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认真准备好教案,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教案写好了教师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效果,不断改进和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久久美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有关集合的数学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有关集合的数学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认识简单的立体图形。
2.正确点数完整作品中的各个积木的数量。
活动准备:
1.《我的数学》第14~15页。
2.多个积木。
3.胶棒。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积木,让幼儿识别各个形状。
1.这是什么形状的积木。
二、教师随意地使用多种形状的积木拼搭出造型,请幼儿观察使用到了哪些积木,并点数相应的数量。
1.仔细看看老师搭的房子中用到了哪几种积木?
2.每一种积木分别有多少块?
三、再请幼儿随意搭建几种积木造型,幼儿进行观察并点数积木的数量。
四、请幼儿翻开《我的数学》到第14~15页,先看看第14页画面上的积木有哪几种,每种分别有多少块,并取下玩具卡上的数字,贴到方框里。再看第15页的画面,从数量和积木种类上判断哪一个是正确的积木造型。
活动反思:
今天的活动较为顺利的开展了,也达到了我预期的'效果。还成为了我园计算专题组的“一课多研”研讨的课例,反思一路走来获得成功的的原因,我的教学对象是一群中班的孩子,所以在今天的活动中我不仅关注师生间的有效互动,也为孩子们创造了很多合作互动和思考的机会,无形中提高了生生互动的有效性。
有关集合的数学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情景中,尝试比较自己和同伴的身高,感知身高和买票的关系。
2、初步了解生活中有关买票的规则。
活动准备:
ppt课件、黑板两块、操作材料人手一份(身高卡、代用卷、胶棒)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我们都生活在扬州,扬州有许多美丽的地方,看看这是哪儿?(播放课件:文昌阁,对了,这是文昌阁,它位于扬州市中心,是扬州标志性建筑。"
师:"看看这是什么地方呀?(播放课件:五亭桥),五亭桥又叫莲花桥,是扬州瘦西湖里的一个景点。"
师:"再看看这又是什么地方?(播放课件:茱萸湾公园),你们都认识呀,去过没有?有的小朋友去过,有的小朋友没有去过,不要紧,今天老师就要带你们去茱萸湾公园玩一玩。"
二、买票
1、了解120厘米标线。
师:"要去公园我们等坐交通工具,坐什么交通工具呢?我们来看一看,这是什么车?(播放课件:公共汽车),那公交车上这样的东西,你们见过吗?你觉得这是什么?(播放课件:扶手),那你们发现扶手上有什么特别的东西?(幼儿说)那扶手上这条银色的标线有什么用呢?(幼儿说)"师:"原来这条标线是来测量我们的身高的。"
师:"那为什么要测身高呀?"师:"如果坐车时身高达到了这条标记就需要买票,如果不到这条标线就不需要买票了。"
师:"那这条标线表示多少厘米呢?(幼儿说),到底是多少厘米呢?我们来看一看(播放课件:120厘米)。"
师:"原来坐车时身高在120厘米需要买票,身高在120厘米以下就不需要买票,也就可以坐车了。"
2、比身高。
(1)师:"昨天你们老师已经和你们共同制作了身高卡,拿出你们的身高卡,和你旁边的小朋友说说你的身高是多少?在比一比?(幼儿相互讨论)谁来告诉大家你的身高是多少?"(幼儿说)师:"小朋友们都很棒,都知道自己的身高,那你觉得你需要买票吗?为什么?你呢?为什么?"(个别幼儿说)师:"原来他的身高在120厘米需要买票,他的在120厘米以下就不需要买票了。"师:"这里有两块黑板,这块黑板是需要买票的,这块黑板是不需要买票的,看看你自己的身高卡,应该贴在那块黑板上,上来试一试。"
(2)检查作业。师:"我们来看看你们的身高卡,先看这块黑板,这块黑板上是贴需要买票的,那他的身高一定在120厘米以上?他们贴的对吗?再看看这里的身高卡都是不需要买票的,也就是身高要在120厘米以下,贴的对吗?"发现。师:"看看这个小朋友的身高正好是120厘米,那你们觉得他需要买票吗?师:"老师告诉你们,身高只要达到120厘米就需要买票了。"
3、介绍其他交通工具的买票规则。
师:"公共汽车是需要买票的,还有什么地方也需要买票呢?(播放课件:地铁),这是什么?地铁是轨道交通,它的标志是什么?(播放课件:120厘米以下免票),你们认识吗?免票是什么意思?和刚才公交车的'要求一样吗?"师:身高在120厘米需要买票,身高在120厘米以下就不需要买票,也就是免票了。"
三、游戏:买票
(1)、解读公园买票规则。
师:"下了车,我们就到公园了(播放课件:茱萸湾公园),进入公园,我们首先要干什么?(播放课件:排队买票),那到公园买票又有什么标准呢?(幼儿说)(播放课件:120厘米标线)。"师:"120厘米标线是什么意思?(幼儿说),我们来看看它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和你们说的一样吗?(播放课件:120厘米以下半票)这是什么意思?什么是半票?(幼儿说),那我们来看看全票是多少钱?(播放课件:票价:10元),再想一想,全票是10元,那半票是多少钱?(幼儿说),对不对?"师:"原来半票的意思就是取原来门票价钱的一半,知道了吗?那茱萸湾公园120厘米以上的游客需要买什么票?多少钱?120厘米以下的有游客需要买什么票?又多少钱呢?原来公园买票的标准和公交车买票的标准是不一样的。"
(2)、幼儿操作买票。
师:"现在老师要请你们去买票,在后面的桌上有许多5元、10元的代用卷,等一会儿请你们拿着自己的身高卡,把这个代用卷贴在身高卡的下面,你要想清楚,你要贴全票还是贴半票?听清楚了吗?好,上来拿下你的身高卡去买门票。(幼儿操作,教师指导并提醒要求)。"检查作业。
师:"我们来看看买全票的和买半票的对不对?先看看买半票的需要多少钱?对不对?全对了,等一会儿我们可以进去玩了。再来看看买全票的,对不对?你们发现了吗,有两种不一样的方法,为什么会有两种不一样方法?(幼儿说)"。
师(播放课件):"原来买半票需要5元钱,买全票需要10元钱,也可以用两个5元钱去买全票。"
师:"我们买好了票,现在可以进茱萸湾公园玩了,我们出发吧!"
有关集合的数学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懂得比3少的花有1、2。
2、激发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3、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
2、3以内数量的动物卡片、印章、颜料、白纸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教师:春天来了,草地上都开满了漂亮的小花,小朋友,你们喜欢这些漂亮的小花朵吗?
2、教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小花,请小朋友看一看有几朵呢?请你们一起来数一数。
3、教师出示花朵图片,引导幼儿进行手口一致地点数。
4、引导幼儿给小花进行排队,并让幼儿说一说它们排队的顺序是由少到多的顺序,
让幼儿知道1和2都比3要更少。
二、教师示范印花
1、教师:小朋友,今天老师也要请小朋友们一起来印出漂亮的花朵。
先来看一看老师是怎么样印的吧!
2、教师出示白纸、颜料、印章进行示范,并边操作边讲解方法,并请幼儿边进行点数,教师示范操作印3朵花。
3、教师依次再印出2朵和1朵花。并引导幼儿说一说2朵小花是比3多还是少。
1朵小花又是比3多还是少。
教师进行小结:2朵花和1朵花都比3朵花少,所以请小朋友说一说比3少的是几呢?
三、请幼儿进行操作
1、教师:小朋友,瞧,这些印出来的花是不是也很漂亮呢?现在我也请小朋友们来印一印吧!
2、教师提出要求:刚刚我们知道比3少的是多少了,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们一起来印出比3少的花。
3、教师请幼儿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提醒幼儿数一数自己所印的花的数量是不是比3少。
并且在操作的时候注意不要将颜料弄到了自己的.身上和桌面上。
四、对幼儿的操作进行展示评析
1、教师:请小朋友数一数自己都印了几朵小花。
2、展示幼儿作品,收拾操材料。
3、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把对1、2、3……数字的感知与游戏结合在一起,既培养了幼儿点数数的能力,又达到了幼儿游戏的目的,整个活动幼儿情绪高涨。现通过发挥幼儿感知的想像力,对数字进行形像化的比喻,加深了对数字的记忆。利用魔术口袋变换不同图形的卡片,练习让有儿用手指表示个数,慢慢让数所表示的意义深入幼儿的心理。最后,利用"数字宝宝回家"、"数字找朋友"的游戏进一步帮助幼儿理解一个数所表示的是物体的个数。同时也锻炼了幼儿小手的灵活性和同伴之间的合作意思识。
有关集合的数学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感受土地面积单位1公顷、1平方千米的大小。
2、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
3、进一步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了解1公顷、1平方千米的大小。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经验,发现问题
⒈ 填适当的单位。
⑴教师手拿的文具盒,它的表面面积大约是2( )。
⑵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300( )。
⑶黑板的面积大约是( )。
⒉ 罗山宝城广场占地面积约5( )。
二、感受体验,获取新知
1、通常我们在测量土地面积时,要用到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
它们到底有多大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2、体验
(1)阅读课本知识,同桌交流自己的收获。
汇报强调:边长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公顷。
边长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干米。
(2)实际感受
①带领学生到操场进行实际测量,量出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土地,用标杆及绳子把这100平方米围起来,或让学生手拉手,围站在正方形土地的四周看一看。教师向学生说明,100块这样大的土地就是1公顷。
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0000平方米,就等于1公顷。
打个比方,我们的.教师面积大约是50平方米,那200个教室的面积就是1公顷。
板书:1公顷=10000平方米
②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相当于100公顷。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足球场的面积约7000平方米,那就有140个足球场面积是1平方千米。
板书:1平方千米=100公顷
3、了解生活中的相关知识。
四人小组先了解课本中的“生活中的数学”,再互相说说你在那见过1公顷、1平方千米。
4、换算(生独立完成,交流自己的想法):
30公顷=( )平方米 6平方千米=( )平方米
80公顷=( )平方米 5平方千米=( )公顷=( )平方米
70000平方米=( )公顷 4000公顷=( )平方千米
三、巩固运用,加深记忆
练习二十第2、3题。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第1、4题。
六、课后习题
完成课后练习题。
有关集合的数学教案篇5
一、 教学内容:p2~p3
二、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密切联系。
2、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计算出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体会余数一定比除数少。
3、 在操作、探索、发现中,使学生获得积。
三、 重点难点:
1.使学生体验除法的意义及乘法竖式的计算过程。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2.通过分苹果的实际操作,总结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使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
四、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实物投影仪
学生准备:每个人准备若干圆片
五、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二)、探索新知
1、 体验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
(1)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上述问题
(2) 接着进行全班集体交流。
(3) 同桌同学合作摆20个圆片,验证推算结果。
(4) 介绍除法竖式的写法:
20 ÷ 5 = 4
4 ——商
除数 被除数
20 ——除数与商的积
0 ——余数
(5) 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2页试一试四道小题,指名板书,集体订正。
2、 体会平均分后有余数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