、出示蔬菜操作板,幼儿自由出题,做题目。
小朋友,这个游戏好玩吗?蔬菜娃娃看见水果宝宝玩的那么开心,也想来参加游戏,我们一起拍拍手欢迎他们好吗?我们来认识一下他们这一次,我请小朋友们出题目,找到每个蔬菜娃娃的位置。
集体采用比赛的形式,将幼儿分成红队和绿队。请陆老师做裁判,给赢的'那一队贴上一个五角星。最后集体数一数五角星的个数。
四、幼儿玩配菜游戏:
1、幼儿讨论自己准备配什么菜
这么多的水果和蔬菜可以怎么吃呢?如果请你做小厨师,用2种水果或2种蔬菜,你能做出好吃的东西吗?
2、教师讲解1-2个菜的配法。
3、请幼儿说说:你想做水果拼盘还是炒菜?那你准备用哪两种蔬菜做什么菜呢?那想用哪两种水果做拼盘?
4、幼儿集体操作,教师讲解操作要求。
每个孩子用两种原料来配一个菜或者是水果拼盘。要求总假不超过5块钱。请小朋友注意色彩和味道的搭配,做一个既好看又美味的菜。
请幼儿自由到操作板上去取原料,取好后放在自己的小盘子里,将两个菜上面的价格加一加,然后坐回到座位上,说说自己的菜打算怎么做。
4、集体检查幼儿操作。
请幼儿按自己做的菜的价格将盘子放到相映价格数字的桌子上。再集体检查。
集合教案优秀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分解画面,感知同一事物中不同的数量关系。
2、学习5的组成,知道5可以分成两份只有4种分法。
3、使幼儿能正确运用语言表达操作过程和操作结果。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5、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实物投影仪、实物图、贴绒数字1-5、特征标记图、幼儿作业纸、分合卡片、铅笔。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复习2-4的组成。
出示贴绒数字,师:"今天我们来玩'碰球'游戏,老师先报一个数,你们再报一个数,我们的数合在一起要刚好是这个数。"
2、新授学习5的组成,学习按特征分解画面。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张图,我们一起看看图上有什么?"(小鸭子)"请小朋友数数看,一共有几只小鸭子?"(5只)"我们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5只小鸭子?""那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几只小鸭子都一样吗?它们什么地方不同?"幼儿自由回答。
"刚才小朋友一起找了这几只小鸭子的`不同特征,我们把这些小鸭子的不同特征的事故量记录到记录表上,(出示5的分合式图片)教幼儿按照大小、颜色、动作、位置不同去记录。"谁愿意来填放相应的数字?"(出示5的数字卡片)请幼儿来摆放,其余幼儿帮助检查。我们刚才记录的都是什么洋的事?5只鸭子中有几只什么样的鸭子和几只什么样的鸭子/,那么那这些鸭子的特征标记拿掉就变成了什么?"(5的分合式)出示5的分合式。"小朋友这个分合式你们会读吗?我们一起读一读。"师生读5的分合式。
二、操作活动。
"刚才我们给小鸭子按不同的特征分了类,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一张图片,你们看图上有什么?"(实物投影仪出示幼儿作业纸)"按照老师刚才讲解的要求给熊猫分类,看清楚上面的特征标记再去记录,记录好后再自己读一读。幼儿分组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三、活动评价。
出示两张幼儿作业纸,"大家一起先把这两张作业纸上带标记的分合式说一说。""他们记得对吗?谁对谁错?为什么?"请错的幼儿上来改正,并读一读正确的记录分合式。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集合教案优秀教案篇6
一、活动目标:
1.能够用完整的语句清楚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2.运用分类、计数等方法,尝试统计。
3.体验通过协商解决问题带来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统计表
三、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十五只老鼠就住在仓库里,仓库里很温暖舒适,每个袋子里都装满了食物。有一天,老鼠们发现仓库里乱七八糟,还留了一张纸条(胆小鬼,你们好啊,我是农场主的猫。今天就算我的了,下次见面时,我会饱餐一顿。明白吗?)
师:谁来过了?老鼠们看到猫要吃了它们,可害怕了。你们能想个办法帮助老鼠们吗?老鼠们也聚在一起商量,最后它们商量的结果是在猫脖子上挂点东西。
(二)初步感知统计
1.礼物的轻重教师继续讲述故事:在脖子上挂什么好呢?有的老鼠说:"挂重的东西,让猫动弹不得。"有的老鼠说:"东西太重的话,我们怎么搬呢?""不行,挂重的。""不行,挂轻的"就这样,小老鼠们闹腾开了。
教师出示锁和羽毛的图片,你们觉得哪张图片代表轻的东西,哪张图片代表重的东西。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觉得应该在猫脖子上挂重的东西还是轻的东西呢?
幼儿各抒已见。
2.老鼠的决定我们来看看小老鼠们是怎么选的?我们一起数数,选挂重的东西的老鼠们有几只?选挂轻的东西的老鼠们有几只?哪一队多?
:选择挂重东西的一队有5只老鼠,选择挂轻东西的一队有10只老鼠,10比5多,所以,老鼠们决定挂轻的东西。
(三)逐层深入,再次感知统计
1.提问:
(1)轻的东西选什么挂上呢?(幼儿讨论)
(2)(出示有味道的、会发光的、有声音的物体)老鼠们选了哪几样物体?为什么选这些?
:袜子能发出臭味,猫闻着臭味,可能会被熏晕过去;电筒有光亮,会刺得猫的眼睛睁不开;铃铛有声音,挂在猫脖子上,猫靠近的时候,老鼠可以听到铃铛的声音。
2.统计记录到底选择什么礼物给猫呢?我们一看小老鼠是怎么选择的。(松果)数一数有几只老鼠选了有声音的?几只老鼠选了有味道的?几只老鼠选了会发光的?哪个最多?
:当有两种意见不统一的时候,他们用排队来比一比数一数的方法;当有三种意见和选择不统一的时候,他们用松果来表示自己的想法,再来数一数,比一比。少的听多的,最后决定送出一个轻的并且能发出声音的礼物送给猫。
(四)尝试统计
1.集体选择可是什么时候去送铃铛呢?是早晨去送、中午去送,还是晚上去送呢?
老鼠们意见无法统一,可是时间不等人啊,那只猫马上就来了,小朋友们,我们来帮帮老鼠吧。
教师出示表格,请幼儿用笔在表格上表示自己的选择。
2.集体验证:选择晚上送铃铛的人最多,少的听多的,最后老鼠决定在晚上送礼物。
15只老鼠把礼物包装了一番,在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把礼盒放在猫家的门口。第二天早上,当主人醒来的时候,他们看到礼盒,还以为是别人送给猫的生日礼物呢,就乐滋滋地拆开礼盒,把那个又轻又有声音的铃铛挂在猫脖子上。从此以后,15只老鼠仍然在那个仓库里吃吃喝喝,过着幸福美满的日子。
(五)统计经验迁移离场的选择,是男生先走还是女生先走呢?
集合教案优秀教案篇7
内容与要求:
1、感受自制火锅的乐趣,品味和朋友一起吃火锅的温馨。
2、对方形涂鸦感兴趣并乐意尝试表现。
活动准备:
1、环境布置(火锅包装袋和吃火锅的'照片等)。
2、材料准备(纸质火锅炉一个,幼儿操作材料:记号笔、选材棒,纸巾,黏贴材料若干)。
指导要点:
一、说火锅(谈话引起兴趣)
师:冬天到了,天气真冷,我们可以吃些什么好东西让自己变的暖和起来?
师:吃火锅会让我们暖和起来。你们吃过火锅吗?和谁一起去吃火锅的?
二、涮火锅(讨论绘画步骤)
1、师:火锅里可以放些什么?(幼儿自由表达)这些涮火锅的料子是什么形状的?(如:粉条是长长的、丸子是圆圆的)。
2、师生共同讨论涮火锅的步骤。先放好吃的丸子,丸子是什么样子的?圆圆的。(教师示范绘画)再放粉条,粉条是什么样子的?长长的。(教师示范绘画)如果放豆腐干,豆腐干是什么样子的?(方方的)还有哪些方方的食物可以涮火锅呢?方方的食物怎么画呢?
重点讨论:方形食物的表现方法:上面平平平,两边直直直,下面平平平。
3、幼儿一份材料模拟添画各种好吃的食物。
观察:迁移已有画封闭的经验——表现图形要封口。
重点观察:幼儿表现方形的方法。
三、尝火锅
幼儿模拟吃火锅:说说什么东西最好吃?好东西要和好朋友一起分享。
集合教案优秀教案篇8
设计意图:
在中班语言活动《我的家人》中通过老师讲述自己的全家福来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家人从而体验家的温暖萌发去爱去体贴父母和长辈的情感感受有家真好。根据《纲要》中给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对幼儿发展具有特殊意义。
活动名称:我的家人 活动领域:语言领域 活动对象:中班
活动目标:
1、拿出全家福照片了解家庭成员。
2、能够用连贯的语言介绍自己的家人,表达自己与家人之间的情感及发生的事。 3、看视频增加家庭成员的亲爱之情。
活动重点:
介绍自己的家人用连贯的语言说出家人。
活动难点:
能够用连贯的语言表达对家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教师准备一张全家福照片。《爱住我家》的音乐《大耳朵图图》的视频。 2.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平时在家注意观察家里的人谁会什么谁喜欢什么家人的工作是什么。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老师介绍自己家人引导语:“小朋友们老师给你们看一样东西,小朋友看看这是什么?” (幼儿a:是合影照,幼儿b:照片)
(2)教师:“这个呀是老师的全家福,这个全家福上有老师的家人,我来介绍下我的家人吧,小朋友想听吗?(幼儿齐答:想)这个是老师的一家到小河边玩的照片,里面有我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弟弟。老师的爸爸是个司机(要把开车的动作表示出来)妈妈在家里做家务(要把拖地的动作表示出来)老师的爷爷、奶奶在家种花,养些小动物,弟弟在上学。老师喜欢家里的每一个人,喜欢和妈妈一起逛街,喜欢和爸爸一起聊天,喜欢和爷爷、奶奶一起浇花、除草。教师的妈妈喜欢织毛衣,爸爸喜欢看报纸,爷爷喜欢下棋,奶奶喜欢看电视。和家人一起很快乐。”
二、展开部分:
(一)老师给幼儿讲述自己的家人。
(1)、教师说出幼儿讨论自己家人引导语:“老师刚才介绍了自己的家人了,知道了老师家里的成员,知道了老师家人喜欢干什么事情,现在请小朋友和自己同伴讨论一下自己家人和小朋友们一起分享家人的事情吧。”
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家人情况,巡回指导幼儿说出家人情况。
(2)、教师:“刚才看见我们的小朋友讨论的真激烈呀,刚才和几位小朋友一起讨论发现他们说的都很好,教师想请几位小朋友跟所有小朋友分享下家人情况,好不好?” (幼儿齐答:好)
(二)、幼儿讲述自己的家人。
(1)教师:“有哪位小朋友愿意来介绍一下自己的家人呀?让大家了解一下。”
(幼儿a:我家有四口人,他们是爸爸,妈妈,姐姐和我。我爸爸是医生,为病人治病。妈妈是老师,给学生教书。我爸爸喜欢看报纸,妈妈喜欢绣花,姐姐和调皮,总是欺负我。不
过我们一家人很团结,很快乐。幼儿b:我们家五口人,他们是爷爷,爸爸,妈妈,哥哥和我。幼儿c:,幼儿d:,,,,,,等。)
教师在旁边做适当的引导小结语:“刚才呀,我们的几位小朋友介绍了自己的家人,他们说的真棒呀,我们知道了家人的工作,爱好,今天呀,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家人我们和家人一起都很快乐。”
(三)、看《大耳朵图图》动画片表达家人对孩子的喜爱。
教师过渡语:“大家想看动画片吗?我们来看看图图家里的情况吧,看看图图的家人吧。”
三、结束部分:
教师:“看完《大耳朵图图》我们有什么感受呢?(幼儿:家人很爱图图,也很爱自己)对了小朋友们说的真好,家人都很爱我们,我们和家人一起很快乐,你们想跳舞吗?我们一起边听歌边跳舞吧。
活动延伸: 教师:“好了,小朋友们今天高不高兴呀?那回家以后给爸爸妈妈倒杯茶,好不好?”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